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免疫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非力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5220940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免疫器官 1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1

一、胸腺 1

二、骨髓 1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3

一、淋巴结 4

二、脾脏 6

三、粘膜淋巴组织 7

第二章 淋巴细胞 10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10

一、T细胞的个体发育 10

二、T细胞的表面标志 11

三、T细胞亚群及功能 14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19

一、B细胞的个体发育 19

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 21

三、B细胞亚群及功能 23

第三节 大颗粒淋巴细胞 24

一、NK细胞的一般特征 24

二、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5

三、NK细胞受体研究进展 26

第三章 辅佐细胞 29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29

一、概述 29

二、Mφ的激活过程 31

三、Mφ主要生物学作用 32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 33

一、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和分类 33

二、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35

三、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36

四、树突状细胞与疾病 37

第四章 其他免疫细胞 39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 39

一、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39

二、内皮细胞的表面标志 40

三、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粘附作用 41

四、内皮细胞与疾病 42

第二节 骨髓干细胞 43

一、骨髓干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43

二、骨髓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44

第三节 其他具有免疫功能的血细胞 44

一、中性粒细胞 44

二、嗜酸性粒细胞 47

三、嗜碱性粒细胞 48

四、红细胞 48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及基因工程抗体 50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50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50

二、免疫球蛋白的立体结构 53

三、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其他成分 53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54

五、免疫球蛋白的表达形式及多聚体 55

第二节 抗体的异质性 55

一、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56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56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 59

一、产生lg的组织细胞 59

二、Ig的生物合成与装配 60

三、免疫球蛋白的代谢 61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遗传控制 61

一、Ig的基因定位和基因库 61

二、Ig基因片段的重组 62

三、Ig类型转换(class switch) 63

四、Ig的等位基因排除现象 63

五、抗体多样性及其机制 63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63

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64

二、激活补体 64

三、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 64

四、参与免疫调节 64

五、Ig的免疫原性 64

第六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作用 65

一、IgG 65

二、IgM 65

三、IgA 66

四、IgD 67

五、IgE 67

六、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69

第七节 基因工程抗体 69

一、概述 69

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原理 70

三、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 71

第六章 补体系统 86

第一节 概述 86

一、补体系统中的诸类成分 86

二、补体分子结构中的共有基序 89

三、补体是重要的限制性蛋白解系统 90

四、补体属于复杂的级联反应系统 91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第一前端反应 92

一、补体C1大分子 92

二、补体C4 94

三、补体C2 95

四、补体第一前端反应的激活 96

五、小结 97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第二前端反应 98

一、补体C3 98

二、B因子 99

三、D因子 99

四、C3的裂解及C3b的进一步裂解 100

五、补体第二途径的反应顺序 100

第四节 补体前端反应的调节 101

一、概述 101

二、对补体两个前端反应均具调节作用的因子 102

三、仅调节补体第一前端反应的因子 103

四、仅调节补体第二前端反应的因子 104

第五节 末端补体复合体 105

一、概述 105

二、TCC的组成成分 105

三、MAC的组装 107

四、MAC的作用及其机制 107

五、末端补体复合物的调节 108

第六节 补体受体 109

一、Ⅰ型补体受体 110

二、Ⅱ型补体受体 111

三、Ⅲ型补体受体 112

四、Ⅳ型补体受体 112

五、过敏毒素受体 112

六、C1q受体 114

七、其他补体受体 114

第七章 细胞因子 116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116

一、细胞因子的命名 116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116

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17

四、细胞因子表达与功能的调节 119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 120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120

二、细胞因子受体后的信号传递 122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123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124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某些病理过程的关系 125

一、细胞因子与炎症 125

二、细胞因子与肿瘤 126

三、细胞因子与移植排斥反应 126

四、细胞因子与免疫性疾病 127

第五节 细胞因子各论 127

一、白介素 127

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 138

三、干扰素 141

四、集落刺激因子 143

五、趋化因子家族 147

六、转化生长因子-β 150

七、其他细胞因子 151

第六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153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诊断 153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 154

三、细胞因子与疾病的预防 155

第七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原则 155

一、生物活性检测法 155

二、免疫学检测法 156

三、细胞因子核酸检测法 156

第八章 粘附分子 158

第一节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 158

一、选择素家族 158

二、整合素家族 161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165

四、钙依赖粘附素家族 166

五、其他粘附分子 166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167

一、粘附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167

二、粘附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 170

第三节 粘附分子与临床 171

一、粘附分子与疾病 171

二、粘附分子的检测 173

第九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175

第一节 概述 175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175

二、CD分子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176

第二节 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 184

一、TCR-CD3复合物 184

二、CD2-CD58 187

三、CD4与MHC-Ⅱ类抗原 189

四、CD8与MHC-Ⅰ类抗原 190

五、B7-CD28/CTLA4 190

六、CD45 192

第三节 参与B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 193

一、B细胞抗原受体 193

二、CD19 194

三、C1D20 195

四、CD21 196

五、CD22 197

六、CD40与CD40L 197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Fc受体 198

第十章 抗原与抗原提呈 202

第一节 抗原概述 202

一、抗原的性质 202

二、抗原特异性 204

三、抗原的种类 208

四、其他参与诱导免疫细胞增殖的成分 210

第二节 抗原提呈 214

一、溶酶体提呈途径(MHC-Ⅱ类途径) 214

二、胞质溶胶提呈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 219

三、非经典MHC分子提呈途径 222

四、抗原识别的分子机制 224

第十一章 免疫细胞的信号传递 229

第一节 真核细胞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229

一、细胞信号传递系统的分子基础 229

二、cAMP相关的信号传递系统 230

三、DAG和IP3介导的信号传递系统 233

四、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递途径 233

五、JAK-STAT介导的信号传递系统 235

第二节 免疫细胞信号传递系统中的基本元件 236

一、蛋白激酶及其分类 236

二、受体型/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239

三、蛋白Ser/Thr激酶(PSK) 241

四、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 243

第三节 TCR介导的信号传递系统 245

一、TCR的结构 245

二、TCR介导的信号传递过程中涉及的胞浆PTK 246

三、TCR介导的信号传递过程的早期分子事件 247

四、TCR介导的信号传递的下游过程 248

五、CD45对TCR介导的信号传递通路的调节 249

第四节 BCR复合体介导的信号传递系统 251

一、BCR的结构 251

二、BCR的相关成分 252

三、共受体和BCR的功能 252

四、BCR介导的信号传递模式 253

第五节 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系统 255

一、细胞因子网络和信号传递 255

二、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信号传递 256

三、膜受体PTK超家族的信号传递 259

四、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家族的信号传递 259

五、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信号传递 260

六、趋化因子受体家族介导的信号传递 260

第六节 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 260

膜受体的信号传递途径 260

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Fc受体介导 261

的信号传递途径 261

第十二章 免疫效应机制 263

第一节 T细胞的效应机制 263

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 263

二、T细胞免疫效应的分子机制 263

第二节 B细胞的效应机制 268

一、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269

二、抗原提呈作用 270

第三节 NK细胞的效应机制 270

一、NK细胞的活化机制 270

二、NK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机制 271

第四节 单核吞噬细胞的效应机制 272

一、免疫防御作用 272

二、免疫自稳功能 272

三、免疫监视功能 273

四、抗原提呈功能 273

五、免疫调节功能 273

六、分泌功能 273

第五节 免疫记忆机制 273

一、T记忆细胞 274

二、B记忆细胞 274

第六节 免疫耐受及其机制 275

一、免疫耐受概述 275

二、T细胞免疫耐受 277

三、B细胞免疫耐受 280

四、淋巴细胞凋亡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 281

五、人工诱导体内免疫耐受 282

六、免疫耐受的破坏与自身免疫应答 283

七、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284

第十三章 免疫调节 287

第一节 粘附分子对免疫细胞移行的调节 287

一、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移行的粘附分子 287

二、高内皮静脉上粘附分子调控淋巴细胞再循环 288

第二节 抗原提呈细胞膜蛋白对淋巴细胞的调节 289

一、APC表面MHC分子对T细胞的调节 290

二、APC表面粘附分子对T细胞的调节 291

三、APC膜蛋白对B细胞的调节 292

四、B细胞作为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 292

第三节 可溶性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293

一、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293

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的免疫调节作用 295

第四节 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的免疫调节 295

一、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网络 295

二、Ts细胞的抑制作用与Id-AId调节 296

第五节 Fas/FasL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296

一、Fas/FasL系统的分子结构、功能与分布 297

二、影响Fas途径诱发凋亡的因素 298

三、Fas/FasL清除外周血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作用 298

四、Fas/FasL系统清除靶细胞的作用 298

五、Fas和FasL基因突变与疾病 300

第十四章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303

第一节 概述 303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 303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生物学基础 304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309

第二节 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 310

一、应激及精神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0

二、条件反射形成与免疫功能调节 311

三、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1

四、外周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3

五、激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6

六、与神经、内分泌有关的其他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8

七、神经、内分泌器官的免疫功能特点 318

第三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319

一、免疫系统的感受器作用 319

二、免疫应答过程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20

三、细胞因子对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320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调节回路 325

一、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轴(HPGT) 325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HPAT) 325

三、松果体-下丘脑-垂体轴对HPGT和HPAT轴的调节 325

四、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325

第十五章 细胞凋亡与免疫 328

第一节 凋亡概述 328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 328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 329

三、细胞凋亡常用检测方法 329

四、细胞凋亡的调控 330

五、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和抑制剂 332

第二节 凋亡与免疫生理 333

一、凋亡与T细胞 333

二、凋亡与B细胞 335

三、凋亡与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336

第三节 凋亡与免疫病理 337

一、凋亡与自身免疫病 337

二、凋亡与病毒感染 339

三、凋亡与超敏反应 340

四、凋亡与肿瘤 341

第十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43

第一节 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43

一、H-2基因的结构和分类 343

二、H-2抗原分子结构与功能特点 344

三、免疫应答基因及其在H-2中的定位 345

第二节 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47

一、HLA基因座位的多样性 347

二、HL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350

三、HLA转录调节区的结构变异 352

第三节 HLA多态性的分析和检测 353

一、组织相容性试验的含义 353

二、用血清学和细胞学技术确定HLA抗原特异性 353

三、HLA的基因分型 355

四、组织相容性交叉试验 356

第四节 MHC的免疫调控作用 356

一、MHC分子参与对抗原肽的识别 356

二、抗原肽-MHC分子的相互作用 359

三、MHC约束TCR的识别 361

第五节 MHC的群体遗传学 361

一、HLA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变化及其意义 362

二、连锁不平衡和HLA单倍型 363

三、多态性产生的基础和机制 364

第六节 HLA和临床医学 366

一、HLA与疾病关联 366

二、HLA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370

第十七章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375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 375

一、免疫球蛋白基因库结构 375

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组 378

三、免疫球蛋白基因突变 383

四、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 387

五、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录后的调控 389

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类别转换 390

第二节 抗原受体复合体 391

一、T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 391

二、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 396

第三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98

一、MHC-Ⅰ类分子 398

二、MHC-Ⅱ类分子 400

三、MHC-Ⅰ类样及MHC-Ⅱ类样分子 401

附:CD1分子 401

第四节 IgSF中的粘附分子 402

一、依赖MHC抗原的粘附分子 402

二、不依赖MHC抗原的粘附分子 402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受体 406

一、poly Ig-R 406

二、lgFcR 406

第六节 细胞因子受体 408

一、IL-1受体(IL-1R) 408

二、IL-6受体 408

三、其他属IgSF成员的细胞因子受体 408

第七节 其他IgSF成员 408

一、红细胞表面的IgSF成员——B-G分子 408

二、血清中的IgSF成员——α1B糖蛋白 409

三、IgSF中的病毒受体 409

第十八章 免疫药理学 413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物 413

一、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413

二、免疫抑制药物的分类 413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物 418

一、免疫增强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418

二、免疫增强药物的分类 420

英文缩写词汇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