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辑 综合·文化研究 3
略说吴宓 冯至 3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兼论《学衡》杂志 乐黛云 7
世纪之交的学术话题 董乃斌 19
《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前言 徐葆耕 23
谒吴宓书 夏中义 44
阅读吴宓 叶兆言 62
吴宓主编《学衡》杂志的初步考察 王泉根 82
吴宓与《学衡》 吴方 102
《学衡》杂志的贡献——纪念吴宓先生96周年诞辰周辅成 121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李怡 126
论吴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李伟民 149
层层改变递嬗而为新——谈吴宓的文化价值取向 苏敏 169
吴宓先生的文化观点 郭兰芳 182
吴宓的博雅之士观:清华外文系的教育范式 陈建中蔡恒 195
吴宓文化担当的两种方式——学术论坛与大学讲坛 刘明华 215
吴宓和胡适:家族、地域文化及在新文化问题上的争议 张世民 228
宗教作为一种可能的现代价值资源——论吴宓的宗教观 王本朝 243
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张华 256
吴宓与新人文主义张运华天祥方光华 264
一个现代堂吉诃德的命运——吴宓及其文化保守主义 龙文懋 273
遭遇吴宓与抵抗遗忘 张育仁 287
第二辑 文学·文体研究 297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 杨周翰 297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赵连元 302
论吴宓的比较文学观 朱徽 312
吴宓与中国比较文学 (韩国)李泰俊 324
学习吴宓先生“文学与人生”课程讲授提纲后的体会 李赋宁 331
理想主义的绝唱——读吴宓《文学与人生》 周国平 341
读吴雨僧兄诗集 缪钺 353
读雨僧诗稿答书 吴芳吉 356
吴雨僧师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 363
吟诗理论及其实践 章克生 363
吴宓“诗三境说”的美学价值蔡恒杜黎均姜丁名 394
关于吴宓的“三境”说 陈建中 406
《吴宓诗及其诗话》前言 吕效祖 421
吴宓诗论浅窥 刘健芬 425
吴宓文学观散论 刘清河 440
胡适与吴宓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观比较 韩星 461
吴宓的文学功用论 刘云昌 468
知音灼见——评吴宓先生的贾宝玉论 韩进廉 475
试论吴宓先生的戏曲 马家骏 489
第三辑 主体·人格研究 499
道高犹许后生闻——吴雨僧先生之 499
乐道敬业精神 唐振常 499
试谈主编《学衡》杂志时期的吴宓苏光文 506
独立不倚的先觉者——吴宓的文化人格 陈学超 522
吴宓的文化个性及其历史命运 徐葆耕 531
吴宓人性美的观念与实践 齐效斌 547
吴宓的志业理想与人生悲剧——前期日记解读 沈卫威 556
论吴宓先生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 高益荣 600
知识分子的人格重塑——由吴宓第三个28年所想到的崔延强 614
试论吴宓的孤独意识 李伟民 617
论毛彦文之不嫁吴宓 金梅 626
精神危机中的坚韧与凄凉 杨子彦 633
附录 639
估《学衡》 鲁迅 639
“写实小说之流弊”?——请教吴宓君:黑幕派与礼拜六派是什么东西! 茅盾 642
吴宓小识 朱英诞 646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素质——陕西吴宓研究史略 蔡恒 649
后记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