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史 第9卷 清史前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致平著
  • 出 版 社:广州:花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6023200
  • 页数:472 页
图书介绍:

清代三百年历史要略总述 1

附 18

清代全国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18

清代大事年表 30

清帝系简表 75

第一章 清初的盛世 77

清圣祖康熙像 79

一、多尔衮与清世祖 80

第一节 清人入关之初对汉人的统驭 80

二、清人入关初政与对待汉人的控制 86

附注释 89

一、康熙亲政的经过 91

第二节 康熙一朝的政治建设与军事扩张 91

二、康熙一朝的内政 92

(一)诏举博学鸿儒 92

(二)撰集群书 93

(三)改革弊政 93

(四)治理河患 94

(五)巡视天下 95

(六)减免赋税 95

三、平三藩之变与收取台湾 96

三藩之变形势略图 100

四、民族气节与文字狱 105

(一)朱三太子之狱 105

(二)遗民学人所表现的民族气节 107

(1)黄宗羲 107

(2)顾亭林 108

(3)朱舜水 109

(4)王船山 109

(6)孙奇逢 110

(5)李颙 110

(7)傅山 111

(三)文字狱 112

五、中俄交涉与尼布楚条约 113

(一)俄帝国的远东拓展 113

(二)中俄的冲突与交涉 115

(三)尼布楚条约的订立 116

(一)清初的蒙古诸部与西北情况 118

(二)准噶尔的强大 121

(三)亲征噶尔丹与收服喀尔喀 122

七、平定西藏 124

八、平台湾朱一贵之变 128

九、康熙的建储与雍正之继位 130

清世宗雍正皇帝像 132

第三节 雍正一朝十三年 133

一、继续前朝对西北方的军事经略 133

(一)平定青海 133

(二)计伐准噶尔 136

(三)中俄恰克图条约 138

二、平抚西南苗族与改土归流 139

三、极权统治 142

(一)厉行督察,设置军机处 142

(二)诛除异已,严刑峻法 143

(甲)削除群王 143

(乙)制裁重臣 144

(丙)兴文字狱 145

(1)查嗣庭之狱 145

(2)曾静张熙之狱 146

(3)陆生楠之狱 147

(4)《大义觉迷录》的颁行 147

四、雍正的建储 149

第四节 乾隆的全盛时代 150

(一)两平准噶尔 151

一、十次战役(十大武功) 151

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得胜图之一 155

(二)平定回疆 157

(三)平定苗民起义 161

(四)两讨金川 162

(五)缅甸之役 166

(六)安南之役 170

(七)平台湾林爽文之变 174

(八)廓尔喀之役 176

二、对蒙藏与西北回疆的控制 178

(一)创立金奔巴制 178

(二)分建盟旗 179

(三)遍设屯戍 180

(一)乾隆的初政 180

三、乾隆内政 180

(二)提倡文学编纂群书 182

(甲)修四库全书 183

(乙)编纂群籍 184

(三)再兴文字之狱 185

(乙)齐周华狱 186

(丙)胡中藻鄂昌之狱 186

(甲)杀曾静张熙 186

(丁)徐述夔沈德潜之狱 187

(戊)毁禁钱廉益书 187

(四)乾隆的晚政与和坤的用事 188

六、平定蒙古 188

(五)乾隆的退休与和坤之死 190

附注释 191

第二章 清代的中衰 193

第一节 嘉庆一朝的内忧外患 195

一、地方上的变乱 197

(一)白莲教起义 197

(二)苗民起义 200

(三)海盗 203

(四)兵变 207

(五)天理教起义 208

(七)天地会之起事 211

(六)箱民之乱 211

(八)河南之捻军起义 212

二、外交上之纠纷 213

(九)云南之夷变 213

(一)传教问题 213

(二)通商与建交问题 217

第二节 道光一朝的剧变 220

一、西北回疆张格尔之变 221

二、湖南广东的傜民起义 224

三、中英鸦片之战与南京条约 226

(一)鸦片之战的起因 226

(二)鸦片之战的经过 230

(三)南京条约 234

(四)南京条约的余波 235

一、英法联军的起因 237

第三节 英法联军之役 237

二、第一次英法联军与天津条约 240

(一)中英天津条约 242

(二)中法天津条约 243

(三)中美天津条约 243

(四)中俄天津条约 244

三、中俄瑷珲条约 244

四、第二次英法联军与北京条约 246

(三)中俄北京续约 250

(二)中法北京条约 250

(一)中英北京条约 250

(一)领事裁判权 252

五、国家权益的重大损失--开不平等条约之端 252

(三)内河航行权 253

(二)关税协定 253

(四)外人在中国内地之居住、置产、传教与旅行之自由及租界地的形成 253

(五)最惠国待遇 255

六、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的设立 256

一、太平天国的起事 257

第四节 太平天国 257

二、太平天国的建国定制 262

(一)政府官制 263

(二)龙凤殿与宣教台 263

(三)改订历法 263

(四)军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 264

(五)制订天条 264

(六)科举 264

(七)经济改革 265

(八)强制统一宗教信仰 265

(九)社会风俗的改革 265

三、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的军事行动 267

四、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268

曾国藩像 269

五、太平天国的内乱及其败亡 276

(二)革命行动的矛盾 288

(一)政治意识的混沌 288

六、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288

(三)战术未能与政治相配合 289

(四)极权暴政恐怖统治 290

(五)内讧 291

附注释 291

第三章 清末的变乱 293

第一节 同治中兴与自强运动 295

一、辛酉政变与西太后的当政 295

二、捻军的平定 299

三、云南的回民起义--杜文秀起义 303

四、陕甘的回民起义 305

(一)疆臣的倡导 308

五、自强运动 308

(二)中枢的支持 310

(三)革新事业:(洋务) 311

(四)自强运动的挫折 313

李鸿章像 315

左宗棠像 316

附注释 317

第二节 光绪前期的政局 318

一、光绪皇帝之立 319

二、左宗棠的平定新疆 322

(一)新疆事变 322

(二)平定新疆的经过 324

(三)中俄伊犁交涉 327

(四)左宗棠对于新疆之建设及新疆之改省 329

(一)中法之战的起因 330

(甲)安南王阮福映的复国 330

三、中法之战 330

(乙)法国对于安南的侵略 331

(丁)法安西贡亲善条约 334

(丙)刘永福黑旗军 334

(戊)法军的再攻安南与顺化和约 335

(二)中法之战的经过 336

(三)中法和约的订立 340

四、缅甸的放弃 342

(一)日本的明治维新 345

五、中日之战 345

(二)中日建交与琉球交涉 346

(三)朝鲜问题的纠纷 348

(四)中日之战的近因 353

(五)中日之战的经过 355

(六)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 360

(七)三国干涉与退还辽东 363

(八)台湾的抗日运动 365

(一)中俄密约的订立 366

六、列强交侵与瓜分危机 366

(二)德租胶州湾与俄租旅大 368

(三)法租广州湾 370

(四)英国势力范围之要求及租借威海卫 371

(五)日本势力范围的要求 373

(六)瓜分危机与门户开放 374

一、维新与政变 376

(一)康梁变法与百日维新 376

第三节 光绪后期的政局 376

(二)戊戌政变 382

二、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385

(一)义和团起事的经过 385

(二)东南自保与八国联军 388

八国联军进北京形势略图 390

(三)议和前后与辛丑北京条约的订立 393

(一)中俄密约与英日同盟 398

三、日俄之战 398

(二)日俄之战的起因 399

(三)日俄战争的经过与朴资茅斯条约 401

四、北禧与光绪的结局 406

第四章 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满清之亡 413

一、中山先生的家世及其立志革命之始 415

第一节 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 415

孙中山像 416

二、兴中会成立后的革命行动与伦敦蒙难 420

三、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建立 422

第二节 保皇党与革命党的活动 426

一、保皇党与革命党的对立 426

二、惠州之役 429

三、革命宣传声势的扩展 430

四、同盟会的成立--革命组织的大团结 432

第三节 前仆后继的革命行动 437

一、萍浏之役 437

二、中山先生在西南边境发动的五次起义 439

三、光复会之组织与徐锡麟秋瑾之成仁 442

四、熊成基安庆之役及其谋刺载洵 445

五、同盟会策动之广州新军的起事 446

六、汪兆铭与黄复生的谋刺载沣 448

七、辛刻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 449

一、宣统继位与载沣摄玫 454

第四节 满清之亡与民国肇造 454

二、铁路国有之风波 457

三、武昌起义 460

四、清廷之起用袁世凯组阁 464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中山先生之当选总统 467

第五节 民国肇造与清帝退位 467

二、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