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宏玉主编;孙国璋等编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276·457
  • 页数:56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在世界建立 1

第一节 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 1

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4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 6

俄国二月革命 10

第二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2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政局和列宁的《四月提纲》 12

七月事件与布尔什维克党武装起义方针的确立 17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22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27

第三节 苏俄人民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30

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措施 30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32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内战的开始 36

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和战时共产主义 39

第四节 苏俄人民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而斗争 45

布尔什维克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45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列宁的逝世 49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行 53

农业集体化运动 58

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1936年宪法 63

第一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汉堡工人起义 68

十一月革命的爆发和德国共产党的成立 68

第二章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68

一月战斗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73

十一月革命的性质及历史教训 75

汉堡工人起义 78

第二节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80

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匈牙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0

匈牙利共产党和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82

匈牙利人民保卫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斗 87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90

第三节 西欧、北美诸国和日本的革命运动 92

英国工人运动和“不许干涉苏俄”运动 92

美国工人保卫苏维埃俄国的斗争和罢工运动 94

法国海军起义和工人运动 97

意大利的夺厂夺地运动 99

日本“米骚动”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101

第四节 国际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旗帜——共产国际 103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103

共产国际初期的革命活动 108

共产国际中、后期的革命活动 114

第三章 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发展 122

第一节 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122

十月革命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阶段 122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26

第二节 中国、朝鲜、越南三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28

中国“五四”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 128

朝鲜“三·一起义”和抗日武装斗争 134

越南“义安——河静起义”和反法斗争 138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3

第三节 亚洲其他国家的反帝革命运动 143

印度尼西亚的抗荷斗争 149

阿富汗和伊朗的独立运动 153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157

第四节 非洲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62

埃及的独立运动 162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166

巴西陆军起义 168

尼加拉瓜人民的抗美游击战争 172

古巴人民推翻马查多独裁政权 174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75

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脏方案 180

第四章 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和国内统治的加强 180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80

巴黎和会 182

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 189

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192

华盛顿会议及其签订的条约 19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200

第二节 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202

热那亚会议和反苏阴谋的破产 202

鲁尔危机与道威斯计划 205

安全保证问题和罗迦诺公约 208

国联裁军活动和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 211

杨格计划 215

第三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内的统治 216

英国内阁的变动与1926年工人大罢工 216

法国“左翼联盟”政府和“国民统一”政府 220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和人民群众反法西斯的斗争 222

美国的“柯立芝繁荣”及其实质 224

日本短暂的“稳定”及其对外侵略战争的开始 228

第五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31

第一节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沉重打击 23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231

三十年代国际经济战的加剧 234

第二节 经济危机笼罩下的美英法 238

美国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238

英国的“国民内阁”及其政策 247

法国经济危机与政局的动荡 249

第三节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52

经济危机与日本阶级矛盾的激化 252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和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掀起李顿调查团 255

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57

第四节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59

经济危机打击下的德国 259

纳粹党的上台及其恐怖统治 261

法西斯德国的扩军备战 264

第六章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世界被推向战争 266

第一节 德意日加紧对外侵略反法西斯战争在 266

世界局部地区展开 266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 266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的民族革命战争 273

日本扩大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79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284

第二节 各国人民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 286

共产国际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 286

法国人民阵线运动 289

其他国家反法西斯人民阵线运动的发展 292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95

第三节 苏联维护欧洲集体安全的斗争和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 301

苏联关于欧洲集体安全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德国吞并奥地利 305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 308

英法苏谈判的破裂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317

波兰危机 325

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328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328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28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330

希特勒挥戈西进 332

英伦保卫战 337

德意入侵巴尔干争夺东北非 339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 343

德国进攻苏联 343

莫斯科保卫战 345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48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50

法西斯的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 355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359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转折 359

美英进军北非和意大利投降 363

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革命斗争 365

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368

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 371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373

第四节 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的胜利 375

苏联红军大反攻 375

美英开辟第二战场 376

欧洲人民大起义与雅尔塔会议 378

柏林战役和法西斯德国的崩溃 382

波茨坦会议和联合国的成立 384

盟军进逼日本本土 385

第五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385

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 387

苏联对日宣战日本无条件投降 388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本总结 39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在欧亚一系列国家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94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苏联 394

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94

苏联的对外政策与活动 398

第二节 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401

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401

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 407

九国情报局的成立和苏南冲突 411

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414

美国分裂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16

第三节 朝鲜越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416

越南八月革命和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420

第四节 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424

美帝扶蒋反共阴谋活动的破产 424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4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国际意义 430

第九章 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国家的削弱与美帝的称霸 432

第一节 战败国德意日的改造 432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两个德国的形成 432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及其“改革” 438

美国片面对日媾和与“旧金山体制” 442

对意和约的签订和意大利共和国的成立 445

英国的经济与政治 448

第二节 战后初期英法的衰落 448

英殖民帝国开始瓦解 451

动荡不稳的法国政局 453

第三节 战后初期美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456

美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456

美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 459

第四节 帝国主义侵略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 466

美帝侵略朝鲜、中国的失败 466

法国侵略越南的失败 470

日内瓦会议 474

第十章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解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478

第一节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胜利 478

战后初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形势 478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480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诞生 486

伊朗石油国有化的斗争 492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开始 495

第二节 非洲的崛起 497

战后初期非洲民族独立斗争的新形势 497

埃及共和国的成立 500

阿尔及利亚革命战争 503

第三节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506

战后初期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形势 506

危地马拉共和国的改革运动 508

古巴“7·26运动” 512

会议召开的背景 515

第四节 新兴力量的大团结——亚非会议 515

亚非会议与万隆精神 516

第十一章 现代文化与科技 521

第一节 文学与艺术 521

苏联的文学与艺术 521

欧美文学与艺术 528

亚、非、拉文学与艺术 540

第二节 自然科学与技术 549

数学 549

物理学 550

化学与化工 554

生物学 556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