绪论 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胚胎 1
第一节 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 2
一、曙光、晚霞、胚胎 3
二、资本主义微弱萌芽的折射 5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批判总结 7
四、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异 9
第二节 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缩影 11
一、从文化结构考察近代中西文化比较史 11
二、从认识过程考察近代中西文化比较史 14
三、近代中西文化比较史的缩影 17
第三节 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矛盾端倪 19
一、认识同异:时代性和民族性 20
二、评价优劣: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24
三、结合中西:“中国化”和不“失真” 29
三、夷夏传统的初步松动 34
第四节 “两代人做同一件事”的不同点 36
第一章 揭开第一页的历史前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的发生 40
第一节 传教士东来和中西文化的相遇 41
一、西方传教士来华的时代背景 41
二、新旧并存的“西学” 46
三、中西文化的首次相遇 53
第二节 王学和实学对西学流播的影响 59
一、王学风行与西学的流播 59
二、实学高涨与西学的流播 67
第三节 西方世界观念与夷夏传统的冲突 75
一、夷夏传统在明末的表现 76
二、西方世界观念对夷夏传统的冲击 81
第二章 近代科学幼芽的夭折——科学家的中西科学比较和会通 92
第一节 比较西方“格致”学和儒家“格致”学 94
一、西方科学是另一种“格致”学 94
二、两种“格致”学的差异 96
三、比较中西“格致”学的两种倾向 105
第二节 比较中西科学的思维方法 108
一、“由数达理”是西方科学的“金针” 109
二、“由数达理”与中国传统思维方法 114
三、从科学的“金针”到经学的“新工具” 118
第三节 从“会通以求超胜”到“西学东源” 121
一、“会通以求超胜”的思潮 122
二、“西学东源”说的流行 126
三、“会通以求超胜”的扭曲 133
第三章 与西学的联系及分离——进步思想家对西学的评价和吸取 141
第一节 方以智和王夫之论西学的“质测”和“通几” 142
一、以西学的“质测”反省中国文化 144
二、“借远西为郯子”的中西会通 148
第二节 戴震和焦循融西学于经学 162
三、贬黜西学的“通几” 164
一、西学与戴震哲学的关联 164
二、西方逻辑对焦循《易》学的影响 173
三、把西学附属于经学 178
第四章 冲突与调和——西方传教士的“天儒同异”之辩 181
第一节 天主教的儒学化 182
一、出世和入世、信仰和理性的对立 183
四、“西学东源”说与中西文化结合 186
二、天主教“合儒”的面具 187
三、天主教“补儒”的用意 195
四、天主教儒学化的成败 202
第二节 中西哲学的若干比较 208
一、“形式因”、“质料因”与“理”、“气” 208
二、“四元素”说与“五行”说 211
三、灵魂的“意志自由”说与“复性”说 215
第五章 儒家文化传统的回击——正统士大夫“破”西洋“邪说” 223
第一节 用“华夏中心”论抵制西学东渐 226
一、以中国居天下中心斥责西方世界观念 227
二、以中国皇帝为天下共主看待中外关系 229
三、以儒学为最高文化鄙视西学 230
第二节 用“义理为本”论否定“夷技” 235
一、崇尚“夷技”是本末倒置 237
二、“夷技”背离了儒家“义理” 238
三、“夷技”和“格致”的相反相成 240
第三节 用儒学天道观和伦理观驳斥天主教 242
一、天理和天主的辩驳 243
二、“五行”和“四元素”的辩驳 245
三、忠孝为首和天土至上的辩驳 247
四、理想人格在现世和来世的辩驳 250
第六章 节取技能而禁传学术——封建君主对西学的选择 253
一、采纳铳炮和西历的不同心态 255
二、信仰天主教的权宜之计 260
第二节 新朝君主局部限制的开放 263
第一节 末朝君主无可奈何的宽容 264
一、不忌“远人”和广采西学“技能” 264
二、“礼仪之争”和禁教的必然性 268
第三节 盛世君主中断西学东渐 273
一、容留西学技能的功利目的和玩赏心态 273
二、禁绝天主教和夷夏传统的复原 276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