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辞海 上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4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鸿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改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725847
  • 页数:190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的货币王权论 3

子母相权论 3

目录 3

第一卷 金融理论 3

第一章 中国古代、近代金融理论 3

(一)货币理论 3

货币起源的圣王创制论 3

法钱论 4

中国古代货币数量论 4

货币轻重论 4

一罢钱货论 5

听民铸钱论 5

币之行以通农商论 5

货币国控论 5

钱不废论 5

货币国策论 6

物贵由乎钱多论 6

铸钱均货论 6

设一物以主之论 6

钱不足论 6

钱物相等论 7

货币流通速度论 7

货币调节论 7

贵粟帛弃金玉论 7

铸钱八害论 7

钱荒论 7

用有常数论 7

交子本钱论 8

交子利害论 8

钱楮实虚论 8

铁钱私铸之弊救治论 8

银与钞为表里论 9

铸金作钱论 9

楮币价值论 9

蓄钱志在流通论 9

铜重楮轻论 9

以至无用而权至有用论 9

银铸币论 10

以钱为币论 10

银盛钞微论 10

金钱百货之母论 10

铜精而式美论 10

粟布货物相易论 10

银行总枢论 11

镑价日涨利弊论 11

泉货之权不重论 11

纸币发行便民论 11

兑换银钞论 11

用钱不废银论 11

铸银币发钞币论 11

帑廥为本论 12

钱币革命论 12

轻重画一论 12

日本纸币利弊论 12

金贵银贱论 12

金主币论 12

非金属货币本位论 13

实物本位论 13

中央银行枢纽论 13

治理通货论 13

最后效用论 13

改用金本位论 14

禁止银本位论 14

反非金属货币本位论 14

虚金本位论 15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中货币职能论 15

钱币刍言 16

古泉汇考 16

(二)金融著作 16

食货志 16

钱谱 16

钱神论 16

至元宝钞通行条划 16

楮币谱 16

铸大钱说帖 16

古泉汇 17

理财救国论 17

钞币论 17

价值形式 18

一般等价物 18

第二章 中国现代金融理论 18

(一)货币属性与货币制度 18

货币 18

人民币 18

信用货币 18

纸币 19

商品货币属性 19

相对价值形式…………………………… 19

等价形式………………………………… 19

简单价值形式 19

个别价值形式 19

偶然价值形式 19

扩大价值形式 19

总和价值形式 19

一般价值形式 19

货币价值形式 19

人民币价值基础 20

人民币的特征 20

纸币属性 20

价格标准 20

货币拜物教 20

人民币产生程序 20

人民币运动过程 20

人民币支付手段职能 21

人民币流通手段职能 21

人民币“劳动券”论 21

人民币“半劳动券”论 21

人民币黄金符号论 21

人民币信用货币论 21

人民币形式 21

主辅币流通结构 21

人民币价值尺度职能 21

商品绝对价格 21

商品相对价格 21

货币流通 22

(二)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 22

人民币价值保存手段职能 22

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 22

货币第一推动力 22

人民币商品购买力 22

人民币名义购买力 22

人民币实际购买力 22

货币周转次数 23

货币必要量 23

货币流通规律 23

纸币流通规律 23

纸币发行规律 23

纸币交换规律 23

货币需要量 23

非现金流通 24

现金流通 24

市场货币流通量 24

货币沉淀 24

货币流通理论一般性和彻底性 24

蓄水池功能 24

流通中货币弹性限度 24

货币流入量 24

货币流出量 24

财政发行 25

经济发行 25

现金必要量 25

现金流通量 25

非现金货币必要量 25

非现金货币流通量 25

货币发行 25

货币归行速度 26

回笼差额 26

隐蔽性财政发行 26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26

货币投放 26

货币回笼 26

投放差额 26

社会购买力 27

货币购买力 27

现金收入 27

现金支出 27

现金收支差额 27

商品回笼 27

财政回笼 27

信用回笼 27

工资支出 27

财政、信贷支出 27

物价指数法 28

测定货币需要量数学模型法 28

结转购买力 28

集团购买力 28

居民购买力 28

社会货币需要量测定 28

测定货币需求量基本公式法 28

测定货币需要量比例法 28

短缺强度 29

隐蔽型通货膨胀公开化 29

测定货币需要量简单加减法 29

财政收支与货币流通 29

外汇收支与货币流通 29

外贸型通货膨胀 30

短缺型通货膨胀 30

补贴型通货膨胀 30

发展型通货膨胀 30

物价型通货膨胀 30

通货膨胀收入分配效应 31

收入攀比机制 31

分配冲突型通货膨胀 31

主体扩张型通货膨胀 31

体制型通货膨胀 31

摩擦型通货膨胀 31

调价型通货膨胀 31

国家信用 32

(三)信用形式与信用流通工具 32

通货膨胀资源配置效应 32

通货膨胀产出效应 32

通货膨胀非效率效应 32

通货膨胀社会承受力 32

反通货膨胀 32

信托信用 33

租赁信用 33

国内信用 33

国际信用 33

银行信用 33

商业信用 33

农村商业信用 33

民间信用 33

记帐信用 34

对物信用 34

承兑信用 34

票据信用 34

合作信用 34

长期信用 34

中期信用 34

长期信贷 34

长期贷款 34

中期信贷 34

中长期信用 34

短期信用 34

短期信贷 34

短期贷款 34

中短期信用 34

直接信用 34

间接信用 34

中间信用 34

对人信用 34

往来户信用透支 35

同业透支 35

货币信用 35

动产信用 35

不动产信用 35

延期信用 35

透支 35

银行透支 35

财政透支 35

抵押透支 35

融资性本票 36

交易性本票 36

往来户抵押透支 36

信贷 36

放款 36

贷款 36

租赁 36

信用流通工具 36

钞票 36

现钞 36

现金 36

本票 36

已承兑汇票 36

实物利息 37

月息 37

定额银行本票 37

非定额银行本票 37

抬头人支票 37

即期支票 37

迟期支票 37

人民币银行支票 37

流通证券 37

(四)利息与利息率 37

利息 37

子金 37

本金 37

母金 37

年息 37

周息 37

日息 37

利率体系 38

利息期 38

预付利息 38

应付利息 38

应收利息 38

利率 38

再贴现利率 39

贴现利率 39

平均利率 39

法定利率 39

基准利率 39

联行利率 40

拆息 40

再贷款利率 40

银行利率 40

存款利率 40

贷款利率 40

储蓄利率 40

保值贴补率 40

同业拆借利率 40

浮动利率 41

市场利率 41

债券利率 41

优惠利率 41

惩罚利率 41

短期利率 41

长期利率 41

利率倒挂 42

利息差额 42

自由利率 42

协商利率 42

名义利率 42

货币利率 42

负利率 42

利差 42

利率补贴 43

存款利息所得税 43

差别利率 43

储蓄利率弹性变动 43

投资利率弹性 43

价格利率弹性 43

货币时间价值 43

利息回扣 43

利息所得税 43

利率管理法规 44

利息档次 44

贴息 44

利率政策体系 44

利率管制 44

利率自由化 44

利息政策 44

储蓄利息查算表 45

存、贷款计息积数 45

利率管理稽查 45

计息 45

单利 45

复利 45

累进利 45

利息基数 45

利息计收权 45

利息的起点和尾数 45

帐页计息 45

保值储蓄 46

(五)储蓄与投资 46

定息 46

息单 46

利息清单 46

利息支出 46

逾期贷款加息 46

止息 46

最高加息档次 46

投资计划 47

投资风险 47

购房储蓄 47

储蓄率 47

投资成本 48

个人投资 48

投资布局 48

投资方向 48

投资主体 48

政府投资 48

企业投资 48

投资信用 49

投资膨胀 49

投资决策 49

投资规模 49

投资结构 49

投资环境 49

投资管理体制 50

投资管理 50

投资贷款 50

投资预测 50

投资统计 50

投资基金 51

投资分析 51

证券投资 51

存贷差额控制型信贷计划管理体制下货币供给 52

统存统贷下货币供给 52

(六)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52

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52

现金归行速度 53

现金回笼 53

实贷实存管理体制下货币供应 53

现金投放 53

季节性投放 53

我国货币供给调控机制运转 54

我国货币供给调控机制构造 54

货币必要量理论前提条件 55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55

流通性货币 55

贮藏性货币 55

回归分析模型 56

比例计量模型 56

基本公式模型 56

基本公式模型修正 56

影响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 57

我国货币需求结构 57

模糊数学模型 57

物价指数模型 57

简单加减模型 57

货币流量均衡 58

货币存量均衡 58

马克思经济平衡理论 58

货币均衡 58

隐形金融 59

交易所金融 59

货币失衡 59

(七)金融与机构分类 59

金融 59

国际金融 59

农村金融 59

特区农村金融 59

银行体制 60

金融管理体制 60

直接金融 60

间接金融 60

金融体系 60

金融体制 60

金融业 60

储蓄机构 61

非银行金融机构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银行体制 61

金融稽核体制 61

国家外汇管理体制 61

金融监督 61

金融检查 61

金融意识 61

存款式金融机构 61

非存款式金融机构 61

银行金融机构 61

信用站 62

信用分社 62

信用机构 62

区域性银行 62

综合银行 62

中外合资银行 62

公私合营银行 62

进出口银行 62

外汇专业银行 62

开证银行 62

信用社 62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63

区域性保险公司 63

信用社县联社 63

信用部 63

农村合作基金会 63

城市信用社市联社 63

保险公司 63

国营保险公司 63

股份制保险公司 63

资信评级机构 64

票据交换场所 64

信托公司 64

金融信托投资公司 64

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64

信托咨询公司 64

租赁公司 64

金融租赁公司 64

融资租赁公司 64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 65

成都市汇通城市合作银行 65

中国进出口银行 65

邮政储汇局 65

招商银行 65

沈阳合作银行 65

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 66

国家专业投资公司 66

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 66

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 66

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 67

上海万国证券公司 67

国家机电轻纺投资公司 67

国家农业投资公司 67

国家林业开发公司 67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 67

光大金融公司 67

中国东方租赁公司 67

上海申银证券公司 67

中国农业银行成立 68

《关于改进国营企业流动资金供应办法的报告》发布 68

(八)重要的金融事件 68

中财委《关于冻结现金、稳定物价的措施的指示》 68

农业合作银行成立 68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 68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发行 68

新人民币发行 68

1957年调整贷款利率 68

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 69

中国银行成立 69

收付记帐法开始实施 69

全面调整银行利率 69

《中国人民银行储蓄存款试行章程》发布 69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贷款办法》发布 69

《中国人民银行国营工业贷款办法》发布 69

《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印发 69

股票开始发行 70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发布 70

外汇兑换券发行 70

国库券发行 70

银行统管流动资金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颁布 70

中央银行成立 70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71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利率 71

《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公布 71

拨改贷实施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公布 71

新版人民币发行 71

改革银行结算 71

开办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 71

国务院决定清理“三角债” 71

政策性银行设立 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 72

《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发布 72

《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72

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72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发布 72

《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颁布 72

契约货币 73

周转货币 73

第三章 西方现代金融理论 73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73

自然货币 73

仿物货币 73

真实货币 73

有形货币 73

无形货币 73

观念货币 73

结算货币 73

计帐货币 73

记帐货币 73

存款货币 73

古希腊罗马货币 74

货币基数 74

变相货币 74

电子货币 74

实价货币 74

足值货币 74

名目货币 74

弹性货币 74

军用币 74

军用票 74

纪念币 74

银行券 74

货币基础 74

高能货币 74

通货 75

MMMF 75

金证券 75

法币 75

原始证券 75

信用券 75

M0 75

M1 75

M2 75

M3 75

辅币 76

本位币 76

准通货 76

存款通货 76

支票通货 76

货币制度 76

币制 76

货币本位 76

货币名称 76

货币单位 76

货币成色 76

公差 76

货币含金量 76

币值 76

主币 76

本位货币 76

货币法 77

币制改革 77

法偿币 77

法定货币 77

流通券 77

铸币 77

铸币磨损 77

铸币变质 77

货币铸造 77

自由铸造 77

限制铸造 77

有限法偿 77

无限法偿 77

货币改革 77

金本位制 78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78

单本位制 78

银本位制 78

金银复本位制 78

复本位制 78

平行本位制 78

双本位制 78

跛行本位制 78

格雷欣法则 78

银行券发行制度 79

不兑现货币制度 79

金币本位制 79

金块本位制 79

生金本位制 79

无限金币本位制 79

有限金块本位制 79

金汇兑本位制 79

虚金本位制 79

不兑现本位制 79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9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 80

货币供给过程 80

(二)货币供给理论 80

货币供给 80

货币层次划分 80

实际货币供给量 81

名义货币供给量 81

货币供给量 81

广义货币供应量 81

狭义货币供应量 81

比例控制模型 82

倍数原理模型 82

合理货币供给量 82

货币供给模型 82

货币供给特性 83

货币流量 83

经验数据模型 83

货币供给乘数 83

简单乘数模型 83

复杂乘数模型 83

货币流通速度 83

货币存量 83

货币调节传导机制 84

贮藏性货币供给量弹性 84

内生论 84

自然内生论 84

控制内生论 84

外生论 84

货币供给量弹性 84

流通性货币供给量弹性 84

货币存量变动信用供给可能性效果 85

货币存量变动财富效果 85

货币存量变动的资产结构调整效果 85

货币供应增长率 86

魏克赛尔间接机制 86

货币传递机制 86

魏克赛尔直接机制 86

新剑桥学派货币供应决定理论 87

货币供应渠道 87

货币供应增长率区间论 87

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 87

名义货币需求 88

货币需求 88

新剑桥学派货币供应控制理论 88

货币学派货币供给理论 88

单一规则 88

反馈效果 88

(三)货币需求理论 88

货币需求模型 89

货币需求函数 89

实际货币需求 89

D·李嘉图货币需求理论 90

A·斯密货币需求思想 90

货币需求论 90

内生货币 90

外生货币 90

W·配弟货币需求思想 90

J·洛克货币需求思想 90

D·诺思货币需求思想 90

J·萨伊货币需求思想 91

J·西斯蒙弟货币需求思想 91

P·布阿吉尔贝尔货币需求思想 91

F·魁奈货币需求思想 91

实质余额数量方程式 92

剑桥方程 92

T·马尔萨斯货币需求思想 92

F·李斯特货币需求思想 92

W·罗雪尔货币需求思想 92

马歇尔的余额说货币数量论 92

庇古现金余额方程 92

保有货币成本 93

投机性货币需求 9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93

交易性货币需求 93

预防性货币需求 93

古典区域 94

流动性陷阱说 94

保有货币潜在收益 94

流动偏好说 94

灵活偏好说 94

流动性陷阱曲线 94

货币预防需求利率弹性 95

货币预防需求曲线 95

平方根公式 95

货币需求规模经济性 95

交易性货币需求利率弹性 95

S·魏因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 96

M·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96

分支行制 97

(四)银行与信用理论 97

托宾货币需求理论 97

货币需求稳定 97

平均方差分析 97

二参数分析 97

状态偏好分析 97

金融资产证券化 98

金融市场国际化 98

独家银行制 98

银行资本 98

银行准备金 98

银行自有资金 98

银行自有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 98

银行法 98

银根 98

金融业务综合化 98

负债管理理论 99

资产转移理论 99

银行信贷管理理论 99

信用供给可能性理论 99

贴现银行 100

接受存款公司 100

资产负债管理综合理论 100

政府银行 100

地方银行 100

特许接受存款公司 100

储备银行制度 100

准备银行 100

特殊银行 100

特许银行 100

城市银行 100

发行银行 100

不动产抵押银行 100

交换银行 100

划拨银行 100

信用制度 101

信用事业 101

重贴现银行 101

汇划银行 101

汇出银行 101

汇入银行 101

转递银行 101

通知银行 101

议付银行 101

押汇银行 101

国际联合银行 101

流动银行 101

货币资本闲置论 101

货币分配不均论 101

信用膨胀 102

信用紧缩 102

信用制度二重性 102

信用中介 102

信用创造 102

信用经济 102

信用集中 102

信用扩张 102

信用风险 103

信用交易 103

信用危机 103

信用调节 103

信用发行 103

信用储备 103

发行准备 103

经营准备 103

信用媒介论 104

信用抵销 104

信贷政策 104

信用组合 104

信用放款 104

信用媒介 104

信用变形 104

信用替换 104

信用转让 104

信用强化 104

E·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 105

N·西尼尔节欲利息论 105

信用创造论 105

(五)利息理论 105

劳动利息论 105

A·马歇尔等待利息论 106

A·马歌尔储蓄投资利率论 107

K·魏克塞尔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背离影响物价论 107

R·霍特里利率调节成本影响物价论 107

J·凯恩斯货币供求利率论 108

C·克拉克资本边际生产力利率论 108

I·费雪借贷资金利率论 109

I·费雪预期利率结构理论 110

I·费雪利率追踪物价论 110

J·熊彼特可贷基金利率论 111

A·庇古、R·霍特里利率宣告效应理论 111

A·庇古实质现金余额效应利率论 111

J·希克斯预期利率结构理论 112

J·希克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结构论 112

S·卡佛边际储蓄投资利率论 112

J·希克斯、A·汉森IS—LM利率论 113

J·希克斯不完全货币利息论 113

收入价格效应 114

流动性效应 114

M弗里德曼货币增加提高利率论 114

J·格利、E·萧内外在货币增加影响利率论 115

D·罗伯逊可贷基金利率论 115

F·鲁兹、C·沃克制度因素利率结构理论 116

D·米滋曼误差修正预期利率结构思想 116

T·梅耶等实际货币增加压低利率思想 117

洛克货币数量观 118

货币数量论 118

R·杜维不同渠道货币增长作用利率论 118

(六)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的分与合 118

费雪交易方程式 119

现金交易数量说 119

坎特罗货币数量观 119

甘末尔交易方程式 119

剑桥方程式 120

现金余额数量说 120

货币冲击 121

积极货币 121

物价水平基本方程式 121

中性货币 121

消极货币 121

累积过程理论 122

货币经济论 122

萨伊定律 122

货币面纱论 122

货币均衡论 123

哈耶克生产结构 123

魏克赛尔货币非中性论 123

中性货币说 123

哈耶克中性货币说 123

消费倾向 124

收入支出说 124

静态货币均衡 124

动态货币均衡 124

投资乘数 125

J·凯恩斯投资决定储蓄论 125

边际消费倾向 125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125

储蓄倾向 125

边际储蓄倾向 125

J·凯恩斯储蓄投资恒等论 125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126

资本边际效率 126

乘数原理 126

加速原理 126

四市场宏观经济模型 127

实际余额效应 127

有效需求 127

总供给价格 127

总需求价格 127

实际国民收入 127

货币生产弹性 127

货币替代弹性 127

投资二重性 128

实际货币余额存量 128

帕廷金货币中性分析 128

实际货币余额 128

资产与货币替代效应 129

挤出效应 129

格利和萧货币中性理论 129

分配效应 129

庇古效应 129

凯恩斯效应 129

自然率假说 130

恒久性收入 130

现代货币数量论 130

适应性预期 131

货币非中性假说 131

货币中性假说 131

公开型通货膨胀 132

通货膨胀 132

理性预期假说 132

(七)通货膨胀理论 132

结构型通货膨胀 133

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33

隐蔽型通货膨胀 133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33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33

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 133

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133

恶性螺旋形通货膨胀 134

螺旋形通货膨胀 134

混合型通货膨胀 134

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 134

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 134

预期型通货膨胀 134

爬行式通货膨胀 134

恶性通货膨胀 134

通货回胀 134

适应性通货膨胀 134

能遏制通货膨胀 134

惯性通货膨胀 134

生活费用指数 135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均指数 135

通货膨胀率 135

消费物价指数 135

一般物价指数 135

批发物价指数 135

生产者价格指数 135

零售物价指数 135

强制储蓄 136

货币幻觉 136

货币购买力指数 136

实际工资指数 136

理想财富指数 136

促进论 136

促退论 136

中性论 136

双缺口 137

自愿性失业 137

菲利普斯曲线分析 137

过度需求模型 137

加成价格方程式 137

通货膨胀缺口 137

充分就业 137

非自愿性失业 137

摩擦性失业 137

自然失业率 138

热土豆效应 138

新通货膨胀缺口 138

利息率效应 138

劳工市场均衡与失衡说 139

停滞膨胀 139

寻找性失业 139

等待性失业 139

两种价格体系 139

奥肯法则 139

工资刚性 139

利润刚性 139

价格刚性 139

货币非国家化 140

税收和转移支付效应 140

市场操纵说 140

二元系统说 140

通货膨胀障碍 140

通货紧缩 140

内在稳定器 140

现金余额效应 140

收入再分配效应 140

扩张性货币政策 141

货币政策 141

公平原则 141

收入指数化 141

物价管制 141

需求管理 141

通货膨胀政策 141

(八)货币政策理论 141

货币政策目标 142

信用政策 142

紧缩性货币政策 142

中性货币政策 142

廉价货币政策 142

反周期货币政策 142

逆风向货币政策 142

补偿性货币政策 142

相机抉择货币政策 142

权衡性货币政策 142

调节性货币政策 142

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42

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 142

英格兰银行条例 143

皮尔条例 143

稳定物价目标 143

充分就业目标 143

经济增长目标 143

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143

法定准备率 143

存款准备率 143

公开市场业务 144

扶持政策 144

发行准备金 144

兑换准备金 144

金准备制度 144

黄金储备制度 144

现金准备制度 144

现金保证制度 144

存款准备金政策 144

借入准备与非借入准备 144

再贴现率 144

抑制政策 144

道义劝告 145

间接信用控制 145

防御型公开市场活动 145

进攻型公开市场活动 145

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 145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145

消费者信用控制措施 145

不动产信用控制 145

直接信用控制 145

信用分配 145

直接干预 145

流动性比率 145

利率最高限额 145

存款准备金指标 146

利率指标 146

窗口指导 146

紧缩银根 146

放松银根 146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46

中介指标的“三性”原则 146

货币供应量指标 146

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4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47

基础货币指标 147

财富变动效应传导机制 148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传导机制 148

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48

货币政策数量性效果 149

货币政策时滞过程 149

欠发达经济货币增长模型 150

(九)货币增长理论 150

货币政策分配性效果 150

货币政策时间性效果 150

货币政策政治性效果 150

货币松动 150

货币紧缩 150

熊彼特非常信用理论 151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5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52

托宾货币增长模型 153

斯泰因货币增长模型 154

增加货币强迫储蓄促进经济增长论 156

增加货币降低利率促进经济增长论 156

增加货币提高消费与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论 157

凯恩斯增加货币强迫储蓄促进货币增长论 157

发展金融论 158

(十)发展金融论 158

安定货币政策说 158

货币渠道效应 159

麦金农金融抑制论 159

金融发展 159

名义金融和实际金融 159

金融浅短 159

金融二重性 159

内源融资 159

暴发运动 159

金融抑制 159

金融深化 160

债务中介论 160

加尔比斯金融抑制模型 160

麦金农的经济增长模型 161

金融体制深化 161

金融自由化 161

萧金融深化理论 161

货币深化 161

金融中介理论 162

马依森关于金融抑制下经济增长模型 162

加尔比斯的金融深化模型 162

弗赖金融深化模型 162

货币化 163

货币抑制 163

金融阻滞论 163

三个恶性循环圈 163

金融相关率 164

金融结构 164

货币化率 164

非货币化部门 164

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特征 164

金融结构论 164

货币飞地中央银行 165

较独立中央银行 165

引致增长效应 165

金融结构发展趋势 165

过渡性中央银行 165

区域性中央银行 165

托马斯·格雷欣 166

尼科勒·奥雷斯姆 166

国际金融中心中央银行 166

存款国有化制度 166

利率抑制 166

利率改革 166

冲击办法 166

金融正常化 166

金融先行发展模式 166

(十一)国外金融人物 166

托马斯·阿奎那 166

约翰·劳 167

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 167

加斯帕罗·斯卡卢菲 167

吉拉尔德·德·马林斯 167

约瑟亚·柴尔德 167

尼古拉斯·巴本 167

亚当·斯密 168

大卫·休谟 168

理查德·坎蒂隆 168

查尔斯·孟德斯鸠 168

约瑟夫·哈理斯 168

诺少·威廉·西尼尔 169

约翰·富拉顿 169

大卫·李嘉图 169

詹姆斯·穆勒 169

托马斯·图克 169

欧根·冯·庞巴维克 170

乔治·弗里德里希·克拉蒲 170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170

亨利·邓宁·麦克劳德 170

沃尔特·巴奇霍特 170

乔治·乔基姆·戈申 170

欧文·费雪 171

卡尔·古斯塔夫·卡塞尔 171

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魏克塞尔 171

戴维·戴维森 171

弗瑞德里奇·彭迪生 171

阿尔文·哈维·汉森 17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72

沙尔·里斯特 172

埃德温·沃尔特·凯默勒 172

拉尔夫·乔治·霍特里 172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173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73

西摩·埃德温·哈里斯 173

贡纳·缪尔达尔 173

奥尔本·威廉·豪斯戈·菲利普斯 174

米尔顿·弗里德曼 174

罗伯特·特里芬 174

莫里斯·阿莱斯 174

理查德·T·塞尔登 175

唐·帕廷金 175

沃尔特·W·海勒 175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逊 175

本特·汉森 175

埃德蒙·S·费尔普斯 176

阿伦·H·梅尔泽 176

戴维·I·迈泽尔曼 176

道格拉斯·维克斯 176

罗伯特·韦恩·克劳尔 176

《货币及其对贸易和工业的关系》 177

《同一般价格有关的货币与信贷手段》 177

戴维·欧内斯特·威廉·莱德勒 177

马丁·费尔德斯坦 177

罗伯特·J·巴罗 177

(十二)国外金融著作、学派与事件 177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78

《货币理论和商业周期》 178

《货币信用与商业贸易》 178

《货币改革论》 178

《货币主义的结构》 178

《货币论》 178

《萧条、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179

《货币数量理论研究》 179

《货币的行为》 179

《价值与资本: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探索》 179

《货币均衡》 179

《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 179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180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180

《凯恩斯的货币思想》 180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结构:与他的批评家们商榷》 180

《通货膨胀和货币学派的争论》 180

《货币和市场》 181

《非均衡中的货币》 181

《世界银行组织的政策与实施》 181

《货币、银行与经济分析》 181

《财政和货币政策初探》 181

《货币、信贷与经济活动》 181

《多国银行的本质及其决定因素》 181

《八十年代的货币经济学》 182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182

《金融市场的社会动力学》 182

《剑桥学派货币理论:从马歇尔到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理论的发展》 182

《合理预期、非市场清算和投资理论》 182

《货币、银行与经济》 182

货币主义 183

凯恩斯学派 183

《货币方案:金融体系的一种现代方法》 183

通货学派 183

银行学派 183

现代名目主义货币学派 183

通货论争 184

金块论争 184

合理预期学派 184

供应学派 184

芝加哥学派 184

瑞典学派 184

国际货币制度 185

国际货币金融制度 185

凯恩斯革命 185

两个剑桥之争 185

第四章 国际金融理论 185

(一)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货币制度 185

国际货币体系 185

布雷顿森林体系 186

凯恩斯计划 186

国际金本位制 186

金本位自发调节论 186

布雷顿森林会议 186

怀特计划 186

《史密森协定》 187

美元危机 187

布雷顿森林协定 187

稀缺货币条款 187

流动性困境 187

美元灾 187

美元荒 187

经互会货币体系 188

平价网体系 188

《牙买加协定》 188

牙买加货币协定 188

《欧洲货币协定》 188

《欧洲支付协定》 188

“蛇”货币体系 188

非洲货币一体化 189

法郎区 189

西非货币联盟 189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 189

中非货币联盟 189

货币集团 189

黄金集团 189

美元集团 189

英镑集团 189

英镑区 189

海外英镑区 189

国际收支平衡表 190

(二)国际收支理论 190

经互会货币一体化 190

《银协定》 190

国际货币法规 190

货币所属国法 190

二十国委员会 190

二十国临时委员会 190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有关问题委员会 190

国际收支失衡 191

国际收支均衡 191

国际收支平衡表标准构成 191

休谟黄金流动均衡机制 192

黄金输送点说 192

国际储备资产 192

国际清偿能力 192

国际资本移动 192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 193

李嘉图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 193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 194

J—曲线效应 194

资产分析法 196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 196

国际收支理论 197

国际收支政策搭配说 197

“双缺口”理论 197

最适当国际储备水平 198

国际储备资产管理 198

国际储备需求机会成本论 198

债务周期假说 199

债务国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199

实质有效汇率 200

有效汇率指数 200

(三)汇率理论 200

浮动汇率 200

多重汇率 200

实质汇率 200

有效汇率 200

汇率指数 200

三点套汇 201

两点套汇 201

套算汇率 201

平价网制度 201

偏离指标体系 201

汇兑心理学说 202

国际收支说 202

货币法定贬值 202

货币法定升值 202

国际借贷说 202

凯恩斯利率平价论 203

一价定律 203

购买力平价说 203

价格平价 203

绝对购买力平价 203

相对购买力平价 203

成本平价 203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 204

无偏差利差原理 204

远期汇率利率平价论 204

利率平价 204

升贴水原理 204

利率平价原理 204

无偏差远期汇率原理 204

货币分析模型 205

资产市场汇率决定理论 205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205

汇率货币观点 206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206

可变价格货币分析模型 206

不变价格货币分析模型 206

有价证券组合分析模型 206

小国模型 206

一致性偏好模型 206

地域性偏好模型 206

汇率过份偏离 206

固定汇率制理论 207

全球性货币替代模式 207

货币替代模式 207

货币性货币替代模式 207

均衡汇率理论 208

蠕动盯住汇率理论 208

浮动汇率制理论要点 208

动态局部均衡模型 209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209

发展中国家汇率决定 210

汇率决定流量和存量分析 210

加速假说 210

外推性预期 211

投机气泡理论 211

发展中国家汇率政策选择 211

汇率决定动态分析 212

汇率决定宏观分析 212

回归预期 212

合理预期 212

莫萨合理预期汇率分析 212

汇率决定短期分析 212

汇率变动经济影响 213

影响汇率变动因素 213

汇率贬值与贸易条件 213

欧洲美元市场 214

离岸货币市场 214

(四)国际金融市场理论 214

国际金融市场 214

离岸金融 214

离岸金融市场 214

境外金融市场 214

境外货币市场 214

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 215

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215

亚洲货币市场 215

亚洲美元市场 215

国际金融中心 215

境外金融中心 215

离岸金融中心 215

国际银行业设施 215

欧洲短期信贷市场 216

亚洲美元可转让存款单 216

国际货币市场 216

欧洲货币 216

亚洲美元 216

石油美元 216

欧洲货币存款单 216

欧洲美元存款单 216

远期欧洲美元存款单 216

特别提款权存单 216

国际资本流动产品生命周期说 217

国际资本流动完全竞争说 217

短期资本流动 217

国际游资 217

国际资本市场 217

国际资本流动 217

长期资本流动 217

国际银行贷款风险 218

国际商业银行信贷 218

国际生产综合说 218

垄断优势论 218

欧洲信贷 218

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 218

国际信贷 218

永久欧洲债券 219

附有红利证书欧洲债券 219

辛迪加贷款 219

国际项目融资 219

无追索权项目融资 219

纯粹项目融资 219

有限追索权项目融资 219

多种货币贷款 219

外国债券 219

美国的外国债券 219

浮动利率债券 219

可转换为股票欧洲债券 219

次级信用欧洲债券 219

国际通货膨胀货币理论 220

国际通货膨胀结构理论 220

无票面利率欧洲债券 220

世界债务危机 220

贝克计划 220

布雷迪方案 220

(五)国际通货膨胀理论 220

西斯蒙第对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分析 220

国际通货膨胀理论 220

斯堪的那维亚通货膨胀模型 221

林德白克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机制 221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货币理论 222

世界性通货膨胀研究 222

奥克鲁斯特——EFO模型 222

斯堪的那维亚模型中收入分配常数 222

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 222

国际收支差额传递机制假设 223

单一价格规则假设 223

棘轮效应 224

国际传递货币论政策主张 224

布雷顿森林体制下通货膨胀国际传递 224

各国通货膨胀率差别原因分析 224

世界性通货膨胀产生 224

比较成本论 225

国际价值规律 225

(六)国际经济协调理论 225

地域分工论 225

绝对利益论 225

资本输入 225

资本输出 225

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226

技术差距论 226

生产要素秉赋 226

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226

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226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逊原理 226

保护贸易政策 227

自由贸易政策 227

国际生产折衷论 227

相互需求律 227

列昂惕夫之谜 227

列昂惕夫悖论 227

货币一体化 228

经济一体化 228

保护贸易论 228

超保护贸易 228

产品周期说 228

东西方经济合作 229

南北对话 229

国际经济合作 229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229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229

国际经济合作会议 229

黄金与国际储备变革 230

南南经济合作 230

南北经济贸易关系 230

创新 231

(七)金融创新理论 231

国际投资 231

跨国公司 231

多国公司 231

跨国银行 231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32

证券化 232

金融创新 232

风险转移创新 232

价格风险转移创新 232

信用风险转移创新 232

流动性增强创新 232

信用创造创新 232

股权创造创新 232

招标小组 233

周期性承包便利 233

多份额债券 233

分批债券 233

附认股证书债券 233

附增购债券证书债券 233

可变息债券 233

附有转换期权浮动利率债券 233

自变息债券 233

零息债券 233

消除息票 233

票据发行便利 233

承销票据发行便利 233

美式期权 234

欧式期权 234

非承销票据发行便利 234

多种成分便利 234

欧洲票据 234

欧洲商业票据 234

欧洲商业票据便利 234

互换 234

息票互换 234

基本利率互换 234

交叉货币利率互换 234

逆互换 234

冲销互换 234

倒互换 234

互换出售 234

商品互换 234

买进期权 234

卖出期权 234

金融超级市场 235

负债管理技术 235

远期期货存款 235

货币期货 235

债券指数期货 235

全部期货购买 235

一揽子贷款证券化 235

贷款出售 235

转让所有权证券 235

货币保证书 235

支持工具 235

资产出售和重新购回协定 235

部分支付股票和证券价 235

对放贷款 235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236

国际金融公司成立 236

(八)国际金融事件 236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签定 236

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 236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236

欧洲支付同盟成立 236

非洲开发银行成立 237

互惠信贷协定签订 237

欧洲货币协定正式生效 237

泛美开发银行协定签订 237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签订 237

国际开发协会成立 237

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23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宣告成立 237

十国集团成立 237

美国新经济政策遭抵制 238

特别提款权创立 238

亚洲开发银行成立 238

北欧投资银行成立 239

黄金官价制度的废除 239

西方世界货币危机解决 239

经济和货币同盟协定通过实施 239

欧洲自由贸易区协定签订 239

二十国委员会成立 23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成立 239

第一家西方大银行正式宣告倒闭 239

东南亚国家联盟金融公司成立 240

威尼斯七国首脑会议 240

欧洲货币体系创立 24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继续黄金拍卖 24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替换帐户 240

世界银行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240

黄金价格冲出600美元大关 240

欧洲货币单位支付清算系统成立 241

东盟银行国际银团贷款俱乐部 241

拉美一体化协会成立 241

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241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派代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5届年会 241

日本全面放宽外汇管制 241

伦敦建立特别提款权交易市场 241

英国米兰银行收购美国克洛克国民银行 241

日本金融市场开放 241

芝加哥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发生挤兑 241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开业 241

新加坡金融期货市场开业 241

法国放宽外汇管制措施 241

丹麦三家银行合并 242

日本允许债务国发行日元债券 242

日本建立东京离岸金融中心问题纲要公布 242

新西兰放松银行管制 242

中国正式成为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国 242

中国首次在国际上发行欧洲美元浮动利率债券 242

香港联合交易所加入国际交易所联合会 242

纽约股票市场股价暴跌 242

第五届国际银行监管会议召开 24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受俄罗斯等国家为成员国 243

商业开发银行成立 243

英国制定短期债务条例 243

日本收购美国银行 243

新马股市正式分家 243

东欧复兴开发银行建立 243

伦敦证券交易所作出多项改革 243

中银集团推出优息货币单位 2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整货币权重 243

花旗银行采用新贷款标准 243

澳大利亚放宽对外国银行管理 243

乌克兰第一国际银行成立 243

重商主义国际收支学说 244

(九)国际金融学说 244

世界银行首次向独联体提供贷款 244

波兰国际银行成立 244

美国允许银行业经营非银行业务 244

美联储颁布新银行管理规则 244

葡萄牙取消资本流动控制 244

俄罗斯禁止外汇现钞交易活动 244

花旗银行中国总部迁至上海 244

穆迪评级公司提高中国几家金融机构信誉级别 244

巴拿马批准中国银行在巴开设分行 244

美联储宣布提高利率 244

欧洲主要国家纷纷降低利率 244

孟德斯鸠货币与汇率学说 245

重商主义汇率学说 245

西斯蒙弟国际金融学说 246

李嘉图金本位制理论 246

休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246

桑顿汇率学说 246

列宁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47

马克思世界货币理论 247

马克思国际金融学说 247

马歇尔国际收支学说 248

瓦尔拉国际金融理论 248

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 248

俄林国际金融学说 249

魏克塞尔国际金融学说 249

卡塞尔购买力平价理论 249

哈罗德国际收支均衡理论 250

凯恩斯国际金融学说 250

凯恩斯通货管理理论 250

金德伯格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理论 251

琼·罗宾逊夫人国际金融理论 252

马柯洛普国际投资乘数理论 252

勒纳国际金融学说 252

林德白克国际金融观点 253

缪尔达尔国际金融理论 253

讷克斯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53

特里芬国际货币改革理论 254

米德国际经济理论 254

一级银行制度 259

二级银行制度 259

第二卷 金融制度与中央银行 259

第一章 金融制度总论 259

金融制度 259

银行制度 259

金融制度建立原则 260

全能银行制度 260

总分行银行制度 260

独家银行制度 260

专业银行制度 260

银行 261

金融机构 261

金融制度微观效益指标 261

金融制度宏观效益指标 261

储蓄银行 262

实业银行 262

商业银行 262

存款银行 262

清算银行 263

抵押银行 263

专业银行 263

私人银行 264

金融公司 264

股份银行 264

开发银行 265

银团银行 265

外汇银行 265

储备银行 265

合作银行 266

外资银行 266

长期信用银行 266

合资银行 266

信用合作社 267

信托投资公司 268

投资银行 268

商人银行 268

中国金融制度 269

第二章 中国金融制度 269

财务公司 269

银行持股公司 269

华夏银行 270

中国光大银行 270

中信实业银行 270

中国招商银行 271

深圳发展银行 271

政策性银行 271

广东发展银行 271

中国信托投资公司 272

住房储蓄银行 272

中国证券市场中介机构 273

中国财务公司 273

中国金融租赁公司 273

外资金融机构 274

中国保险集团 274

台湾中央银行 275

台湾金融体系 275

城市信用合作社 275

农村信用合作社 275

台湾银行 276

中国国际商业银行 276

中央信托局 276

中国输出入银行 276

台湾交通银行 276

香港金融管理体系 277

香港地区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277

台湾第一商业银行 277

台湾省合作金库 277

票券金融公司 277

中银集团 278

发钞银行 278

三级银行体制 278

宝生银行 279

南洋商业银行 279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 279

华侨商业银行 279

集友银行 279

香港美资银行 280

香港日资银行 280

新华银行香港分行 280

厦门国际银行香港分行 280

厦门国际财务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 280

香港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成立 280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280

联邦储备系统 281

美国金融制度特点 281

第三章 外国金融制度 281

(一)发达国家金融制度 281

美国金融制度沿革 281

单一银行制 282

联邦咨询委员会 282

联邦储备委员会 282

公开市场委员会 282

联邦储备银行 282

非会员银行 283

会员银行 283

双线登记 283

美国国民银行 283

州立银行 283

多头管理 283

通货总监 283

大通曼哈顿银行 284

大通国民银行 284

美国进出口银行机构 284

花旗银行 284

美洲银行 284

威尔士·法戈银行 285

制造商汉诺威信托公司 285

太平洋证券国民银行 285

杰·皮·摩根公司 285

摩根保证信托公司 285

化学银行 285

捷运国际银行公司 286

梅隆银行 286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 286

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 286

第一州际银行公司 286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 286

芝加哥大陆伊利诺斯国民银行和信托公司 286

互助储蓄银行 287

梅里尔·林奇公司 287

联邦中间信贷银行 287

克罗克国民银行 287

海事米德兰银行 287

欧文信托公司 287

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 287

第一波士顿公司 287

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288

美国谨慎人寿保险公司 288

储蓄贷款社 288

信贷联合社 288

在美外国银行 288

美国在国外银行 288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 288

国民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 289

美国证券交易所 289

公平人寿保险公司 289

艾特纳人寿保险公司 289

纽约人寿保险公司 289

商品信贷公司 289

美国信托公司 289

典型的资本主义银行制度 290

农业信贷系统 290

联邦住房放款银行委员会 290

住宅建设信贷机构 290

全国信贷联合会管理局 290

全国信贷联合会保险基金 290

英国清算银行 291

英国总分行制 291

英格兰银行 291

英格兰银行理事会 291

劳合银行 292

米德兰银行 292

伦敦清算所 292

国民西敏士银行 292

英国信托储蓄银行集团 293

英国国民储蓄银行 293

标准渣打(麦加利)银行 293

英国商人银行 293

英国国民划拨银行 293

单位信托机构 294

英国住房协会 294

英国贴现行 294

英国特别信贷机构 294

法国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295

英国出口信用担保局 295

英国投资信托 295

劳埃德保险社 295

英国谨慎公司 295

法国国家信贷委员会 296

国有化法令 296

法兰西银行 296

法兰西银行理事会 296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297

法国银行协会 297

法国银行委员会 297

法国银行规章委员会 297

法国信贷机构委员会 297

法国商业信贷银行 298

法国对外贸易银行 298

法国兴业银行 298

巴黎巴银行 298

东方汇理与苏伊士银行 298

法国存款与信托公库 299

法国地产信贷银行 299

法国北方信贷银行 299

法国工商信贷银行 299

法国大众银行 299

法国银行公司 299

法国国家信贷银行 299

德国中央银行管理机构 300

德意志联邦银行 300

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 300

农业市场与调节基金 300

德国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00

商业银行股份公司 301

德累斯顿银行 301

全能银行制 301

联邦信贷监督局 301

德意志银行 301

公共经济银行 302

巴伐利亚抵押汇兑银行 302

德意志汇划中心和储蓄银行 302

德意志合作银行 302

西德意志储蓄地方中心银行 302

巴伐利亚联合银行 302

部际信贷与储蓄委员会 303

意大利银行 303

德国私人银行 303

德国联合保险公司 303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303

意大利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03

意大利信贷银行 304

意大利商业银行 304

公法银行 304

意大利国民利益银行 304

人民合作银行 304

意大利储蓄银行 304

意大利国有专业银行 304

意大利区域性信贷专业银行 304

农业及手工业银行 304

瑞士国家银行 305

瑞士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05

国民劳动银行 305

罗马银行 305

伦巴第省储蓄银行 305

日本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06

瑞士信贷银行 306

瑞士国家银行管理机构 306

瑞士联合银行 306

瑞士银行 306

日本开发银行 307

日本银行理事会 307

业务分工原则 307

日本金融体系 307

日本银行 307

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和理事会 307

第一劝业银行 308

富士银行 308

日本输出入银行 308

日本城市银行 308

东京银行 308

大和银行 309

琦玉银行 309

樱花银行 309

三井银行 309

三和银行 309

东海银行 309

三井信托银行 310

住友信托银行 310

协和银行 310

北海道拓殖银行 310

信托银行 310

三菱信托银行 310

日本债券信用银行 311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 311

日本地方银行 311

相互银行 311

日本兴业银行 311

野村证券公司 312

日本信用金库 312

两行十库 312

农林中央金库 312

商工组合中央金库 312

短资公司 313

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 313

日兴证券公司 313

山一证券公司 313

大和证券公司 313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 313

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 313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 314

联邦银行公司 314

澳大利亚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14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 314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 314

澳大利亚专业银行 314

加拿大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15

西澳农工银行 315

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集团 315

新南威尔士银行 315

西太平洋银行公司 315

维多利亚州立银行 315

南澳州立银行 315

金融制度“四大支柱” 316

Ⅰ、Ⅱ级银行制 316

加拿大银行 316

加拿大金融机构管理局 316

加拿大存款保险公司 316

加拿大国民银行 317

多伦多自治领银行 317

加拿大清算协会 317

加拿大皇家银行 317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 317

蒙特利尔银行 317

诺瓦·斯格舍银行 317

原苏联及俄罗斯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18

(二)原苏联及俄罗斯、东欧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 318

联邦商业开发银行 318

加拿大出口开发公司 318

加拿大抵押贷款和建房公司 318

加拿大农业贷款公司 318

加拿大年金计划 318

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 319

莫斯科国际银行 319

苏联国家银行 319

原南斯拉夫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0

俄罗斯储蓄银行 320

俄罗斯联邦外贸银行 320

苏联外经银行 320

莫斯科商业银行 320

内部银行 321

基础银行 321

社会簿记局 321

南斯拉夫人民银行 321

南斯拉夫联合银行 321

匈牙利对外贸易银行 322

匈牙利国家发展银行 322

匈牙利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2

匈牙利国家银行 322

印度储备银行 323

印度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3

匈牙利国家储蓄银行 323

中欧国际银行 323

金融中心及综合银行信托有限公司 323

匈牙利中央汇兑和信用银行 323

匈牙利国家保险公司 323

巴西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4

印度地区农村银行 324

印度国家银行 324

印度合作银行 324

印度专业信贷机构 324

巴西储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325

巴西投资银行 325

巴西中央银行 325

巴西商业银行 325

巴西银行 325

巴西专业银行 32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326

新加坡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6

埃及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6

埃及中央银行 326

埃及专业银行 326

埃及商业银行 326

埃及离岸银行 326

巴林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7

新加坡发展银行 327

新加坡货币管理委员会与货币局 327

新加坡投资局 327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 327

新加坡银行与金融机构 327

西非货币同盟 328

塞内加尔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8

巴林货币总署 328

巴林商业银行 328

巴林投资银行 328

坦桑尼亚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8

坦桑尼亚银行 328

坦桑尼亚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 328

韩国金融制度沿革与特点 329

塞内加尔的银行体系 329

韩国银行金融机构 330

韩国银行 330

韩日银行 331

朝兴银行 331

韩国第一银行 331

韩国商业银行 331

汉城银行 331

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 332

中央银行制度 332

第四章中央银行制度 332

中央银行 332

一元中央银行制 333

单一中央银行制 333

1922年日内瓦国际金融会议 333

中央银行最高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 333

中央银行国有化 333

中央银行制度组织形式 333

复合中央银行制 333

一体式中央银行制 333

混合式中央银行制 333

中央银行资本结构 334

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