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治疗和评价的概念 1
1.运动行动 1
1)运动 1
2)动作 1
3)行为 2
2.临床神经学 2
1)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 3
2)运动的控制层次 4
3.评价和治疗 4
1)治疗的目的、目标 5
2)治疗的过程 5
(1)自动反应(1)使用 6
(2)随动作使用 6
第2章 姿势·运动的异常 8
1.反射、反应的异常 8
1)阳性体征 8
(1)局部性平衡反应 8
(2)体节性平衡反应 9
(3)广泛性平衡反应 10
(4)联合反应 13
(5)惊吓反应 13
2)阴性体征 13
(1)反正反应 14
(2)平稳衡反应 16
2.随意运动、动作模式的异常 24
1)随意运动模式 25
2)动作模式 26
3.运动发达评价表 31
1)自发行动 34
2)诱发应答 34
3)动作与反射、反应之间的关系 35
第3章 治疗原则 36
(1)手的接触 36
(2)操作的力向 36
(2)辅助的量 36
(4)操作的速度 36
(5)操作的适当时刻 37
(6)运动的范围 37
(7)姿势、动作模式的选择 37
(8)关节运动的组合 37
(9)四肢运运模式 38
(10)部分法和全体法 38
第4章 治疗手技 40
1.体位 40
1)仰卧位时的姿势(图62) 40
2)侧卧位(患侧下)时的姿势(图65) 40
3)侧卧位(健侧下方)时的姿势(图66) 41
4)腹卧位时的姿势(图67) 41
2.自动反应的利用和他动的操作手技 41
1)翻身 41
(1)侧卧位上,骨盆的转动运动 43
(2)操作头部的仰卧翻身 44
(3)操作肩胛带和上肢的翻身 46
(4)其他:由骨盆带和下肢进行的操作 47
2)由股卧位变为四肢爬位 49
(1)由腹卧位变为两肘立位(从右侧进行运动时)(图87) 49
(2)两肘立位时灼体重移动(图88) 51
(2)两肘立位时的一侧上肢上举(右上肢上举时)(图89) 51
(4)由下肘位变为四注爬位(从右侧开始运动时)(图90) 52
3)由仰卧位变为坐位及其相反动作 53
(1)由仰卧位变为单肘立位及其相反动作 53
(2)单肘立位时的平衡 56
(3)由单肘立位变为坐位及其相反动作 57
(4)由仰卧位变为坐位及其相反的动作 58
(5)坐位姿势的保持和矫正 58
4)由横坐位变为四肢爬位 60
5)四肢爬位的平衡和四肢爬移动 61
(1)四肢爬位的平衡 62
(2)四肢爬移动 67
6)桥姿势 69
7)上肢的保护性伸展 71
(1)前方 71
(2)侧方及后方 72
8)由四肢爬位变为膝立位 75
9)由横坐位变为膝立位及其相反动作 77
10)由四肢爬位变为高爬位和立位及其相反动作 79
11)膝立位时的平衡和移动 83
(1)向左右方向的体重移动 83
(2)一侧下肢前后方向的摆动 83
(3)一侧下肢向前后“迈出” 84
(4)一侧下肢向侧方“迈出” 87
12)由膝立位变为单膝立位及其相反动作(包括单膝立位时的平衡) 89
13)由单膝立位变为立位及其相反动作 94
14)立位平衡和步行 95
(1)立位平衡 95
(2)步行 105
15)由立位变为下蹲及其相反动作 107
(1)由台凳或椅子坐位立起及其相反动作 108
16)其他 111
(1)左右下肢交叉的横行 111
(2)两足倒脚走一条直线的步行(图201) 111
(3)方向转变(向右转或向左转)(图202) 111
(4)上下阶梯(图203,图204) 112
(5)超越障碍物 114
(6)拾取地面物件 114
3.随意运动中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 117
1)上肢 117
(1)肩的运动 117
(2)肘的运动 119
(3)前臂运动 120
(4)手(关节)的运动 121
(5)组合运动 122
2)下肢 124
(1)髋的运动 124
(2)膝的运动 126
(3)足的运动 127
(4)组合运动 128
(5)其他 129
第5章 病例 131
参考文献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