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理论创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阎树群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24055964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实事求是论 1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1

(一)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阐发和理论贡献 1

(二)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概括 4

二、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 8

(一) 实践标准与高举旗帜 8

(二) 实践第一与改革开放 14

(三)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 19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4

(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4

(二)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8

第一章 社会主义本质论 32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32

(一)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基本思路 32

(二)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针对性 37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 41

(一)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与创新 41

(二) 发展是硬道理 47

(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1

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58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征统一 58

(二) 目标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61

(三)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6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69

一、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再认识的科学成果 69

(一)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69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7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75

(一) 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7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9

(二) 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 82

三、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87

(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7

(二)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改革开放 94

(三) 改革、发展与稳定 97

(四) 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 10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103

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103

(一)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 103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09

(三)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112

二、邓小平的革命风格 115

(一) 创新精神 115

(二) 改革精神 119

(三) 实践精神 121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24

(一) 这一命题的形成和发展 124

(二) 这一命题的深刻含义 128

(三) 这一命题的哲学意义 131

(四)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的区别 138

第四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论 144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144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144

(二) 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 151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同一性 159

(一)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同一性 159

(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同一性 165

(三) 在求同存异中发展国家间关系 172

(一) “一国两制”是唯物辩证法的卓越运用 178

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78

(二) “一国两制”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 181

(三) “一国两制”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184

(四) “一国两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运用和发展 186

四、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188

(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丈的对立 188

(二)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19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19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97

(一)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197

(二)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201

(三)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0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10

(一)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10

(二)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212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4

(一) 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和理论探索的科学成果 224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31

(三)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3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论 238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238

(一) 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238

(二) 总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 243

(三)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46

(四) “三步走”战略的特点 249

二、农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251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51

(二) 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 255

(三)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60

(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抉择 264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64

(二)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6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 27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71

(一)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71

(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74

(三)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278

(四)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80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83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 283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 289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92

三、政治体制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 297

(一) 坚持三条评价标准 297

(二)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299

(三)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改革 302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 305

一、社会主义与精神文明 305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05

(二)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 309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313

二、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反对各种错误思想 315

(一) 牢固确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315

(二)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 325

(三)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项长期斗争 331

三、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34

(一)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保证 334

(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38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44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