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机治法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潮祖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640348X
  • 页数:658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病机概述 3

第一节 病机源流 4

一、发展简史 4

二、存在问题 9

三、发展方向 10

第二节 脏象学说是脏腑病机的生理依据 11

一、以五脏为主体的脏腑经络系统 12

二、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精气 13

三、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14

四、四时与五脏相应的天人相应观 15

第三节 构成病机的四个要素 16

一、病因 17

二、病位 18

三、病性 19

四、病势 21

第四节 脏腑病机与其它辨证体系的关系 22

一、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病机 22

二、经络辨证与脏腑病机 23

三、情志辨证与脏腑病机 23

四、六气辨证与脏腑病机 24

五、六经辨证与脏腑病机 25

六、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病机 25

七、三焦辨证与脏腑病机 26

第五节 病机分析反映的共性 27

一、结构系统与生理功能之间的整体联系 27

二、五脏之间的协同关系 28

三、脏腑功能与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 28

五、脏腑功能与基础物质的升降出入 29

四、基础物质之间的依存转化关系 29

六、五脏六腑宜通的病理生理特点 30

第二章 治法概述 33

第一节 治法源流 34

一、发展简史 34

二、存在问题 38

三、发展方向 40

第二节 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40

一、根据六气病机产生的治法 41

二、根据八纲病机拟定的治法 41

三、根据气血津液病机产生的治法 42

四、根据卫气营血病机产生的治法 43

五、根据脏腑病机产生的治法 43

六、根据五行理论产生的治法 44

第一节 治疗原则 46

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 47

三、阴阳消长,治宜详审 48

第三章 治疗原则与治疗大法 48

二、病从浅治,迟则难医 48

四、调理升降,以平为期 50

五、病位不同,治法有别 51

六、病性不同,施治自异 52

七、邪正盛衰,攻补异趣 53

八、微者逆治,甚者从治 54

九、宜通宜塞,斟酌其宜 56

十、标本缓急,有常有变 57

十一、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59

十二、处方用药,当遵常法 60

第二节 治疗大法 61

一、解表法 62

二、涌吐法 65

三、泻下法 66

四、和解法 68

五、温里法 70

六、清热法 72

七、升降法 74

八、理气法 77

九、理血法 79

十、祛湿法 83

十一、祛痰法 87

十二、固涩法 89

十三、润燥法 91

十四、补益法 93

第三节 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97

二、依法用方 98

一、依法立方 98

三、依法释方 99

四、依法类方 99

下篇 各论 103

第一章 肺系病机与治法 103

第一节 表卫失调 108

一、外感风寒,辛温解表 109

二、外感风热,辛凉解表 119

三、暑邪伤肺,宣肺涤暑 125

四、外伤于湿,祛风除湿 128

五、燥邪伤肺,宣肺润燥 133

六、外中风邪,疏散外风 138

第二节 本脏自病 144

一、上焦热毒,清肺解毒 145

二、气分热盛,辛寒清气 147

三、上焦湿热,宣肺化湿 151

四、痰热壅肺,清肺化痰 155

五、肺寒停饮,温肺涤饮 158

六、水停三焦,开源导流 163

七、肺虚失制,补肺摄津 167

八、肺气不足,补肺宁嗽 169

九、肺气不敛,敛肺止咳 171

十、表虚不固,实卫固表 175

十一、肺阴亏损,滋阴润肺 180

十二、气阴两虚,益气生津 182

第三节 治节无权 184

一、心肺虚损,补益心肺 185

二、肺胃不和,宜通肺胃 188

第四节 肺系失和 190

一、鼻窍失和 190

二、喉咙病变 192

第五节 脏腑失调,表里同病 193

一、脏病及腑 194

二、腑病及脏 194

第二章 脾胃病机与治法 196

第一节 纳运失常 202

一、食积停滞,消积导滞 202

二、寒湿困脾,运脾除湿 211

三、湿热阻滞,清热除湿 216

四、脾虚水泛,实脾利水 222

五、痰饮停蓄,祛痰涤饮 226

六、胃阴不足,益胃生津 239

七、脾虚气弱,补气健脾 243

八、中焦虚寒,温中健脾 248

九、胃肠郁热,若泻郁热 255

一、气不摄血,益气摄血 258

第二节 统摄无权 258

二、脾不统血,温阳摄血 260

第三节 升降失常 263

一、中气下陷,益气升陷 264

二、清阳不升,升阳举陷 271

三、浊阴不降,调中降逆 275

四、升降失调,升清降浊 285

五、脾胃气滞,行气导滞 291

第四节 传导失职 296

一、湿热下注,清热止痢 297

二、虚寒失禁,温中固涩 302

三、肠结不通,泻下通便 305

四、肠道虫证,驱杀肠虫 316

第三章 肝胆病机与治法 320

一、肝经虚寒,温肝祛寒 325

第一节 寒热病变 325

二、肝胆实火,清泻肝火 330

第二节 疏泄失常 334

一、疏泄太过,收涩敛肝 335

二、肝气郁结,调气疏肝 337

第三节 血分病变 346

一、肝血亏损,养血调肝 347

二、瘀血阻滞,活血化瘀 349

三、肝不藏血,调肝止血 366

第四节 筋膜病变 376

一、外风致痉,祛风止痉 377

二、肝风内动,平肝熄风 382

三、土虚风动,补脾解痉 389

四、筋脉绌急,柔肝缓急 391

五、膈膜痉挛,缓急解症 394

六、肝阴亏损,滋养肝阴 398

第五节 少阳病变 405

一、邪踞少阳,和解少阳 406

二、邪伏膜原,宣透膜原 409

三、湿阻三焦,疏导三焦 413

四、气机闭阻,升降三焦 418

五、胆经郁热,清热利胆 420

六、水热结胸,泻热逐水 426

七、胆气虚寒,利胆祛寒 429

八、蛔入胆道,利胆驱蛔 431

第六节 肝窍病变 435

一、虚证 435

二、实证 436

第四章 心系病机与治法 437

第一节 心脉病变 443

一、心气不足,补益心气 445

二、气虚欲脱,益气救脱 448

三、心阳虚损,温补心阳 453

四、阳虚厥逆,回阳救逆 455

五、心阳痹阻,通阳宣痹 458

六、心阴不足,补益心阴 464

七、心血亏损,补益心血 468

八、血虚阳浮,益气生血 472

九、阴阳两虚,阴阳双补 474

十、热入营分,清营泄热 477

十一、热入血分,凉血救阴 481

十二、心经热盛,清心泻火 483

十三、热毒壅络,解毒散结 484

第二节 神志异常 489

一、热入心包,清热开窍 490

二、中寒气闭,温通开闭 497

三、瘀血阻窍,逐瘀开窍 501

四、痰湿阻窍,涤痰开窍 508

五、心神不安,重镇安神 515

第三节 舌窍病变 517

一、寒证 519

二、热证 519

第五章 肾系病机与治法 521

第一节 肾精病变 527

一、肾阴亏损,补肾滋阴 527

二、肾阳虚损,温补肾阳 536

三、阴阳俱虚,阴阳双补 547

四、精关不固,固肾涩精 549

五、冲任不固,补肾固冲 553

六、肾不纳气,补肾纳气 558

七、阳虚寒凝,和阳通滞 561

第二节 水液失调 563

一、肾虚失约,补肾固堤 564

二、气化失常,温阳行水 569

三、下焦湿热,泻火通淋 580

第三节 肾窍病变 589

一、耳窍病变 589

二、二便失调 591

第六章 两脏同病病机与治法 593

第一节 肺脾同病 596

一、表里同病,表里双解 596

二、肺脾气虚,补土生金 598

三、肺胃实热,清泄肺胃 599

四、肺胃津虚,清养肺胃 600

五、气郁津凝,利气行津 601

第二节 心肺同病 604

一、营卫不和,调和营卫 605

二、气营两燔,气营两清 609

第三节 肺肾同病 612

一、肺肾阴虚,金水并调 612

二、水停肺肾,宣上温下 615

第四节 脾肾同病 617

一、脾肾阳虚,温阳健脾 618

二、脾肾阴虚,甘寒滋润 620

第五节 肝肾同病 621

一、肝肾阴虚,滋水涵木 622

二、肝肾虚寒,温补肝肾 623

第六节 肝肺同病 625

一、金不制木,清金制木 625

二、肝火犯肺,清肝宁肺 628

第七节 心肝同病 629

一、肝病及心,调肝宁心 630

二、心病及肝,治心宁肝 631

三、心肝同病,心肝同治 632

第八节 心肾同病 633

心肾不交,交通心肾 633

第九节 心脾同病 635

一、痰饮凌心,豁痰宁心 635

二、心脾两虚,补养心脾 636

第十节 肝脾同病 639

一、肝脾郁结,疏肝理脾 639

二、胆胃不和,调和胆胃 641

三、肝脾不和,调和肝脾 642

四、气血两虚,气血双补 646

方剂索引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