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嘉善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42608509
  • 页数:1174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编 建置区划 40

第一章 沿革 40

第二章 境域变迁 41

第一节 明清两代 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1

第三节 建国以后 41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5

第一节 明、清 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0

第三节 解放后 53

第—节 城池、街巷 62

第一章 县城 62

第二编 县城 乡镇 62

第二节 县署 66

第三节 机构、单位 66

第四节 商城、开发区 68

第二章 建制镇 68

第一节 魏塘镇 68

附:罗星乡 凤桐乡 善西乡 70

第二节 西塘镇 71

第三节 干窑镇 74

第四节 陶庄镇 76

第五节 下甸庙镇 78

第六节 天凝镇 79

第七节 大云镇 81

第八节 丁栅镇 82

第九节 洪溪镇 83

第一节 惠民乡 85

第三章 行政乡 85

第二节 大通乡 86

第三节 大舜乡 88

第四节 里泽乡 89

第五节 姚庄乡 90

第六节 汾玉乡 92

第七节 杨庙乡 93

第八节 范泾乡 94

第九节 俞汇乡 95

第十节 枫南乡 96

第一节 地质构造 100

第二节 地层 100

第一章 地质 100

第三编 自然环境 100

第二章 地貌 102

第一节 北部低地湖荡区 102

第二节 南部碟缘高圩区 102

第三章 气候 103

第一节 四季 103

第二节 气温 103

第三节 霜冰 104

第四节 降水 104

第五节 日照、蒸发 105

第六节 风 106

第四章 水文 106

第一节 河流 106

第二节 湖荡 120

第三节 径流量、水位 121

第一节 类型 123

第五章 土壤 123

第二节 分布 124

第三节 土壤种类 127

第四节 土壤改良 129

第六章 资源 130

第一节 土地 130

第二节 水资源 133

第三节 植物 135

第四节 动物 135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37

第一节 水灾、风灾、雨灾 137

第二节 旱灾 143

第三节 雪灾、冰冻 144

第四节 虫灾 145

第五节 饥荒、疫病 147

第四编 人口 150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50

第一节 数量与分布 150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56

第二章 人口控制 160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60

第二节 节育、晚育 161

第三章 姓氏 163

第一节 姓氏分布 163

第二节 姓氏录 163

第三节 部分姓氏来历 176

第五编 经济综合 185

第一章 经济水平 185

第一节 建国前 185

第三节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 186

第二节 三年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 186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87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1977~) 188

第二章 经济制度 189

第一节 农业 189

第二节 工业、手工业 196

第三节 商业 198

第四节 体制改革 199

第三章 经济结构 204

第一节 产业结构 204

第二节 经济组织结构 207

第三节 农业结构 208

第四节 工业结构 210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213

第二节 设备和技术引进 213

第一节 利用外资 213

第四章 对外经济 213

第五章 人民生活 214

第一节 职工生活 216

第二节 农民生活 218

第三节 渔民生活 221

附:汾玉、丁栅两渔民村生活情况 221

第六编 农业 224

第一章 农具农机 224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24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26

第二章 粮油 228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29

第二节 种子 230

第三节 作物栽培 233

第四节 植物保护 234

第三章 畜禽 239

第一节 饲养 239

第二节 品种与繁育 241

第三节 疫病防检 243

第四章 蚕桑 245

第一节 桑树栽培 245

第二节 养蚕 246

第五章 林业 247

第一节 资源 247

第二节 四旁绿化 248

第三节 农田防护林 248

第四节 林木育苗 248

第五节 县花、县树 249

第一节 水果 250

第六章 果蔬 250

第二节 蔬菜 251

第七章 农场 252

第一节 嘉善县良种繁育场 252

第二节 嘉善县桑苗良种繁育场 253

第七编 渔业 257

第一章 资源 257

第一节 水面 257

第二节 饵料生物 261

第三节 鱼类和水生动物 261

第二章 捕捞 262

第一节 渔具 263

第二节 渔法(作业) 263

第三节 捕捞重点村 264

第三章 养殖 265

第一节 鱼苗鱼种生产 266

第二节 池塘成鱼养殖 267

第三节 外荡养鱼 268

第四节 特种水产品养殖 269

第五节 鱼病防治 271

第六节 养殖机械 271

第七节 水产养殖场简介 272

第四章 渔民 274

第一节 渔民组成 274

第二节 渔民组织 274

第三节 陆上定居 276

第五章 渔政 276

第一节 机构 276

第二节 管理 276

第六章 水产供销 277

第一节 供销情况 278

第二节 储存、保鲜、加工 280

第三节 渔需品供应 280

第八编 水利 284

第一章 河道治理 284

第一节 历代治河概况 284

第二节 建国后新开河道 285

第三节 建国后老河拓宽 289

第二章 圩区建设 290

第一节 圩岸培修 290

第二节 联圩建闸 291

第三节 平整土地 292

第三章 农田灌溉 294

第一节 三车灌溉 294

第二节 机械灌溉 295

第一节 明渠明沟 296

第三节 电力灌溉 296

第四章 渠系工程 296

第二节 地下渠道 297

第三节 输水建筑 297

第五章 水利机构 298

第一节 防汛机构 298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99

第九编 工业 305

第一章 “二轻”工业 305

第一节 历史上的手工业 305

第二节 解放后的手工业 305

第三节 由手工业向“二轻”工业发展 306

第二章 工业局工业 308

第一节 县属工业 308

第二节 部、市属工业 309

第一节 沿革 310

第三章 乡(镇)村工业 310

第二节 地位 311

第三节 结构 312

第四节 经营管理 314

第四章 部门工业 314

第一节 粮食局所属工业 315

第二节 供销社所属工业 315

第三节 商业局所属工业 316

第四节 教育局所属工业 316

第五节 魏塘镇所属工业 316

第六节 其他部门工业 317

第五章 工业门类 317

第一节 食品工业 317

第二节 纺织工业 319

第三节 服装、鞋革工业 321

第四节 造纸、印刷工业 323

第五节 化学工业 324

第六节 塑料制品工业 325

第七节 建材工业 326

第八节 机械工业 328

第九节 电子、电器及仪表工业 330

第十节 其他工业 331

第六章 工厂与产品选介 333

第一节 工厂选介 333

第二节 产品选介 343

第十编 能源 348

第一章 电力 348

第一节 发电 350

第二节 电网设施 351

第三节 用电 357

第四节 30万亩电力排灌工程 359

第五节 实施农村电气化 360

第二章 其他 361

第一节 沼气 361

第二节 太阳能利用 362

第三节 省柴灶 362

第十一编 交通 364

第一章 水路 364

第一节 航道 365

第二节 船舶 370

第三节 港口、码头 370

第四节 客货运输 372

第五节 渡津 377

第一节 民间大道 381

第二章 陆路 381

第二节 桥梁 387

第三节 公路 412

第四节 铁路 415

第三章 搬运装卸 417

第一节 搬运组织 417

第二节 工具设备 418

第三节 操作实绩 419

第四章 交通管理 419

第一节 水路交通管理 419

第二节 公路交通管理 421

第三节 规费征收 423

第三节 邮政局 427

第二节 民信局 427

第一节 驿铺 427

第一章 机构沿革 427

第十二编 邮电 427

第四节 电报局 428

第五节 电话局 428

第六节 邮电局 429

第二章 邮政 431

第一节 邮政业务 431

第二节 网络 433

第三章 电信 437

第一节 电报 437

第二节 电话 438

第三节 无线通信 443

第一章 公用事业 446

第一节 供水、排水 446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 446

第二节 照明 449

第三节 液化石油气 450

第二章 住房建设与管理 451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51

第二节 私房改造 453

第三节 住房建设 454

第四节 白蚁防治 455

第三章 建筑与设计 45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55

第二节 施工技术和设备 456

第三节 建筑设计 457

第四节 建筑工程 45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61

第四章 环境保护 461

第五节 建筑管理 461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65

第三节 监测与管理 465

第十四编 商业 470

第一章 体制 470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470

第二节 国营商业 471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472

第四节 集体商业 473

第二章 农副产品收购 474

第一节 土特产品 474

第二节 副食品 475

第三节 畜产品 477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478

第一节 金属、机电 480

第三章 生产资料销售 480

第二节 煤炭、石油 482

第三节 建材、化工 483

第四节 农具、农械 485

第五节 肥料、农药 486

第六节 木材、毛竹 487

第七节 耕牛、农膜 488

第四章 生活资料销售 489

第一节 纺织品 489

第二节 日用百货 490

第三节 五金、交电 491

第四节 糖烟酒 493

第五节 副食品 494

第六节 杂品、果品 495

第七节 中西药品 497

第五章 对外贸易 498

第一节 出口商品 498

第二节 经营方式 501

第六章 饮食服务 502

第一节 饮食业 502

第二节 服务业 504

第七章 集贸市场 506

第一节 农贸市场 506

第二节 苗猪市场 506

第三节 废旧金属市场 507

第四节 小商品市场 508

第五节 沙石市场 508

第九节 卷烟市场 509

第八节 秋番茄市场 509

第七节 蘑菇市场 509

第六节 西瓜市场 509

第十节 嘉善商城 510

第八章 名店名品 510

第一节 老店名店 510

第二节 名肴名点 512

第十五编 粮食 516

第一章 市场贸易 516

第一节 旧时贸易 516

第二节 自由贸易 518

第二章 粮油购销 519

第一节 粮食收购 519

第二节 粮食销售 524

第三节 油料收购 527

第四节 食油供应 528

第五节 饲料供应 529

第六节 粮油票证 530

第七节 财政补贴 530

第三章 粮油储运 530

第一节 仓储设施 530

第二节 储粮保管 532

第三节 调拨运输 533

第十六编 财政 536

第一章 管理体制 536

第一节 建国前体制 536

第二节 建国后体制 537

第二章 财政收支 539

第一节 民国时期 539

第二节 建国后 544

第三节 纠正平调、退赔支出 552

第四节 支援农业 552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553

第三章 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 554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554

第二节 国营企业财务管理 555

第三节 冻结资金与控制存款 556

第四章 农业赋税 557

第一节 田赋 557

第二节 农业税 558

第三节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 560

第四节 赋籍 560

第五章 工商税收 561

第一节 税制演变 562

第二节 征收税种和税额 564

第三节 征收管理 567

第一节 历代金融业 572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72

第十七编 金融 572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 576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流通 578

第一节 货币 578

第二节 货币流通 579

第三节 结算 581

第四节 家计户货币调查 581

第三章 存贷款和金融市场 585

第一节 存款 585

第二节 贷款 587

第三节 金融市场 589

第四章 金银、外汇 590

第一节 金银管理 590

第一节 保险种类 591

第五章 保险 591

第二节 外汇 591

第二节 保险理赔 592

附:民间借贷 593

第一节 民间借贷机构 593

第二节 民间借贷形式 594

第十八编 经济管理 598

第一章 计划 598

第一节 计划管理 598

第二节 物资管理 599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601

第二章 统计 603

第一节 统计队伍 603

第二节 统计业务 604

第一节 工作实绩 605

第三章 审计 605

第二节 审计案例 60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606

第一节 集贸市场管理 606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607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609

第四节 私有经济管理 610

第五节 查处投机违法活动 611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612

第五章 物价 613

第一节 管理 613

第二节 物价演变 614

第三节 物价检查和群众监督 623

第六章 农业经营管理 623

第一节 劳动管理 62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624

第四节 收益分配 625

第五节 农业费用 625

第三节 物资管理 625

第六节 四项积累机制 627

第七章 标准计量 628

第一节 计量演变 628

第二节 计量管理 629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630

第八章 土地管理 631

第一节 管理 631

第二节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63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嘉善县委员会 638

第一节 建国前的组织和活动 638

第十九编 政党 638

第二节 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639

第三节 工作机构 644

第四节 基层组织 645

第五节 党管干部 646

第六节 纪律检查 647

第七节 组织建设 648

第八节 宣传教育 652

第九节 党校教育 653

第十节 统战工作 654

第十一节 来信来访 654

第十二节 复查平反 655

第二章 民主党派 656

第一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嘉善县委员会 656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嘉善县支部 657

第四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嘉善县总支委员会 657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嘉善县总支委员会 657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嘉善县党部 658

第一节 县党部 658

第二节 基层组织、党员 65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60

第四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嘉善县分团部 661

第二十编 政权 政协 664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66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64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665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667

第四节 人民代表选举 669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 671

第一节 沿革 671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671

第二节 工作机构 674

第三节 基层行政设置 678

第三章 县政协委员会 679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679

第二节 工作机构 683

第三节 政协工作 683

第四章 明、清、民国时期政府和议事机构 684

第一节 县衙 684

第二节 县公署、县政府、基层行政组织 691

第三节 县议会 694

第四节 参议会 695

附:沦陷期间日(汪)伪资料 696

日(汪)伪县政权 696

汪伪国民党嘉善县党部 697

日伪警察 698

汪伪米粮统制委员会嘉善办事处 699

第一章 工人团体 702

第一节 职业工会 702

第二十一编 群众团体 702

第二节 总工会 703

第二章 农民团体 706

第一节 农会 706

第二节 农民协会 706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706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 707

第一节 团县委 707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707

第一节 妇女会 709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709

第四章 妇女团体 709

第五章 工商团体 710

第一节 商会 710

第二节 同业公会 711

第三节 工商联 711

第六章 其他团体 712

第一节 科技协会 712

第二节 文联 713

第三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713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 714

附:同乡会 714

第二十二编 军事 718

第一章 机构 718

第一节 国民兵团和军事科 718

第一节 城池 719

第二章 军事设施 719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兵役局 719

第二节 工事 720

第三节 训练基地 720

第三章 驻防部队 721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7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721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723

第四章 地方武装 723

第一节 巡检司 723

第二节 民壮 724

第三节 保卫总队 724

第四节 县大队和武警中队 724

第一节 乡兵、团练 725

第二节 保卫团和民众自卫队 725

第五章 民兵 725

第三节 民兵 726

第六章 兵役 728

第一节 明清时期兵役 72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 729

第三节 建国以后兵役 729

第七章 兵事 730

第一节 明军抗倭 730

第二节 义兵反清 731

第三节 韩德全起事 732

第四节 太平军转战嘉善 732

第五节 姚庄乡民抗暴 734

第六节 军阀混战殃及嘉善 735

第七节 北伐军东进前哨 737

第十节 新四军大云战斗 738

第九节 抗丁风波 738

第八节 网埭暴动 738

第十一节 嘉善解放 739

第十二节 剿匪 740

第二十三编 抗日 744

第一章 嘉善阻击战 744

第一节 金山卫失守,嘉善告急 744

第二节 七昼夜喋血阻击 745

第二章 敌后斗争 758

第一节 成立抗敌委员会 758

第二节 抗敌锄奸 759

第三节 日军暴行 761

附:沦陷时期敌伪兵力简况 763

第三章 胜利以后 764

第一节 回治 764

第二节 战俘管理 765

第二十四编 公安 768

第一章 建国前的警察、警务 768

第一节 警察机构 768

第二节 警务 769

第二章 人民公安 770

第一节 惩治反革命 770

第二节 治安管理 773

第三节 户籍与危险物品管理 776

第三章 群众治安 777

第一节 组织 777

第二节 监督、帮教 777

第四章 消防 778

第一节 消防队伍 778

第二节 消防设施 779

第二节 管理 780

第五章 监所管理 780

第一节 监所设施 780

第二十五编 司法 782

第一章 机构 782

第一节 检察机构 782

第二节 审判机构 783

第三节 司法行政机构 784

第二章 检察 78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784

第二节 经济检察 78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786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786

第三章 审判 78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78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87

第二节 民事审判 788

第三节 经济审判 789

第四节 告诉申诉 78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90

第一节 法制宣传 790

第二节 律师 791

第三节 公证 791

第四节 调解 791

第二十六编 民政 794

第一章 优抚、安置 794

第一节 拥军 794

第二节 优属 794

第三节 国家抚恤 795

第四节 烈士陵园 795

第五节 安置 796

第一节 救灾 798

第二节 救济 798

第二章 救灾、救济和扶贫 798

第三节 扶贫 800

第四节 收容遣送 80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80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 801

第二节 敬老院 801

第三节 其他社会福利事业 802

第四节 有奖募捐 803

第五节 殡葬管理 803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804

第二节 婚姻登记 804

第四章 婚姻登记 804

第二十七编 劳动 人事 806

第一章 劳动就业 806

第一节 劳动安置 806

第二节 上海铁路分局招收的嘉善籍知识青年20年后情况调查 808

第二章 职工 808

第一节 职工队伍 808

第二节 职工培训 809

第三章 人事 812

第一节 历代职官与公职人员 812

第二节 干部管理 812

第四章 工资福利 818

第一节 工资、奖金 818

第二节 劳保福利 821

第一节 离休 822

第五章 离休、退休、退职 822

第二节 退休、退职 823

第二十八编 教育 826

第一章 旧学 826

第一节 县学、书院 826

第二节 社学、私塾、义塾 827

第二章 学前教育 830

第一节 教养工作 831

第二节 幼儿园选介 831

第三章 普通教育 833

第一节 小学教育 833

第二节 中学教育 837

第三节 中小学选介 841

第二节 农业技术教育 843

第一节 师范教育 843

第四章 职业技术教育 843

第三节 职业教育 844

第五章 成人教育 845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84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846

第三节 干部业余教育 847

第四节 电大、自学考试 847

第六章 教师 848

第一节 教师素质 848

第二节 队伍建设 848

第三节 教师待遇 849

第七章 校舍、设备 850

第一节 校舍 850

第二节 设备 851

第二节 各级科研单位 85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854

第一章 科技机构 854

第二十九编 科学技术 854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 85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856

第一节 人员普查 856

第二节 职称评定 857

第三章 科技管理 857

第一节 科技专利 857

第二节 科技经费 858

第四章 科技普及 858

第一节 科普展览和科教电影 858

第二节 科普资料和书籍报刊 859

第三节 科技培训 859

第一节 引进、协作 860

第五章 科技推广 860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860

第二节 综合开发 861

第三节 县内外交流 862

第四节 星火计划 863

第五节 咨询服务 864

第六章 科技成果 865

第一节 获奖项目 865

第二节 部分科技论文目录 867

第三十编 文化 870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870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870

第二节 文化馆、站、宫 871

第三节 图书馆 873

第四节 博物馆 873

第六节 新华书店 875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875

第七节 剧场、书场 876

第八节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877

第二章 民间文艺 877

第一节 嘉善田歌 877

第二节 故事 880

第三节 宣卷 881

第四节 集成奏 881

第三章 文学艺术 881

第一节 文学 881

第二节 音乐、舞蹈 882

第三节 戏剧、曲艺 883

第四节 美术、书法 884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 885

第一节 广播 885

第五节 摄影 885

第二节 电视 886

第三节 有线电视 887

第四节 报刊 887

第五节 音像管理 889

第五章 档案 889

第一节 档案馆业务 890

第二节 基层档案室 891

第六章 文物、古迹 892

第一节 古遗址 892

第二节 古墓葬 893

第三节 古建筑 894

第四节 古桥梁 895

第五节 馆藏文物 896

第六节 湮没古迹 901

第一节 古代著作目录 902

第七章 著作目录 902

第二节 民国时期著作目录 917

第三节 解放后著作目录 918

第三十一编 卫生 928

第一章 卫生事业 928

第一节 医疗机构 928

第二节 专业防治机构 930

第三节 设备、技术 932

第四节 医疗业务 934

第二章 中医中药 935

第一节 中医 935

第二节 中药 93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93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937

第三章 卫生防疫 937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939

第三节 “新三病”防治 940

第四节 恶性肿瘤防治 940

第五节 爱国卫生、环境卫生 941

第六节 食品卫生 943

第七节 学校卫生 943

第八节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944

第四章 血吸虫病防治 944

第一节 查螺灭螺 945

第二节 查病治病 947

第三节 联合防治 951

第四节 考核验收 952

第一节 新法接生 953

第二节 妇女保健 953

第五章 妇幼保健 95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954

第六章 医药管理 954

第一节 公费医疗 954

第二节 统筹医疗 955

第三节 合作医疗 956

第四节 劳保医疗 956

第五节 医政管理 957

第六节 药品管理 957

第七节 经费与基本建设 958

第三十二编 体育 960

第一章 群众体育 960

第一节 学校体育 960

第二节 职工体育 962

第三节 农民体育 963

第四节 民间传统体育 964

第五节 体育协会 965

第六节 队伍建设 965

第二章 体育比赛 966

第一节 建国前体育运动会 966

第二节 建国后体育运动会 966

第三节 球赛、棋赛 969

第三章 经费与场地设施 975

第一节 经费 975

第二节 场地设施 975

第三十三编 民情 宗教 978

第一章 民间习俗 978

第一节 生产习俗 97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979

第三节 礼仪习俗 980

第四节 岁时习俗 983

第五节 社会习俗 984

第二章 婚姻、家庭 985

第一节 婚姻 985

第二节 家庭 986

第三章 宗教 988

第一节 佛教 988

第二节 道教 990

第三节 天主教 991

第四节 基督教 991

第四章 掌故 992

第三十四编 方言 998

第一章 方言系属和内部差异 998

第一节 方言系属 998

第二节 内部差异 998

第一节 声母 999

第二章 语音 999

第二节 韵母 1001

第三节 声调 1002

第四节 音节 1002

第五节 同音字表 1004

第六节 文白异读 1011

第七节 语音对应关系 1012

第八节 记音材料 1016

第三章 词汇 1016

第一节 方言特殊词汇 1016

第二节 日常生活词汇 1021

第三节 惯用语 1023

第四节 成语 1024

第五节 歇后语 1024

第一节 语法特点 1025

第六节 谚语 1025

第四章 语法 1025

第二节 句法特点 1027

第三十五编 人物 1030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030

柳约 1031

吴镇 1031

杨茂 张成 杨明 张德刚 1031

朱碧山 1032

盛懋 盛著 1033

周鼎 1033

姚绶 1033

陆垹 1033

魏大中 魏学洢 1034

袁黄 1034

丁宾 1035

陈龙正 1035

钱继祉 棅钱 钱? 1036

孙璋 倪抚 1036

吴黄 1037

钱士升 1037

曹尔堪 1037

许从龙 1038

钱以垲 1038

柯煜 1038

朱一蜚 1038

曹庭栋 1039

万相宾 1039

钱樾 1040

黄安涛 1040

周升桓 1040

钟文? 1041

金安清 1041

钱宝廉 1041

吴树人 1042

裘丹仁 1042

朱循伯 1042

陈良夫 1043

钱能训 1043

钱铭伯 1044

袁世钊 1044

盛阿贵 1045

戴补斋 1045

江峰青 1045

徐琴圃 1046

钟稻荪 1046

马逢乐 1047

戴大镕 1047

沈道非 1048

夏荷生 1048

孙仲蔚 1048

孙彦才 1049

王诵飞 1049

李霁 1050

王颐寿 1050

胡蒙子 1050

叶劲秋 1051

王友琴 1051

余十眉 1052

胡啖雪 1052

钱泰 1053

刘永才 1053

江雪塍 1053

杜有榛 1054

张天方 1054

赵丹若 1056

陈昌年 1056

吴敬尧 1056

鲁长友 1057

金尔音 1057

秦炳渭 1058

丁悚 1058

李桂卿 1059

沈禹钟 1059

李熙谋 1060

陶德福 1060

胡长命 1060

曾金皮 1061

朱仰高 1061

符培元 1061

倪维熊 1062

熊光玉 1062

周宝金 1063

陆乾惕 1063

赵继良 1064

戴德言 1064

方景仲 1065

吴恕三 1065

吴锦明 1066

张宗良 1066

朱之培 1067

林桂龙 1067

柳子贤 1067

徐震堮 1068

项定荣 1068

费自圻 1069

江学珠 1069

夏同文 1070

朱一鸣 1070

朱颂伟 1071

汪立福 1071

夏以焜 1072

高尚荫 1072

沈少泉 1073

顾大墉 1074

肖国良 1074

张春廷 1074

顾功叙 1075

倪天增 1076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1077

第三章 当代人物录 1078

第一节 党、政、军、事业单位干部 1079

第二节 教授 1081

第三节 副教授 1082

第四节 研究员 1085

第五节 副研究员 1085

第六节 编审、译审 1086

第七节 副编审、副译审副研究馆员、主任记者 1086

第八节 主任医师、主任护师 1087

第九节 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技师 1087

第十节 导演、编剧、演奏员 1088

第十一节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089

第十二节 高级工程师 1090

第十三节 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 1096

第十四节 高级农艺师、高级实验师 1096

第十五节 中学高级教师 1097

第十六节 高级讲师 1098

第十七节 体育、艺术界知名人士 1099

第十八节 在本县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外县籍人士 1099

第十九节 旅居港台和国外部分知名人士 1101

第二十节 劳动模范、先进人物 1103

第二十一节 全国人大代表 1107

第二十二节 能工巧匠 1107

第三十六编 专记 1110

第一章 明清重赋 1110

第一节 官田之害 1111

第二节 借兑、加派、漕运 1113

第三节 嵌田赔亏 1115

第二章 和合生产队调查 1118

第一节 调查经过 1118

第二节 中央调查组报告 1123

第三节 1992年原和合生产队状况 1158

第三章 嘉善砖瓦 1158

第一节 起源与兴衰 1159

第二节 对嘉善经济之影响 1161

第三节 经营形式 1162

第四节 制烧技艺 1164

第五节 品类 1165

历代县志简介 1169

编后 1171

编纂人员名录 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