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井田制度研究的回顾和现状 1
研究井田制度的意义 1
第一章 绪论 1
关于井田制度的研究 5
第二节 关于井田制度的史料问题 12
古籍中的井田记载 12
记载不同的原因推测 22
第二章 井田制就是古代公社所有制 24
第一节 中国国家的形成与古代公社及其所有制的残留 24
汤灭夏与商王国的建立 24
公社所有制的残留及其演变 29
第二节 公社所有制的残存在少数民族史和世界历史中的范例 32
少数民族的田制举例 32
世界历史中的例证 35
【插图】 37
箕田图 37
井田起于夏初 42
第一节 夏代的井田制度 42
第三章 夏商时期的井田制度 42
土地区分图 44
龙子的“贡法”并非夏代之贡法 45
第二节 商代的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 49
公社的残存 49
公社内部的组织结构 53
公社农民——“众”“众人”和“人” 58
公社所有制即井田制 66
《乙》1155 67
《缀合》136 67
殷人七十而助 72
第四章 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76
第一节 早周社会性质问题 76
《诗经》中的周族先公 77
文王在周族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87
笫二节 武王克商与西周时期的“国”“野”统治 96
武王灭商 96
封藩建卫 98
附论“封建” 104
“国”“野”区别与“国人”“野人”地位的不同 108
疆理经界图 109
“野人”并非奴隶论 123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公社与两种形式的井田制度 125
公社及其组织结构 127
“野”里的井田和“助法” 133
《敔毁》铭 135
《大毁》铭 136
“国”中的“公田”即“藉田” 140
《令鼎》铭 142
《截毁》铭 143
“国”中施行彻法 150
小结 154
宅地 156
第四节 周代的宅地、园圃、牧地和山泽 156
园圃 162
山林、陂泽和牧地 164
《同毁》铭 166
厉王专利与国人暴动 170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井田制度 170
第一节 两周之际的社会变化与公社土地由定期分配变为长期占有 170
共和行政 173
宣王“不籍千亩”与“料民于太原” 174
铁制工具的出现 179
“爱土易居”到“自爱其处” 183
“国”“野”区别的泯除与彻法的普遍推行 192
“书社”的出现及其原因 198
第二节 “书社”的出现与井田制度的逐步变化 198
“书社”的组织结构 204
乡校的普及 207
乡、里的产生 212
第三节 井田制度的解体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216
“素封”的出现与古代公社的解体 217
奴隶主贵族私有性质的土地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225
《召伯虎毁》铭 228
《格伯毁》铭 233
《卫盉》铭 237
“分室”“夺田”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242
垦荒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249
小结 250
小土地所有者及其分化 252
第六章 余论 252
第一节 井田制度崩坏后的土地占有形态 252
大土地所有制 263
国有土地 265
附论“开阡陌” 266
第二节 井田制的崩坏与诸子百家对公社问题的争议 272
墨子从传统的公社民主制出发提出“尚同”“尚贤”的政治主张和“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 273
孟子反对“爱无差等”,主张保存“经界”,恢复“世禄” 277
下层公社农民思想的代表——许行 279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280
主张彻底消除公社传统的法家 283
小结 285
问题的提出 286
第三节 关于农民在奴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286
忽况农民问题而引起的紊乱观点 289
本书主要征引书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