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构造论 1
第一章 三个“世界”、四个“同心圆”及中日东亚文化区 2
一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 2
二 三种文化 9
三 四个“同心圆”,中日东亚文化区 15
第二章 文化区内核与外缘二重构造及模型 23
一 经济区“中心——边缘”论及其他理论命题 24
二 “中心地”理论对文化区模型的设计 34
三 文化源地及其辐射在文化区整合过程中的作用 40
四“内核”中的“外缘”与“外缘”中的“内核” 46
第二篇 比较论 57
第三章 中国内核文化区与日本外缘文化区 58
一 鉴别的标准:“中心经济区”与“文化源地” 58
二 中国内核文化区 64
三 日本外缘文化区 76
第四章 日本典型外缘区成因 87
一 充足辐射外缘区与不充足辐射外缘区 87
二 交通系统障碍 94
三 社会系统障碍 100
四 文化系统障碍 140
第五章 两种文化的特质区别 146
一 古老文化与晚进文化 146
二 辐射文化与受容文化 153
三 复合文化与单一文化 160
四 原型文化与型变文化 174
第三篇 更新论 201
第六章 文化更新 202
一 文化会衰落吗? 202
二 文化衰落后的三个前景与文化更新 206
三 中日文化近代的状况 208
第七章 中日文化近代更新的命运 212
一 东西方文化更新方式论 212
二 中国内核文化“更新迟滞性”与日本外缘文化“更新便捷性” 216
三 关于中日文化更新迟速原因的进一步考察 222
第八章 内核的位移与外缘的转化 234
一 文化重心“蛙跳式”移动与中国内核地位失落 234
二 中国外缘地位与中国文化性质转换 238
第九章 世界文化区重组与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特征 244
一 印度文化区、阿拉伯文化区的衰落与欧洲文化区的“裂变” 245
二 亚太文化区的形成 248
三 新文化区的特点 251
四 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 253
五 中国文化更新的“三方位受容” 262
第十章 结论:中国“外缘”文化更新的前景 267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