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人类的研究方式与科学 1
一、需要一个解释 2
二、人类研究方式的改进 4
三、科学的性质 10
四、社会科学的基础 13
一、社会科学理论的形成 16
第二节 理论和研究 16
二、推理的演绎方式和归纳方式 24
三、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29
第三节 因果关系 33
一、因果分析的逻辑结构 35
二、因果模型的应用 38
三、定点分析 40
四、社会科学和决定论 44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48
第二章 研究设计 48
第一节 研究课题和研究动机 48
二、研究问题的选择 49
三、研究动机 50
第二节 研究类型 51
一、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51
二、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57
第三节 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 59
一、分析单位 59
二、研究内容 62
三、体系错误与简约论 65
第四节 研究设计 67
第三章 测量的基础知识 70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 70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 72
第三节 测量尺度 73
一、定类尺度 73
二、定序尺度 74
三、定距和定比尺度 75
第四节 误差 76
第五节 信度 78
一、信度的定义 78
二、信度的参数 79
三、信度的检验 79
四、影响信度的因素及其避免 81
第六节 效度 81
一、效度的定义 81
二、效度的分类 82
第四章 概念的操作化定义 86
第一节 概念的抽象化定义及其运用 86
一、概念的理论定义 86
二、概念的整理 87
第二节 概念的操作性定义及其运用 90
一、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90
二、概念的操作化运用 95
三、假设的操作化 97
第五章 抽样的理论及方法 101
第一节 抽样的基础知识 101
一、几个基本概念 102
二、抽样研究的适用范围及效能 104
三、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 105
第二节 抽样方法 106
一、简单随机抽样 107
二、系统随机抽样 112
三、分层随机抽样 113
四、整群抽样 115
五、多阶段抽样 116
第六章 访谈法 120
第一节 访谈法的概念和分类 120
一、访谈法的概念 120
二、访谈法的种类 121
第二节 访问员 123
一、访问的准备 125
第三节 访谈的过程 125
二、进入访问 126
三、控制访问过程 126
四、结束访问及再次访问 133
五、做好访问记录 133
第四节 深度访谈的技巧 135
第五节 观察的不准确性 137
第一节 问卷概述 140
第七章 问卷设计 140
第二节 问卷的类型 142
一、结构型问卷、非结构型问卷和半结构型问卷 142
二、访问型问卷、自填型问卷 143
第三节 问卷的构成 144
一、问卷的基本构成 144
二、问卷的其它构成 147
第四节 问卷设计工作历程 150
二、问卷问题的类型 154
一、问卷长度的确定 154
第五节 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 154
三、提问顺序的确定 159
四、问卷问题设计的原则 161
五、封闭型问题 164
六、过滤性提问的制作 168
七、技术性问题的制作 169
八、备选答案的制作 170
九、问题与答案的格式设计 173
第六节 问卷设计中的误差 176
第八章 文献分析法 186
第一节 文献分析的种类 186
第二节 文献分析法的得失 189
第三节 内容分析 192
一、内容分析中的抽样 192
二、内容分析中的编录 194
第四节 历史比较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197
一、历史-比较分析 197
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200
第九章 统计方法 204
第一节 资料的数量化 204
一、资料的验收与整理 204
二、编码与计算机输入 208
第二节 基本分析方法 210
一、总述 210
二、描述性单变量统计 211
三、多变量统计及相关分析 220
四、推断性统计 223
第三节 复杂分析方法 228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 228
二、一元回归分析 232
三、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235
第十章 论文的写作 241
第一节 论文的特点 241
第二节 论文的写作过程 241
二、获取资料 242
一、选题 242
三、提炼观点 243
四、列提纲和拟草稿 244
五、修改和定稿 244
第十一章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政治问题 252
第一节 社会科学与社会 252
一、来自传统和世俗的阻力 254
二、来自既得利益的阻力 255
第二节 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256
第三节 社会研究中的政治问题 259
一、“价值中立”问题 260
二、“非意识形态化”问题 263
附表Ⅰ:随机数字表 266
附表Ⅱ:标准正态分布表 270
附表Ⅲ:T分布分位数tn,α表 274
附表Ⅳ:F分布分位数f1,f2,α表 276
附表Ⅴ:卡方(x2)分布表 292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