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动机 1
第1章 绪论 1
1.2 研究问题 5
1.3 论文结构 7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9
2.1 审计市场中供应方行为研究 10
一、审计市场的结构 11
表2-1 审计市场集中程度的结论(美国审计市场) 15
表2-2 审计公费收入的替代指标以及客户的数据来源 16
二、“八大”事务所是否具有规模经济 18
表2-3 关于审计定价的解释和涵义(“八大”Vs“非八大”) 22
三、“八大”是否能提供异质产品 23
四、服务的多样化 34
五、总结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36
2.2 关于“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特别考虑 46
一、不同类型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倾向的不同 46
二、“保留意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50
2.3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实证研究发现 57
一、关于事务所变更原因研究的总结 57
表2-4 关于事务所变更原因的研究总结 59
二、客户变更事务所的市场反应 62
表2-5 客户变更事务所的市场反应 64
三、关于事务所变更的其他研究 68
表2-6 关于事务所变更的其他研究 72
2.4 关于事务所规模类型与审计质量的特别考虑 73
一、“低价揽客行为”是否会有损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73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类型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80
一、发行审核制度 97
3.1 IPO市场对审计独立性的自愿性需求分析 97
第3章 中国特有的研究背景 97
二、新股发行定价模式 105
三、IPO市场对审计独立性的自愿性需求分析:我国独特的发行审核制度和发行定价方法对审计独立性需求的影响 109
3.2 企业上市后对审计独立性的自愿性需求分析 112
一、特殊的股本结构:流通性问题 112
表3-1 中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结构表 113
二、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115
三、上市公司上市后的“盈余管理”动机 118
四、上市公司上市后对审计独立性的自愿性需求分析 123
3.3 影响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128
一、对独立审计服务自愿性需求的缺乏使得事务所没有保持独立性的内在经济动机 128
二、“挂靠体制”对事务所独立性的现实损害 128
三、“长期优秀品牌”的缺乏、来自法律诉讼的压力不高使得事务所的违规退出成本不高 132
四、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的现状 133
3.4 促使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135
一、“许可证管理”制度对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影响 136
二、独立审计准则颁布实施对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影响 142
三、政论行政推动与监管对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影响 147
第4章 研究设计 157
4.1 研究假设 157
4.2 操作性变量之设定 165
一、因变量的衡量 165
二、自变量的衡量 167
4.3 研究方法 170
一、实证步骤 170
二、统计软件 173
4.4 资料来源与样本选择 173
一、资料来源 173
二、样本的选择 174
三、样本特征 175
表4-1 样本选择 175
表4-2 中国“十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及排名 176
表4-3 “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类型 178
表4-4 具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家数(按规模类型、挂靠类型、会计年度分类 179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181
5.1 对“审计意见”的间变量分析 181
表5-1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数量及其比例(按会计年度) 182
表5-2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数量及其比例(按事务所规模类型和会计年度) 183
表5-3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数量及其比例(按事务所规模类型、挂靠类型和会计年度) 184
5.2 关于审计意见的多元分析 184
表5-4 客户特征(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客户Vs收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客户) 185
表5-5 事务所的特征 186
表5-6 对审计意见与客户特征所作的逻辑斯蒂回归 188
5.3 对审计市场集中程度的分析 191
表5-7 “十大”的市场份额(对所有客户以及除去新获得证券从业资格事务所的客户) 192
表5-8 拥有的客户家数为基准的市场份额(按事务所规模类型、挂靠类型分类) 195
5.4 对IPO市场选聘事务所的专门分析 196
表5-9 “十大”事务所在IPO市场的市场份额(按会计年度) 197
表5-10 “非十大”事务所在IPO市场的市场份额 198
表5-11 “十大”在IPO市场的市场份额(客户按资产总额分类) 199
表5-12 关于IPO公司特征与是否选聘“十大”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及检验结果) 201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203
6.1 研究结论 203
一、基本结论 203
二、其他相关结论 207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建议 209
6.3 相关政策建议 212
一、立足于需求方和监管方的分析--建立自愿需求“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审计环境 214
二、立足于供给方和监管方的分析--建立能提供“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制度环境 219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