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1 国际单位制 1
1.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1
1.2 SI基本单位 2
1.3 SI辅助单位 2
1.4 SI导出单位 3
1.5 SI中来源于人名的单位 6
1.6 用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表示的SI导出单位示例 8
1.7 SI词头 8
1.8 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 11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 15
2 有关法令、标准和规定 15
2.2 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中国国际单位制推行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的联合通知” 30
2.3 教育部《关于教材采用国际单位制的通知》 32
2.4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33
2.5 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 35
2.6 1977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的通知(摘录) 38
2.7 有关的国家标准(GB) 39
2.8 有关的国际标准(ISO) 39
2.9 部分国家有关SI的标准 40
2.10 关于米制公约组织机构的历史资料 42
3 单位换算系数 50
3.1 长度 50
3.2 面积 55
3.3 体积、容积(量纲为L3的量) 59
3.5 面积二次矩 69
3.4 截面模量、面积一次矩 69
3.6 平面角 70
3.7 立体角 70
3.8 时间 72
3.9 速度 72
3.10 角速度 74
3.11 频率 79
3.12 加速度 79
3.13 质量、重量 81
3.14 线密度、纤度 87
3.16 比面积,每单位质量的面积 90
3.15 面积密度,每单位面积的质量 90
3.17 单位体积的面积 95
3.18 密度 95
3.19 质量浓度 99
3.20 比体积,比容积 99
3.21 质量流率 104
3.22 体积流率 104
3.23 耗油量 110
3.24 油行程 110
3.25 运载量和运载油耗量 111
3.26 转动惯量 111
3.29 力 113
3.27 动量 113
3.28 角动量 113
3.30 力矩 114
3.31 压力(压强),应力 118
3.32 动力粘度 126
3.33 运动粘度,热扩散率 129
3.34 能、功、热 132
3.35 功率 138
3.36 温度、温度差和温度间隔 143
3.37 比能 144
3.38 单位体积燃料的发热量或能量 147
3.39 比热容、比熵 150
3.41 热流密度 153
3.40 体积热容 153
3.42 传热系数 156
3.43 热导率 158
3.44 热阻率 160
3.45 释热率 161
3.46 电磁量单位换算系数 162
3.47 光亮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165
3.48 光照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167
3.49 电离辐射 167
3.50 其它物理量单位的换算系数 168
4 常用物理量的符号、量纲及其单位 169
4.1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170
4.2 周期及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172
4.3 力学的量和单位 176
4.4 热学的量和单位 184
4.5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190
4.6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198
4.7 声学的量和单位 206
4.8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214
4.9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226
4.10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236
4.11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250
5.1 量的符号 262
5 量和单位符号的有关规则 262
5.2 单位的符号 264
5.3 SI词头符号 267
5.4 数值 268
5.5 下角标 269
5.6 建议避免使用的单位符号(典型举例) 279
附录 282
A.米制公约成员国签字年份 282
B.米制公约成员国组织系统图 284
C.有限字体系统中SI单位、词头及某些其它单位的表示 285
D.在几种现行单位制中(不包括英制)常用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表 288
E.用SI单位表示的物理常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