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俊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117031158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2

一、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 2

二、国外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生药学的发展 7

三、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9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12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 12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16

一、生药的记载大纲 16

二、生药的拉丁名 17

第三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19

第一节 概述 19

一、植物的新陈代谢与代谢产物 19

二、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 19

第二节 生药化学成分简介 20

一、糖类 20

二、苷类 24

三、木脂素类 39

四、生物碱类 39

五、挥发油类 43

六、萜类 46

七、鞣质类 49

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 51

九、脂类 53

十、有机酸类 55

十一、树脂类 55

十二、植物色素类 55

十三、无机成分 56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57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57

一、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57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58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58

二、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58

一、生药的取样 59

二、杂质检查 59

三、水分测定 59

四、灰分测定 60

五、浸出物的测定 61

六、挥发油测定 61

第三节 中国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生药的标准 62

一、中国药典 62

二、部颁标准 63

三、地方标准 63

第五节 性状鉴定 64

三、核对标本 64

二、核对文献 64

一、原植物形态的观察 64

第四节 原植(动)物鉴定 64

第六节 显微鉴定 65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65

二、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66

第七节 理化鉴定 68

一、显微化学反应 69

二、物理常数 69

三、微量升华 69

四、荧光分析 70

五、分光光度法 70

六、色谱法 71

第八节 生物检定 74

第九节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75

一、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方法及原理 76

二、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77

第五章 生药化学成分的生源、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 80

第一节 概述 80

一、有助于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 81

二、有助于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 82

三、有利于定向合成所需的天然产物 83

四、与植物化学分类的关系 83

第二节 生源与生物合成研究的基本方法 83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 84

二、分离器官和组织的方法 86

三、突变系和生物合成抑制剂的使用 87

四、催化酶及其基因的研究 87

第三节 基本生源生物合成途径 88

一、莽草酸途径 88

二、多酮途径 91

三、甲瓦龙酸途径 93

第四节 生药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 95

一、微生物转化 95

二、植物细胞组织培养转化 98

三、药物代谢转化 99

第一节 概述 100

第六章 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100

第二节 基本概念 101

第三节 培养基及其配制 102

第四节 培养材料与方法 103

一、原生质体培养 103

二、愈伤组织的培养 103

三、细胞悬浮培养 104

四、毛状根培养 104

第五节 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成分 105

一、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活性成分 105

二、利用细胞组织培养产生新的化合物 106

三、利用细胞组织培养转化药用成分 107

一、生药资源的药物开发 108

第二节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108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108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08

二、生药资源多方向开发利用 109

第三节 生药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110

一、生药资源保护的意义 110

二、生药资源保护的对象 111

三、生药资源保护策略 111

第八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14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114

一、确定适宜采收期 114

二、一般采收原则 116

第二节 生药的加工、干燥、贮藏 117

一、产地加工 117

二、干燥 117

三、贮藏与保管 118

第九章 中药材的炮制 121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一般概况 121

第二节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121

一、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122

二、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 122

第三节 炮制的方法 123

五、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123

一、一般修制(包括部分切制操作) 123

三、利于药材贮藏,保存药效 123

四、利于调配制剂和有效成分煎出 123

二、水制 124

三、火制 125

四、水火共制 126

五、其它 127

第四节 炮制的机理 127

第十章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128

第一节 中药新药的研制 128

一、定义 128

二、目的意义 128

三、分类和申报资料 128

四、中药新药研制的程序 131

一、定义 132

二、分类 132

五、中药新药的申报程序 132

第二节 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 132

三、质量标准的特性 133

四、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的前提 133

五、质量标准的内容 133

第三节 中药新药的初步稳定性试验 134

一、定义 134

二、新药稳定性试验的要求 134

三、稳定性试验的方法 135

第十一章 民族药的开发与利用 136

二、显微鉴定 139

一、性状鉴定 139

第一节 根类生药 139

第十二章 根及根茎类生药 139

第二篇 植物类生药 139

三、根类生药选论 140

何首乌(首乌) 140

牛膝 140

川牛膝 141

川乌、附子(附:草乌、雪上一枝蒿) 141

白芍(附:赤芍) 144

白头翁 147

防己(附:广防己、木防己) 147

板蓝根(附:南板蓝根) 150

黄芪(附:红芪) 151

甘草 155

葛根 159

苦参 159

远志 160

人参(附:朝鲜参、西洋参) 160

三七 165

当归 165

柴胡 168

白芷 171

防风 172

北沙参 172

龙胆 172

丹参 173

秦艽 173

萝芙木 173

黄芩 177

地黄(附:熟地黄) 180

玄参 183

天花粉 183

党参 184

桔梗 184

南沙参 187

木香(附:川木香、越西木香、土木香、藏木香) 187

百部 190

麦冬 194

二、显微鉴定 197

第二节 根茎类生药 197

一、性状鉴定 197

三、根茎类生药选论 198

绵马贯众 198

虎杖 199

大黄 199

黄连 203

升麻 207

北豆根 207

延胡索 207

川芎 208

白术 211

苍术 211

泽泻 212

香附 213

天南星 213

半夏 213

石菖蒲 215

川贝 216

浙贝母 216

知母 217

黄精 217

山药 218

莪术(附:郁金、姜黄) 218

土茯苓 218

天麻 222

白及 224

第十三章 茎木类生药 226

一、性状鉴定 226

二、显微鉴定 226

三、茎木类生药选论 226

关木通(附:川木通、木通) 226

沉香 229

钩藤 232

鸡血藤 232

厚朴(附:厚朴花) 234

三、皮类生药选论 234

一、性状鉴定 234

二、显微鉴定 234

第十四章 皮类生药 234

肉桂(附:桂枝、桂子、桂皮) 238

黄柏 240

杜仲 243

牡丹皮 243

香加皮 244

第十五章 叶类生药 245

一、性状鉴定 245

二、显微鉴定 245

银杏叶 246

三、叶类生药选论 246

侧柏叶(附:柏子仁) 247

大青叶(附:青黛) 247

枇杷叶 250

番泻叶 250

罗布麻叶 250

洋地黄叶 251

毛花洋地黄叶 254

第十六章 花类生药 258

一、性状鉴定 258

二、显微鉴定 258

槐花(附:槐角) 259

辛夷 259

三、花类生药选论 259

松花粉 259

丁香(附:母丁香、丁香油) 260

夏枯草 260

洋金花 261

金银花(附:忍冬藤) 261

红花(附:白平子、番红花) 263

菊花(附:野菊花) 266

旋覆花 267

蒲黄 267

一、性状鉴定 268

二、显微鉴定 268

第十七章 果实与种子类生药 268

三、果实与种子类生药选论 270

马兜铃(附:青木香、天仙藤) 270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270

山楂 273

苦杏仁(附:桃仁) 273

木瓜 276

决明子 276

枳实(附:枳壳) 276

陈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277

吴茱萸 277

川楝子 277

酸枣仁 278

巴豆 278

小茴香 279

诃子 279

蛇床子 281

山茱萸 282

连翘 282

马钱子(番木鳖) 283

黄花夹竹桃 285

菟丝子 286

枸杞子(附:地骨皮) 286

栀子 287

瓜蒌(附:瓜蒌皮、瓜蒌子) 287

砂仁(附:缩砂、砂仁壳、阳春砂叶) 288

薏苡仁 288

槟榔(附:大腹皮) 288

豆蔻 291

第十八章 全草类生药 292

一、概述 292

二、全草类生药选论 292

麻黄(附:麻黄根) 292

薄荷(附:薄荷油、薄荷脑、绿薄荷) 296

淫羊藿 299

颠茄草(附:颠茄叶、颠茄根) 304

伸筋草 306

细辛 307

石韦 307

金钱草 308

车前草(附:车前子) 308

紫花地丁(附:甜地丁、苦地丁) 308

茵陈 309

荆芥 309

青蒿 309

益母草(附:茺蔚子) 310

广藿香(附:藿香) 310

雪莲花 311

蒲公英 311

紫苏叶(附:紫苏梗、紫苏子) 311

肉苁蓉 312

淡竹叶 312

白花蛇舌草 312

穿心莲 313

长春花 313

石斛 313

第十九章 藻、菌、地衣类生药 315

第一节 藻类 315

昆布 315

海藻 315

第二节 菌类 316

冬虫夏草 317

茯苓 318

麦角 318

猪苓 320

灵芝 320

雷丸 321

第三节 地衣类 321

松萝 321

第二十章 树脂类生药 322

一、树脂的化学组成 322

二、树脂的通性 322

血竭 323

没药 323

三、树脂类生药的鉴定 323

四、树脂类生药选论 323

乳香 324

第二十一章 其它类生药 325

五倍子 325

芦荟 325

海金沙 326

儿茶 326

冰片 326

第二节 动物的分类 328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述 328

一、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分类等级 328

第二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概论 328

第三篇 动物类生药 328

二、动物的学名 329

三、动物的分门 329

第三节 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329

一、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 329

二、生物碱类毒素 330

三、甾体类 332

四、萜类 333

五、多不饱和脂肪酸 333

第四节 动物类生药的分类及选论 334

珍珠 335

水蛭 335

地龙 335

牡蛎 336

海螵蛸 336

全蝎 336

桑螵蛸 337

蝉蜕 337

僵蚕 337

斑蝥(附:红娘子、青娘子) 337

蜂蜜(附:蜂乳、蜂蜡、蜂胶、蜂毒) 339

蟾酥(附:干蟾) 339

龟甲 342

蛤蚧 342

熊胆 343

金钱白花蛇 343

鸡内金 343

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胎、鹿鞭) 345

麝香(附:人工麝香、灵猫香) 348

羚羊角 350

牛黄(附:人工牛黄、人工培植牛黄) 350

阿胶 352

第四篇 矿物类生药 353

第二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概论 353

第一节 矿物类生药概述 353

一、矿物的性质 353

二、矿物生药及其鉴定 354

芒硝(附:玄明粉) 355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的分类及选论 355

石膏 356

朱砂 356

炉甘石 358

赭石 358

雄黄(附:雌黄) 358

信石 359

滑石(附:软滑石) 359

硫黄 359

琥珀 359

生药及原植(动)物中文名索引 361

生药拉丁名及原植(动)物学名索引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