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自然条件 5
第一章 自然地理 6
第一节 地理位置 6
第二节 地貌地质 6
第三节 土壤植被 7
第四节 气候水文 8
第二章 河流 14
第一节 长江 14
第二节 嘉陵江 15
第三节 渠江 17
第四节 涪江 20
第五节 綦江 22
第六节 琼江 25
第七节 御临河 27
第八节 濑溪河 29
第九节 龙溪河 32
第十节 小安溪 35
第三章 水资源 37
第一节 水资源量及其分布 37
第二节 水质 38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38
第四节 水力蕴藏量及其分布 39
第五节 水能开发前景 40
第四章 旱洪灾害 40
第一节 旱灾 40
第二节 洪灾 43
第二篇 水利建设 47
第五章 治水基本工作 48
第一节 水文 48
第二节 区划 61
第三节 规划 63
第四节 勘测 65
第五节 试验 67
第六节 设计 68
第一节 冬、囤水田 70
第六章 蓄水工程 70
第二节 山平塘 71
第三节 石河堰 73
第四节 小型水库 74
第五节 中型水库 90
第六节 大型水库 116
第七章 引水工程 121
第一节 小型渠堰 121
第二节 中型渠堰 124
第八章 提水工程 128
第一节 提水工具 128
第二节 机电提灌工程 129
第三节 水轮泵站 136
第四节 喷灌 137
第九章 水土保持 141
第一节 水土流失 141
第二节 零星治理 143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 145
第四节 调查编图 147
第五节 改土 148
第十章 防洪与排涝工程 151
第一节 防洪工程 151
第二节 排涝工程 152
第十一章 航道工程 153
第一节 航道整治 153
第二节 渠化工程 155
第一节 城镇供水 159
第十二章 供水工程 159
第二节 农村人畜饮水 161
第十三章 质量与安全 162
第一节 工程质量 162
第二节 安全生产 165
第三节 人为破坏 167
第十四章 水利管理 1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0
第二节 工程管理 173
第三节 灌溉管理 175
第四节 综合经营 178
第五节 灌区清查 181
第三篇 水力发电 187
第十五章 国家大网水电建设 188
第一节 桃花溪水电站 188
第二节 高坑岩水电站 192
第三节 龙溪河梯级水电站 193
第四节 跳鱼坑水电站 195
第十六章 地方水电建设 196
第一节 水电开发的方针、政策 196
第二节 单机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 197
第三节 河流的梯级开发 207
第十七章 地方电网建设 220
第一节 潼南县电网 220
第二节 铜梁县电网 221
第三节 合川县电网 221
第四节 荣昌县电网 222
第五节 大足县电网 223
第六节 永川县电网 224
第七节 江津县电网 225
第八节 璧山县电网 226
第九节 长寿县电网 226
第十节 巴县电网 227
第十一节 江北县电网 227
第十二节 綦江县电网 2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体制与法制 230
第十八章 地方水电管理 230
第二节 地方电力管理 232
第三节 用电管理和用电事故 237
第四篇 教育与科技 241
第十九章 水利教育 243
第一节 高等教育 243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243
第三节 职工教育 245
第一节 水文测报 247
第二十章 水利科技 247
第二节 农田水利 249
第三节 水力发电 258
第四节 供水 260
第五节 航道整治 261
第二十一章 学会及其他 264
第一节 重庆市水利学会 264
第二节 支边与援外 267
第三节 情报与档案 268
第四节 职称评定 269
第五篇 水政 271
第二十二章 机构沿革 272
第一节 抗战时期迁渝机构 272
第二节 市级水利机构 273
第二十三章 治水人物 282
第一节 古代人物 282
第二节 近代人物 282
第三节 当代人物 284
第一节 重庆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89
第二十四章 企事业单位 289
第二节 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 292
第三节 重庆市水利工程综合经营公司 293
第四节 重庆市水利电力机械厂 294
第五节 重庆市水利电力勘测施工公司 296
第六节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设公司 297
第七节 重庆市水利电力物资供应公司 299
第一节 抗旱 300
第二十五章 抗旱与防洪 300
第二节 防洪 304
第二十六章 水利资金 308
第一节 资金及管理 308
第二节 资金的浪费 311
第三节 清理“四化”资金 312
大事记 314
附录 356
后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