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铜鼓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5700214
  • 页数:770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7

卷一 建置 41

第一章 历史沿革 41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建置 41

第二节 明代以后的建置 4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3

第一节 清朝时期行政区划 43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43

第三节 苏区时期行政区划 44

第四节 建国以后行政区划 45

第三章 县城 集镇 48

第一节 县城 48

第二节 集镇 49

第一节 大地构造 51

第二节 地层 51

卷二 自然环境 51

第一章 地质 51

第三节 岩石分布 52

第二章 地貌 53

第一节 地貌类型 53

第二节 山脉分布 54

第三章 水文 55

第一节 地表水 55

第二节 地下水 55

第二节 气温 57

第四章 气候 57

第一节 四季特征 57

第三节 降水 59

第四节 日照 蒸发 60

第五节 风情 60

第六节 霜期 60

第七节 冷害天气 60

第四节 山地黄棕壤 62

第三节 水稻土 62

第一节 红壤 62

第二节 山地黄壤 62

第五章 土壤 62

第五节 潮土 63

第六节 出地草甸土 63

第六章 生物 矿藏 63

第一节 生物 63

第二节 矿藏 6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65

第一节 清朝时期自然灾害 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 65

第三节 建国后的自然灾害 66

第八章 生态环境 67

第一节 水土状况 67

第二节 环境状况 68

第三节 鸟兽生态 68

第一节 人口变化 71

第一章 人口变化和分布 71

卷三 人口 7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3

第二章 人口构成 74

第一节 性别构成 74

第二节 年龄构成 74

第三节 文化构成 75

第四节 职业构成 75

第五节 民族构成 77

第六节 姓氏构成 77

第三章 计划生育 78

第一节 节育措施 78

第二节 控制生育 81

第四章 人口普查 82

卷四 政党 8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铜鼓地方组织 83

第一节 中共铜鼓支部 83

第二节 苏区党组织 84

第三节 县委 87

第四节 县党代表大会 91

第五节 基层组织建设 94

第六节 党员教育 101

第七节 干部工作 102

第八节 纪律检查 106

第九节 统一战线工作 107

第一节 县党部的建立与改组 10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铜鼓地方组织 108

第二节 组织发展 109

第三节 党务活动 111

卷五 政务 113

第一章 权力机关 113

第一节 县苏工农兵代表会 11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 11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116

第一节 县公署 120

第二章 行政机构 120

第二节 县政府 121

第三节 苏维埃政权 128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130

第三章 议政组织 135

第一节 县参议会 135

第二节 县政协 135

卷六 群团 139

第一章 工农妇商组织 13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3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42

第三节 妇女组织 143

第四节 工商组织 145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148

第一节 青年组织 148

第二节 少年组织 152

第一节 文联 153

第三章 学术团体 153

第二节 社联 154

第三节 科协 154

第四节 体协 155

第四章 国际友好团体 155

第一节 中苏友好协会铜鼓分会 155

第五章 民间团体 156

第一节 洪福会 156

第二节 抗美援朝总会铜鼓分会 156

第二节 五县旅铜同乡会 158

卷七 公安司法 16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61

第一节 建国前公安司法机构设置 161

第二节 建国后公安司法机构设置 161

第二章 公安 163

第一节 社会治安 163

第二节 户籍管理 165

第三节 监所管理 166

第四节 消防工作 167

第三章 检察 169

第一节 刑事检察 169

第二节 法纪检察 17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170

第四节 监所检察 170

第四章 审判 170

第一节 审判制度 170

第三节 民事审判 17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171

第四节 经济审判 172

第五节 案件复查 172

第五章 司法行政 172

第一节 法制宣传 173

第二节 公证 174

第三节 律师 175

第四节 人民调解 176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民政机构 179

第一节 建国前的民政机构 179

卷八 民政 179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79

第二章 拥军优属 180

第一节 支前 180

第二节 优属 182

第三节 抚恤 184

第四节 褒扬 186

第三章 安置 188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188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189

第三节 军地两用人才安置 189

第四章 救灾 190

第一节 民国时期赈济 190

第二节 建国后生产救灾 190

第五章 救济 19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救济 192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救济 193

第三节 收容遣送 196

第六章 社会福利 198

第一节 福利设施 198

第二节 福利生产 199

第三节 社会保险 199

第七章 老区建设 200

第一节 地区分布 200

第二节 扶助建设 200

第一节 竞选 202

第八章 选举 202

第二节 普选 203

第九章 婚姻登记与殡葬改革 204

第一节 婚姻登记 204

第二节 殡葬改革 207

第十章 信访 20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8

第二节 信访处理 208

第一节 就业安置 211

卷九 劳动人事 211

第一章 劳动管理 211

第二节 管理制度及实施 213

第三节 工人退休 215

第二章 工人管理 2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5

第二节 人员编制 216

第三节 任免考核 218

第四节 干部培训 220

第三章 工资管理 221

第一节 工资制度 221

第二节 工资制度的实施 222

第三节 补贴 奖金 230

第四章 劳保福利 232

第一节 劳动保护 232

第二节 劳动保险 233

第一节 铜鼓营 237

卷十 军事 237

第一章 军事设施 237

第二节 城防工事 238

第三节 哨卡碉堡 239

第四节 防空工事 240

第二章 兵役 241

第一节 兵制 241

第二节 兵员征集 243

第三章 地方武装与民兵 247

第一节 地方武装体制 247

第二节 武装力量 253

第三节 民兵 257

第四章 驻军 263

第一节 清末民初 263

第二节 北伐胜利后 263

第五章 重大兵事 266

第一节 李大銮反明抗暴 266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 266

第二节 太平军进驻铜鼓 267

第三节 国民革命军向铜鼓进兵 268

第四节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70

第五节 丰田之战 271

第六节 日军侵犯铜鼓 272

第七节 铜鼓解放 274

第一节 森林分布 275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75

卷十一 林业 275

第二节 树种 276

第二章 造林育林 279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79

第二节 造林 280

第三节 青林 283

第三章 山林管理 2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5

第二节 林权变革 286

第三节 护林 287

第四节 林政管理 289

第四章 林区建设 291

第一节 队伍建设 291

第二节 基本建设 292

第三节 总体设计 293

第五章 采伐运销 294

第一节 采伐 294

第二节 储运 299

第三节 木(竹)供销 301

卷十二 农业 305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305

第一节 土地改革 305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307

第三节 人民公社 308

第四节 农业体制改革 309

第一节 耕地面积 310

第二章 耕地和作物 310

第二节 作物分布 311

第三章 耕作技术 31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312

第二节 品种更新 314

第三节 土壤改良 320

第四节 作物保护 321

第四章 耕作工具 324

第一节 传统工具 324

第二节 农业机械 324

第五章 畜牧 326

第一节 家畜 326

第二节 家禽 328

第三节 蜜蜂 330

第四节 疫病防治 331

第六章 水产 332

第一节 水域 332

第二节 种类 333

第三节 人工繁殖 334

第四节 捕捞 336

卷十三 土特产 339

第一章 林产品 339

第二章 农产品 342

第三章 其他产品 344

第一章 水利 347

第一节 河道治理工程 347

卷十四 水利电力 347

第二节 堤防工程 348

第三节 蓄水工程 350

第四节 引水工程 351

第五节 排灌设施 353

第六节 水土保持 355

第二章 电力 356

第一节 电力建设 356

第二节 电力管理 360

第三节 电力使用 363

第一章 工业体制 365

第一节 私营 365

第二节 集体 365

卷十五 工业 365

第三节 国营 367

第二章 轻化工业 370

第一节 造纸 370

第二节 印刷 371

第五节 滋补营养品生产 372

第三节 火柴生产 372

第四节 松香生产 372

第三章 木竹加工 373

第一节 人造板生产 373

第二节 木制品 373

第三节 竹制品 374

第四节 棕制品 375

第五节 藤制品 375

第一节 砖瓦 376

第四章 建材工业 376

第二节 石灰 377

第三节 其他建筑材料 377

第五章 食品(饮料)加工业 377

第一节 副食品加工 377

第二节 茶叶加工 379

第三节 竹笋加工 379

第六章 机电工业 380

第一节 农业机械 380

第二节 电机 381

第七章 其他工业 381

第一节 陶瓷 381

第二节 铸造 382

第三节 织染 382

第四节 服装加工 383

第五节 日用品加工 384

第二节 省属企业 385

第八章 部省属企业 385

第一节 部属企业 385

第三节 厂办集体企业 386

卷十六 交通邮电 391

第一章 交通 391

第一节 古道 391

第二节 公路 393

第三节 桥梁 404

第四节 水路 407

第一节 递铺 408

第二章 邮政 408

第二节 邮政局所 409

第三节 邮路 409

第四节 邮递 410

第三章 电信 411

第一节 电话 411

第二节 电报 413

第一节 私营 415

卷十七 商业 415

第一章 商业体制 415

第二节 集体 416

第三节 国营 417

第二章 商业市场 420

第一节 县城商业市场 420

第二节 农村商业市场 421

第三章 商业经营 423

第一节 工业品经营 423

第二节 副食品经营 426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 428

第四节 计划物资供应 429

第五节 农副产品收购 431

第六节 废旧物资收购 435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436

第一节 饮食业 436

第一节 调拨 437

第二节 服务业 437

第五章 商品储运 437

第二节 调运 438

第三节 储存 439

卷十八 粮食 441

第一章 粮食市场 441

第一节 粮油行商 441

第二节 农村粮油集市贸易 441

第二章 粮食购销 442

第一节 市场收购与销售 442

第二节 农村粮食统购统销 443

第三节 城镇粮食供应 445

第三章 油脂购销 448

第一节 油脂统购 448

第二节 油脂销售 448

第四章 储运 449

第一节 粮食储备 449

第二节 调拨运输 450

第五章 粮油加工 454

第一节 粮食加工 454

第二节 油脂加工 455

第三节 饲料加工 455

第六章 粮食行政管理 4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6

第二节 质量管理 457

第三节 粮管员制度 458

卷十九 财政金融 459

第一章 财政 459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459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59

第二章 税务 466

第一节 税务管理机构 466

第二节 赋税征收 467

第三节 税收减免 474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75

第三章 金融 475

第二节 货币 477

第三节 信贷 479

第四节 储蓄 482

第五节 债券 483

第六节 保险 484

卷二十 经济综合管理 48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87

第一节 编制 487

第二节 实施 488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4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9

第二节 工商登记 489

第三节 市场管理 491

第四节 合同管理 493

第五节 商标管理 49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95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95

第二节 物价水平 496

第三节 检查监督 503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50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3

第二节 计量器具演变 504

第三节 管理措施 5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05

第五章 物资管理 505

第二节 管理办法 506

第六章 统计管理 507

第一节 机构及作用 507

第二节 管理项目 508

第七章 审计 508

第一节 机构及任务 508

第二节 职能 509

第八章 企业管理 510

第一节 管理内容与方法 510

第二节 领导制度和责权 513

第九章 经济技术协作 514

第一节 机构及任务 514

第二节 横向联系 514

第三节 中转信息 515

卷二十一 城乡建设 517

第一章 县城建设 517

第一节 城镇设施 517

第二节 街园绿化 519

第三节 环境卫生 520

第二章 乡村建设 522

第一节 农村集镇建设 522

第二节 村庄建设 523

第三章 环境保护 5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4

第二节 城镇污染治理 524

第一节 房屋建设 525

第四章 房屋建设与管理 525

第三节 农村污染防治 525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527

第五章 管理机构及建筑业 5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8

第二节 建筑队伍与技术装备 528

第三节 建筑工程选介 53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1

第二节 管理制度与实施 531

第六章 土地管理 531

卷二十二 教育体育 535

第一章 教育 535

第一节 私塾 社学 书院 535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35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36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39

第五节 师范教育 542

第六节 职业技术教育 542

第七节 成人教育 543

第八节 教师 545

第九节 苏区教育 547

第二章 体育 54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4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50

第三节 队伍建设 553

卷二十三 文化科技 555

第一章 文化 555

第一节 群众文化 555

第二节 电影 558

第三节 戏剧 560

第四节 图书 561

第五节 档案 562

第六节 报刊 562

第七节 广播 563

第八节 电视 564

第九节 苏区文化 565

第二章 科技 566

第一节 科技队伍 566

第二节 科普活动 568

第三节 科技成果 569

第四节 其他科技事业 572

卷二十四 文物名胜 575

第一章 历史文物 575

第一节 遗址遗迹 575

第二节 古墓葬 576

第三节 古建筑 577

第四节 碑刻 崖刻 578

第五节 藏品 579

第二章 革命文物 581

第一节 旧址 581

第二节 遗物 583

第三节 标语 583

第四节 纪念设施 584

第三章 名胜 585

卷二十五 艺文 587

第一章 作品选录 587

第一节 散文 587

第二节 韵文 594

第三节 美术摄影作品选 598

第二章 著述目录 599

卷二十六 医药卫生 61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13

第一节 民国时期 613

第二节 苏区时期 613

第三节 解放以后 614

第二章 防疫保健 616

第一节 卫生 616

第二节 防疫 617

第三节 妇幼保健 619

第一节 中医 620

第三章 医疗 620

第二节 西医 62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625

第四节 医务人员培训 626

第四章 地方病及传染病防治 626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626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628

第一节 公费医疗 630

第五章 医疗制度 630

第二节 合作医疗 631

第六章 药物及药政 632

第一节 药材加工 632

第二节 药品制剂 632

第三节 药品检验 632

第四节 药政管理 633

卷二十七 社会 635

第一章 人民生活 63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35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37

第一节 生产习俗 638

第二章 风尚习俗 63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641

第三节 社会习俗 645

第三章 宗教 652

第一节 佛教 652

第三节 天主教 653

第四节 基督教 653

第二节 道教 653

第四章 方言 654

第一节 语音 654

第二节 词汇 660

第三节 语法 668

第五章 谚语 670

第一节 物候谚语 670

第二节 生产谚语 671

第一节 传统歌谣 672

第六章 歌谣 672

第三节 生活谚语 672

第二节 革命歌谣 674

第七章 故事传说 675

第一节 革命故事 675

第二节 民间传说 682

卷二十八 人物 689

第一章 人物传 689

第二章 人物表 709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 723

卷末附录 739

重要文献选辑 739

边界山林权属协议选辑 754

《宁州志》版本介绍 761

本届修志文件及公函 762

修志始末 767

铜鼓县志编纂委员会 769

审定单位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