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碳酸盐岩非均质含硫气藏开发模式 2
第一章 卧龙河气田及Tc1?—Tc3?气藏勘探开发概况 4
第一节 气田概况 4
第二节 Tc1?—Tc3?气藏勘探成果 5
第三节 Tc1?—Tc3?气藏开采现状 6
第二章 气藏地质模型 7
第一节 构造特征 7
第二节 储层特征 10
第三节 气藏高含硫化氢气体,气藏边部含量高于轴部 17
第四节 气藏储量分布 18
第三章 非均质含硫气藏开发全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经验 20
第一节 Tc1?—Tc3?气藏开发全过程的基本规律 20
第二节 Tc1?—Tc3?气藏开发过程的主要经验 30
第四章 气藏合理开发程序 34
第一节 不同开发阶段的部署和对策 34
第二节 气藏开发指标的优化 36
第五章 Tc1?—Tc3?气藏工艺技术系列 46
第一节 钻井、完井、增产措施 46
第二节 气藏采气工艺技术 50
第三节 天然气与凝析油的净化及污染治理 56
第四节 采气工艺技术优化研究认识和建议 60
第二篇 碳酸盐岩多裂缝系统气藏开发模式 65
第一章 纳溪气田概况 66
第一节 气田主要特征 66
第二节 勘探开发概况 67
第一节 气田构造特征 69
第二章 气田模型 69
第二节 气田储层特征 73
第三节 气田水分布特征 76
第四节 气田动态特征 78
第三章 勘探开发历程与剖析 84
第一节 勘探开发历程 84
第二节 勘探开发历程剖析 89
第四章 工艺技术发展与剖析 93
第一节 完井方法及完井工艺技术 93
第二节 完井测试工艺技术 96
第三节 投产及增产工艺技术 97
第四节 采气工艺技术 99
第五节 老井挖潜增产技术 102
第一节 滚动勘探开发实现产能接替 105
第五章 勘探开发优化 105
第二节 针对气田特征加强科学管理 107
第三节 工艺系列优化 108
第三篇 碳酸盐岩层状气驱气藏开发模式 115
第一章 相国寺气田石炭系气藏概况 116
第二章 相国寺气田石炭系气藏模型 121
第一节 气藏构造及圈闭特征 121
第二节 储层特征 121
第三节 气水分布特征 129
第四节 气藏动态特征 129
第三章 气藏勘探开发历程与剖析 133
第一节 勘探开发历程和基本做法 133
第二节 气藏勘探开发工作剖析 137
第一节 开发指标优化 142
第四章 气藏开发优化 142
第二节 气藏合理开发程序 148
第五章 钻井、完井、酸化工艺技术 151
第一节 钻井工艺技术 151
第二节 完井工艺技术 152
第三节 产层酸化改造工艺技术 152
第四节 测试工艺 153
第六章 采气工艺技术系列 154
第一节 井下采气工艺部分 154
第二节 地面采气工艺部分 155
第三节 不同开采阶段的工艺选择及主要对策 157
第四篇 碳酸盐岩底水气藏开发模式 161
第一节 气田勘探开发概况 163
第一章 威远气田勘探开发概况 163
第二节 震旦系气藏勘探开发概况 164
第二章 气藏模型 166
第一节 构造特征 166
第二节 震旦系岩性岩相与储集层特征 170
第三节 流体性质与气藏类型 179
第四节 天然气储量计算 180
第五节 气藏动态特征 183
第三章 气藏开发阶段与特征及开发历程回顾与剖析 195
第一节 气藏开发阶段与特征 195
第二节 开发历程回顾与剖析 199
第四章 采气工艺技术 218
第一节 完井工艺 218
第二节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220
第三节 增压与地面集输工艺 234
第四节 修井工艺 235
第五节 地层水处理 237
第五章 底水气藏开发模式 240
第一节 水侵机理与治水原则 240
第二节 底水气藏合理开发程序 244
第五篇 低渗块状砂岩气藏开发模式 253
第一章 气田概况 254
第二章 低渗块状砂岩气藏地质模型 256
第一节 构造模型 256
第二节 非均质、低渗块状砂岩气藏储层模型 256
第三节 流体模型 264
第四节 流动单元模型 275
第一节 气藏动态特征 281
第三章 低渗块状砂岩气藏开发模式 281
第二节 低渗块状砂岩气藏开发模式优化 293
第三节 最优化勘探开发程序模式 301
第四章 低渗透块状砂岩气藏工艺技术系列 306
第一节 钻井、完井工艺技术 306
第二节 采气工艺技术 309
第三节 储层改造工艺技术 309
第五章 气藏开发模式研究关键问题及认识技术 315
第一节 气田地质研究 315
第二节 气藏工程研究 318
第三节 开发方案设计 320
第四节 钻井、完井技术 322
第五节 储层改造技术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