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针灸器械的起源与发展 1
第一节 针灸器械的起源 1
第二节 针灸器械的发展 4
一、清代以前针灸器械的发展 5
二、近代针灸器械的发展 8
第三节 针灸器械的现状 16
一、针灸器械与现代技术 17
二、针灸器械功能的开发 21
第四节 针灸器械的展望 25
第二章 针灸器械的疗效机理 29
第一节 多种物理因素与人体的关系 29
一、电子与人体的关系 30
二、微波与人体的关系 31
三、激光与人体的关系 32
四、红外线与人体的关系 34
五、超声波与人体的关系 35
六、磁与人体的关系 37
七、频谱与人体的关系 38
第二节 针灸器械的治疗作用机理 39
一、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机制 40
二、各种针灸器械的作用机制 43
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 52
第一节 阴阳五行 52
一、阴阳学说 53
二、五行学说 58
第二节 脏腑及气血津液 64
一、脏腑 64
二、气血津液 71
一、六淫 76
第三节 病因观 76
二、七情 79
三、饮食与劳逸 80
四、外伤 80
五、痰饮与瘀血 81
六、发病机理 82
第四节 诊断与辨证 83
一、四诊 83
二、辨证纲要 86
(一)八纲辨证 86
(二)脏腑辨证 90
(三)经络辨证 98
第一节 经络 103
一、经络的概念 103
第四章 经络与腧穴 103
二、经络的内容 104
三、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110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运用 113
第二节 腧穴 116
一、腧穴的概念 116
二、腧穴治疗作用的基本规律 117
(一)近治作用 117
(二)远治作用 118
(三)特殊作用 120
中篇 针灸器械 123
第一章 九针 123
第一节 ?针 123
一、形状与结构 123
第二节 圆针 124
四、注意事项 124
一、形状与结构 124
二、操作方法 124
三、应用范围 124
二、操作方法 125
三、应用范围 125
四、注意事项 125
第三节 鍉针 125
一、形状与结构 125
二、操作方法 125
三、应用范围 126
四、注意事项 126
第四节 锋针 126
一、形状与结构 126
二、操作方法 126
三、应用范围 126
二、操作方法 127
三、应用范围 127
第五节 铍针 127
一、形状与结构 127
四、注意事项 127
四、注意事项 128
第六节 圆利针 128
一、形状与结构 128
二、操作方法 128
三、应用范围 128
四、注意事项 128
第七节 毫针 129
一、形状与结构 129
二、操作方法 129
三、应用范围 129
四、注意事项 129
四、注意事项 130
三、应用范围 130
二、操作方法 130
第八节 长针 130
一、形状与结构 130
第九节 大针 131
一、形状与结构 131
二、操作方法 131
三、应用范围 131
四、注意事项 131
附:师怀堂新九针 132
一、?针 132
(一)形状与结构 132
(二)操作方法 132
(三)应用范围 132
二、磁圆针 132
(一)形状与结构 132
(一)形状与结构 133
(二)操作方法 133
(三)应用范围 133
三、鍉针 133
(二)操作方法 133
(三)应用范围 134
四、锋勾针 134
(一)形状与结构 134
(二)操作方法 134
(三)应用范围 134
五、铍针 134
(一)形状与结构 134
(二)操作方法 135
(三)应用范围 135
六、梅花针 135
(一)形状与结构 135
(二)操作方法 135
3.应用范围 136
2.操作方法 136
(二)粗火针 136
1.形状与结构 136
(一)细火针 136
七、火针 136
(三)应用范围 136
1.形状与结构 136
2.操作方法 137
3.应用范围 137
(三)三头火针 137
1.形状与结构 137
2.操作方法 137
3.应用范围 137
八、毫针与三棱针 137
一、毫针的形状与结构 138
二、毫针的规格 138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规格与保养 138
第二章 毫针 138
三、毫针的技术要求 140
四、毫针的选择 140
五、毫针的保养与维修 141
第二节 毫针的操作方法 141
一、毫针的进针法 141
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145
三、针刺手法 145
四、得气与候气 147
五、留针与出针 147
第三节 毫针的禁忌 148
一、《内经》所述之 十二禁 148
二、部位及腧穴的禁忌 148
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149
二、操作方法 150
一、形状与结构 150
第三章 其他针具 150
第一节 巨针 150
三、巨针应用特点 151
四、临床应用 151
五、注意事项 152
第二节 挑针 153
一、形状与结构 153
二、挑刺方法 153
三、适应症与部位选择 154
四、注意事项 154
第三节 杵针 155
一、形状与结构 155
二、杵针的规格 155
三、杵针治疗的手法 156
五、注意事项 159
四、适应范围 159
第四节 三棱针 160
一、形状与结构 160
二、操作方法 161
三、适应范围 161
四、注意事项 161
第五节 皮肤针 162
一、形状与结构 162
二、操作方法 162
三、适应范围 163
四、注意事项 163
第六节 皮内针 163
一、形状与结构 163
二、操作方法 164
一、形状与结构 165
第七节 小宽针 165
二、操作方法 165
四、注意事项 165
三、适应范围 165
三、适应范围 166
四、注意事项 166
第八节 芒针 167
一、形状与结构 167
二、操作方法 167
三、适应范围 168
四、注意事项 168
第九节 水针 169
一、形状与结构 169
二、常用水针药物 169
三、注射穴位 169
四、操作方法 170
五、适应范围 170
六、注意事项 171
第四章 灸具 172
第一节 传统灸具 172
一、艾 172
(一)艾炷 172
(二)艾条 174
(三)药艾条 175
(四)温针 176
(五)艾熏 177
二、天灸 178
(一)临床常见的几种天灸 178
(二)注意事项 178
三、水蒸气灸与药液蒸气灸 179
(一)水蒸气灸与药液蒸气灸的种类与方法 179
(二)注意事项 179
(二)线香灸的适应症 180
第二节 现代灸具 180
(一)线香灸的材料与方法 180
一、温灸器 180
(一)常用温灸器的种类、形状与使用方法 180
(二)灯草灸的适应症 180
(三)注意事项 180
(一)灯草灸的材料与方法 180
四、灯草灸 180
五、线香灸 180
(二)应用范围 183
(三)注意事项 184
二、红外线灸 184
(一)红外线与红外线灸疗 184
(二)红外线灸疗仪的结构与灸疗特点 184
(三)红外线灸的作用与机理 185
(四)应用范围 185
(五)操作方法 185
(六)注意事项 186
(七)常用红外线灸疗仪 186
(二)电热灸的作用与机理 187
三、电热灸疗仪 187
(一)电热灸及其特点 187
(三)应用范围 188
(四)常用电热灸疗仪 188
第三节 其他灸具 197
一、硫磺灸 197
二、黄蜡灸 198
三、铝纸灸 198
四、桑枝灸 199
五、麝火药块 199
第五章 角具 201
第一节 传统角具 201
一、竹罐 201
三、金属罐 202
二、陶罐 202
五、抽气罐 203
四、玻璃罐 203
六、穴位吸引器 204
第二节 真空负压治疗器 205
一、真空负压拔罐的特点 205
二、真空负压拔罐的作用与机理 205
三、应用范围与禁忌症 206
四、常用真空负压拔罐仪 206
(一)多功能治疗罐 206
(二)远红外真空罐 208
(三)HZ-Ⅲ型红外线真空治疗机 209
一、脉冲电与脉冲电针仪 211
二、脉冲电针仪的种类与特点 211
第一节 概述 211
第六章 电针仪 211
三、脉冲电针的波形及治疗作用 212
第二节 脉冲电针仪的使用 215
一、仪器的使用方法 215
二、注意事项 216
第三节 常用脉冲电针仪 216
一、G6805-Ⅱ型治疗仪 216
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 217
三、DG-1治疗仪 219
四、电脑针灸仪 221
五、三用电针仪 222
六、开阖枢治疗仪 223
七、针刺手法仪 227
八、KWD-808全能脉冲电疗仪 228
九、ZY-72A针麻仪 229
二、磁疗的特点 231
一、磁与磁疗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第七章 磁疗仪 231
三、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232
四、磁性材料的品种与规格 233
五、磁场的安全剂量 233
六、磁疗作用与机理 236
第二节 磁疗仪的种类与操作 238
一、磁疗仪的种类与操作 238
二、磁疗的适应症 239
三、磁疗的副作用与禁忌症 240
四、注意事项 240
第三节 常用磁疗器械 241
一、磁片、磁珠 241
二、电动旋磁机 243
三、电动磁疗机 244
四、震动磁疗机 246
第八章 激光针灸仪 248
第一节 概述 248
一、激光与激光针灸 248
二、激光的发生原理与特性 248
三、激光的生物效应与治疗作用 251
四、激光针灸仪的种类与特点 252
五、注意事项 254
第二节 常用激光针灸仪 255
一、氦氖激光针灸仪 255
二、二氧化碳激光针灸仪 256
第九章 其他针灸治疗仪 259
第一节 声波针灸治疗仪 259
一、声波与声波治疗仪 259
二、声电波的基本特性 259
三、声波针灸仪的作用 260
(一)ZM-1型声电波电针仪 261
五、常用声波针灸仪 261
四、声波针灸仪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61
(二)YYD型音乐电治疗机 263
(三)RS-Ⅲ型音乐探穴治疗多用机 264
第二节 微波针灸仪 266
一、微波与微波针灸 266
二、微波针灸的作用与机理 266
三、微波针灸仪的技术要求 269
四、微波针灸仪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69
五、微波对人体有无损害作用问题 269
六、常用微波针灸仪 270
(一)DBJ系列微波针灸仪 270
(二)微波鍉针仪 271
三、超声波的性质 273
二、超声针灸的特点 273
一、超声与超声针灸 273
第三节 超声针灸仪 273
四、超声针灸的作用与机理 274
五、超声针灸的治疗方法 278
六、应用范围与禁忌范围 279
七、超声的剂量问题 280
八、超声治疗的副作用 281
九、常用超声针灸仪 281
(一)XCZ-2穴位超声治疗机 281
(二)UC-2A型超声波美容仪 282
第四节 穴位离子透入仪 284
一、离子透入法与穴位离子透入仪 284
二、人体对直流电的导电性 284
三、离子导入人体的途径与分布 285
四、穴位离子透入仪的常用处方 286
六、适应范围 289
七、注意事项 289
五、操作方法 289
八、常用穴位离子导入仪 290
(一)GZ-Ⅲ型系列药物电泳治疗仪 290
(二)回春场效应药导入腹贴 291
第五节 特定波谱治疗仪 292
一、电磁波与特定波谱治疗仪 292
二、特定波谱治疗仪的特点 293
三、特定波谱治疗仪的作用机理 293
四、应用范围 293
五、常用仿生仪与特定波谱治疗仪 294
(一)仿生治疗仪 294
(二)QG-5治疗仪 295
(三)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 296
第六节 导平仪 297
一、平衡学说与导平仪 297
(四)SDZLY-3型生物电场治癌仪 297
二、导平仪的特点 298
三、导平仪的作用机理 298
四、导平仪的导平治疗法 299
五、应用范围 302
六、常用导平仪 302
(一)SCP-21数字式经气测平仪 302
(二)DMJ-Ⅱ型经络导平治疗仪 305
(三)ZDZ自控Ⅲ型经络导平治疗仪 307
第七节 冷冻针灸仪 312
一、冷疗与冷冻针灸仪 312
二、电子冷冻针灸仪的制冷原理 313
三、电子冷冻针灸仪的治疗作用 313
四、应用范围 315
五、常用冷冻针灸仪 315
LRE-?型电子冷冻增热针灸治疗仪 315
一、测定仪的理论基础 316
第八节 测定仪 316
二、各种测定仪的作用 317
三、常用测定仪 318
(一)阻抗式经络探测仪 318
(二)耳穴探测仪 319
(三)针麻剂量测试仪 320
(四)DTC-1探穴测温仪 321
(五)KZ1303经络控制诊疗仪 322
(六)钾离子测痛仪 323
第九节 综合针灸仪 324
一、综合针灸仪的特点 324
二、综合针灸仪的作用与机理 324
三、常用综合针灸仪 325
(一)TC-1型电子康复仪 325
(二)多效能电子治疗仪 326
一、专病针灸仪的发展概况 328
二、专病针灸仪的特点 328
第十章 专病针灸仪 328
第一节 概述 328
三、专病针灸仪的作用与机理 329
四、使用专病针灸治疗仪的注意事项 329
第二节 常用专病针灸仪 330
一、高血压治疗仪 330
二、JZ-Ⅲ型颈椎病治疗仪 331
三、HB-JZ颈椎病治疗仪 332
四、TC-Ⅲ型电子瘫痪治疗机 334
五、SY-Ⅰ型糖尿病治疗仪 336
六、FD-Ⅲ型风湿治疗仪 338
七、DJS-Ⅲ型系列胆结石治疗仪 340
八、QLX905前列腺专用治疗机 342
九、YS-A软组织损伤治疗机 344
十、NXK-Ⅱ型男子性功能康复治疗仪 345
十一、骨不连治疗仪 346
十二、速效自动止痛器 347
下篇 临床治疗 349
第一章 针灸的治疗作用 349
第一节 调和阴阳 349
第二节 扶正祛邪 350
第三节 疏通经络 351
第二章 针灸的治则治法 353
第一节 补虚与泻实 354
一、补虚 355
二、泻实 356
第二节 清热与温寒 358
一、清热 358
二、温寒 359
第三节 治标与治本 360
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361
一、治病必求其本 361
三、标本同治 362
第四节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362
第五节 局部与整体 363
第六节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64
一、因时制宜 364
二、因地制宜 365
三、因人制宜 366
第三章 针灸的选穴组方 367
第一节 针灸选穴组方的基本规律 367
一、近部取穴 367
二、远部取穴 367
三、随证取穴 368
第二节 常用的配穴方法 370
三、远近配穴法 371
二、表里经配穴法 371
一、本经配穴法 371
四、前后配穴法 373
五、上下配穴法 373
六、左右配穴法 373
七、俞募配穴法 374
八、五输配穴法 375
九、原络配穴法 378
十、八脉交会八穴配穴法 380
第四章 内科病的临床治疗 381
第一节 感冒 381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383
第三节 支气管炎 386
第四节 胃炎 390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392
第六节 胃下垂 395
第七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 397
第八节 慢性肠炎 399
第九节 病毒性肝炎 402
第十节 细菌性痢疾 404
第十一节 肾盂肾炎 406
第十二节 前列腺炎 408
第十三节 阳痿 410
第十四节 高血压病 413
第十五节 高脂血症 415
第十六节 冠心病 417
第十七节 心脏神经官能症 419
第十八节 血管性头痛 421
第十九节 脑血管意外 424
第二十节 神经衰弱 427
第二十一节 癔病 430
第二十二节 精神分裂症 432
第二十三节 癫痫 435
第二十四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438
第二十五节 糖尿病 440
第二十六节 肥胖症 443
第二十七节 坐骨神经痛 444
第二十八节 多发性神经炎 447
第二十九节 面神经麻痹 449
第五章 伤科病的临床治疗 452
第一节 颈椎病 452
第二节 肩周炎 454
第三节 肱骨外上髁炎 457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459
第六章 妇儿科病的临床治疗 462
第一节 痛经 462
第二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465
第三节 盆腔炎 467
第四节 慢性子宫颈炎 470
第五节 胎位异常 472
第六节 产后少乳 474
第七节 外阴白色病变 475
第八节 小儿遗尿 477
第七章 皮肤科病的临床治疗 481
第一节 带状疱疹 481
第二节 神经性皮炎 483
第三节 荨麻疹 486
第四节 冻疮 488
第八章 眼科、耳鼻喉科病的临床治疗 491
第一节 近视 491
第二节 视神经萎缩 493
第三节 慢性鼻炎 496
第四节 内耳眩晕症 498
第五节 声带麻痹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