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图一 德化县古窑址分布示意图 1
插图目录 1
第一章 历史沿革和自然条件 3
第二章 盖德碗坪仑瓷窑址 5
第一节 瓷窑的位置与地理环境概况 5
第二节 发掘经过及地层堆积情况与分期 5
图二 盖德碗坪仑窑址T1、2、3与YⅠ、Ⅱ平面位置图 6
图四 盖德碗坪仑T2西、北地层剖面图 7
图三 盖德碗坪仑T1东、南、西地层剖面图 7
图五 盖德碗坪仑T3西、北地层剖面图 8
第三节 窑床的保存情况 9
图六 盖德碗坪仑Y盖Ⅱ平、剖面图 10
图七 盖德碗坪仑Y盖Ⅰ平、剖面图 11
第四节 上下两层出土的遗物 11
1.瓷碗 12
(一)生活用具 12
一、下层文化(北宋晚期) 12
图九 一类碗内的雷电纹与云纹 13
图八 一类碗内的云纹 13
图一一 一类碗内的竹篦纹 14
图一○ 一类碗内的草叶纹 14
图一二 二类碗内的牡丹纹、雷电纹和卷草纹 16
图一三 二类碗内的雷电纹和卷草纹 17
图一四 二类碗内的云水纹 17
图一六 二类碗内的雷电纹 18
图一五 二类碗内的卷草纹 18
图一七 二类碗内的竹篦纹 19
图一八 二类碗心的团花 20
图一九 三类碗 20
图二○ 四类碗 21
2.瓷盘 23
图二一 碗 23
图二二 一类盘Ⅰ型四瓣纹 24
图二三 一类盘Ⅰ型莲花纹与牡丹纹 25
图二四 一类盘Ⅰ型卷草纹 25
图二五 一类盘Ⅰ型流云纹 26
图二六 一类盘Ⅱ型篦纹、卷草纹、云电纹、流云纹 27
图二七 一类盘Ⅲ—Ⅸ型 28
3.瓷碟 29
图二八 二类盘、碟、钵 29
4.瓷钵 30
5.瓷壶 30
6.瓷瓶(附瓶盖) 30
7.器盖 30
图二九 壶 31
图三○ 一类瓶、二类瓶盖、一、二类盖 32
图三一 盖、洗 33
(二)其它用具 33
1.瓷洗 33
图三二 象棋、炉 34
2.象棋子 34
3.瓷炉 34
图三三 一类盒Ⅰ、Ⅱ型 35
4.瓷盒 35
图三四 二类盒Ⅰ型牡丹纹 37
图三五 二类盒Ⅰ型莲花纹 38
图三六 二类盒Ⅰ型菊花纹 39
图三七 二类盒Ⅰ型兰花纹、马兰花纹 40
图三八 二类盒Ⅰ型浮萍纹、草花纹 41
图三九 二类盒Ⅰ型花鸟纹 42
图四○ 二类盒Ⅰ型蜜蜂与鱼纹 43
图四一 二类盒Ⅱ型牡丹纹 46
图四二 二类盒Ⅱ型莲花纹 47
1.托盘与托柱 47
(三)窑具及其它 47
图四三 二类盒Ⅱ型花草纹 48
图四四 二类盒Ⅲ型四瓣卷草纹、牡丹纹、莲花纹 49
图四五 二类盒Ⅲ型菊花纹 51
图四六 二类盒Ⅲ型花心卷草纹 51
图四七 二类盒底部反文与花草 52
图四八 二类盒底部反文与花草拓片 53
图四九 三、四类盒 54
2.匣钵 54
3.托座 56
图五○ 窑具 56
5.垫圈 57
4.支圈 57
6.垫饼 57
8.擂钵 58
9.把手模具 58
7.火标 58
二、上层文化(南宋时期) 59
(一)生活用具 59
1.瓷碗 59
图五一 碗与碗盖 61
2.瓷盘 63
图五二 盘、碟 63
3.瓷碟 64
图五三 碟、钵、罐、盆 65
4.瓷钵 65
6.瓷盆 66
5.瓷罐 66
7.瓷壶 66
图五四 壶与盅 67
8.瓷盅 68
9.瓷瓶 68
图五五 瓶 69
10.器盖 70
图五六 器盖、炉、擂钵、砚 71
(二)其它用具 72
1.瓷炉 72
2.瓷砚 72
3.擂钵 72
图五七 窑具 73
(三)窑具及其它 73
1.匣钵 73
4.铁刀 73
8.陶祖 74
2.托座 74
3.垫圈 74
4.支圈 74
5.垫饼 74
6.圆饼 74
7.模具 74
9.火标 75
(四)出土的铜钱 76
图五八 铜钱 76
第三章 浔中屈斗宫瓷窑址 77
第一节 发现经过与地理变迁情况 77
第二节 发掘坑位和地层堆积状况 77
图五九 屈斗宫窑址发掘坑位平面图 78
图六○ 屈斗宫窑址T7与T12东壁剖面图 79
第三节 瓷窑遗址与保存情况 79
图六一 屈斗宫窑基平面图*79— 80
第四节 出土的遗物 81
(一)生活用具 81
1.瓷碗 81
图六二 碗 83
2.瓷盘 85
3.瓷碟 86
图六三 盘、碟 86
4.瓷壶 87
5.瓷罐 87
6.瓷瓶 87
图六四 壶、罐 88
图六五 瓶 89
8.瓷盅 90
7.高足杯 90
图六六 高足杯 91
图六七 盅 92
图六八 一类盅Ⅵ型花纹 93
图六九 盅 94
(二)其它用具 95
9.瓷盖 95
图七○ 壶盖 95
1. 瓷洗 95
图七一 洗 96
3. 3.瓷盒 97
2. 2.瓷炉 97
图七二 炉 98
图七三 一类盒腹花纹与拓片 98
图七四 二类盒素心 99
图七五 二类盒福、寿、般、?等 100
图七六 二类盒卐 103
图七七 二类盒金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长寿新船等 104
图七八 二类盒莲花纹 106
(三)模具 107
4.瓷砚 107
图七九 二类盒梅花纹 107
5.陶埙 107
图八○ 二类盒葵花、菊花、团花纹 108
图八一 二类盒牡丹纹 109
图八二 二类盒花鸟与人物纹 110
图八三 二类盒花纹不清者 111
1.支圈 112
(四)窑具 112
图八四 二类盒腹部花纹拓片 112
图八五 盒、砚、陶埙 113
图八六 窑具 114
图八七 支圈与垫钵 115
3.匣钵 116
2.垫钵 116
图八八 匣钵 117
图八九 匣钵与盖 119
5.托座 119
4.匣钵盖 119
6.垫具 120
图九○ 窑具 121
7.三足垫饼 121
3.钵状器 122
2.柱状器 122
1.转盘 122
(五)生产工具及其它 122
8.垫圈 122
(六)出土的铁器 123
6.瓷圈 123
5.插座 123
4.器座 123
结语 133
附录一 再谈关于德化窑的问题 曾凡 136
附录二 历代德化窑白瓷的研究 郭演仪、李国桢 153
附录二 156
图一 历代德化白瓷釉的分光反射率 156
图二 历代德化白瓷胎的分光透光率 156
图三 德化瓷石细颗粒部分的差热分析及失重曲线 156
图四 德化瓷釉中K2O和caO的关系 158
图五 德化瓷釉中Fe2O3和CaO的关系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