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编 建置志 32
第一章 位置区域 32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2
第二节 区域演变 33
第二章 历史沿革 3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1
第四章 县城乡镇 53
第一节 县城 53
第二节 镇 56
第三节 乡 65
第一节 地质 82
第二编 自然地理志 82
第一章 地质地貌 82
第二节 地貌 89
第二章 山脉河流 91
第一节 山脉 91
第二节 河流 93
第三章 土壤植被 103
第一节 土壤 103
第二节 植被 105
第四章 气候 108
第一节 四季气候 108
第二节 气温 110
第五节 日照 115
第三节 降水 115
第四节 湿度 115
第六节 云量 116
第七节 蒸发 121
第八节 风 122
第九节 降雪 123
第十节 冻土 123
第十一节 土壤湿度 123
第十二节 灾害性气候 124
第十三节 地温 126
第十四节 康县气象站 126
第五章 物产 129
第一节 植物 129
第二节 动物 136
第三节 矿产 138
第六章 灾害 143
第一节 旱灾 143
第二节 暴雨灾 145
第三节 霖雨涝灾 147
第四节 雹灾 147
第五节 霜冻灾 149
第六节 地震 149
第七节 虫灾 151
第八节 火灾 152
第九节 风灾 152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154
第三编 经济志 154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 15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5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59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63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65
第六节 专业户和新经济联合体 166
第七节 农民生活 170
第二章 农业 173
第一节 耕地 173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74
第三节 土壤改良 177
第四节 肥料 178
第五节 种子 179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183
第七节 田间管理 185
第八节 农机具 187
第九节 粮食作物 190
第十节 经济作物 195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 198
第三章 林业 200
第一节 林业概况 201
第二节 林业资源 202
第三节 采种育苗 204
第四节 植树造林 205
第五节 经济林基地建设 206
第六节 林木采伐 207
第七节 森林管护 208
第八节 果树 210
第九节 国营林场 212
第四章 畜牧水产 215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 215
第二节 饲草饲料 218
第三节 畜种及其改良 219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222
第五节 水产业 227
第五章 水利电力 229
第一节 水资源 229
第二节 水利 232
第三节 人畜饮水和病区改水工程 235
第四节 水土保持 236
第五节 电力 238
第六章 多种经营 245
第一节 资源分布 245
第二节 多种经营生产 247
第三节 重点产品简介 252
第七章 工业 254
第一节 造纸业 255
第二节 木材加工业 256
第三节 农机工业 259
第四节 印刷工业 261
第五节 采矿工业 262
第六节 制药工业 263
第七节 食品加工业 266
第八节 缝纫工业 268
第九节 建材工业 269
第十节 五金工业 270
第八章 乡镇企业 271
第一节 企业发展 271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72
第九章 交通运输 275
第一节 驮道 275
第二节 公路 276
第三节 桥梁 282
第四节 津渡 286
第五节 关隘 287
第六节 运输工具 294
第七节 运输 295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 306
第九节 交通事故 307
第十章 邮电 309
第一节 邮政 309
第二节 电话 311
第三节 电报 312
第十一章 商业 314
第一节 商业企业 315
第二节 购进 318
第三节 销售 319
第四节 经营管理 322
第五节 私营商业 326
第十二章 供销 328
第一节 管理 329
第二节 销售 329
第三节 收购 331
第四节 经营 335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35
第十三章 粮食 339
第一节 粮食征购 340
第二节 粮食供应 342
第三节 食油购销 345
第四节 储运 346
第五节 管理体制的变革 353
第六节 加工 354
第十四章 物价 3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0
第二节 物价工作 360
第十五章 工商管理 374
第一节 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375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7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80
第四节 经营合同管理 380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381
第六节 取缔非法经营 383
第八节 物资交流会 384
第七节 商标广告管理 384
第九节 计量管理 385
第十六章 物资管理 3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8
第二节 物资管理 388
第十七章 财政 390
第一节 体制 390
第二节 预算内收支 393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 395
第四节 审计监督 398
第十八章 税务 400
第一节 农业税 401
第二节 工商税 404
第三节 反偷税漏税 407
第十九章 金融 409
第一节 流通货币 410
第二节 储蓄 412
第三节 信贷 413
第四节 信用合作 418
第五节 会计辅导 419
第六节 建设银行 420
第二十章 城乡建设 424
第一节 县城街道 424
第二节 供水排水 425
第三节 县城主要建筑 425
第四节 园林绿化 427
第五节 环境保护 428
第六节 城市规划 428
第七节 村镇规划 429
第八节 建筑业 429
第四编 政治志 43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康县地方组织 434
第一节 国民党在康县的组织 434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435
第三节 党团合并 437
第四节 国民党在康县的特务组织及其活动 43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康县地方组织 442
第一节 中共陇南地下党在康县的组织与斗争 442
第二节 中共康县委员会 445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 446
第四节 历次党代会简况 449
第五节 党的中心工作 451
第六节 干部管理 453
第七节 纪律检查 454
第八节 统战工作 456
第九节 党校 458
第十节 老干部工作 46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62
第一节 工会 462
第二节 农会 463
第三节 共青团 465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468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469
第六节 科协 471
第四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474
第一节 康县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简况 474
第二节 康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简况 475
第三节 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78
第五章 地方行政机构 481
第一节 建县前的行政机构 481
第二节 县政府 483
第三节 基层政府 489
第六章 政治协商会议 492
第一节 县政协机构 492
第三节 政协工作 493
第二节 历次政协委员会 493
第七章 政法 495
第一节 法院 495
第二节 检察 497
第三节 司法 498
第四节 公安 499
第八章 民政 505
第一节 普选 505
第二节 优抚 507
第三节 生产救灾 508
第四节 福利救济 510
第五节 复退军人的安置 512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 513
第九章 劳动人事 513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14
第三节 劳动工资 514
第十章 建国后重大政治运动纪略 516
第一节 减租反霸 516
第二节 抗美援朝 517
第三节 “三反”、“五反” 518
第四节 反右派 520
第五节 “大跃进” 521
第六节 反“右倾” 522
第七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23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 525
第九节 知识青年支援西北及上山下乡 532
第十节 揭批“四人帮”运动 534
第十一节 “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535
第十一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项重大政治决策 538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538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540
第三节 给地富分子“摘帽”和给地富子女改变成分 542
第四节 对错划右派的改正 543
第五编 军事志 546
第一章 军事设置 546
第一节 军队建制 546
第二节 军事建筑 547
第三节 人民武装机构 549
第二节 兵员征集 552
第二章 兵役 552
第一节 兵役制 552
第三章 民兵 554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54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 555
第三节 民兵在各时期发挥的作用 557
第四章 主要兵事纪略 560
第一节 红军长征过康县 560
第二节 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的建立 563
第三节 马连山之战 564
第四节 对对山激战 565
第五节 康县解放 566
第六节 康南剿匪 568
第五章 农民武装斗争 571
第一节 铜钱武大王聚众暴动 571
第二节 何家庄七十二农民造反 572
第三节 严旺领导的红帖会 572
第四节 朱恒山领导的红灯教 573
第五节 万家河“神团”的反暴斗争 574
第六节 赵国正率众抗暴 575
第六编 文化志 582
第一章 教育 58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83
第二节 初等教育 584
第三节 中等教育 590
第四节 在职职工的进修教育 593
第五节 教师 596
第六节 扫盲及业余教育 598
第七节 学校建设 600
第八节 教育经费 601
第九节 勤工俭学 603
第二章 科技 605
第一节 科技队伍 605
第二节 科技成果 605
第三节 地震测报 606
第三章 统计 610
第一节 各级统计任务 611
第二节 统计成果 612
第一节 区划工作 613
第四章 农业区划 613
第二节 区划成果 615
第五章 档案 617
第一节 档案机构 617
第二节 档案工作 617
第六章 卫生 619
第一节 医院 619
第二节 防疫 630
第三节 妇幼保健 636
第四节 医生 637
第五节 医疗制度 638
第六节 环境卫生 640
第七节 农村医疗 641
第八节 医务人员培训 643
第九节 北京“六·二六”医疗队 644
第七章 医药 646
第一节 地产中药材 647
第二节 中西药品购销 655
第八章 体育 657
第一节 设施 65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57
第三节 职工体育 659
第四节 农村体育 659
第五节 比赛成绩 660
第一节 民间文化活动 667
第九章 文化艺术 667
第二节 图书发行 671
第三节 图书阅览 672
第四节 电影放映 672
第五节 戏剧 673
第六节 文化馆、站 676
第十章 新闻广播 679
第一节 报纸 679
第二节 新闻 679
第三节 广播 680
第四节 电视 685
第五节 报刊发行 685
第一节 地方语音 687
第十一章 方言 687
第二节 地方语汇 689
第三节 谚语 703
第四节 歇后语 713
第十二章 故事传说 716
犀牛江和犀牛寺 716
二龙戏珠 717
青香炉 719
第十三章 文物古迹 721
第一节 故城遗迹 721
第二节 庙宇 721
第三节 墓葬 723
第四节 文物 724
第五节 古树 726
第十四章 文艺创作 728
第一节 文学创作 728
第二节 书法 731
第三节 美术 731
第四节 摄影 733
第七编 社会志 736
第一章 人口 736
第一节 人口迁徙 736
第二节 姓氏 737
第三节 户口 738
第四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741
第五节 人口素质 742
第六节 人口普查 747
第七节 计划生育 748
第八节 民族 754
第二章 风俗习惯 756
第一节 节俗 756
第二节 婚嫁 758
第三节 殡葬 760
第四节 杂礼 761
第五节 回民习俗 763
第六节 忌讳 764
第七节 革除恶习陋习 765
第八节 树立新风 768
第九节 衣食住行 770
第一节 佛教 780
第三章 宗教信仰 780
第二节 道教 781
第三节 伊斯兰教 781
第四节 基督教 781
第八编 人物志 784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84
第二章 人物简介 819
第三章 人物表 831
第九编 杂志 840
会道门组织 840
邱秀才告倒龙州判 843
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对康县的统治 844
唐大姑棒打马大老爷 846
李兰公呈省赈款康县灾民 847
秦正海杀食花子肉 847
邓宏义上当 848
吴统中称“帝”始末 849
宋县长断鸡案 850
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的第一支手枪 851
对对山战斗失利后的黄世武 851
李达观等被杀始末 854
附录 858
一、艺文 858
1.散文 858
2.诗歌 868
3.民间歌曲 877
4.民谣 883
二、布告 887
三、碑文墓志 893
1.碑文 893
2.墓志 899
四、著述 901
1.著述概录 901
2.重要著述序言录 902
3.重要著述目录 906
五、家谱契约 911
1.家谱 911
2.契约 914
本志编纂始末 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