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北方干旱气候特点 1
一、干旱概念 1
第一章 北方干旱概述 1
二、北方降水的气候特点 2
三、北方的蒸发状况 7
第二节 北方干旱的基本情况 8
一、干旱的等级 8
二、干旱的年变化特征 11
三、干旱的季节类型 19
四、干旱的地区分布 23
一、气象气候与干旱 29
第三节 北方干旱的成因 29
二、地理因素与干旱 32
三、干旱发生的社会原因 33
第二章 综合治理 改土蓄水 36
第一节 全面规划 37
一、制定规划的原则 38
二、制定规划的内容 39
(一)水利规划 40
(二)农田规划 41
(三)道路规划 42
(四)造林规划 42
四、制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43
三、制定规划的方法 43
第二节 治山治水 44
一、治山修田 45
(一)水平梯田 46
(二)其它梯田 56
(三)鱼鳞坑 57
(四)水平沟 58
(五)水平阶 59
二、治沟造地 59
(一)意义和类型 59
(二)治理方法 60
(三)沟坝地的抗旱增产作用 64
三、治河造田 65
(一)意义和类型 65
(二)治理方法 65
(三)田畦工程 66
第三节 改土蓄水 67
一、深耕深翻 67
二、平整土地 68
(一)平地的作用 68
(二)平地的类型和方式 69
(三)人工平地的方法 70
(四)其它方式平地法 74
三、客土改土 74
四、新修土地当年增产问题 77
(一)要严格处理好活土层 78
(二)重施有机肥料 79
(三)深耕细耙 80
(四)灌好塌地水 81
(五)选种适宜作物 81
(六)加强田间管理 82
五、改土施工机具 82
(一)推土机 82
(二)铲运机 82
(五)铲抛机 83
(四)开沟机 83
(三)平地机 83
(六)装载和挖掘机 84
(七)筑埂机 84
(八)凿岩钻孔机具 84
(九)钻孔机 84
(十)水枪 84
第四节 植树造林 85
一、植树造林的作用 85
(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85
(三)保护田间工程 87
(一)水土保持林 88
二、植树造林的类型 88
(四)提供“四料” 88
(二)调节气候,抗旱保墒 89
(二)防护林 91
(三)护路林 92
(四)固沙林 92
三、植树造林的方法 92
(一)适地适树 92
(二)精细整地 93
(三)良种壮苗 95
(四)适当密植 95
(五)造林方法 95
四、沙区造林抗旱防风固沙 97
(六)抚育管理 97
(一)风沙危害的特征 98
(二)灌溉绿洲造林 99
(三)旱作地区造林 104
五、干旱山区造林种草的选择和配置 106
第五节 “海绵田”抗旱作用 108
一、“海绵田”的建设 108
(一)人工造地,增加活土层 109
(二)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 110
(三)改革耕作措施,协调土壤水、肥、气、热 110
二、“海绵田”的抗旱保墒效果 111
(一)“海绵田”的标准 111
(二)“海绵田”的蓄水保墒能力 112
(三)“海绵田”的抗旱作用 115
第三章 开源节流 合理灌溉 118
第一节 作物需水 118
一、水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118
二、北方主要农作物的耗水量与耗水规律 119
三、北方主要农作物的灌水指标 123
四、合理灌水 123
(一)冬小麦 127
(二)夏玉米 129
(三)春小麦 130
(五)棉花 131
(四)谷子 131
(六)盐碱地灌溉 133
第二节 广开水源 134
一、“三水”齐抓 134
(一)“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 134
(二)充分利用地面水 136
(三)积极开发地下水 136
二、增辟水源 142
(一)咸水灌溉 142
(二)回归水灌溉 147
(三)废水灌溉 148
(四)肥水灌溉 152
(五)引洪淤灌 156
第三节 科学管理 158
一、建立与健全各级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159
二、加强灌溉设施的管理 159
(一)渠道管理养护 159
(二)建筑物的管理养护 160
(三)水库的管理养护 160
(四)井、站的管理养护 160
(五)开展各项观测和试验研究工作 160
三、渠道防渗 160
(一)管理措施 161
(二)工程技术措施 161
四、灌溉输水渠道暗管化 166
(一)灌溉地下管道的主要优缺点 167
(二)灌溉地下渠道的适宜条件和降低造价的途径 167
五、机井挖潜 168
(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进井型 169
(二)修复淤井、坏井 169
(三)加强机井管理 171
(四)统一蓄调,合理利用水源 171
六、提高地面灌水技术 171
(一)畦灌法 172
(二)沟灌法 173
七、充分利用水源的方法 174
(一)群井汇流 174
(三)淹灌法 174
(二)一井多池 175
(三)秋冬储水灌溉 175
(四)建闸蓄水 176
(五)多种水源,合理利用 176
(六)蓄水养冰 176
(七)错开用水高峰 176
(八)临时加高溢洪道 177
第四节 节约用水 177
一、喷灌 177
(一)喷灌系统的形式 178
(二)喷灌设备 178
(三)工作压力 180
(四)软管喷灌 181
二、滴灌 183
(一)滴灌的优缺点 183
(二)滴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85
(三)滴灌设备的运用与管理 186
(四)移动式滴灌 187
(五)简易式滴灌 187
三、地下灌溉 188
(一)地下灌溉的优缺点 188
(二)地下灌溉的作法 189
(三)“渗灌”技术简介 190
(一)集中用水,实行轮灌 191
四、抗旱用水经验 191
(二)间作套种巧用水 192
第四章 耕作保墒 193
第一节 土壤水分 195
一、土壤水分的形态分类 195
(一)固态水 195
(二)气态水 195
(三)束缚水 196
(四)自由水 198
二、土壤水文常数 200
(一)全持水量 200
(二)田间持水量 200
(四)毛管持水量 201
(三)雕萎系数 201
(五)毛管断裂湿度 202
(六)最大吸湿量 202
三、有效水量 202
四、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及群众验墒经验 204
(一)土壤水分测定方法 204
(二)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208
(三)群众验墒经验 211
第二节 土壤水分与耕作保墒 212
一、土壤水分的运动 213
(一)气态水的运动 213
(二)毛管水的运动 216
(三)重力水的运动 218
(四)土壤水分动态的垂直分布 220
二、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规律 222
(一)冬季增墒蓄墒阶段 222
(二)早春增墒跑墒阶段 222
(四)夏季收墒蓄墒阶段 224
(四)秋末结冻保墒阶段 224
三、提高耕作保墒质量 225
第三节 深耕蓄墒 227
一、深耕的作用 228
(一)提高土壤蓄水和保水能力 228
(二)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 229
二、深耕的方法 230
(一)翻转土层的深耕法 230
(二)上翻下松的深耕法 230
(三)机翻 231
三、深耕应注意的问题 232
(一)适时深耕 232
(二)合理确定耕翻深度 236
(三)深耕后效问题 236
第四节 耙耱保墒 236
一、耙耱的作用 236
(一)耙耱保墒 237
(二)耙耱收墒 238
(三)耙耱蓄墒 239
二、耙耱的工具 240
三、耙耢的方法 241
四、耙耢的时间 241
五、耙耢的深度 242
第五节 镇压提墒 242
一、镇压的作用 242
二、镇压的农具 245
三、镇压的运用 245
第六节 中耕保墒 246
一、中耕保墒的作用 246
四、镇压应注意的问题 246
(一)春季中耕 247
(二)旱季中耕 247
(三)雨后中耕 247
(四)临秋中耕 248
二、中耕的方法 248
(一)中耕的工具 248
(二)中耕工具的选择 248
(三)中耕的深度 249
(四)中耕的方法 249
第七节 几种抗旱耕作法 249
一、“三深”耕作法 249
(一)变浅耕为深耕 250
(二)变浅种为深种 251
(三)变浅锄为深锄 251
二、“三墒”整地法 253
(一)秋耕壮垡 253
(二)“三墒”整地法 254
三、“深松”耕作法 254
(一)效果 254
(二)作用 254
(三)方法 255
(四)问题 255
(一)从“麦收隔年墒”到“伏雨春用” 256
四、“四早三多”耕作法 256
(二)“四早三多”耕作法 257
五、砂田耕作法 258
(一)砂田的分布和分类 258
(二)砂田的作用 259
(三)砂田的铺压 261
(四)砂田的耕作 262
第五章 抗旱播种 265
第一节 抢墒播种法 266
一、顶凌播种 267
二、抢墒早种 267
一、镇压提墒播种 268
第二节 提墒播种法 268
三、浸种催芽趁雨抢种 268
二、耙耢提墒播种 269
三、棉花踩种种植 269
四、深种重砘 270
第三节 找墒播种法 270
一、深种 271
二、分土就墒播种 271
三、垄沟种植 272
四、沟垄易位种植 272
五、深种揭土 272
七、豁干借湿播种 273
六、豁干借墒贴芽播种 273
第四节 借墒播种法 274
一、借墒坑种 274
二、借湿播种 274
三、有机肥吸墒播种 275
四、整薯点种 275
第五节 造墒播种法 275
一、三湿播种 276
二、肥料润墒播种 276
三、“把肥”种植法 276
四、茅粪点种 277
六、坐水添墒播种 278
七、“包包”种植法 278
五、打垄保墒播种 278
八、洞灌播种 280
九、沟浇洇墒垄种 281
十、隔行渗浇播种 281
十一、隔行造墒,密植移栽 281
十二、泼水接墒播种 282
十三、担水点种 282
十四、水耧播种 283
十五、垵田 283
第六节 其它播种法 284
一、坑种法 284
十六、挖窝蓄冰点种 284
(一)玉米坑种法 286
(二)谷子坑种法 288
(三)棉花坑种法 290
(四)高粱坑种法 290
(五)马铃薯坑种法 291
二、壕种法 292
三、铺砂种植法 293
四、深沟种谷法 294
五、间混套种法 295
六、盐碱地播种法 295
七、“五道防线”抗旱播种 297
八、水稻旱种法 298
第七节 育苗移栽法 299
一、冷床育苗移栽 300
二、阳畦育苗移栽 301
(一)棉花阳畦育苗移栽 301
(二)薯类阳畦育苗移栽 302
(三)水稻阳畦育苗移栽 303
三、温床育苗移栽 304
四、火炕育苗法 307
五、玉米秆育苗移栽 308
六、纸筒育苗移栽 310
七、营养钵育苗移栽 310
八、盆中育苗移栽 311
九、芽苗移栽 312
十、电热温床育苗 314
十一、水稻旱床育苗 315
十二、移栽应注意的事项 316
(一)玉米移栽 316
(二)高粱移栽 317
(三)棉花移栽 317
(四)水稻旱栽 317
第八节 抗旱保苗 319
一、小麦抗旱保苗 320
二、谷子、玉米抗旱保苗 321
三、棉花抗旱保苗 324
一、水对植物生活的重要性 326
第六章 抗旱与作物 326
第一节 抗旱作物的特征 326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散失 327
三、抗旱作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和地干旱的适应性 330
第二节 主要抗旱作物和品种 334
一、主要抗旱作物 334
二、耐旱品种 341
第三节 作物布局和播期选择 351
一、因地制宜扩大抗旱作物面积 351
二、适应干旱特点推广耐旱品种 354
三、调整作物播期躲开干旱威胁 355
一、不断培育抗旱性强的新品种 358
第四节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358
二、人工抗旱锻炼 359
三、增施肥料 361
第七章 抗旱的其它途径 364
第一节 增强作物抗旱力 364
一、种子抗旱锻炼 365
(一)药剂浸种 365
(二)物理处理法 369
二、植株抗旱处理 371
(一)改变细胞理化特性 371
(二)抑制蒸腾 376
第二节 抑制蒸发 381
(一)抑制土壤蒸发的原理 382
一、抑制土壤蒸发 382
(二)抑制土壤蒸发剂的类型 386
(三)应用效果 387
(四)抑制土壤蒸发剂的制备 400
二、抑制水面蒸发 415
(一)抑制水面蒸发的原理 415
(二)抑制水面蒸发剂的类型 417
(三)应用效果 418
(四)抑制水面蒸发剂的制备 422
第三节 增加土壤蓄水量 426
一、防止水土流失 427
(一)增加土壤孔隙 427
(二)加固土表 428
(三)免耕法 429
二、汇集雨、露 430
(一)汇集降雨 430
(二)汇集贴地层气态水 431
三、防止渗漏 432
(一)防止渠道渗漏 432
(二)防止农田渗漏 433
第四节 人工降水 434
一、人工降水的基本原理 435
二、催化剂类型 436
三、国内外人工降水概况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