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呼吸系统解剖 17
第一节 鼻 17
引言 17
一、外鼻 18
二、鼻腔 18
三、鼻窦 19
第二节 咽 19
第三节 喉 20
一、喉的软骨 20
二、喉的连结 21
三、喉肌 22
四、喉腔 23
第四节 气管和主支气管 25
一、气管 25
五、喉腔粘膜 25
二、主支气管 27
三、气管、主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28
四、气管、主支气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30
五、气管、主支气管的X线象 31
第五节 肺 31
一、肺的外形 32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35
三、肺的体表投影 37
四、肺的组织结构 37
五、肺的血管和神经 44
六、肺的X线象 47
第六节 纵隔和胸膜腔 49
一、胸膜和胸膜腔 49
二、纵隔 51
一、气体交换 55
第二章 呼吸生理 55
第一节 呼吸的机制 55
二、呼吸运动与肺的通气 67
第二节 呼吸的调节 82
一、延髓呼吸中枢 82
二、长吸中枢 86
三、呼吸调整中枢 86
四、呼吸的反射性控制 87
五、呼吸的化学调节 88
第三节 肺循环 94
一、肺循环的流体动力学 94
二、肺循环的神经调节 99
第三章 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 103
第一节 热力损伤 103
第二节 烟雾损伤 106
一、烟雾所致之局部损伤 110
二、烟雾所致之全身性损害 113
第四章 吸入性损伤的病理形态学 122
第一节 人体吸入性捅伤时呼吸道及肺实质的病理变化 122
一、上呼吸道 122
二、下呼吸道 123
三、肺实质 128
第二节 实验性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及肺实质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135
一、蒸汽吸入性损伤 136
二、烟雾吸入性损伤 150
第五章 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 165
第一节 全身中毒和窒息 165
第二节 呼吸功能紊乱 167
一、通气功能的变化 167
二、换气障碍和心肺功能异常 172
第三节 早期肺水肿及其发生机制 176
一、监测手段 177
二、吸入性损伤后血液动力学变化 180
三、吸入性损伤后血气变化 180
四、吸入性损伤后肺液体交换 180
五、各种因素在肺水肿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194
第四节 肺部感染和肺萎陷 235
一、肺部感染与优势菌株 235
二、肺萎陷 237
第六章 吸入性损伤后的免疫反应和影响 242
第一节 肺的免疫防御机制 242
一、呼吸气道和肺实质的天然保护屏障 243
二、肺免疫防御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 244
一、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 247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后免疫防御机制的异常 247
二、吸入性损伤后体液成分的变化 248
三、与肺防御机制有关的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 253
第三节 免疫异常在吸入性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262
一、免疫异常对肺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影响 262
二、吸入性损伤后肺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在感染易感性增加中的作用 269
三、体表烧伤与吸入性损伤免疫异常的相互影响 270
第七章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 277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特征和诊断 277
一、临床症象 277
二、胸部X线检查 279
三、支气管镜检查 284
四、氙-133连续闪烁摄影肺扫描 286
五、支气管肺泡灌注液的检查 287
六、肺功能检查 289
一、临床分度 292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分度和分期 292
二、临床分期 294
第八章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300
一、氧气治疗 300
二、保持气道通畅、解除气道梗阻 302
三、机械通气 305
四、清除分泌物和灌洗 309
五、体外膜氧合器 312
六、补液治疗 312
七、皮质激素的应用 314
八、防治感染 314
九、一般处理 315
十、维护心脏功能 317
十一、环氧合酶制剂或前列环素、前列腺素E的应用 317
十二、氧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 318
第一节 肺部感染 321
第九章 吸入性损伤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321
一、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病原因 322
二、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的诊断 325
三、吸入性损伤后肺部细菌性感染 326
四、吸入性损伤肺部真菌感染 334
第二节 呼吸道大出血 335
一、原因 336
二、临床表现 336
三、诊断 338
四、预防 339
五、治疗 342
第三节 肺不张、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扩张症 347
一、肺不张 347
二、支气管狭窄 350
三、支气管扩张症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