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方面 1
1.1 确定问题 1
1.1.1 自然降解的来源 1
目录 1
1.1.2 人为污染的来源 2
1.1.3 最后的评论 5
1.2 地下水污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问题 5
1.2.1 物理方面 6
1.2.2 化学方面 11
表目 14
1 地下水中的溶解物 14
图目 19
1 导致污染稀释的有效化学方法 19
2 与土壤化学处理有关的化学化合物 20
1.2.3 生物方面 21
1.2.4 综述 25
1.3 地下水污染的探测和观察技术 26
1.3.1 地下水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27
1.3.2 设计地下水质量监测系统的原理 29
1.3.3 观察井和取样 30
3 水的综合性分析中的各种成份 34
1.3.4 建立一个观察网的活动 35
1.3.5 对污染来源的监测 36
2.1 地下水的工业污染 37
第二章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类型和程度及其控制 37
2.1.1 工业污染的来源 38
2.1.2 工业污染的特点 40
2.1.3 工业污染的管理 41
2.1.4 深井废物处理 42
2.1.5 采矿活动 44
2.2 地下水的农业污染 45
2.2.1 成为水污染物的植物营养物 45
2.2.2 农药 50
2.2.3 牲畜粪便 52
2.2.4 灌溉 53
3 对灌溉水和土壤中含盐度有不同耐力的各种作物 55
2 某一灌溉压的水和咸水流向图 55
4 供水、农场和排水支系 57
2.3 城市和家庭污染 59
2.3.1 城市废水的处理 60
2.3.2 固体废物的处理 62
2.3.3 公路防冻盐和其它来源 62
2.4.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63
2.4.1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 63
2.4 对地下水的放射性污染 63
4 水文地质学中有关的放射性核素 64
2.4.4 保护地下水的标准 65
2.4.3 进入蓄水层的放射性核素 65
2.5.1 咸水的侵入 66
2.5 天然和(或)人为的地下水污染 66
5 对于地下处理各种因素的评价 67
2.5.3 受空气污染的水的补给 70
2.5.2 用污染的地表水对蓄水层的再补给 70
2.5.4 地下水的热污染 71
2.5.5 蓄水层的人工补给 71
第三章 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方法和效果 73
3.1 污染的概念及其与“外界”经济概念的关系 73
3.2 技术性、体制性和经济性问题的相互关系 74
5 物质流程图 76
3.3 地下水质量控制的技术性方法 78
6 决定环境质量最佳水平和排放速度 78
3.3.1 控制水源 79
3.3.2 对受污染的地下水的控制 80
3.4 管理地下水质量的机构 81
3.5 进行污染控制的体制、法律和经济措施 82
3.5.2 河流或蓄水层标准 83
3.5.1 法律补救方法 83
3.5.3 排放标准 84
7 不同污染者的边际成本的差别 85
3.5.4 排放费 86
9 低水平废物处理的排放费 88
8 排放费的确定 88
3.5.5 支付 88
3.5.6 可转让的污染经济权利市场 89
3.6 经济问题 90
3.5.7 土地利用 90
10 水质量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 91
3.6.1 财政问题 92
3.6.2 对土地水污染控制的成本和效益的估计 93
4.1 地下水质量管理 97
第四章 分析方法 97
4.2 选择不同政策的标准 98
11 转换曲线 99
4.3 系统分析方法 100
4.3.1 重要定义 100
12 系统投入-产出 101
4.3.2 地下水质量的可能的目标函数 102
4.3.3 判定变数 104
4.3.4 限制条件 104
4.3.5 对数学规划问题的说明 105
4.4 优选法 106
4.5 模拟方法 108
4.5.1 地下水质量的数值模式 108
5.1.3 最佳方法的选定 112
4.5.2 投入-产出分析 112
6 用于规划和预测的经济与环境模式的要点 114
4.5.3 优选和模拟方法的联合使用 115
13 巴伦西亚平原-该地区的地理和边界 116
5.1.1 对实例研究地区的说明 117
5.1 对实例研究的简要说明 117
笫五章 地下水管理-实例研究 117
5.1.2 可供选择的各种计划 118
14 计划1的地面和地下水年使用量 120
15 计划2的地面和地下水年使用量 121
5.2 讨论 122
16 与质量有关的消费者费用 123
5.2.1 设计目标的选定 124
5.2.2 把目标变为设计标准 124
5.2.3 从设计标准到系统设计 125
5.2.4 对计划结果的评价 126
参考材料 127
附件一 词汇表 143
附件二 保护水的质量不受牲畜粪便污染的指导方针 147
C1 社会和私人费用 149
附件三 社会和私人费用 149
附件四 关于收取排放费的一些实例 151
D.1 工业污染系数 153
D.2 废水系数 154
E.1 减少总溶解固体需求量曲线-愿意支付的程度 155
F.1 系统的相互作用 157
F.1 系统的判定变数 158
F.2 系统参数 159
附件六 线性规划的应用:可允许的地下水污染的“最佳”水平附件七评价污染控制措施的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式的应用 159
附件五 对是否愿意支付的调查 159
F.3 系统效益和成本系数 160
F.2 确定最佳的蓄水层质量水平 163
G.1 假设的投入-产出系数 164
G.2 最后的投入-产出值 164
G.3 包括污染在内的投入-产出系数 165
G.4 包括污染控制在内的最后投入-产出价值 166
G.5 以美元价值表示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