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生命的进化 1
图1-1黑(AA)与白(aa)花之间的种属交叉 2
图1-2性染色体X、Y的独立性 3
图1-3有丝分裂 4
图1-4减数分裂 5
图1-5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多聚有机物的组分 6
第2章 方法学 7
图2-1透析法 8
图2-2单相纸层析 9
图2-3双相纸层析 10
图2-4纸电泳 12
图2-5凝胶电泳 13
图2-6离子交换层析法 15
图2-7凝胶过滤层析法 17
图2-8亲和层析法 19
图2-9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 20
图2-10等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21
图2-11使用等密度超速离心,分离不同碱基组分的DNAs 22
图2-12使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真核细胞中核蛋白体的RNAs 23
图2-13某些生物物质的沉降系数 25
图2-14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26
图2-15单克隆抗体的生产程序 28
第3章 生物膜 31
图3-1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式 32
图3-2膜蛋白的旋转运动 33
图3-3质膜蛋白质的种类及其形态 34
图3-4不带电荷的小分子自由通过膜的双脂层 35
图3-5物质在膜转运体系的类型 36
图3-6葡萄糖的转运 37
图3-7血型糖蛋白A在红细胞膜上的分布 38
图3-8胆固醇代谢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40
图3-9上皮生长因子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41
图3-10胰岛素受体 42
图3-11激素存在与否,对腺苷酸环化酶有激活或无激活作用 43
图3-12外来激活及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信号 44
图3-13磷脂酰肌醇二磷酸在细胞内的信号作用 45
第4章 酶 47
图4-1酶的本质及动力学 48
图4-2酶的分子组成 49
图4-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0
图4-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1
图4-5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3
图4-6(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4
图4-6(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6
图4-6(三)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8
图4-7酶的抑制作用 59
图4-8酶作用的机理 64
图4-9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66
第5章 糖代谢概况 69
图5-1糖代谢概况 70
图5-2肝脏中糖异生的主要途径 71
图5-3三羧酸循环及其调节 72
图5-4磷酸戊糖旁路 73
图5-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74
图5-6肌肉中磷酸化酶调节糖原分解 75
图5-7乳酸循环 76
图5-8摄入的葡萄糖、氨基酸在各组织的分布、代谢 77
图5-9早期饥饿状态下,体内主要组织的代谢 78
图5-10饥饿状态下,体内主要组织的代谢 79
图5-11恢复饮食的早期状态下代谢之间的关系 80
图5-12肥胖及运动状态下代谢之间的关系 81
图5-13妊娠及授乳期间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 83
图5-14依赖及非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代谢之间的关系 85
图5-15应激时代谢之间的关系 87
图5-16肾功能不全代谢之间的关系 89
第6章 脂类、脂蛋白和生物氧化 91
图6-1脂类的组成及化学通式 92
图6-2脂类及重要衍生物的作用 93
图6-3胆固醇及其衍生物的生理作用 94
图6-4磷脂、糖脂的作用 95
图6-5甘油三酯在体内的转运及其代谢 96
图6-6人体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运输 97
图6-7脂肪酸的代谢及其调节 98
图6-8脂肪组织、肝脏及肝外组织之间的代谢关系 100
图6-9胆固醇在人体各组织中的转运 102
图6-10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以及白三烯的过程 103
图6-11三类花生酸衍生物及其合成 104
图6-12脂肪酸的氧化供能过程 106
图6-13脂肪酸的有氧氧化 108
图6-1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110
图6-15血浆脂蛋白的基本结构 112
图6-16乳糜微粒的转运及代谢 113
图6-17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 114
图6-18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 115
图6-19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及脂肪肝的发生 117
图6-20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调节胆固醇体内平衡中的作用 119
图6-21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及质子泵 120
图6-22抑制呼吸链的化学物质和抑制部位 121
图6-23氧化磷酸化的化学渗透学说模式 122
图6-24在转运高能磷酸化合物中,ATP/ADP循环的作用 123
图6-25柠檬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 124
第7章 氨基酸代谢 127
图7-1必需氨基酸 128
图7-2转氨基与氧化脱氨基作用 129
图7-3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 131
图7-4鸟氨酸循环的调节 132
图7-5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133
图7-6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分解代谢 135
图7-7甲状腺素的合成 137
图7-8儿茶酚胺素激素的合成 138
图7-9磷酸肌酸的合成 139
图7-10组氨酸的代谢和降解 140
图7-11色氨酸代谢 142
图7-12谷胱甘肽和谷氨酰胺 143
图7-13主要代谢途径的联系及在肝实质细胞内的定位 144
图7-14摄食后脑、脂肪组织、肌肉和肝脏之间的代谢联系 145
图7-15氨基酸和糖代谢的相互关系 146
图7-16糖及氨基酸主要代谢产物的转运及代谢去路 147
图7-17蛋白质、糖、脂肪三大物质的复杂代谢 148
图7-18在三羧酸循环参与下,葡萄糖转变成糖的途径 149
图7-19糖异生、转氨作用与三羧酸循环之间的联系 150
第8章 激素 151
图8-1激素的三种形式 152
图8-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 154
图8-3类固醇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部位 155
图8-4肽类激素的cAMP作用原理 156
图8-5G调节蛋白激素-cAMP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157
图8-6肽类激素的Ca2+作用机理 158
图8-7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159
图8-8激素调节回路 160
第9章 基因表达及癌基因 161
图9-1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162
图9-2DNA结构及其复制 163
图9-3真核细胞的转录单位及基因表达 164
图9-4RNA的生物合成过程 166
图9-5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 167
图9-6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 169
图9-7蛋白质合成的终止阶段 171
图9-8真核细胞基因转录调控 172
图9-9乳糖操纵子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173
图9-10利用限制性核酸酶建立重组核酸及杂交DNA分子 175
图9-11一种筛选插入DNA片段重组体的方法 176
图9-12Southern、Northern和Western印迹法的比较 177
图9-13DNA碱基序列测定 178
图9-14β-珠蛋白基因族及遗传障碍 179
图9-15镰刀状红细胞贫血家谱分析及Southern印迹法 180
图9-16癌基因产物改变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生长的机理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