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荀子与《荀子》 1
1.荀子的生平 1
2.《荀子》的概况 4
二 《荀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7
1.“明于天人之分”的天人观 7
(1)天“自然”且“无为” 8
(2)人“天生”而“有为” 9
(3)“明于天人之分” 10
(4)“制天命而用之” 11
2.“察乎性伪之分”的人性论 12
(1)“性善”说是不知“性”“伪”之分 12
(2)人之“善”在于圣人“化性起伪” 14
(3)“君子”与“小人”之区别亦在于“人为” 15
(1)人之高明在于人“能群” 16
3.“明分使群”的社会观 16
(2)“明分使群”与经济分配原则 17
(3)“明分使群”与社会分工 18
4.“隆礼”、“重法”、“尊君”的政治观 19
(1)隆礼——治理天下的最高准则 19
(2)重法——隆礼的推展和辅助 20
(3)尊君——隆礼重法的权威保障 21
(4)君主应遵循“为君之道” 22
(5)“法后王”而达“一天下” 23
5.“重本”“节用”、“裕民”“富国”的经济论 24
(1)经济“欲求”论 24
(2)“重本”“强本”的农业经济论 24
(3)“节用”“裕民”的经济政策 26
(4)“民富”才能“国富”的经济观点 26
6.“禁暴除害”、“以德兼人”的军事论 27
(1)兴“仁人之兵”在于“禁暴除害” 28
(3)军队的特殊要求与活动准则 29
(2)行“礼义之道”就要“以德兼人” 29
(4)作战计谋务必合乎实际 31
7.“大积靡”以成就“君子”的人才教育观 32
(1)人才是“人主之宝”、“王霸之佐” 32
(2)贤能的人是教育的结果 33
(3)教育是“大积靡”的过程 34
(4)培养“君子”是教育的目的 36
8.“节人之欲”、“饰人之情”的文艺观 37
(1)“乐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37
(2)“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 38
(3)“乐者”,“美善相乐”也 39
(4)文艺要体现等差 40
(5)为诗为文“务白其志义” 41
(1)“天官意物”和“心有征知” 43
9.“意物”、“征知”、“解蔽”的认识论 43
(2)认识之“蔽”与解蔽之“道” 44
(3)“虚一而静”可达“大清明” 46
(4)“学至于行而止” 47
10.“制名指实”、“正名推类”的逻辑学 48
(1)“制名以指实”的名实关系说 48
(2)由“名”到“辞”再到“辩说”的逻辑论 50
(3)对“三惑”的批判 52
三 《荀子》与时代及诸家学派的关系 54
1.历史的走向与荀子的选择 54
(1)没落与新生 54
(2)变法之潮流 56
(3)统一之趋势 59
(4)荀子的选择 60
(1)因革与损益 63
2.荀学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63
(2)突破与超越 68
(3)多方面的发展 78
3.荀学对其他学派的批判与汲取 87
(1)荀学与思孟学派 87
(2)荀学与道、法、墨、名诸家学派 92
(3)兼容并蓄,影响深远 96
四 荀学与中国封建社会(上) 100
1.荀学在先秦的境遇 100
(1)弟子的评价 100
(2)入秦不见用 101
(3)在赵不受宠 103
(4)“守死善道” 105
2.荀学与秦王朝的关系 106
(1)李斯的作为与荀学多相悖 106
(2)韩非的理论与荀学多相异 109
(3)荀学的中介作用 111
3.荀学对秦代学术的影响 116
(1)荀学与《吕氏春秋》 116
(2)荀学与《易传》 118
4.儒学的独尊与荀学的落实 119
(1)儒者的倡导 119
(2)君主的赏识 124
(3)儒学的礼法化 127
(4)儒学演化的必然性 129
(5)“霸王道杂之” 138
5.神学浊流中的一道清流 139
(1)荀学在两汉之际的积极影响 139
(2)荀学在东汉的知音和光大者 142
(3)虽入沉寂,影响犹存 145
(1)范缜无神论思想的渊源 148
五 荀学与中国封建社会(下) 148
1.儒学的重振与荀学的复兴 148
(2)荀学在隋朝的投影 150
(3)唐太宗“为君之道”的由来 151
(4)孕育一代儒者的重要思想资源 154
(5)荀学命运的转折 158
2.历史的变迁与荀学的沉浮 160
(1)“外王”事功路线的继续 160
(2)从“外王”向“内圣”的倾斜 165
(3)扬孟贬荀的程朱理学 168
(4)孟扬而荀贬的历史原因 172
(5)理学与荀学的异中之“同” 180
(6)功利思想的张扬 183
3.荀学在明朝的地位和影响 186
(1)虽被罢祀,仍起作用 186
(2)摒弃流俗,便获真见 189
(3)理性精神,乱世重光 192
(4)薪须火燃,火凭薪传 197
4.封建末世下的荀学 199
(1)借助荀学,挽救颓局 199
(2)考订注解,梳理辨析 201
(3)维新志士对荀学的批判 204
(4)革命巨子对荀学的褒扬 209
(5)众说纷纭,事出有因 211
六 结语 214
1.历史是割不断的 214
2.荀学的六大作用与影响 216
3.余论 222
附录 227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