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1
一、预防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意义 1
第一章 精神疾病预防与精神卫生 1
二、预防医学与三级预防 3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8
一、胎儿期 9
二、婴儿期 10
三、幼儿期 10
四、学龄前期 11
五、学龄期 11
六、青少年期 12
八、更年期 14
七、成年期 14
九、老年期 15
第三节 家庭及群体精神卫生 15
一、家庭精神卫生 15
二、群体精神卫生 18
第四节 各类精神疾病的预防 21
一、内因性精神疾病 21
二、心因性精神障碍 22
三、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2
四、精神发育迟滞 23
五、人格障碍 24
第一节 概述 25
第二章 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 25
一、制订防治规划,评估防治工作效果 26
二、探索疾病的病因 26
第二节 目的和用途 26
三、临床工作的需要 27
第三节 调查的内容 27
一、调查目的 27
二、调查对象 28
三、调查病种 28
四、确定病例标准及诊断系统 28
一、根据调查目的和收集材料的范围 30
二、根据流调现状内容 30
第四节 调查方法 30
三、根据流行学调查方法 31
第五节 抽样方法 31
一、单纯随机抽样 31
二、系统随机抽样 31
三、分层随机抽样 32
四、整群随机抽样 32
五、多级抽样 32
第六节 调查实施 33
一、资料来源 33
二、筛选试验 35
三、工具 36
六、详尽的病史资料 38
二、患病率 40
第七节 疾病频率指数 40
一、发病率 40
三、患病机率 41
四、标准化率 41
第八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 42
一、资料整理 42
二、资料统计与分析 42
第三章 精神病的防复发问题 44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缓解与复发 44
一、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与复发的关系 45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症状 45
第三节 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 45
二、家族史及病前性格与复发 46
三、环境因素与复发 46
四、起病形式、病程、住院时间、复发次数有无残留症状与复发 46
五、发病诱因、季节与复发 47
六、病型与复发 47
七、治疗方法与复发 47
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8
第四节 预防复发的措施 48
九、维持治疗与复发 48
十、复发与再治疗 48
八、治疗剂量、时间与复发 48
二、加强出院前的心理治疗 49
三、广泛发动群众、做好预防复发工作 49
四、开展精神病防治网、搞好社区管理 49
五、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坚持维持治疗 49
第五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防复发问题 50
第四章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实施 51
第一节 建立各级精神病防治领导机构 51
三、区或县精神卫生中心 52
第三节 精神病的专科培训工作 52
二、省市精神卫生中心 52
一、全国精神病防治中心 52
第二节 精神病专业机构 52
一、对象 53
二、方法 53
三、要求和内容 54
第四节 普及宣传精神病防治知识 54
一、普及宣传的对象 55
二、普及宣传的内容 55
三、普及宣传的方法 56
五、监护性工场 57
四、疗养公寓 57
六、病友社团 57
一、日间医院 57
第五节 精神疾病的医疗服务 57
二、夜间医院 57
三、家庭寄养 57
七、急诊中心 58
八、住院治疗 58
九、门诊治疗 58
十、家庭病床 59
十二、临时病房 60
十一、出院随访 60
十三、精神病工疗组 61
十四、精神病康复院 61
第六节 精神病人的收容管理问题 61
一、院所收容 62
二、群众性管理 63
第五章 精神病防治网 66
第一节 我国城乡厂矿院外防治组织形式和机构 67
一、城市精神病防治网 67
二、农村精神病防治网 68
三、厂矿企业精神病防治工作 68
第二节 建网的原则和方法 69
一、原则 69
二、方法 70
第六章 精神病患者康复问题 71
第一节 精神康复 71
二、纠正轻视康复工作的认识 71
一、改变看管式照顾方法 71
第二节 康复工作中对患者的检查 72
一、对患者既往史的了解 72
二、对患者目前状况的了解 72
三、步骤与方法 72
第三节 康复措施的实施原则 72
第四节 康复的途径 73
一、病房与康复 73
二、工疗与康复 74
三、家庭与康复 74
第五节 工作安置问题 75
第七章 社会精神病学与社区精神病学 76
一、社会精神病学的涵义 76
二、社区精神病学的涵义 76
第八章 我国精神疾病预防工作前瞻 78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78
二、开展精神病流行学调查、探索疾病的发展规律 79
三、研究早诊断、早治疗和防复发的方法 79
第九章 精神药物治疗 81
一、精神药物的定义 82
二、精神药物的分类 82
第一节 精神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82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84
一、药理作用 84
二、抗精神病药的吸收、排泄和代谢 85
三、常用药物 86
四、适应症 89
五、禁忌症 89
六、治疗前准备 89
七、临床应用 89
八、长效抗精神病药 92
九、副作用及防治 94
第三节 抗躁狂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104
一、经典抗躁狂药 104
二、非经典抗躁狂药物 111
一、三环、四环抗抑郁药 117
第四节 抗抑郁药物作用和临床应用 117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26
三、其它抗抑郁药 129
四、应用抗抑郁药的注意事项 131
第五节 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131
一、抗焦虑药 131
二、镇静催眠药 139
第六节 精神兴奋药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143
一、苯丙胺类 144
二、黄嘌呤类 147
第七节 精神药物急性中毒与急救 149
一、急性药物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149
二、各种精神药物中毒的诊治 158
第八节 器质性精神病的药物治疗 165
一、病因治疗 165
二、用药要点 166
三、痴呆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166
一、一般原则 167
第九节 儿童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167
二、药物治疗 171
一、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173
第十节 老年患者的精神药物治疗问题 173
二、老年人使用精神药物的原则 174
三、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176
四、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 178
第十一节 精神药物血浓度的测定 179
一、资料 180
二、取样 180
三、选择测定精神药物的方法 180
四、临床意义 182
第十章 电休克治疗 185
第一节 治疗机理 186
一、情感性障碍 188
第二节 适应症 188
三、反应性精神病 189
四、癔症 189
五、其他 189
二、精神分裂症 189
第三节 禁忌症 190
第四节 治疗方法 191
一、准备 191
二、操作 192
三、疗程 194
四、记录 194
五、观察和护理 195
第五节 门诊电休克治疗 195
第六节 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处理 197
一、副作用 198
二、并发症 199
第七节 改良电休克治疗 202
一、治疗前准备 203
二、治疗方法和操作 204
三、注意事项 205
四、并发症及处理 206
第十一章 胰岛素治疗 208
第一节 胰岛素昏迷治疗的作用机理 208
一、代谢及解毒功能 208
二、提高机体的免疫性 209
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209
第二节 适应症 210
第三节 禁忌症 210
第四节 治疗前准备工作 211
一、治疗室 211
二、人员配备 211
三、药品与器械 211
四、患者疗前准备 212
五、疗前护理 212
第五节 操作技术 213
一、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与剂量调节 213
二、治疗分期 214
三、疗程 215
四、治疗终止 215
五、护理 216
第六节 改良胰岛素治疗 217
一、持久昏迷治疗 217
二、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217
第七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218
一、循环系统并发症 218
二、呼吸系统并发症 219
三、癫痫发作 219
四、稽延性昏迷 219
五、继发性昏迷及继发性低血糖 221
六、胃出血 221
八、变态反应 222
七、神经系统并发症 222
第八节 联合治疗 223
一、胰岛素昏迷治疗合并电抽搐治疗 223
二、胰岛素昏迷治疗合并精神药物 223
第九节 胰岛素昏迷疗法的评价问题 224
第十二章 工娱治疗 225
第一节 工娱治疗的作用机理 225
第二节 工娱治疗的目的 227
一、工娱治疗有利于病房的管理 227
二、工娱治疗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227
三、工娱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27
四、工娱治疗可以培养患者的集体主义精神 227
五、工娱治疗可以减轻精神症状 227
六、工娱治疗可以提高情绪 227
一、工作治疗 228
第三节 工娱治疗的实施 228
十、工娱治疗可以增加财富 228
九、工娱治疗可以巩固疗效 228
八、工娱治疗可以增强体质、防止精神衰退 228
七、工娱治疗可以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 228
二、娱乐治疗 229
第四节 工娱治疗的组织 231
一、工娱治疗体制 231
二、工娱治疗的程序 231
第五节 工娱治疗的注意事项 232
第十三章 心理治疗 234
第一节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治疗中的意义 234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234
一、情绪变化与躯体功能 235
二、学习理论与个体行为 235
三、语言刺激与心理影响 236
四、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 236
三、优质的服务质量 237
二、健康的医患关系 237
一、精湛的业务技术 237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 237
四、良好的医疗环境 238
五、科学的指导语言 238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238
一、精神分析法 238
二、队识领悟法 241
三、催眠疗法 243
四、音乐疗法 246
五、森田疗法 248
六、支持疗法 250
七、暗示疗法 252
八、行为疗法 254
九、生物反馈疗法 271
十、气功及西方松静术 276
十一、临床常用的心理治疗 278
十二、内观疗法 283
十三、家庭治疗 285
第五节 心理护理 290
一、目的 290
二、一般方法 290
三、分期护理 293
第十四章 内分泌治疗 300
第一节 适应症 300
第二节 禁忌症 300
第三节 治疗前准备 301
第四节 治疗方法 301
一、性激素 301
二、甲状腺制剂 305
第十五章 中医药治疗 308
第一节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308
一、中医对精神的认识 308
二、祖国医学对精神活动的认识 310
三、精神病的病因病机 313
四、中医关于精神病症状的描述及临床分型 317
第二节 中草药治疗 320
一、清热泻火法 321
二、活血化瘀法 322
三、涤痰开窍法 324
四、安神定志法 325
五、养血安神法 326
六、温阳兴奋法 327
七、草药及单验方疗法 328
第十六章 降温或常温人工冬眠疗法 330
第一节 适应症 330
第二节 禁忌症 331
第三节 治疗方法 331
一、冬眠合剂处方 331
二、临床应用 331
三、实施方法 332
六、终止治疗 333
四、降温与复温 333
五、饮食调节及少活制度 333
七、儿童人工冬眠疗法 334
第四节 治疗的反应及处理 335
第五节 注意事项 335
一、明碉对原发疾炳的诊断 335
二、设专人监护 335
三、冬眠药物用量以小量分次应用为原则 335
四、药物组合更换 335
五、对血管壁、肌肉化学刺激及处理 335
六、维生素及能量合剂的补充 335
十七、注意反跳现象 336
十六、注意复温过程 336
十五、注意冬眠药物用量不足 336
十四、注意血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 336
十三、注意呼吸道通畅 336
十二、抗休克 336
十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36
十、注意禁忌症 336
九、降温之上下限问题 336
八、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336
七、实施临床护理 336
十八、注意综合疗法 337
十九、防冻伤 337
二十、人工冬眠时间 337
第十七章 精神病外科治疗 338
第一节 概述 338
第二节 精神外科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341
一、边缘系统 341
二、丘脑 344
三、丘脑下部 348
四、杏仁核簇 349
五、前额区 350
六、扣带回与扣带束 351
七、中枢神经递质及脑生化与精神病的关连 352
第三节 手术适应症与病例选择 354
第四节 精神外科手术 356
一、早年的精神外科手术 357
二、近年的精神外科手术 359
三、电刺激手术 364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 367
第六节 现代精神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和标准 367
一、评定精神症状的量表 368
二、疗效评定标准 368
第十八章 精神科急症的处理 370
第一节 概述 370
一、定义及范围 370
二、急诊率 370
一、强暴行为 371
第二节 常见急症 371
四、处理原则 371
三、急诊原因 371
二、自杀、自伤 375
三、癔症 378
四、器质性脑综合征 380
五、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383
二、治疗副作用所致 386
一、精神症状支配 386
第一节 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 386
第十九章 意外事件的处理和预防 386
三、器质性疾病误诊或并发症 387
四、防护意外 387
第二节 意外事件的表现形式 387
一、自杀自伤 387
二、伤人损物 387
一、外伤 388
第三节 意外事件的处理 388
五、诊治意外 388
四、意外损伤 388
三、逃跑 388
二、自缢 391
三、服毒 393
四、吞食异物 394
五、逃跑 394
六、溺水 395
七、触电 395
第四节 意外事件的预防 396
一、掌握病情 397
二、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397
三、分级护理与个别护理相结合 397
四、加强病室和物品器械的管理 397
五、加强对出入病室人员的管理 397
六、定时巡视 397
七、强化防意外意识 397
四、调整体温 398
三、控制癫痫发作 398
五、拌毒 398
一、维持呼吸 398
第五节 儿童精神药物过量及其处理 398
二、改善循环功能 398
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肾功能衰竭。补充钾盐,监测肾功能 399
七、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99
第二十章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400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400
一、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402
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402
三、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402
四、精神分裂症未定型 402
五、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402
六、精神分裂症衰退型 403
第二节 情感性障碍 403
二、抑郁症 405
三、双相情感障碍 405
一、躁狂症 405
第三节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06
一、散发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409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410
三、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411
四、麻痹性痴呆所致的精神障碍 412
五、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413
六、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 415
七、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416
八、多发性脑梗塞性精神障碍 417
九、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的精神障碍 418
十、震颤性麻痹所致的精神障碍 419
十一、老年性和早老性精神病 420
十二、亨廷顿氏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21
第四节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21
一、感染所致的楣神障碍 422
二、心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23
四、肺部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24
三、肝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24
五、肾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 425
六、血液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26
七、甲状腺机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 427
八、脑垂体机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 427
九、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 428
十、性腺机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 429
十一、硫胺缺乏所致的精神障碍 430
十二、烟酸缺乏所致的精神障碍 431
十三、糖尿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31
十四、低血糖所致的精神障碍 432
十五、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精神障碍 433
十六、风湿热所致的精神障碍 433
十七、手术后精神障碍 434
十八、烧伤后的精神障碍 435
第五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435
一、酒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438
二、医用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 440
三、农药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441
四、食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442
第六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 443
一、偏执狂 444
二、急性妄想发作 444
第七节 心理生理障碍 445
一、进食障碍 445
三、偏执性精神病 445
二、睡眠与觉醒障碍 447
三、性功能障碍 448
第八节 神经症 450
三、强迫性神经症 450
一、癔症 451
二、焦虑性神经症 452
四、恐怖性神经症 455
五、抑郁性神经症 455
六、疑病性神经症 456
七、神经衰弱 457
第九节 心因性精神障碍 458
一、反应性精神障碍 459
二、感应性精神病 462
三、恐缩症 462
四、民间健身术引起的精神障碍 462
五、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462
第十节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463
一、人格障碍 463
二、性心理障碍 468
第十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 470
一、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470
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470
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470
第十二节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471
一、儿童精神病 471
四、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471
二、儿童情绪障碍 475
三、儿童多动综合征 475
四、品性障碍 476
五、特殊功能发育障碍 477
六、儿童少年期其他行为障碍 478
第十三节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479
第十四节 周期性精神病 481
一、项目和评定标准 482
第二十一章 精神科常用的评定量表 482
第一节 大体评定量表 482
二、评定注意事项 483
三、结果分析 483
四、GAS评分范围参考表 483
第二节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483
一、项目和评定标准 484
四、注意事项 486
三、应用评价 486
二、统计指标 486
第三节 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 487
一、适用对象 487
二、评分等级 487
三、项目名称和定义 487
四、因子分析 489
五、评定的时间范围 489
一、适用对象 490
三、评定项目及标准 490
二、评定方法 490
七、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记分单 490
第四节 躁狂量表 490
六、统计指标 490
四、统计指标及分析 493
五、注意事项 493
六、躁狂量表记分单 493
二、项目及评定标准 494
第五节 汉密顿抑郁量表 494
一、评分方法 494
三、评定注意事项 497
四、因子分析 497
五、统计指标 498
六、应用评价 498
七、汉密顿抑郁量表记分单 498
第六节 副反应量表 499
一、评分标准 499
二、采取措施 500
三、总评定 500
四、评定方法 500
五、评定项目 500
六、统计指标 501
七、副反应量表记分单 501
主要参考书目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