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功能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
第一节 实验动物与动物试验技术 1
一、常用的实验动物 1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6
三、实验动物的捉取与固定 7
四、动物的编号、麻醉与被毛去除 8
五、给动物提供受试物的方法 9
六、动物的取血与处死 11
第二节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12
一、试验设计的原则 12
二、试验设计的常用方法 13
三、试验统计的常用方法 14
第三节 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 23
一、安全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 23
二、安全毒理学评价的试验目的与结果判定 24
三、安全毒理学评价时需考虑的因素 25
第四节 安全毒理学试验技术 26
一、急性毒性试验 27
二、联合急性毒性试验 35
三、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 36
四、骨髓微核试验 43
五、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5
六、小鼠精子畸变试验 46
七、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 47
八、体外哺乳类细胞(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 49
九、显性致死试验 50
十、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51
十一、果蝇伴性陷性致死试验 56
十二、30d和90d喂养试验 57
十三、致畸试验 58
十四、繁殖试验 60
十五、代谢试验 63
十六、慢性霉性和致癌试验 65
十七、日容许摄入量(ADl)的制定 67
附件一、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69
附件二、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74
一、评价功能性食品保健作用的基本要求 75
第五节 功能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75
二、试验的基本原则与结果判定 76
三、影响因素 81
参考文献 82
第二章 增强免疫、抗衰老功能的设计原理与功能评价 83
第一节 增强免疫功能性食品 83
一、免疫系统 83
二、免疫功能 93
三、衰老的免疫学说 99
四、营养与免疫 101
五、增强免疫功能的评价方法 104
六、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 104
七、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评价 105
八、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 111
九、体液免疫功能的评价 123
第二节 强肾功能性食品 132
一、肾本质的中医理论 132
二、肾虚本质的现代研究 134
三、肾脏的功能与肾脏疾病的起因 135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专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36
五、增强肾功能的评价 138
六、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 138
七、肾功能检查 141
八、生化指标的测定 146
一、生命的衰老进程 151
第三节 抗衰老功能性食品 151
二、衰老理论 159
三、营养与衰老 168
四、老年期的营养需求 176
五、老年日常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77
六、抗衰老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80
七、抗衰老功能的评价 180
八、生存试验(寿命试验) 182
九、生化指标的测定 188
参考文献 214
第三章 健体增智功能的设计原理与功能评价 217
第一节 促进生长发育功能性食品 217
一、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素的需求 218
二、新时期儿童膳食生活的新问题 220
三、动物试验 230
第二节 改善胃肠道功能性食品 232
一、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232
二、胃肠道功能的调控及其功能障碍 234
三、便秘 236
四、腹泻 237
五、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评价 240
六、改善便秘、便稀(腹泻)的功能评价 241
第三节 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性食品 243
一、肠道菌群的确立与发展 243
二、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246
三、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247
四、肠道菌群与免疫 251
五、肠道菌群与肿瘤 254
六、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258
七、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评价 260
第四节 抗龋齿功能性食品 262
一、牙齿的生长发育 262
二、龋齿的产生 263
三、营养与龋齿 265
四、抗龋齿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267
五、抗龋齿的功能评价 268
第五节 增智功能性食品 273
一、智力与智商 273
二、学习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275
三、营养与学习记忆功能 279
四、微量元素与大脑功能 283
五、老年痴呆症 287
六、增智功能的评价方法 288
七、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289
八、学习、记忆功能的动物试验 291
九、学习、记忆功能的临床试验 299
十、智力测量方法 300
参考文献 304
第一节 抗疲劳功能性食品 306
一、运动对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306
第四章 抗疲劳抗应激功能的设计原理与功能评价 306
二、疲劳的发生及其表现 308
三、营养与运动 310
四、营养与劳动 318
五、抗疲劳功能的评价 319
六、动物试验 321
七、生化指标的测定 322
第二节 抗应激功能性食品 333
一、机体对应激的反应 333
二、高温与营养 337
三、低温与营养 341
四、高原缺氧与营养 345
五、噪声、振动与营养 353
六、化学毒物与营养 355
七、其他应激因子与营养 360
八、动物试验 369
参考文献 374
第五章 减肥抗病功能的设计原理与功能评价 375
第一节 减肥功能性食品 375
一、肥胖的定义与标准 376
二、肥胖的起因与危害 386
三、肥胖症患者的代谢 391
四、营养与减肥 394
五、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396
七、肥胖动物模型 400
六、减肥功能的评价 400
八、生化指标的测定 401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专用功能性食品 408
一、血脂与高脂血症 410
二、脂质代谢 413
三、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418
四、低脂食品与人体健康 427
五、心血管疾病患者专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432
六、降血脂功能的评价 434
七、高血脂动物模型 435
八、生化指标的测定 438
第三节 抗高血压功能性食品 460
一、高血压的发生与危害 461
二、营养与高血压 462
三、抗高血压功能的评价 465
四、实验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465
五、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469
六、动物血压的测定 472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专用功能性食品 473
一、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473
二、糖尿病的代谢 478
三、营养与糖尿病 481
四、糖尿病患者专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482
五、调节血糖功能的评价 484
六、糖尿病动物模型 484
七、生化指标的测定 489
第五节 抗突变、抗肿瘤功能性食品 495
一、突变和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495
二、营养与肿瘤 502
三、预防肿瘤的膳食准则与生活指南 505
四、抗肿瘤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509
五、抗突变、抗肿瘤功能的评价 510
六、肿瘤动物模型 510
七、抗肿瘤的体外试验法 518
八、生化指标(尿多胺)的测定 521
参考文献 522
第一节 助眠功能性食品 524
一、睡眠对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24
第六章 助眠、改善性功能的设计原理与功能评价 524
二、睡眠节律 526
三、睡眠与年龄 528
四、动物试验 530
第二节 改善性功能功能性食品 532
一、性功能的调节原理 532
二、改善性功能的评价 533
三、动物试验 534
四、性激素的测定 538
参考文献 548
第一节 孕妇食品 549
一、妊娠期的营养生理 549
第七章 妊娠期、哺乳期与婴儿期专用食品 549
二、妊娠期的营养需求 553
三、孕妇食品(孕妇套餐)的开发 561
第二节 乳母食品 562
一、哺乳期的营养需求 562
二、母乳的营养成分 566
三、母乳喂养的重大意义 568
四、促进乳汁分泌的基本观点 570
第三节 婴儿食品 571
一、婴儿期的生长发育 571
二、婴儿期的营养需求 577
三、婴儿配方乳的开发 583
四、婴儿离乳食品的开发 594
参考文献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