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照片 2
财政税务志 5
概述 5
上编 晚清、民国时期 12
第一章 财政收入 12
第一节 税捐 12
附录一:国税 35
附录二:省税 41
第二节 田赋 44
第三节 其他 46
第四节 公债与借款 50
第二章 财政支出 53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 53
第二节 教育文化支出 55
第三节 卫生支出 56
第四节 社会及救济支出 56
第五节 行政管理支出 57
第六节 保安及警察支出 58
第七节 补助支出 58
第八节 其他支出 59
第九节 公务员退休及抚恤费 59
第三章 财政管理 60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0
第二节 预决算 62
第三节 金库 63
第四节 会计 65
第五节 税务征管 67
第四章 财税机构 69
第一节 市财政局 69
第二节 市税捐征收处及市税捐稽征处 70
附录:中央和省驻市主要财政税务机构 71
专记:日伪统治时期的财政税收状况 71
下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84
第五章 财政收入 84
第一节 工商各税 84
第二节 其他各税 127
第三节 特种税和基金 151
第四节 农业税与耕地税 159
第五节 企业收入 169
第六节 其他收入 175
第六章 财政支出 184
第一节 上解支出 184
第二节 经济建设费 189
第三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202
第四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222
第五节 行政管理费 229
第六节 其他支出 238
第七节 价格补贴 24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248
第七章 财政管理 248
第二节 预算管理 255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263
第四节 税务管理 273
第五节 企业财务 299
第六节 事业行政财务 326
第七节 会计事务 331
第八节 财政周转金 336
第九节 财政监督 342
第八章 财税机构 351
第一节 市财政局 351
第二节 市税务局 355
第三节 科研与教育机构 359
金融志 379
概述 379
上编晚清、民国时期广州金融业(1840~1949年) 385
第一章 金属货币 385
第一节 制钱 385
第二节 铜元 387
第三节 银两 388
第四节 银元和毫银 390
第五节 黄金 393
第六节 造币厂 394
第二章 非金属货币 396
第一节 兑换券和银元票 396
第二节 法币、金圆券、银圆券 401
第三节 日伪发行的纸币 405
第三章 旧式金融业 407
第一节 银炉 407
第二节 票号 408
第三节 银号 409
第四节 典当 414
第五节 侨批 416
第四章 近代金融业 418
第一节 全国性政府银行 418
第二节 地方政府银行 422
第三节 民(私)营银行 425
第四节 外商银行 428
第一节 民族保险业 431
第五章 保险 431
第二节 外商保险业 435
第三节 保险业管理 437
第六章 外汇 440
第一节 侨汇 440
第二节 外汇买卖和管理 441
下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广州金融业(1949~1990年) 445
第七章 银行机构 445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445
第二节 工商银行广州市分行 449
第三节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分行 450
第四节 中国银行珠江分行 452
第五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 454
第六节 交通银行广州分行 456
第八章 其他金融机构 459
第一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 459
第二节 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462
第三节 金融信托投资机构 464
第四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466
第五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 467
第九章 货币流通与管理 469
第一节 货币流通 469
第二节 现金管理和工资基金管理 476
第十章 城乡储蓄 482
第一节 储蓄概况 482
第二节 储蓄种类 485
第三节 储蓄网点分布 488
第四节 储蓄利率 489
第十一章 工、商、农业贷款 493
第一节 工业贷款 494
第二节 商业贷款 505
第三节 农业贷款 510
第四节 其他贷款 518
第十二章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信贷 522
第一节 预算支出管理与结算 522
第二节 资金管理 523
第三节 存款与贷款 527
第四节 建筑经济管理 528
第五节 房改金融业务 530
第一节 国内财产保险 531
第十三章 保险业务 531
第二节 人身保险 537
第三节 涉外保险 540
第四节 防灾工作和经济补偿 541
第十四章 金融信托业务 545
第一节 国内金融信托 545
第二节 国际金融信托 548
第十五章 外汇业务和管理 550
第一节 贸易外汇结算 550
第二节 非贸易外汇结算 551
第三节 外汇调剂 555
第四节 外汇管理 557
第一节 经理国家金库 560
第十六章 代理国库 560
第二节 代理公债、国库券 561
第十七章 信贷资金计划管理 565
第一节 综合信贷计划 565
第二节 信贷资金管理 569
第三节 各项存款 572
第十八章 银行结算 579
第一节 沿革 579
第二节 银行账户 580
第三节 结算方式 581
第四节 同城票据交换 584
第五节 联行制度 585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金融管理 587
第十九章 金融行政管理 587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 588
第三节 金融稽核与金融监察 590
第二十章 金融科研和教育 593
第一节 职工教育 593
第二节 金融科研与金融学会 596
第三节 电脑的应用 600
审计志 608
概述 608
第一章 审计沿革 611
第一节 清代广州审计 61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广州审计 612
一、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审计状况 614
专记: 614
二、日伪时期的审计状况 615
第三节 建国后审计机构和人员 616
第二章 审计管理 620
第一节 机关管理 620
第二节 业务管理 623
第三章 财政金融保险审计 628
第一节 财政审计 628
第二节 金融保险审计 632
第四章 企业审计 635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 635
第二节 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及承包经营责任审计 642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 647
第四节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649
第五节 股份制企业审计 651
第五章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653
第一节 定期审计 653
第二节 不定期审计 654
第六章 外资运用审计 657
第一节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 657
第二节 欧共体援助奶类发展项目(EEC)审计 659
第三节 境外企业审计 660
第四节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审计 661
第七章 专项审计 663
第一节 公用资金审计 663
第二节 行业审计 665
第三节 违纪专项审计 668
第八章 审计调查 670
第一节 企业改革审计调查 670
第二节 管理审计调查 674
第三节 外资运用审计调查 677
第九章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680
第一节 内部审计 680
第二节 社会审计 685
第十章 科研和培训 688
第一节 科学研究 688
第二节 教育培训 692
附录 审计重要文选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