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肛门肿瘤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宝善等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6437870
  • 页数:592 页
图书介绍:

1 概论 1

1.1 世界发展史与现状 1

1.2 中国发展史与现状 4

1.3 大肠肛门肿瘤学的研究进展 6

2 大肠肛门组织胚胎与解剖生理学 12

2.1 大肠肛门器官的发生 12

2.1.1 原肠 12

2.1.2 原肛 13

2.1.3 原肠的分化与大肠肛管的发生 13

2.1.4 会阴肌的形成 16

2.1.5 肠组织的发生 17

2.2 大肠肛门的组织学 17

2.2.1 结肠 18

2.2.2 阑尾 20

2.2.3 直肠和肛门 20

2.3 大肠肛门解剖学 21

2.3.1 结肠 23

2.3.2 直肠 32

2.3.3 肛管 37

2.3.4 肛门与会阴中心腱 39

2.3.5 肛提肌 40

2.3.6 括约肌 43

2.3.7 大肠肛门的血管神经 47

2.3.8 大肠的淋巴 59

2.4 大肠的生理 63

2.4.1 大肠的吸收功能 63

2.4.2 大肠液的分泌 65

2.4.3 大肠的运动 65

2.4.4 排便 66

2.5.1 下尿路的解剖 69

2.5 排尿 69

2.5.2 下尿路的神经支配 70

2.5.3 排尿的生理 71

2.6 男性性功能生理学 72

2.6.1 勃起机制 73

2.6.2 射精和快感高潮 74

3 大肠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75

3.1 分布特征 75

3.1.1 地区分布 75

3.1.2 人群分布 76

3.2 饮食与大肠癌 77

3.2.1 高脂肪与大肠癌 77

3.1.3 发病趋势 77

3.2.2 纤维素与大肠癌 79

3.2.3 其他饮食因素与大肠癌 79

3.3 环境因素与大肠癌 80

3.3.1 微量元素 80

3.3.2 血吸虫病 80

3.3.3 职业与环境 80

3.4 遗传及生理因素与大肠癌 80

3.4.1 遗传因素 80

3.5.1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81

3.5 大肠癌癌前病变和高发人群 81

3.4.2 生理因素 81

3.5.2 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82

3.6 大肠癌的预防 82

3.6.1 一级预防 83

3.6.2 二级预防 84

4 大肠肛门癌病理学 87

4.1 临床病理学 87

4.1.1 肿瘤占据部位 87

4.1.2 肿瘤形态学分类 87

4.1.6 肝转移 88

4.1.5腹膜种植性转移 88

4.1.4 肿瘤浸润壁的深度 88

4.1.3 肿瘤的大小 88

4.1.7 淋巴结转移 89

4.1.8 腹腔远隔器官转移 89

4.2 手术发现及标本情况 90

4.2.1 肿瘤占据部位 90

4.2.2 肿瘤的形态分类 90

4.2.3 肿瘤的大小 90

4.2.4 肿瘤的浆膜浸润 90

4.2.6 腹膜种植性转移 91

4.2.7 脉管浸润 91

4.2.5 肿瘤浸润壁的深度 91

4.2.8 肝转移 92

4.2.9 腹腔远隔器官的转移 92

4.2.10 淋巴结转移 92

4.2.11 判断大肠残端有无癌浸润 93

4.3 切除标本的处理 93

4.3.1 切开大肠的方法 93

4.3.2 测量肿瘤及标本的方法 94

4.3.3 固定标本的方法 94

4.3.4 标本的组织学切片 94

4.6.1 大肠 95

4.6 大肠肛门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95

4.4 息肉切除后的处理原则 95

4.5 判断癌是否为治愈性切除的原则 95

4.6.2 阑尾 102

4.6.3 肛管及肛门周围皮肤 103

4.7 肿瘤活检标本的判断 105

4.7.1 采集标本的方法 105

4.7.2 分类 105

4.8.1 Stage分类 106

4.8.2 Dukes分类 106

4.8 大肠、肛门癌病期分类 106

4.8.3 TNM分类 107

4.8.4 各种分类优缺点及评价 107

4.8.5 早期大肠癌的定义 107

5 大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09

5.1 大肠癌相关的基因研究 109

5.1.1 目前癌相关基因研究的局限性 109

5.1.2 与大肠癌相关的基因 110

5.1.3 大肠癌癌变过程假说 113

5.1.4 大肠癌的基因诊断 114

5.1.5 大肠癌的基因治疗 115

5.2.1 大肠癌相关的抗原、蛋白和酶的发生 116

5.2 大肠癌相关的抗原、蛋白和酶的研究 116

5.2.2 大肠癌相关的抗原和蛋白 117

5.2.3 大肠癌相关的酶 118

6 大肠肛门癌播散及转移 120

6.1 播散及转移的机制 120

6.1.1 肠壁内播散 120

6.1.2 转移机制 122

6.2 血道转移 123

6.2.1 血管侵袭和血道转移 123

6.2.2 脏器的血管侵袭和预后 124

6.3 淋巴道转移 126

6.3.1 所属淋巴结检查的状况 127

6.3.2 所属淋巴结的反应 130

6.4 肠道外播散 135

6.4.1 腹膜播散 135

6.4.2 其他脏器播散 135

6.4.3 腹壁与盆壁播散 136

6.5 肠道内播散 137

7 大肠肛门癌的临床表现 138

7.1 大便习惯的改变 138

7.1.1 血便 138

7.2 腹痛与腹胀 139

7.1.3 便稀与便秘 139

7.1.2 粘液血便 139

7.3 腹部包块 140

7.4 贫血与消瘦 140

7.5 其他 141

7.6 肿瘤所在不同部位的不同表现 141

7.6.1 右半结肠癌 141

7.6.2 左半结肠癌 142

7.6.3 直肠癌 144

7.6.4 肛管癌、肛门癌 145

8.1.1 主诉 146

8 大肠肛门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46

8.1 病史 146

8.1.2 既往史及家族史 147

8.2 体格检查 147

8.2.1 一般检查 147

8.2.2 直肠指诊 148

8.3 实验室检查 149

8.4 内窥镜检查 150

8.4.1 内窥镜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50

8.4.2 纤维结肠镜检查 150

8.4.4 内窥镜下咬取活组织检查 151

8.4.3 大肠肛门癌的内窥镜下形态 151

8.4.5 内窥镜检查的并发症 152

8.5 Χ线检查 152

8.5.1 腹透与腹部平片检查 152

8.5.2 钡餐造影检查 153

8.5.3 钡剂灌肠检查 153

8.5.4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153

8.5.5 大肠肛门癌的Χ线表现 153

8.6 B超检查 154

8.6.1 大肠的正常声像图 155

8.6.2 大肠肿瘤的诊断 155

8.7.2 大肠肛门癌的CT表现 156

8.7 CT与磁共振(MRI)检查 156

8.7.1 结直肠的正常CT表现 156

8.8 血管造影检查及淋巴造影检查 157

8.9 免疫学检查 157

8.9.1 癌胚抗原 157

8.9.2 组织多肽抗原 159

8.9.3 糖链抗原19—9 159

8.9.4 糖蛋白抗原—50 160

8.9.5 糖蛋白抗原125 160

8.9.6 癌基因 160

8.10.4 肠结核 161

8.10.3 溃疡性结肠炎 161

8.10.5 结肠腺瘤与息肉 161

8.10.1 痔疮 161

8.10 大肠肛门癌的鉴别诊断 161

8.10.2 细菌性痢疾 161

8.10.6 结肠淋巴瘤 162

9 青年人大肠肛门癌 163

9.1 定义 163

9.2 发病率特点 163

9.3 病理学特点 164

9.3.1 组织学类型 164

9.4 临床表现特点 165

9.4.1 年龄 165

9.3.3 淋巴结转移与病期 165

9.3.2 部位及大体类型 165

9.4.2 性别 166

9.4.3 临床症状 166

9.5 诊断的特点 166

9.5.1 青年人大肠肛门癌的误诊 166

9.5.2 早期诊断 167

9.6 治疗的特点 168

9.7.4 肿瘤多在直肠偏低部位 169

9.7.3 大体上多属浸润型 169

9.7.2 组织学多属恶性程度较高类型 169

9.7 预后的特点 169

9.7.1 病期多属中晚期 169

9.7.5 病程较长 170

9.8 青年女性大肠肛门癌 170

9.8.1 卵巢转移 170

9.8.2 青年女性大肠肛门癌合并妊娠 171

9.8.3 青年女性大肠肛门癌术后的婚姻与生育 172

10.2 发病率特点 173

10.3.1 组织学类型 173

10.3 病理学特点 173

10.1 定义 173

10 老年人大肠肛门癌 173

10.3.2 大体类型 175

10.3.3 淋巴结转移与病期 175

10.3.4 癌肿的部位 175

10.4 临床特点 176

10.4.1 年龄与性别 176

10.4.2 临床症状 176

10.4.3 伴发疾病 176

10.5 诊断特点 177

10.5.1 误诊原因 177

10.5.2 早期诊断 178

10.6 治疗特点 179

10.5.3 确诊时病期分布 179

10.7 预后特点 180

10.7.1 细织学类型 181

10.7.2 淋巴转移与分期 181

10.7.3 大体类型 181

10.7.4 发病部位 181

10.7.5 病程 181

11 大肠肛门多原发恶性肿瘤 183

11.1 定义 183

1.1.2 大肠肛门原发性多发癌 184

11.2.1 大肠肛门同时性多发癌 185

11.2.2 大肠肛门异时性多发癌 186

11.3 大肠肛门重复性多发癌 187

11.4 大肠肛门多发癌的诊断 188

11.4.1 内镜诊断 189

11.4.2 钡剂灌肠检查 190

11.4.3 术中全面、仔细探查 190

11.4.4 对大肠腺瘤病变性质的判断与处理 191

11.5 大肠肛门多发癌的治疗 192

11.6 预后 193

11.6.1 预后 193

11.6.2 术后随访 194

12.2.1 肿瘤性息肉 195

12.2 大肠息肉的分类 195

12 大肠腺瘤 195

12.1 大肠腺瘤与息肉的名称问题 195

12,2.2 非肿瘤性息肉 196

12.2.3 未分类的息肉病变 196

12.3 大肠息肉发病概况与病理 196

12.3.1 腺瘤性息肉 196

12.3.2 幼年性息肉 199

12.3.3 炎性息肉 200

12.3.4 家族性腺瘤病 200

12.4.3 贫血与便血 207

12.4.2 腹痛 207

12.4.1 便秘与便稀 207

12.4 大肠腺瘤的临床表现 207

12.4.4 其他 208

12.5 大肠腺瘤的检查与诊断 208

12.5.1 直肠指诊 208

12.5.2 Χ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208

12.5.3 内窥镜检查 208

12.5.4 其他 208

12.6 大肠腺瘤的治疗与随访 209

12.6.1 内窥镜下治疗 209

12.6.2 手术治疗 209

12.6.3 家族性腺瘤病妁治疗 213

12.6.4 其他治疗 222

12.6.5 随访 222

12.7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的关系 222

12.8 诊治大肠腺瘤的意义 223

13 大肠肛门癌的手术术式选择和原则 224

13.1 大肠肛门癌的手术术式选择 224

13.1.1 肿瘤部位决定术式选择 224

13.1.2 病期早晚决定术式选择 224

13.2.2 无瘤操作技术(无瘤术) 225

13.2.1 全面探查,最后探查肿瘤部位 225

13.2 大肠肛门癌的手术原则 225

13.1.4 一般情况影响术式选择 225

13.1.3 肿瘤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术式选择 225

13.2.3 整块切除及不接触技术 226

13.2.4 清扫淋巴结 226

14 大肠肛门癌的术前准备 227

14.1 全身准备 227

14.1.1 手术前应全面检查 227

14.1.2 根据检查结果作出正确评价 227

14.2 肠道准备 227

14.2.3 甘露醇法 228

14.2.2 全肠道灌洗 228

14.2.1 机械性肠道清洁 228

附:术中肠道准备法 229

14.3 药物准备 230

14.4 病人及家属思想准备 231

14.5 签订手术同意书 231

15 大肠癌手术麻醉 233

15.1 大肠癌患者术前评价 233

15.2 大肠癌手术麻醉选择 233

15.2.1 结肠癌手术麻醉 233

15.2.3 伴有重大疾患病人的麻醉处理 234

15.2.2 直肠癌手术麻醉 234

15.3 大肠癌手术中麻醉管理 240

15.4 大肠癌手术后监测 240

16 大肠癌手术后镇痛及癌痛治疗 241

16.1 镇痛原则 241

16.1.1 镇痛方法 241

16.1.2 镇痛病人的监测 242

16.2 大肠癌患者癌痛治疗 243

16.2.1 疼痛的病理生理 243

16.2.2 癌痛的病因及类型 243

16.2.3 癌痛的治疗方法 243

17.1 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246

17.1.1 性别、年龄、部位、多发癌 246

17 早期大肠癌 246

17.1.2 肉眼形态与大小 247

17.1.3 浸润程度 249

17.1.4 组织学类型 250

17.1.5 腺瘤与癌的关系 250

17.1.6 诊断 251

17.2 早期大肠癌的治疗 251

17.2.1 早期大肠癌的治疗方针 252

17.2.2 早期大肠癌的术式 254

17.2.3 局部切除后标本的病理检查 257

18 结肠癌根治术 259

17.3 早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259

18.1 手术范围及适应症 260

18.1.1 缩小性根治术 260

18.1.2 标准性根治术 261

18.1.3 扩大性根治术 263

18.2 回盲部切除术 264

18.2.1 概念 264

18.2.2 手术适应症 264

18.2.3 术前准备 264

18.2.4 手术方法 267

18.2.5 注意事项 271

18.3.3 手术步骤 272

18.3.2 切除范围 272

18.3 右半结肠切除术 272

18.3.1 适应症 272

18.3.4 注意事项 275

18.4 横结肠切除术 275

18.4.1 适应症 275

18.4.2 切除范围 276

18.4.3 手术步骤 276

18.4.4 注意事项 278

18.5 左半结肠切除术 278

18.5.1 适应症 278

18.5.2 切除范围 278

18.5.3 手术步骤 279

18.5.4 注意事项 281

18.6 乙状结肠切除术 281

18.6.1 适应症 281

18.6.2 切除范围 281

18.6.3 手术步骤 281

18.6.4 注意事项 285

附:阑尾肿瘤 285

19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288

19.1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演变 288

19.2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适应症及手术范围 289

19.2.2 标准性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290

19.2.1 缩小性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290

19.2.3 扩大性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291

19.3 扩大性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实施 291

19.3.1 术前准备 291

19.3.2 麻醉 292

19.3.3 手术过程 292

19.3.4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术后处理 305

19.4.3 人工肛门部位的选择 307

19.4.2 腹壁人造肛门的分类 307

19.4.1 腹壁人工肛门造设的历史 307

19.4 腹壁人工肛门 307

19.4.4 人工肛门并发症及预防 308

19.4.5 造口用具的进展及现状 310

19.4.6 人工肛门的术后护理 310

19.5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后会阴部创面的处理 311

19.5.1 一期缝合骶前创面 311

19.5.2 创面开放,纱布填塞法 312

19.6 肛管癌的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312

19.6.1 腹股沟淋巴结清除的适应症 312

19.7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体会、经验及教训 313

19.7.1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在肛管直肠癌治疗中的意义 313

19.6.2 手术范围 313

19.7.2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中扩大淋巴结清除的意义 314

20 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 318

20.1 理论基础 318

20.1.1 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手术范围 318

20.1.2 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距癌的边缘切断距离 320

20.1.3 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与无瘤技术 322

20.1.4 良好排便的要素 323

20.2 直肠癌根治术 324

20.2.1 直肠癌标准性根治术 324

20.2.2 直肠癌扩大性根治术 329

20.2.3 直肠癌缩小性根治术 330

20.3 保存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术式选择 331

20.3.1 前切除术 332

20.3.2 腹骶式直肠癌根治术 338

20.3.3 经耻骨入路切除术 340

20.3.4 套叠式直肠切除肠吻合术 340

20,3.5 拖出性术式 342

20.3.6 结肠囊肛门吻合术 344

20.4保存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的并发症与评价 346

20.4.1 吻合口瘘 346

20.4.2 吻合口狭窄 347

20.4.4 排便功能障碍 348

20.4.3 盆腔感染 348

21 腹腔镜大肠癌切除术 349

21.1 概论 349

21.2 适应症 350

21.3 手术方法 351

21.3.1 手术装备和器械 351

21.3.2 手术前准备 351

21.3.3 手术基本操作 351

21.3.4 常用的手术 352

21.4 并发症 355

22.1 消化道器械吻合发展史 358

22 器械吻合的要点及一层吻合 358

22.2 国产消化道吻合器的使用方法 359

22.2.1 GF—1型管状吻合器 359

22.2.2 XF—60及XF—90型吻合器 361

22.2.3 CF—1型侧侧吻合器 363

22.2.4 HC—1型荷包缝合器 363

22.3 进口吻合器的使用方法 364

22.3.1 普络善美圆型吻合器 364

22.3.2 端端自动吻合器EEA 364

22.3.3 TAPremium缝合器 365

22.3.4 普络善美直线型缝合器 366

22.4.1 器械吻合的要点 368

22.4 器械吻合的要点与并发症 368

22.3.5 消化道侧侧吻合器(GIA) 368

22.3.6 荷包缝合器 368

22.4.2 器械吻合的并发症 370

22.5 肠道吻合的新方法 371

22.5.1 粘膜和浆肌层的分层缝合 371

22.5.2 改良的Jourdon—层吻合法 372

23 保存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 374

23.1 发展概况 374

23.2.1 解剖 375

23.2.2 排尿的调节 375

23.2 排尿及性神经的解剖与生理 375

23.2.3 男性性机能的调节 376

23.3 手术操作 376

23.3.1 剖腹与探查 376

23.3.2 腹部游离与淋巴结清扫 376

23.3.3 会阴部的操作 379

23.3.4 会阴部创口处置及肠道重建 380

23.4 手术适应症及存在的问题 380

24 直肠搞的盆腔脏器合并切除术 382

24.1 合并切除的意义 382

24.2.1 初发直肠癌合并切除的适应症 383

24.2.2 复发直肠癌合并切除的适应症 383

24.2 合并切除的适应症 383

24.3 合并切除后的效果与生存质量 384

24.4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 385

24.4.1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385

24.4.2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操作步骤 386

24.5 后盆腔脏器切除术 390

24.5.1 切除范围 390

24.5.2 操作步骤 390

24.6.1 回肠膀胱术 391

24.6 重建尿路的方法 391

24.6.2 输尿管皮肤造口 392

24.7 术后合并症及处理方法 393

25 大肠癌姑息性切除术 396

25.1 概述 396

25.2 姑息性手术 396

25.2.1 适应症 396

25.2.2 手术 396

25.3 姑息性手术的意义 397

26.2.3 合并有大肠癌症状 398

26.2.1 年龄大,并发症多 398

26.2.2 病程长,病期晚 398

26.2 梗阻性大肠癌的特点 398

26.1 概述 398

26 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 398

26.2.4 易出现肠穿孔 399

26.2.5 易与小肠梗阻混淆 399

26.2.6 治疗效果较差 399

26.3 术式选择 400

26.3.1 一期治愈性措施 401

26.3.2 分期手术 401

26.4.2 术后效果及评价 402

26.4.1 适应症 402

26.4 一期切除吻合术 402

26.3.3 姑息性治疗措施 402

26.5 暂时性近端造瘘,二期切除吻合术 404

26.5.1 适应症 404

26.5.2 术后效果与评价 404

26.6 Ⅰ期切除癌肿,预防性造瘘,Ⅱ期关闭瘘口术 405

26.6.1 适应症 405

26.6.2 术后效果与评价 405

27 穿孔性大肠癌的手术 406

27.1 概述 406

27.2 治疗 407

27.3 预后 407

28.2 心肺功能监护 409

28.1 体位 409

28 大肠癌术后处置 409

28.2.1 对循环系统的观察项目 410

28.2.2 肺功能的监护 410

28.3 小便 414

28.4 引流管 414

28.5 创口保护 415

28.6 抗生素应用 415

28.7 全胃肠外营养及水电平衡 417

28.7.1 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417

28.7.2 全胃肠外营养输液途径 417

28.7.5 肠外营养制剂种类 418

28.7.3 置管注意事项 418

28.7.4 置管并发症 418

28.7.6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420

28.7.7 代谢性并发症 422

29 大肠癌副损伤和并发症的防治 427

29.1 出血 427

29.1.1 骶前出血 427

29.1.2 肠管内出血 429

29.1.3 腹腔出血 429

29.2 副损伤 431

29.2.1 输尿管损伤 431

29.1.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31

29.2.2 膀胱损伤 432

29.2.3 尿道损伤 432

29.2.4 小肠损伤 432

29.3 感染 433

29.3.1 病因 433

29.3.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33

29.3.3 处理 433

29.3.4 预防 434

29.4 吻合口瘘 434

29.4.1 原因 434

29.4.4 预防 435

29.4.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35

29.4.3 治疗 435

29.5 肠梗阻 436

29.5.1 病因 436

29.5.2 预防 436

29.5.3 诊断 437

29.5.4 治疗 437

29.6 胃无张力症(胃排空障碍) 438

29.6.1 概念 438

29.7 窦道 439

29.6.5 预防 439

29.6.3 诊断 439

29.6.4 治疗 439

29.6.2 病因 439

29.7.1 原因 440

29.7.2 临床表现 440

29.7.3 预防 440

29.7.4 诊断 440

29.7.5 治疗 441

29.8 排尿和性功能障碍 441

30 大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 442

30.1 复发部位 442

30,1.1 局部复发 442

30.1.2 远处转移性复发 449

30.2 局部复发手术治疗 451

30.3 肝转移手术治疗 453

30.3.1 适应症 453

30.3.2 手术原则 453

30.3.3 肝转移手术治疗 454

30.3.4 肝转移癌切除的预后 455

30.3.5 影响预后的因素 455

30.3.6 肝转移术后再复发的治疗 456

30.4 肝转移介入治疗 457

30.4.4 肝动脉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 458

30.4.3 治疗方法与种类 458

30.4.2 适应症和禁忌症 458

30.4.1 肝动脉灌注药物(TAI)和肝动脉栓塞(TAE)的理论根据 458

30.4.5 栓塞化疗的药物选配 459

30.4.6 栓塞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460

30.4.7 肝转移癌介入治疗效果 460

30.5 结、直肠癌肺转移 461

30.5.1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1

30.5.2 预后因素 462

30.5.3 肺转移手术治疗 463

30.6 肺转移介入治疗 463

30.7 其他部位复发的诊断与治疗 464

31.1 历史回顾 467

31 大肠肛门癌的放射治疗 467

31.2 一般概念 468

31.3 放射治疗的意义 468

31.4 适应症与禁忌症 469

31.5 实施方案 470

31.5.1 直肠癌 470

31.5.2 肛管癌 471

31.6 疗效 473

31.6.1 直肠癌 473

31.7 展望 475

31.6.2 肛管癌 475

32.1 化学药物治疗的地位 477

32 大肠肛门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477

32.2 常用药物及途径 478

32.2.1 术前5—Fu保留灌肠 479

32.2.2 术中肠腔化疗 479

32.2.3 动脉灌注疗法 479

32.3 适应症 479

32.3.3 姑息性化疗 480

32.4.1 单药化疗 480

32.4 方案与效果 480

32.3.2 辅助化疗 480

32.3.1 新辅助化疗 480

32.4.2 联合化疗 481

32.4.3 MTX与5—Fu序贯疗法 482

32.4.4 5—Fu与甲酰四氢叶酸(FA) 482

32.4.5 5—Fu与左旋咪唑(LMS) 483

32.4.6 大肠癌肝转移的动脉化疗 483

32.4.7 动脉灌注疗法 484

32.5 毒性反应与防治 484

32.5.1 化疗局部反应 485

32.5.2 骨髓抑制 485

32.5.4 肝脏损害 486

32.5.3 胃肠道毒性的防治 486

32.5.5 泌尿系统损害 487

32.5.6 心脏损伤 487

32.5.7 肺脏毒性 487

32.5.8 神经毒性 488

32.5.9 脱发 488

32.5.10 过敏反应 488

32.6 展望 488

33 大肠肛门癌的免疫治疗 490

33.1.1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疫苗疗法 492

33.1 主动免疫治疗 492

33.1.2 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493

33.2 大肠癌的过继免疫治疗 497

33.2.1 免疫核糖核酸(iRNA) 497

33.2.2 胸腺素 497

33.2.3 转移因子(TF) 498

33.2.4 白细胞介素Ⅱ 498

33.2.5 LAK细胞 499

33.2.6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501

33.2.7 肿瘤坏死因子(TNF) 502

33.2.8 集落刺激因子(CSF)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503

33.3 免疫治疗的前景 504

34 大肠肛门搞的其他治疗 506

34.1 中医中药治疗 506

34.1.1 中药治疗大肠肛门癌的特色 506

34.1.2 辨证用药 506

34.1.3 中医药对放、化疗反应的治疗 509

34.1.4 中药单方、验方与复方治疗 509

34.2 加热治疗 511

34.3 冷冻治疗 512

34.4 激光治疗 513

34.5 其他治疗 514

35 大肠肛门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518

35.1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 519

35.2 大肠癌的化疗 519

35.3 大肠癌的生物治疗 519

36 大肠肛门癌的预后 520

36.1 生存率 520

36.2 死因 520

36.3 影响生存率及死亡的因素 520

36.4 大肠肛门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地位 523

37.2.1 血液检查 524

37.2 复查的内容 524

37 大肠肛门癌复查与随访 524

37.1 出院后复查的时间 524

37.2.2 管腔内检查 525

37.2.3 管腔外检查 525

37.3 随访 525

38 大肠类癌 527

38.1 概念 527

38.2 胃肠道DNES细胞和肿瘤 528

38.3 阑尾类癌 529

38.3.1 发病情况 529

38.3.2 病理 529

38.3.5 治疗 530

38.3.3 临床表现 530

38.3.4 诊断 530

38.3.6 预后 531

38.4 结肠类癌 531

38.4.1 发病情况 531

38.4.2 病理 531

38.4.3 临床表现 532

38.4.4 诊断 532

38.4.5 治疗 532

38.5.3 临床表现 533

38.5.2 病理 533

38.5.1 发病情况 533

38.4.6 预后 533

38.5 直肠类癌 533

38.5.4 诊断 534

38.5.5 治疗 534

38.5.6 预后 535

38.6 类癌综合征 535

38.6.1 发病情况 535

38.6.2 发病机理 535

38.6.3 临床表现 536

38.6.4 诊断 536

38.6.5 治疗 537

39.1.1 发病情况 538

39 少见的大肠肛门肿瘤 538

39.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538

39.1.2 病理 539

39.1.3 临床表现 539

39.1.4 诊断 540

39.1.5 治疗 540

39.2 大肠恶性淋巴瘤 541

39,2.1 概念 541

39.2.2 发病情况 542

39.2.3 病理 542

39.2.6 临床病理分期 543

39.2.4 分类 543

39.2.5 免疫表型及基因型 543

39.2.7 临床表现 544

39.2.8 诊断 544

39.2.9 治疗 545

39.2.10 预后 546

39.3 大肠平滑肌肿瘤 546

39.3.1 发病情况 546

39.3.2 病理 546

39.3.3 临床表现 547

39.3.6 预后 548

39.3.5 治疗 548

39.3.4 诊断 548

39.4 肛管和肛门周围癌 549

39.4.1 鳞状细胞癌 549

39.4.2 基底细胞癌 550

39.4.3 一穴肛原癌 550

39.5 大肠脂肪瘤 550

39.6 大肠血管瘤 552

39.7 其他罕见的大肠肛门肿瘤 552

附录1 中国大肠癌防治规范 553

附录2 大肠癌临床、病理处置规约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