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全集 公共管理知识手册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柏鸿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474783
  • 页数:78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构筑“MPA”的管理 2

第一章 以人为中心的当代管理 2

第一节 人为管理之本 3

一、管理学中人的观点:“工具人”到“复杂人” 3

二、人是管理的目的 6

三、寻求与对立并存的同一 7

第二节 如何对待被管理者 9

一、进行“感情投资” 9

二、把人当“人”看 10

三、下行沟通 11

第三节 提高集体人气 12

一、需要团队吗 12

二、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3

三、中国特色: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 15

案例:“干得很不开心”的体育局长 16

一、管理需要人人参与 18

第四节 调动人的积极性 18

二、消除被管理者的“奴仆”意识 19

三、我国对人管理的特殊性 20

第五节 公共管理的永恒主题:效率与公正 21

一、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22

二、什么因素决定效益 22

三、效益:公共管理的一个检验标准 24

四、如何促进效率与公正 25

五、怎么评价效益好坏 28

第二章 四种基本管理手段 30

第一节 最易滥用的行政手段 30

一、权威与服从的典范 30

二、行政手段--管理者最乐意使用 32

第二节 最刺激的经济手段 33

一、经济手段的形式 33

二、配套使用各种经济手段 34

第三节 最严肃的法律手段 35

一、法律手段的内容和手段 35

二、广泛适用的法律手段 37

第四节 软而有效的思想工作手段 39

一、巧用感情打动他人 39

二、突出理想和道德教育 40

第三章 目标与创新 42

第一节 目标--管理活动的起点和归属 42

一、什么是目标 42

二、确定目标 44

三、目标管理 46

案例:百年长虹的发展战略 49

第二节 创新--管理生命的延续 51

一、创新与维持的矛盾 51

二、创新什么 53

三、如何创新 55

第四章 激励与沟通 57

第一节 激励:“老昏病”的良剂 57

一、激励:心理上的管理手段 57

二、哪些因素影响激励效果 59

案例:一个大胆的激励计划 60

第二节 针对需要激将发奋 62

一、如何使下属充满热情 62

二、遵循激励的原则 64

三、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66

第三节 沟通:管理的“疏通链” 70

一、沟通是你的生命线 70

二、灵活多变的沟通类型 71

三、如何进行无障碍沟通 73

案例一:毛泽东的协调艺术 75

案例二:本田公司的沟通 75

第五章 信息与管理 77

第一节 管理信息者利用信息艺术 77

一、信息乃管理之源 77

二、培养信息意识的诀窍 79

三、管理者获取和利用信息之术 81

一、怎样支持决策 84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 84

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87

第三节 关于政府上网 88

一、加强信息服务民众的意识 88

二、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化 89

三、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91

第六章 管理文化 93

第一节 管理文化及其核心 93

一、管理文化的兴起 93

二、管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95

三、中国特色管理文化的培育途径 98

四、如何培育管理文化 100

第二节 管理文化的行为:公共关系 102

一、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 102

二、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 104

三、实现公共关系 108

案例:通用塑料公司的“利益共享”计划 114

第三节 管理文化的形象:CI战略 120

一、CI的起源与发展 120

二、CI的文化内涵:管理哲学 122

三、CI的管理方法 125

第四节 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差异 127

第二编 公共行政的组织管理 136

第一章 公共行政组织的演变 136

第一节 规制型行政组织--贪污腐败的解毒剂 136

一、规制型行政组织: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 136

二、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 141

三、规制型行政组织的优越性 142

第二节 情感型组织--人不是机器零件 147

一、组织的情感含量 147

二、为什么“胡萝卜”加“大棒”失灵 149

三、几种人性假设 151

四、需求层次 152

一、为何在行政组织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 154

第三节 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组织 154

二、在行政组织中建立责任中心 160

三、“小政府”模式 163

第二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 167

第一节 规制型行政组织的构建 167

一、职位结构 167

二、副职的“双向选择” 173

三、提高组织规则度的措施:政务公开与热炉法则 175

他山之石:日本各行政机关设立文件阅览窗 181

第二节 行政组织机构 182

一、机构设置 182

二、机构类型 186

三、威尔逊机构管理理论 189

案例:这样的机构该不该增设 193

第三节 情感方式组织 194

一、协作组织家族化 194

二、Z型组织 196

三、非正式组织 201

一、行政改革的关键措施:发展类行政组织 205

第四节 类行政组织 205

二、类行政组织的种类 208

三、行政组织类化--第三部门 218

案例一:轻工业部怎么样转化为轻工业总会 223

案例二:中国钨业协会制止恶性竞争 224

第一节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225

一、民主管理 225

第三章 行政组织管理的主要方法 225

二、提案制度 227

三、工作扩大化 228

四、公关管理 229

第二节 管理方格法 230

一、管理方格法的提出 230

二、管理方格法的主要内容 232

三、实现“9-9型”管理方式的途径 234

一、变动不拘的管理环境 235

第三节 权变方法:以动制动 235

二、创造行政组织管理的艺术 237

案例:三国中管理权变的思想 239

第四节 公共服务承包 241

一、公共服务业的性质 241

二、政府服务职能重新定位 242

三、公共服务业中的竞争 243

四、公共服务招标 244

案例:菲尼克斯市垃圾收集工作实行公共承包 247

第五节 追求效率:公共行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48

一、公共行政的理论分析 249

二、行政效率的绩效评估 251

三、我国行政效率现状解剖 252

四、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有效率途径 255

案例一:“爱扛活”的市长 258

案例二:天津提高行政效率的调研报告 260

一、什么是公共行政组织监督 264

第四章 公共行政组织监督 264

第一节 公共行政组织监督的一般理解 264

二、监督的种类 265

案例:“徒法不能以自行”:西汉依法治官的经验与教训 267

第二节 公共行政组织的内部监督 270

一、行政规章 270

二、结构性监督 271

三、违法违纪监督 272

四、党内监督 273

第三节 组织外部监督 274

一、立法监督 274

二、司法监督 278

三、政党监督 279

四、社会监督 280

他山之石:国外政府监督 282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变革 284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284

第五章 大趋势:公共行政改革 284

二、行政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失调 285

第二节 国外行政改革的趋势 286

一、政府的公共服务逐渐社会化 286

二、公共行政体制的集约化 287

三、实行行政人力的资源化和市场化 287

四、政府事务日益公开化、国际化 288

他山之石:荷兰政府自主化改革 289

第三节 行政改革的类型 297

一、突变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 297

二、外延型改革与内涵型改革 297

案例:唐太宗精简机构 298

第四节 试论我国政府机构的主要问题 299

一、机构设置不稳定 299

二、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 300

三、政府职能长期不明确 301

四、党政关系不规范影响政府机构 303

五、政府机构单位化 304

第五节 公共行政改革在中国 305

一、变革什么--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305

二、转变政府职能 305

三、调整政府机构 312

第一节 国际贸易管理政策 318

一、关税设置 318

第一章 对外经贸管理 318

第三编 公共经济学 318

二、非关税贸易 322

三、鼓励出口的措施 325

四、创新出口的退税机制 全面实行零税率 326

他山之石:日本在日美贸易摩擦中采取的对策 329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333

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 333

二、对外贸易经营许可与管理 334

三、出口配额与出口许可证 336

四、进口配额与进口许可证 340

五、从打破行业垄断开始的变革 343

案例一: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347

案例二:他们的出口贷款为何成了坏账 349

第三节 技术引进 350

一、优化引进技术结构 351

二、引进技术管理 353

三、引进适用先进技术 354

四、进口二手设备 357

五、采用国际标准化 361

六、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 364

七、为出口创汇服务 367

八、以竞争求技术--开放经济下技术进步的新战略 369

第四节 对外贸易价格 373

一、对外贸易价格的作用 373

二、国际贸易产品价格的构成规律 374

三、对外贸易价格的“活”价原则 376

四、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问题 380

五、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 381

第五节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384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概述 384

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387

三、关贸总协定其他主要原则 390

四、关贸总协定主持的多边贸易谈判 394

五、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398

六、我国加入WTO的利弊与得失 399

第二章 公共财政 402

第一节 弥补市场缺陷 402

一、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02

二、国家导致财政的产生 402

三、无偿满足公共需要 403

四、优化资源配置 40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09

一、财政收入来之何方 409

二、财政收入规模 413

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414

四、公共财政与地方财源建设 415

五、关于费改税的思考 418

第三节 财政支出计划 421

一、财政支出的科学分类 421

二、政府公共财政支出 423

三、财政补贴 428

四、财政支出规模 431

五、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434

六、政府采购制度 436

案例一:香港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益 438

案例二:廊坊政府采购 440

第四节 财政预算 442

一、预算方式 442

二、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 444

三、预算管理体制 447

四、预算外资金出路何在 452

五、改革政府预算编制,建立预算管理新机制 454

他山之石:美国财政预算 457

第五节 财政信用 460

一、财政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异同 460

二、国债制度与管理 461

三、国外公债与外债 467

四、财政信用的投资 471

五、中国国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473

一、公共产品 476

第六节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 476

二、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477

三、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运用 478

他山之石:澳大利亚的财政监督 479

第三章 金融 482

第一节 多样化的金融机构 482

一、金融机构的功能 482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483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486

案例:规范银行委托代理行为 490

他山之石:美联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491

第二节 扩展金融市场 493

一、金融市场的内容 493

二、短期资金市场 495

三、长期资金市场 498

四、通货紧缩条件下储蓄--投资转化 502

第三节 灵活的货币政策 505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506

二、货币控制政策 507

三、现金发行 508

四、体制转换中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511

五、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513

第四节 我国债权转股权实证分析 518

一、目标选择--个案分析 518

二、历史分析--回归还是超越 521

三、债权转股权的核心--资产管理公司 523

四、债权转股权的延伸--个案分析 527

第五节 信贷服务 528

一、信贷计划 528

二、信贷政策 529

三、剥离不良贷款后的任务 532

他山之石:西方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创新与借鉴 534

第六节 国际金融 539

一、国际收支 539

二、外汇 543

三、汇率 543

四、国际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545

第七节 金融调控 546

一、存款准备金 546

二、利率政策 548

三、公开市场业务 553

四、再贴现 554

五、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贷款 556

第四章 税收 558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内容 559

一、税收术语了解 559

二、税收的标志归类 562

三、我国现行税制 564

四、国际税收 575

五、因特网收税 577

第二节 税收的公平、效益原则 581

一、以法治税 581

二、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 582

三、注意涵养税源 582

四、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583

五、效率原则 583

他山之石:加拿大税务司法审判体系 585

案例:中国涉税第一大案 587

一、税收管理机构 593

第三节 税务行政管理 593

二、税务人员管理 595

三、税收文书送达 597

四、税务监察 599

五、偷税问题探源 601

他山之石:意大利的税制结构和征管体制 606

第一节 企业登记 609

一、市场经营主体登记 609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609

二、营业登记注册管理 610

三、市场经营主体监督管理 611

四、现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弊端 611

案例:乱标简称 混淆视听 612

第二节 广告商标管理 613

一、商标管理机关及其职责 614

二、商标监督管理的内容 614

三、广告监督管理 615

四、广告监督管理的内容 616

五、网络广告的现状及监督管理 617

案例:打假起波澜 618

第三节 市场管理 621

一、保护消费者权益 622

二、反不正当竞争 623

三、查处投机倒把行为 624

四、打击走私贩私行为 625

五、价格监督管理 626

六、商品质量与计量的监督管理 627

七、惩治假冒伪劣质商品标本兼治的思路 628

第四节 治理分割和封锁市场的行政性壁垒 630

一、行政性壁垒的行为 630

二、行政性壁垒的危害和成因 631

三、清除行政性壁垒的法律法规 632

案例:对移动通信公司限制竞争行为案的分析 633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636

一、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 636

二、对利用合同进行违法行为的查处 637

三、经济合同纠纷的调解 638

四、查处合同欺诈案的几种做法 638

第六节 建设法制化、规范化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640

一、真正树立市场监管权威 640

二、依法行政的措施 648

三、机构设置与领导体制 651

一、理解产业政策 656

第一节 产业政策及其作用 656

第一章 产业政策是对市场经济的必要干预 656

第四篇 公共政策 656

二、“市场失败说”和“后发优势说” 658

第二节 改革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 661

一、“八五”期间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662

二、制约产业政策实际效果的因素 665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 670

一、转轨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急需解决的问题 670

第四节 农业政策 672

二、转轨时期我国产业政策调整的要点 672

一、农业政策的全方位转轨:改革与务实 673

二、当代中国农业政策评析 679

三、中国粮食供给能力的过去与未来 680

第五节 丛林中再生:不断变化的林业与公共政策和政府的作用 687

一、森林中有什么 687

二、林业--发展中的森林利用行业 688

三、政府管理方面的进步 690

四、坎坷的前途 690

五、几点感想 691

他山之石: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政策 692

第二章 社会保障 701

第一节 经济社会转型对社会保障改革的要求 701

一、传统社会保障政策的弊病和问题 701

二、尖锐的矛盾 703

三、“入世”后的社会保险:受益还是受损 706

第二节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709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710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三次浪潮 712

三、农村养老保险:新的机遇与挑战 720

四、养老保险费征缴难题怎样解 723

第三节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726

一、医疗保险的特点 726

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初步改革 728

三、“两江”医疗保险改革的基本经验 730

四、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31

案例一:企业不能用包干办法支付生育津贴和医疗费 734

案例二:深受农民欢迎的宽心工程 735

第四节 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 73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失业问题 736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 739

三、“入世”后的就业市场--饭碗在哪儿 741

第五节 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 744

一、什么是社会救济 744

二、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形成与改革 746

三、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748

第六节 转型时期社会保障政策及制度的完善 749

一、社会保障政策应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749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的管理 751

三、改革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与管理 753

四、妥善解决转型过程中的两个难题 755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互助 759

第三章 人口政策 763

第一节 人口众多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763

一、为什么说中国人口太多 763

二、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演进 765

三、揭开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之谜 766

四、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管理 769

第二节 农民流迁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770

一、以“民工潮”为主体的农民流迁 771

二、非农化和城镇化: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773

三、“搞活人口”与社会稳定 774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素质问题 776

一、什么是“人口素质” 776

二、“水涌现象”的启迪:人口素质理论的一个假说 777

三、努力提升人口资源“含金量” 779

四、人口逆淘汰话题的是是非非 781

第四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对策 782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和基本特点 782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系统分析 783

三、关于“黄金年龄结构”的再认识 785

四、老年人:包袱还是财富 788

五、治本之策: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的老龄社会 788

第四编 公共政策 790

第四章 环境保护政策 790

第一节 环境保护:起因与演变 790

一、改革之前的中国环境保护 790

二、改革开放以来环境保护的演变 79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793

一、基本国策 794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业发展政策 795

三、环保产业化政策 796

四、加大投资力度和“谁污染谁治理”相结合的政策 797

五、推广生态农业政策 797

第三节 政策推行的制度框架 798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99

二、“三同时”制度 799

三、排污收费与许可证制度 800

四、目标责任与限期治理制度 801

五、定量考查与集中控制制度 802

六、政策效应分析 803

第五章 科技政策 807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与现代科技政策 807

一、科技政策的历史变化 807

二、理解科技政策 807

三、科技政策的作用 810

四、高新技术“产业化”靠谁来“化” 811

案例:金凤凰将从这里飞出来 814

第二节 我国的科技政策与科技体制的演变 817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制度 818

二、新时期科技政策的颁行 820

三、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 827

案例:北大的科教兴农之路 830

第三节 改革效果评价 831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 832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834

案例:“大公司--小所”--科研所改革的一条应用之路 835

第四节 转轨时期我国科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836

一、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 836

二、技术政策的完善 838

三、科学政策要“计划跟上变化” 839

四、科技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 840

他山之石:韩国的科技政策 842

一、政府对文化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846

第六章 文化、教育和卫生政策及其它 846

第一节 政府对文化的管理概述 846

二、政府对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848

三、政府对文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849

第二节 政府对教育的管理 850

一、政府管理教育的指导方向 850

二、政府管理教育的内容 851

三、知识经济的挑战与基础教育的应答 852

四、另类思维:素质教育现阶段的任务 855

案例:现代化要解决好人人上好学的难题 858

第三节 政府对卫生的管理 860

一、政府对卫生的管理 860

二、药费贵的源头分析和改革 861

案例一:哈尔滨市三家医院实行病种收费 865

案例二:旬阳县实行合作医疗模式 867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民政、治安和司法的管理 870

一、政府对劳动的管理 870

二、政府对民政的管理 871

三、政府对治安的管理 872

四、政府对司法的管理 873

第五节 政府对社会的管理问题探讨:关于提高社会自治能力 874

一、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重要性 874

二、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措施 875

第六节 村民自治与治道变迁 876

一、村民自治:形成过程与基本特征 876

二、村务公开:农村治理结构的变革 879

三、政务公开:乡镇政府治道的变迁 883

案例一:村委会选举为何出现倒退 885

案例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民主政治生活考察 890

第五篇 现代领导 898

第一章 领导者的素质 898

第一节 对领导者素养的基本要求 899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900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 901

三、特别的才能 902

四、决断、外向和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 904

第二节 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 906

一、体制改革: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关键 906

二、个人修养: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基础 907

三、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908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 911

一、最佳年龄结构 911

二、立体知识结构 912

三、智能结构 912

四、气质结构 913

案例:好搭档--刘伯承、邓小平 913

第四节 社会公论和群众公认 914

一、行政领导者的选用要注意社会公论 915

二、行政领导者如何赢得群众公认 915

三、行政领导者选用如何体现社会公论 916

四、如何贯彻社会公论原则 917

案例:官本位浸泡的丑剧 918

第二章 领导体制 920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核心是权限的划分 920

一、如何理解领导体制 920

二、领导体制的五大内容 921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 923

四、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 924

第二节 各类领导体制的利弊 925

一、集权制与分权制 925

二、一体制与分离制 926

三、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927

四、层次制和职能制 928

第三节 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928

一、我国领导体制的发展过程 929

二、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931

三、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934

案例:新加坡的领袖自我更新 938

二、决策的类型 941

一、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941

第一节 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941

第三章 科学决策--有效领导的保证 941

三、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942

案例:西汉盐铁官营决策 944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程序 949

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949

二、集思广益,拟制方案 951

三、分析评估,方案选优 953

四、实施方案,反馈调节 955

案例一:“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 957

案例二:“巨人”的失误看决策的重要性 960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体制 963

一、外部保障体系 963

二、科学决策系统 965

案例:从“虹桥案”看加强行政决策责任制 966

第四节 精通谋略 969

一、善打“时间差” 969

二、两面联系 970

三、三步连环 971

四、多种选择 973

案例:冀州市长公布“秘诀” 975

第五节 适时权变 977

一、因时而变 977

二、因地而变 978

三、因势而变 979

一、广开言路 980

第六节 利用外脑 980

二、闻争则喜 982

三、重视智囊 983

第四章 选才用人:领导的基本职能 986

第一节 选才用人与领导工作 986

一、治国之道 唯在用人 986

二、人力开发:不断更新的人才观 988

三、人尽其才则百事兴 989

一、求才如渴的态度 990

第二节 真正“了解人” 990

二、“德才兼备”的标准 991

三、理性辨别人才 992

第三节 如何做到“善任” 994

一、正确的用才观 994

二、正确用人的制度保障 995

第四节 优化人才成长的组织环境 996

一、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领域 997

二、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998

案例:身临其境话“考官” 998

第五章 领导艺术 1003

第一节 开发创造人才 1003

一、领导者的创造类型 1003

二、创造型人才的共同点 1004

案例:李宗仁的领导之术 1011

第二节 人情与面子巧妙做人的法则 1013

一、人走茶不要凉 1013

二、为什么“情”要比“面”更重要 1015

三、中国的“做”人艺术 1016

第三节 请与被请 餐桌上的学问 1022

一、中国人最爱请客吃饭 1022

二、餐桌上的学问 1024

案例:毛泽东宴请斯大林 1026

第四节 表扬下属的方法与艺术 1027

一、实事求是 坚持“五不” 1027

二、掌握情绪 区别对待 1028

三、贵在情真 重在及时 1028

第五节 批评下属的方法与艺术 1029

一、刚柔并举 相得益彰 1029

二、言简意赅 点到为止 1030

三、旁敲侧击 触动思想 1031

四、直截了当与“反弹琵琶” 1031

第六节 赏罚的方法与艺术 1032

二、亲疏贵贱 一视同仁 1033

一、赏罚并举 相辅相成 1033

三、论功行赏 论过惩罚 1034

第六章 领导误区 1035

第一节 正确对待领导误区 1035

一、为什么存在领导误区 1035

二、六种影响领导的认识偏差 1036

第二节 无处不在的领导误区 1039

一、当官方为人上人 1039

二、成绩不摆足,活就白干了 1041

三、失败是成功之母 1043

第三节 领导误区的危害 1044

一、导致决策失误 1044

二、导致指挥失误 1045

三、导致控制失效 1046

四、导致竞争失利 1047

五、导致形象失宠 1047

一、强化角色意识 1048

第四节 突破领导误区 1048

二、加强理性修养 1049

三、消除世俗观念,摆脱经验主义 1049

四、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1050

五、克服性格弱点,净化自我心灵 1051

第七章 领导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1053

第一节 领导人才的培养 1053

一、不容乐观的“非零起点” 1053

二、培养原则和措施 1055

第二节 领导人才的选拔 1062

一、首先要选好“选才者” 1063

二、运用“普遍联系”方法选才 1064

三、选才决策中的“动态变化”方略 1068

四、“择优上岗”中的几个问题 1073

五、科学的选才程序 1076

他山之石:一个“外行”的领导观点 1077

案例:一个干部提拔前的是是非非 1081

一、坚持“精兵简政”的人事编制 1084

第一节 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084

第六编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084

第一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1084

二、市场调节与计划 1086

三、“无名英雄”人事档案工作者 1087

四、利用人事统计进行准确预测 1089

第二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1090

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1090

二、内外部环境分析与目标规划 1091

三、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1092

四、人力资源的预测:需求与供给 1093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1094

第三节 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1095

一、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1095

二、公共部门参与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1097

三、公共部门辅助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方法 1098

一、遵循特定的程序 1099

第四节 你适合做什么--工作分析的内容及其方法 1099

二、精心选择工作分析内容 1100

三、工作分析的常用方法 1101

四、编制工作说明书 1102

第五节 职位评价方法 1103

一、排列法 1103

二、分等法 1104

三、评分法 1104

他山之石:香港的人力资源管理 1108

四、因素比较法 1108

第二章 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管理 1110

第一节 人员分类的基础 1110

一、没有分类就没有管理 1110

二、人员分类制度选择 1111

第二节 品位分类管理 1111

一、如何理解品位分类 1111

一、职位分类:理想的分类制度 1112

二、品位分类评价 1112

第三节 职位分类管理 1112

二、职位分类的利弊 1113

他山之石:加拿大的职业人员资格管理 1114

第四节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发展趋势 1118

一、分类制度的简化趋势 1118

二、我国人员分类制度尚处初级阶段 1119

三、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评价 1119

第三章 公职人员招聘、录用与考评 1121

第一节 人员招募计划 1121

一、人员需求预测 1121

二、人员供给预测 1122

第二节 人员的招募甄选 1123

一、招募的方式 1124

第三节 人员甄选的方法与技术 1125

一、笔试 1125

二、招募甄选的程序 1125

二、面试 1126

三、心理测试 1127

四、行为模拟测试法 1128

五、评价中心 1128

第四节 公共部门人员考评 1129

一、为什么要考评 1129

二、考评的内容与标准 1130

三、考核的程序、方法和原则 1131

四、走出人才测评的误区 1133

第四章 人力资源培训 1135

第一节 为什么要培训公职人员 1135

一、公职人员培训的特殊性 1135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 1135

三、培训是最好的投资 1136

四、学用一致,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1138

五、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人力培训 1139

一、培训工作要对症下药 1142

第二节 需求分析与培训规划设计 1142

二、人力资源培训需求的三个层次 1143

三、需求分析的技术方法 1144

四、培训的规划设计 1146

第三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制度、机构、与法律保障 1147

一、国外公务人员培训制度借鉴 1147

二、拓展我国公职人员培训的机构 1149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法律保障 1151

一、组织培训的系统方法 1152

第四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方法和评估 1152

二、适合公职人员的培训方法 1153

三、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1153

四、培训内容怎样创新 1154

第五章 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 1157

第一节 加强人事管理机构建设 1157

一、推进人事机构改革 1157

二、完善人事管理基本制度 1158

三、发挥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 1159

案例:一次历史性的洗礼 1160

第二节 加强人事管理队伍建设 1162

一、调整人事管理队伍的结构 1163

二、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 1164

第三节 人才市场建设 1165

一、人才市场的现实意义 1165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1168

三、“多管齐下”的基本思路 1169

四、人才市场:“大”莫如“畅” 1171

第四节 公共人事受政治的影响 1173

一、篡改功绩制 1173

二、公共人事管理的幕后管理 1174

三、失去的专业化 1175

四、文化背景 1176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1179

第一节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及其特点 1179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设过程 1179

二、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要求 1181

三、中国国家公务员主体 1182

案例:我为什么没有竞争资格 1185

第二节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容 1187

一、权利与义务 1187

二、职位分类 1187

三、更新机制 1188

四、激励机制 1191

五、廉政机制 1193

六、权益保障机制 1194

第三节 中国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践 1195

一、中国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成效 1195

二、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 1198

他山之石:推销政府 吸引人才--美国公务员制度 1201

第七章 干部人事制度 1204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的确立 1204

一、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1204

二、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 1208

第二节 干部人事理论 1210

一、任人唯贤 1211

二、干部队伍“四化” 1211

三、新老干部合作和交替 1212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213

案例:一位脑外科博士下岗的遭遇 1214

第三节 竞争上岗:河南省直机关实例考察 1219

一、干部人事的“阳光作业” 1219

二、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 1221

三、当前竞争上岗的弊端 1223

第八章 具有东方特色的人事传统 1227

第一节 识人 1227

一、人才难识 1227

二、人才可识 1229

三、识人方法 1230

第二节 用人 1233

一、诚心爱才,量能授官 1234

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1235

三、扬长避短,用人之长 1237

四、任人唯贤,不避亲疏 1238

五、宽宏大量,不计前嫌 1239

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239

七、良才难令,软硬兼施 1240

八、化解冲突,协调关系 1241

案例:李光耀的人才治国 1242

第七编 公共机关管理方法与技巧 1248

第一章 文件工作管理 1248

第一节 文件工作的组织 1248

一、如何组织文件 1248

二、明确文件分工责任 1249

三、文件工作分工 1251

第二节 文件运转与传递控制 1252

一、如何控制文件运转 1252

二、如何控制文件传递 1255

第三节 文件数量与质量 1257

一、控制文件数量 1258

二、以什么评判文件质量 1259

三、如何提高文件质量--几点措施方法 1261

第四节 文件工作中的其它方法 1263

一、综合协调文件工作内容 1263

二、文件工作综合协调方法 1264

一、使会议目的更加明确 1266

第一节 你的会议真的必要吗 1266

第二章 驾驭会议 1266

二、严格控制会议的审批制度 1267

三、严格控制会议经费 1267

第二节 领导一个会议 1268

一、会议领导与上司效应 1268

二、领导会议的艺术 1269

第三节 领导者主持会议的诀窍 1275

一、主持会议应注意的问题 1275

二、对付阻挠者 1278

第四节 会议技巧与策略 1280

案例:列宁主持会议的艺术 1280

一、找出会议的目的 1281

二、仔细推敲会议议程 1281

三、考虑开会时间、地点和膳食 1282

第五节 评估一个会议 1284

第三章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287

第一节 环境对办公效率的影响 1287

一、办公室对办公效率的影响 1287

二、办公的“软环境” 1288

第二节 提高办公室自然环境质量 1289

一、筹建办公室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289

二、办公室合理布局 1289

三、室内的布置与美化 1290

四、改善办公室的物理条件 1291

一、良好的内部小气候 1292

第三节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292

二、良好的外部关系 1293

第四章 接待工作 1295

第一节 接待准备 1295

一、接待预约 1295

二、接待规格 1296

三、全面准备 1296

第二节 接待程序 1297

一、引导客人 1297

二、宾主见面 1298

三、身份介绍 1298

第三节 交谈 1299

一、交谈称呼 1299

二、交谈态度 1299

三、听的礼节 1300

四、交谈语言 1301

一、宴会座次 1303

第四节 宴会安排 1303

二、致祝酒词 1304

第五节 涉外接待 1304

一、如何对待涉外礼仪 1304

二、涉外交谈 1306

三、出国访问 1307

第一节 机关后勤要“开源节流” 1309

一、后勤服务机构如何定位 1309

第五章 后勤服务社会化 1309

二、厉行节约,讲究成本效益 1310

三、加强法制化建设 1311

案例:中南海里的“饭局” 1312

第二节 “管得巧”是关键 1313

一、建立精干的工作机构 1313

二、建立健全的后勤管理制度 1314

三、加强对后勤事务活动过程的控制 1316

案例:文化部机关后勤改革 1318

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 1320

第三节 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1320

二、管得宽不如管得专 1321

三、后勤服务怎样成为真正的“生产者” 1321

案例:县直机关后勤服务公司 1322

他山之石:新家坡政府的集中采购制度 1322

第六章 办公自动化 1324

第一节 办公自动化概述 1324

一、什么是办公自动化 1324

二、个人办公与群体办公的自动化 1325

第二节 个人办公自动化 1326

一、文字处理技术 1326

二、数据处理技术 1329

三、多媒体实用技术 1332

四、人工智能技术 1334

第三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 1335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1335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技术 1336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1341

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1344

第八篇 中国行政法 1348

第一章 中国行政主体 1348

第一节 行政主体 1348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1348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349

三、行政主体的资格条件 1349

四、行政主体的分类 1351

五、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变更和丧失 1351

六、行政职权 1353

七、行政职责 1354

案例:从一起诉讼案中引发对原告主体资格的思考 1355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 1356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1357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分类 1357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 1358

四、国家行政机关的体系 1359

五、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1361

第三节 授权组织 1363

一、授权组织的特征 1363

二、授权组织与委托组织的关系 1364

三、授权组织的范围 1365

四、依法授权组织 1366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 1367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 1368

二、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1369

三、国家公务员管理 1371

四、行政职务关系 1373

第二章 行政行为 1376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 1376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 1376

二、抽象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1377

第二节 行政立法行为 1378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与特点 1378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 1380

三、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 1382

四、行政立法的原则 1383

五、行政立法的程序 1384

六、行政立法的监督 1386

第三节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1387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和特征 1387

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 1389

三、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90

四、完善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序 1391

五、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1392

案例:上海市街区行政执法体制的现状与对策 1392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 1397

一、行政征收 1397

二、行政许可 1399

三、行政确认 1402

四、行政监督 1406

五、行政处罚 1411

六、行政强制 1424

七、行政给付 1430

八、行政奖励 1431

九、行政裁决 1433

案例一:“报告”“声明”是否属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1437

案例二:教委不作为侵犯儿童受教育权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1439

案例三:江某诉某县公安局收容审查案 1442

一、行政合同的特征 1445

第一节 行政合同 1445

第三章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1445

二、行政合同的种类与作用 1446

三、我国行政合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1447

四、行政合同的缔结、履行、变更和解除 1448

第二节 行政指导 1450

一、行政指导的方式和类型 1451

二、行政指导的特征 145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行政指导 1451

四、行政指导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1452

五、关于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 1453

第四章 行政程序 1455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1455

一、行政程序的分类 1455

二、行政程序法的概念与特征 1456

三、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457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457

一、程序法定原则 1457

二、程序公正原则 1458

三、程序公开原则 1458

四、效率原则 1458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459

一、情报公开制度 1459

二、调查制度 1459

三、职能分离制度 1459

七、告知制度 1460

六、听证制度 1460

四、回避制度 1460

五、辩论制度 1460

八、筹考制度 1461

九、时效制度 1461

十、权利救济制度 1461

案例:违法者负昝逃罚 执法者处境尴尬 1461

第五章 行政复议 1464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性质与目的 1464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1464

二、行政复议的性质 1464

三、行政复议的目的 1467

四、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468

第二节 行政复议范围 1470

一、行政复议的范围 1471

二、排除行政复议的事项 1475

一、复议机构 1476

第三节 复议机构与管辖 1476

二、复议管辖 1477

第四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1479

一、复议申请人 1479

二、第三人 1480

三、复议被申请人 1481

第五节 行政复议程序 1482

一、申请与受理 1482

四、复议代理人 1482

二、审理与决定 1484

三、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 1487

第六章 行政诉讼概述 1488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1488

一、行政诉讼的根据 1489

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1490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 1490

一、行政诉讼法的涵义 1490

三、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1492

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1492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493

一、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 1493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1494

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1495

四、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1495

五、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1497

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1497

七、辩论原则 1497

八、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1498

第九编 行政伦理与道德 1500

第一章 行政道德的核心 1500

第一节 行政道德的核心及确立依据 1500

一、“权力为谁服务” 1500

二、行政道德核心的确立依据 1502

第二节 行政道德核心问题的内容 1506

一、行政权力与人民权力的关系 1506

二、国家公务员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 1511

第二章 行政道德的教育和修养 1516

第一节 行政道德的范畴 1516

一、什么是行政伦理范畴 1516

二、行政道德范畴的基本内容 1517

三、“人民公仆”的道德选择 1529

他山之石:国外公务员行政道德法制化的启示 1532

第二节 行政道德的教育 1536

一、行政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536

二、行政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1538

第三节 行政道德的修养 1541

一、行政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541

二、行政道德修养的特点 1543

三、行政道德修养的方法 1543

第三章 行政道德的品质规范 1546

第一节 政治品质规范 1546

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1546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547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548

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1548

第二节 道德品质规范 1549

一、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1549

二、克己奉公 艰苦奋斗 1550

三、忠于职守 勇于献身 1551

案例:参天的树,大写的人 1552

第三节 思想作风规范 1554

一、求实 1554

二、容人 1555

三、律己 1556

四、开拓创新 1557

第四节 性道德修养 1558

一、性伦理美的本质 1558

二、性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1559

三、惩治性道德堕落行为 1559

案例:“两面人”的生活 1560

四、性道德完善的伦理境界 1560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行政道德 1563

第一节 行政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563

一、行政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563

二、行政道德能坚定人们的政治方向 1564

三、行政道德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动力 1564

四、行政道德建设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 1565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中行政道德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1565

一、精神污染--政治上搞自由化 1565

二、官僚主义严重 1566

三、个人主义膨胀 1566

四、用人办事不公道不正派 1567

五、违法乱纪 1567

第三节 行政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1568

一、精神文明建设与行政道德建设相辅相成 1568

二、为社会主义“四化”而奋斗,是行政道德的基础 1568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共产主义新人成长的同步性 1569

三、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消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并行 1569

第四节 加强行政道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 1570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1570

二、忠于革命理想的教育 1570

三、领导就是服务的教育 1571

四、遵纪守法教育 1571

第一节 现代化行政管理发展的态势 1572

一、行政管理体系的现代化 1572

第五章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的未来 1572

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1573

第二节 中国伦理环境的发展趋势 1575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的理论 157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伦理观念 1577

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1579

第三节 新时代中的现代公务员 1582

一、现代公务员的价值取向 1582

二、现代公务员的人格设计 1583

三、现代公务员的人际关系 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