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世界观 1
方法论 1
人生观 1
机械唯物主义 2
朴素唯物主义 2
唯物主义 2
哲学基本问题 2
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2
思想和思想体系 2
自然观 2
辩证唯物主义 3
庸俗唯物主义 3
唯心主义 3
主观唯心主义 3
客观唯心主义 3
目的论 4
拜物教 4
宿命论 4
信仰主义 4
经院哲学 4
唯名论 4
蒙昧主义 4
唯实论 4
神秘主义 5
意识 5
物质 5
本原 5
精神 5
多元论 6
有神论 6
无神论 6
思维 6
二元论 6
一元论 6
规律 6
诡辩论 7
形而上学 7
唯物辩证法 7
唯心辩证法 7
辩证法 7
对立统一规律 8
矛盾 8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
质 9
质量互变规律 9
联系 9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9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9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9
量 10
度 10
飞跃 10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
扬弃 10
新陈代谢 10
内容和形式 11
本质和现象 11
范畴 11
发展 11
运动和静止 11
可能性和现实性 12
必然性和偶然性 12
自由和必然 12
绝对和相对 12
全局和局部 13
具体和抽象 13
有序和无序 13
内因和外因 13
原因和结果 13
无限和有限 13
认识论 14
经验论 14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4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4
先验论 14
理论 15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15
实践 15
唯理论 15
感觉论 15
反映论 15
知行统一观 15
真理 16
客观真理 16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16
理性认识 16
感性认识 16
认识 16
真理标准 17
经验主义 1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
历史唯物主义 17
历史唯心主义 17
历史辩证法 17
英雄史观 17
社会基本矛盾 18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8
历史循环论 18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8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1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
政治经济学 19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 19
天才论 19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9
社会意识形态 19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20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0
生产方式 20
生产力 20
生产工具 20
生产资料私有制 21
生产资料所有制 21
生产资料公有制 21
生产资料 21
经济制度 21
生产关系 21
井田制 22
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 22
奴隶社会 22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2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22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22
铁器时代 22
蒙昧时代 22
原始社会 22
亚细亚生产方式 22
宗法制度 23
代役租 23
徭役 23
人身依附 23
封建地租 23
封建庄园 23
小农经济 23
地主制经济 23
封建社会 23
农奴制 23
封建剥削 23
劳动力 24
生产 24
劳动对象 24
劳动资料 24
劳动 24
行会手工业 24
行会制度 24
再生产 25
小商品生产 25
生产要素 25
产品 25
财富 25
交换 25
物物交换 25
分配 25
共有经济规律 26
基本经济规律 26
特有经济规律 26
自然经济 26
生产消费 26
个人消费 26
消费资料 26
消费 26
经济规律 26
商品经济 27
分工 27
自然分工 27
协作 27
资本主义萌芽 27
资本主义所有制 2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7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28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28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28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8
商品资本 28
商品 28
商品生产 28
价值 29
价值量 29
社会价值 29
价值规律 29
使用价值 29
商品二因素 29
商品流通 29
商品交换 29
价值形态 30
价值实体 30
市场价值 30
价值尺度 30
交换过程 30
劳动二重性 30
具体劳动 3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1
剩余劳动 3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31
必要劳动 31
复杂劳动 31
简单劳动 31
抽象劳动 31
物化劳动 31
个别劳动时间 32
劳动强度 32
活劳动 32
劳动生产率 32
劳动力商品 32
劳动力价值 32
劳动力使用价值 32
支付手段 33
信用货币 33
世界货币 33
贮藏手段 33
货币流通 33
货币资本 33
货币 33
一般等价物 33
劳动力价格 33
流通手段 33
货币流通规律 34
货币流通速度 34
金本位制 34
货币含金量 34
黄金储备 34
货币贬值 34
固定资本 35
不变资本 35
流动资本 35
资本 35
社会资本再生产 35
社会总资本 35
通货 35
可变资本 36
生产资本 36
预付资本 36
产业资本 36
高利贷资本 36
资本的总公式 36
资本流通 36
股份资本 37
借贷资本 37
土地资本 37
虚拟资本 37
银行资本 37
资本周转 37
商业资本 37
资本周转时间 38
资本周转速度 38
资本循环 38
资本原始积累 38
资本积累 38
资本积聚 38
资本集中 38
资本过剩 38
剩余价值率 39
个别价值 39
剩余价值量 39
交换价值 39
剩余价值 39
相对剩余价值 39
绝对剩余价值 39
剩余价值规律 39
资本有机构成 40
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40
人口规律 40
价格 40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40
积累 40
雇佣劳动 40
生产价格 41
成本价格 41
市场价格 41
工资 41
资本主义工资制度 41
利润 41
利润率 41
平均利润 41
透支 42
信用 42
利息率 42
利息 42
商业利润 42
创业利润 42
平均利润率 42
超额利润 42
股东 43
股份公司 43
参与制 43
土地国有化 43
农业资本主义化 43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43
资本主义地租 43
级差地租 43
资本主义竞争 44
萧条 44
经济危机 44
复苏 44
资本主义农场 44
垄断地租 44
绝对地租 44
农业资本家 44
国际垄断同盟 45
金融资本 45
垄断资本 45
垄断 4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5
垄断组织 45
通货膨胀 45
通货紧缩 45
高涨 45
金融寡头 46
资本输出 46
停滞膨胀 46
董事会 46
跨国公司 46
自由贸易 46
社会主义改造 46
社会主义公有制 46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所有制经济 4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7
全行业公私合营 47
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 47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47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47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48
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 48
社会主义劳动 48
社会主义再生产 4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48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 48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 48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8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 49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49
国民经济计划 49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49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49
产业结构 49
三大差别 49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50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0
社会总产值 50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50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50
国民经济平衡表 50
流动资金 51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51
流动资金金额信贷 51
资金利润率 51
资金 51
财政包干 51
国家预算 51
国民生产总值 51
基金 52
积累基金 52
流通基金 52
消费基金 52
社会后备基金 52
社会主义企业 52
固定资产更新 53
固定资产 53
固定资产折旧 53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 53
集约经营 53
劳动密集型经济 53
粗放经营 53
社会主义工业化 53
资金密集型经济 53
最终产品 54
净产值 54
产值利润率 54
社会主义成本 54
成本利润率 54
不变价格 54
物价指数 54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 55
国民收入分配 55
社会主义分配 55
平均主义 55
社会主义利润 55
价格政策 55
剪刀差 55
社会主义利息 55
国库券 56
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56
国家储备 56
社会主义工资 56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56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56
公积金 56
公益金 56
工资利润率 57
奖金 57
社会主义银行 57
商业 57
基本建设 57
社会主义协作 57
社会主义竞争 57
科学社会主义 58
(三)科学社会主义 58
集市贸易 58
经济特区 58
经济责任制 58
经济扛杆 58
经济机制 58
农业生产责任制 58
马克思主义 59
列宁主义 59
社会 59
社会制度 59
原始社会 59
奴隶社会 59
封建社会 60
资本主义社会 6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0
社会主义社会 60
剥削阶级 61
阶级结构 61
被剥削阶级 61
共产主义社会 61
阶层 61
阶级 61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61
奴隶主阶级 62
奴隶阶级 62
地主阶级 62
农民阶级 62
小生产者 62
无产阶级 62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62
资产阶级 62
小资产阶级 62
阶级观点 63
阶级立场 63
阶级性 63
阶级分析 63
阶级矛盾 63
流氓无产者 63
官僚资产阶级 63
买办资产阶级 63
垄断资产阶级 63
民族资产阶级 63
国家起源 64
国家性质 64
半国家 64
国家 64
自由人的联合体 64
阶级消灭 64
阶级调和论 64
阶级分化 64
阶级意识 64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64
阶级斗争 64
议会制 65
共和制 65
君主立宪制 65
君主制 65
国体 65
政体 65
国家元首 65
国家机构 65
国家结构 65
国家职能 65
国家消亡 65
平等 66
无产阶级专政 66
资产阶级专政 66
人权 66
专政 66
自由 66
民主 66
人民代表大会制 66
议行合一制 66
人民民主专政 67
资产阶级民主 67
无产阶级民主 67
政治制度 67
政治组织 67
政党 67
资产阶级政党 67
无产阶级政党 67
政党政治 67
革命的主观条件 68
革命的客观形势 68
革命 68
在野党 68
社会革命 68
奴隶起义 68
政党联盟 68
多党制 68
两党制 68
政治策略 68
政治战略 68
执政党 68
农民起义 69
资产阶级革命 69
社会主义革命 69
民族民主革命 69
新民主主义革命 69
旧民主主义革命 69
民族解放运动 69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学说 69
暴力革命 69
阶级斗争 70
一次革命论 70
二次革命论 70
政治斗争 70
经济斗争 70
思想斗争 70
土地革命 70
和平改造 70
革命发展阶段论 70
不断革命论 70
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70
武装斗争 70
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 71
议会斗争 71
和平过渡 71
武装斗争 71
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71
城市武装起义 71
农村包围城市 71
秘密斗争 71
种族主义 72
法西斯主义 72
霸权主义 72
军国主义 72
殖民主义 72
帝国主义 72
新殖民主义 72
和平共处 73
统一战线 73
爱国主义 73
国际主义 73
超帝国主义论 73
民族主义 73
民主主义 73
沙文主义 73
不结盟运动 74
殖民体系 74
殖民地与半殖民地 74
民族自决权 74
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74
机会主义 74
修正主义 74
改良主义 74
个人崇拜 75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75
无政府主义 7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5
社会主义国有化 75
和平主义 75
分裂主义 75
保守主义 75
调和主义 75
冒险主义 75
投降主义 75
社会主义现代化 76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对外政策 76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 76
乌托邦 76
空想社会主义 76
平均共产主义 76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76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76
国家社会主义 77
庸俗社会主义 77
“真正的”社会主义 77
农业社会主义 77
封建社会主义 77
基督教社会主义 77
基尔特社会主义 77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77
费边社会主义 77
潘查希拉社会主义 78
巴基斯坦布托的社会主义 78
阿拉伯社会主义 78
尼赫鲁的社会主义 78
欧洲共产主义 78
民主社会主义 78
伊斯兰社会主义 79
纳赛尔的社会主义 79
复兴社会主义 79
卡扎菲的社会主义 79
非洲社会主义 79
恩克鲁玛社会主义 79
杜尔的社会主义 79
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79
阿连德的社会主义 80
安哥拉的社会主义 80
发达的社会主义 80
妇女解放 80
穆加贝的社会主义 80
桑戈尔的社会主义 80
格瓦拉主义 80
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81
(一)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总论 81
党的纲领 81
党的路线 81
党的方针 81
党的政策 81
党的策略 81
战略任务 82
政策和策略 82
总路线和总政策 82
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82
党的工作重点 83
党的奋斗目标 83
党的最低纲领 83
党的最高纲领 83
党的章程 84
党的总纲 84
思想路线 84
政治路线 84
阶级路线 85
组织路线 85
群众路线 85
知识分子政策 85
外交政策 86
教育方针 86
民族政策 86
宗教政策 86
经济政策 86
文艺方针 87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87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87
实事求是 87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88
有理、有利、有节 88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8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88
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 89
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89
的路线、方针、政策 89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89
(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89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90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90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90
党的第一个纲领 90
对国民党左、中、右派的方针 91
土地革命政策 91
抽多补少 91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 91
政策的方针 91
工农武装割据 92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92
工农民主专政 9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93
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93
《我们的经济政策》 93
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9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4
逼蒋抗日政策 94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94
东进北上方针 95
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95
减租减息 95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95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95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95
建立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96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96
三大经济纲领 9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97
三三制政权 97
对官僚资本的政策 97
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97
精兵简政 98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98
十大政策 98
《论政策》 98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8
和平民主新阶段 99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99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方针》 99
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 99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00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100
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100
土地改革运动 101
中国土地法大纲 101
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 101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01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01
八项基本政策 101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102
《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2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02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102
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103
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103
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 103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104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04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04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4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4
民族团结 105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05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05
民族平等 105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105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 106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革 106
“稳、准、狠”方针 106
合理调整工商业 106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107
保存富农经济政策 107
不要四面出击 107
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 107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108
把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08
公私合营 108
统购统销 108
利用、限制、改造政策 109
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109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9
赎买政策 109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110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110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10
经济建设上的反“冒进”问题 110
《论十大关系》 111
《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 111
“八大”路线 111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12
增产节约 112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12
(四)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112
路线、方针、政策 11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2
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113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113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13
三面红旗 113
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113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14
反“右倾” 114
人民公社化 114
农业六十条 115
手工业三十五条 115
商业四十条 115
林业十八条 116
文艺八条 116
科研十四条 116
高教六十条 116
工业七十条 116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7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117
“七千人大会” 117
中学教育五十条 118
小学教育四十条 118
建设“大三线”的方针 118
“突出政治” 118
“五七道路” 119
关于工厂农村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两个 119
“十条” 119
“三七”指示 119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1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19
三要三不要 120
“两个估计” 120
三个世界的划分 120
全面整顿 120
的抵制和纠正 121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21
“两个凡是” 121
平反冤假错案 121
邓小平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121
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 122
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的七项政策 122
党的领导的地位和作用 12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3
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一条基本原理 123
党的领导 123
(一)党的领导总论 123
三、党的领导 123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 124
社会主义新中国 124
领导就是服务 124
党的领导的对象 124
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124
党对军队的领导 124
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125
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125
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 125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125
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125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26
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126
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126
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126
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127
党的中央领导的职能 127
党的地方领导的职能 127
党的领导机关 127
党的领导机关的派出机关 127
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128
党政分开 128
党的领导制度 12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129
和政治协商制度 129
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方式 129
党的领导工作的基本原则 129
党的决策 129
党的领导的根本作风 129
党的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 129
革命统一战线 130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30
(二)统一战线 130
1、党的统战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和任务 130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30
统一战线 13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1
新时期统一战线 131
第一次国共合作 131
第二次国共合作 131
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 131
党的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 131
统战工作范围 132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132
统战工作政策 132
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基本方法 132
统战工作对象 132
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任务 132
党对各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 132
论统一战线问题 132
民主人士 133
开明绅士 133
又团结又斗争 133
“三通”政策 133
广交朋友 133
有职、有权、有责 133
合作共事 133
民主协商 133
“五一”号召 133
三不政策 134
国民参政会 134
争取多数 134
争取中间势力 134
三大法宝 134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134
党的基层组织的统战工作 134
2、党的统战工作的组织形式 13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 135
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 13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3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13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 13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13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13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事原则 135
3、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 13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36
各民主党派发展对象的重点分工 136
民主党派发展方针 136
民主党派 136
统战工作 136
党的统战干部的素质 136
统战工作干部 136
常务委员会 13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13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 137
中国民主同盟 137
中国民主同盟章程 137
中国民主建国会 137
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 137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38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章程 138
中国致公党章程 138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138
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 138
中国致公党 138
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 138
中国农工民主党 138
中国民主促进会 138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 139
九三学社 139
九三学社章程 139
黄埔军校同学会 139
台联 139
台声杂志 139
无党派民主人士 139
民族事务委员会 140
民族统一联盟 140
民族自治地方 140
民族自治权利 140
党的民族工作政策 140
民族区域自治 140
民族统一战线 140
民族 140
4、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40
《团结报》 140
《人民政协报》 140
党的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任务 140
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41
宗教爱国人士 141
宗教信仰自由 141
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141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政策 141
地方民族主义 141
宗教 141
大汉族主义 141
民族自决权 141
民族矛盾 141
民族平等 141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41
新时期侨务工作基本任务和具体工作 142
台胞 142
对台胞的基本政策 142
侨务工作政策 142
台湾同学会 142
台属政策 142
华裔 142
侨务工作基本方针 142
侨务工作对象 142
侨眷 142
侨乡 142
华人 142
华侨 142
5、党的侨务工作政策 142
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 143
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 143
(三)军事工作 143
1、人民军队 143
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 143
毛泽东军事思想 143
人民军队思想 143
中国人民解放军 144
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144
党指挥枪的原则 144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144
兵民是胜利之本 14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145
民兵 145
中国的预备役部队 145
中国人民解放军宗旨 145
三大任务 145
三大民主 145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45
工程兵 146
铁道兵 146
陆军 146
装甲兵 146
炮兵 146
步兵 146
海军陆战部队 147
水面舰艇部队 147
海军岸防兵 147
潜艇部队 147
空军 147
航空兵 147
海军 147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147
基本建设工程兵 147
防化兵 147
电子对抗部队 147
通信兵 147
海军航空兵 147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 148
现役 148
兵役法 148
兵役制度 148
雷达兵 148
国防工业 148
国防现代化 148
空降兵 148
地空导弹兵 148
高射炮兵 148
战术训练 149
战役训练 149
技术训练 149
纪律条令 149
队列条令 149
内务条令 149
预备役 149
军事训练 149
总政治部 150
军事法院 150
总后勤部 150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50
总参谋部 150
国防部 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150
军事演习 150
军事检察院 151
军队院校 151
军事科学院 151
国防大学 151
军事学院 151
政治学院 151
正规化革命军队 15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152
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15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52
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总任务 152
战略性转变 152
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 152
后勤学院 152
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 153
后备力量相结合 153
2、人民战争 153
人民战争 153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53
军事辩证法 153
十大军事原则 153
速决战 154
持久战 154
消极防御 154
积极防御 154
战略转变 154
局部战争 154
全面战争 154
核战争 154
常规战争 154
战争准备 154
战略 154
运动战 155
战术 155
战役 155
游击战 155
防御 155
阵地战 155
进攻 155
消耗战 155
歼灭战 155
军队政治工作发展史 156
军队政治工作 156
3、军队政治工作 156
空战 156
袭击 156
地道战 156
夜战 156
近战 156
海战 156
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 157
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157
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157
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157
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157
党的军队各级委员会 158
中国共产党军队纪律检查委员会 158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58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党组织 158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158
党的军队各级代表大会 159
军队党员大会 159
连队党支部 159
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 159
首长分工负责制 159
政治指导员 160
政治委员 160
军队政治机关 160
军队科学文化教育 161
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 161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161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161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162
战时政治工作 162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162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 163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163
《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 163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163
古田会议决议 163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 16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164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 164
《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 164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 164
人民群众 165
1、群众工作总论 165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165
(四)群众工作 165
《加强和改进士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 165
《新时期连队党支部建设纲要》 165
武装群众 166
依靠群众 166
组织群众 166
团结群众 166
教育群众 166
群众观点 166
群众监督制度 166
群众监督 166
党群关系 166
领导群众 166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166
正确对待落后群众 167
群众团体 167
群众组织 167
抓两头带中间 167
业余理论学习小组 167
2、工会工作 167
工会 167
和群众打成一片 167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7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167
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167
群众意见 167
群众领袖 167
群众骨干 167
遇事同群众商量 167
工会的作用 168
工会的地位 168
工会的职能 168
中国工会的组织制度 168
工会的性质 168
工人运动 168
党对工会独立开展工作的方针 168
党对工会的领导 168
工会的劳动保险工作 169
工会的文体工作 169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69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169
职工代表 169
职工代表大会与党委的关系 169
职工代表大会 169
职工民主管理 169
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 169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170
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 170
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 170
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 170
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 170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70
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70
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70
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70
中华全国总工会 171
中国工会的诞生 171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171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 171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171
全国产业工会 171
工会组织机构 171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 171
工会基层组织 171
工会地方组织 171
北京总工会 172
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 172
香港总工会 172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苏区执行局 172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 172
东北职工总会 172
中国工运学院 172
3、共青团工作 17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72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72
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 173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 173
共青团的性质 173
共青团的基本任务 173
共青团的独立活动 173
共青团的奋斗目标 173
中国共产党对共青团的领导 17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73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73
青年工作原则 173
共青团员的义务 174
申请入团的条件 174
共青团员的权利 174
共青团的奖励与处分 174
对团干部的要求 174
共青团的干部 174
共青团基层组织的任务 174
共青团的基层组织 174
接收团员的手续 175
入团誓词 175
团章 175
团旗 175
团徽 175
团员证 17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75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7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76
中国青年节 177
列宁团校 177
团校 177
国际青年年 177
“一山两湖”英雄群体 177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177
青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 177
青年志愿垦荒活动 177
青年运动 177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178
民主青年同盟 178
青年突击队 178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 178
山西青年抗敌救亡决死先锋队 178
青年抗日先锋队 178
青年救国会 178
安吴青训班 178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 179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79
4、妇女工作 179
《中国青年报》 179
《列宁青年》 179
《无产青年》 179
《中国青年》 179
中国青年旅行社 179
中国青年出版社 179
共青团与少先队的关系 179
中国少年先锋队 179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179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80
妇女代表联系群众制 180
妇联组织的任务 180
妇女解放运动 180
妇女解放理论 180
党对妇联组织的领导 180
妇联组织的性质 180
“四有”、“四自”的新型女性 181
男女平等 181
妇联统战工作 181
妇联国际工作 181
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 181
农村基层妇女代表会 181
城镇街道妇女代表会 181
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81
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81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182
“五好”家庭活动 182
评选“三八”红旗手(集体)活动 182
《中国妇女》 182
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82
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82
中国妇女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82
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82
妇女干部学校 183
四、党的思想建设 184
(一)思想建设的理论 184
党的思想建设 184
党的理论建设 184
注重思想建设是我党的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 184
党的思想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185
党的思想建设与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的关系 185
党的思想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 185
党的思想建设是发展生产力的推动力 185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建的基础 185
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86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186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 186
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86
干部的思想进步是一切工作进步的枢纽 187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 187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187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 187
思想认识 188
思想斗争 188
思想觉悟 188
加强与改进党的思想建设 188
思想意识 188
思想 188
思想活动 188
思想境界 189
思想体系 189
思想政治水平 189
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依据 189
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189
党的思想建设要动员全党为实现 190
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190
党的总任务而奋斗 190
(二)思想建设的方针原则 190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190
党的思想建设要以马列主义、 190
思想建党的根本原则 190
分子入党,又注重党的思想建设 191
既要大胆放手吸收一切具备条件的革命 191
对人民负责和对党负责的一致性 191
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191
“三个考验” 191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1
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192
疏导方针 192
灌输原则 192
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192
思想领先的原则 192
改造党 192
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思想面貌 192
思想教育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193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193
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193
提倡奉献精神与关心个人利益相结合 193
耐心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 193
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 193
少宣传个人 193
灌输革命理论和先进思想 194
(三)思想建设的内容 194
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194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194
以正面教育为主 194
求实原则 194
“四有”教育 19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95
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195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195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195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1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育 196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19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 196
民主与法制教育 196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97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197
党的纪律教育 197
党的历史教育 197
爱国主义教育 197
革命传统教育 198
革命传统和作风教育 198
阶级教育 198
国情教育 198
“五爱”教育 198
形势任务教育 199
反腐蚀教育 199
国际主义教育 199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育 199
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 199
苦乐观 200
生死观 200
幸福观 200
革命人生观 200
社会主义民主 200
荣辱观 20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
共产主义世界观 201
共产主义理想 201
共产主义道德 201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202
集体主义 202
社会公德 202
社会主义道德 202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202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203
四有三讲两不怕 203
五讲四美三热爱 203
五种革命精神 203
自信、自强、自尊 203
“两个务必” 203
革命英雄主义 203
革命乐观主义 203
井冈山精神 204
延安精神 204
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 204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204
雷锋精神 204
大庆精神 204
焦裕禄精神 205
忆苦思甜 205
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205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 206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206
五、党的组织建设 206
(一)组织原则 206
民主集中制 206
个人服从组织 207
少数服从多数 207
全党服从中央 207
下级服从上级 207
党内一律称同志 207
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207
支部建在连上 207
(二)组织制度 208
组织制度 208
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208
党的监督制度 208
党内奖惩制度 208
党内表决制度 209
党的选举制度 209
三会一课 209
*党课制度 209
党日制度 209
党内通报制度 209
领导干部任期制 209
报告工作制度 209
党内选举程序 210
预选 210
选举人 210
候选人 210
法定人数 210
直接选举 210
间接选举 210
等额选举 210
差额选举 210
党员学习制度 211
有效选举 211
递补 211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211
党内民主制度 211
无效选举 211
记名投票 211
无记名投票 211
选票 211
党员定期汇报制度 212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212
(三)组织机构 212
组织系统 212
组织体制 212
组织形式 212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21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13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213
中共中央委员会 213
党的中央组织 213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214
中共中央书记处 214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215
中共中央组织部 215
中共中央宣传部 215
中共中央统战部 215
党的市、自治州委员会 216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 216
党的县(旗)、市辖区委员会 216
中共中央党校 216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216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216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16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217
党的地区委员会 217
党的区委员会 217
党的区执行委员会 217
党的基层组织 217
党的临时支部委员会 218
党委派出的代表机关 218
机关党委 218
事业党委 218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218
党的联合支部委员会 218
党的支部委员会 218
党的基层委员会 2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219
中共中央总书记 219
中共中央主席 219
党内职务 219
党的代表大会,党的代表会议 219
分党委 219
(四)党内职务 219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220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20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220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220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20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220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220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220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220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220
中共中央委员 220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220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220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22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220
发展党员的方针 221
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 221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21
组织发展 221
(五)组织发展 221
积极慎重的方针 222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222
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222
发展党员的计划 222
非党积极分子 222
非党积极分子登记表 222
非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222
非党积极分子的考察 223
非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 223
入党条件 223
入党年龄规定 223
入党动机 223
接受新党员支部大会 224
入党介绍人 224
填写入党志愿书 224
入党手续 224
入党申请 224
组织员谈话 225
入党宣誓仪式 225
入党誓词 225
预备党员转正 226
转正申请 226
预备党员考察 226
预备党员教育 226
预备期、候补期 226
世界上最早的入党誓词 226
延长预备期 227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227
非工人阶级成员入党 227
并非所有的工人阶级成员都能入党 227
发展知识分子入党 227
直接接收党员 228
个别吸收 228
火线入党 228
重新入党 228
个体劳动者入党 228
大、中专学生入党 228
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 228
突击入党 229
追认党员 229
公开建党 229
自报公议党批准 229
(六)组织管理 229
组织工作 229
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230
支部党员大会的召开 230
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 230
组织工作的基本任务 230
党支部委员会的召开 231
党小组会议的召开 231
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的资格审查 231
党员必须在党内的一个组织中 231
过组织生活 231
党费 232
无工作的家属党员的组织生活 232
长期病休党员的组织生活 232
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的组织生活 232
长期外出党员的组织生活 232
党员在停薪留职期间的组织生活 232
实行浮动工资后党费的交纳 233
党费的使用原则 233
丧失劳动能力党员党费的交纳 233
病休减发工资后党费的交纳 233
党费管理办法 233
党费交纳时间 233
党费交纳方式 233
交纳党费标准 233
交纳党费的意义 233
对贪污党费的处理 234
党内统计 234
(七)组织工作文书 234
组织工作文书 234
党的文件 234
党内请示 234
党的工作计划 235
党的会议记录 235
党的会议纪要 235
章程、条例、办法、细则 236
党纪处分的文字材料 236
党员和党组织统计报表 236
宣言、声明 237
决定、决议 237
通电 237
通知 237
批复、批示 238
公函、便函 238
入党申请书 238
入党志愿书 239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报告 239
党员鉴定 239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239
党员证明信 239
请柬 240
倡议书 240
决心书 240
喜报、捷报 240
贺电、贺信 240
聘书 240
慰问信 241
唁电 241
讣告 241
悼词 241
感谢信 241
表扬信 241
致敬信(电) 241
六、党风与党纪 243
(一)党风 243
1、党的优良作风 243
党风 243
文风 243
学风 243
党的三大作风 243
理论联系实际 243
密切联系群众 243
艰苦奋斗 244
谦虚谨慎 244
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 244
民主作风 244
批评与自我批评 244
2、党内不正之风 245
党内不正之风 245
思想不纯 245
组织不纯 245
作风不纯 245
以权谋私 245
官僚主义 245
个人主义 246
利己主义 246
小团体主义 246
本位主义 246
自由主义 246
经验主义 247
教条主义 247
*唯心主义 247
极端民主化 247
主观主义 247
宗派主义 247
*无政府主义 247
平均主义 247
*分裂主义 247
思想僵化 248
形式主义 248
资产阶级思想 248
小资产阶级思想 248
封建主义思想 248
关系网 248
书记抓党风 249
党风报告制度 249
党风检查制度 249
党风责任制 249
党风建设制度 249
3、党风建设 249
全党抓党风 249
一要坚决,二要持久 249
党风状况 249
党风建设 249
党八股 249
专职机关监督 250
事前监督 250
舆论监督 250
事后监督 250
直接监督 250
4、党内监督 250
组织监督 250
党内监督 250
党风综合治理 250
群众监督 250
党内监督方法 251
整风 251
整党 251
5、整党整风 251
党内监督重点 251
党内监督内容 251
党内监督任务 251
间接监督 251
延安整风 252
1948年整党 252
1950年整党整风 252
1957年整风 252
整社整党 252
1983年至1987年整党 253
整党建党 253
工业交通企业整风运动 253
农村整风整社 253
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 254
生死存亡的问题 254
(二)党纪 254
1、党的纪律 254
党的纪律 254
党的纪律的基本特点 254
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254
人事纪律 255
群众纪律 255
政治纪律 255
宣传纪律 255
组织纪律 255
保密纪律 256
外事纪律 256
经济纪律 256
遵纪守法 257
纪律观念 257
2、纪律检查 257
自觉的纪律 257
铁的纪律 257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57
违纪案件 258
违纪案件检查 258
控告 258
犯罪 258
违法行为 258
检举 259
申诉 259
匿名信 259
受理 259
处理控告检举的程序 260
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要求 260
处理党员申诉的程序 260
立案范围 260
办案程序 261
立案批准权限 261
立案手续 261
立案 261
立案前情况了解 261
办案要求 262
办案原则 262
办案人员纪律 262
调查 262
调查取证 263
联合办案 263
交办案件 263
自查案件 263
典型案件 263
大案要案 263
一般性案件 263
报案 263
线索 264
当事人 264
知情人 264
证人 264
有牵连的人和事 264
证据 264
视听资料 265
书证 265
证明书 265
谈话记录 265
证言 265
物证 265
假证 266
直接证据 266
逼供 266
串供 266
诱供 266
错证 266
伪证 266
反证 266
单证 266
违纪行为 267
间接证据 267
原始证据 267
传来证据 267
证据鉴别 267
鉴定 267
鉴定结论 267
情节 267
在党内组织秘密集团 268
参加党外非法组织 268
3、违纪行为及其处理 268
泄密 268
后果 268
隔离审查 268
离职审查 268
停职检查 268
案件调查报告 268
遗失机密材料 269
压制民主 269
打击报复 269
贪污 269
挪用公款 269
侵占公款公物 270
行贿 270
受贿 270
回扣 270
敲诈勒索 270
套汇 271
逃汇 271
投机倒把 271
公款请客送礼 271
走私 271
侮辱妇女 272
卖淫 272
猥亵 272
不正当两性关系 272
通奸 272
嫖娼 272
虐待家庭成员 272
遗弃家庭成员 272
诽谤 272
参加宗教活动 273
叛逃 273
参与反动会道门活动 273
投敌变节 273
特殊化 273
弄虚作假 273
诬告陷害 273
搞封建迷信活动 273
渎职 274
间接责任 274
直接责任 274
失职 274
责任事故 274
定性 274
腐败分子 274
腐败 274
出走 274
领导责任 275
4、案件审理 275
审理工作 275
审理部门 275
审理部门的职责 275
归口审理 275
手续完备 276
处理恰当 276
定性准确 276
事实清楚 276
执行监督 276
证据确凿 276
处分权限 277
处分决定 277
警告 278
留党察看 278
撤销党外职务 278
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 278
严重警告 278
党纪处分 278
回避 278
申辩 278
辩护 278
开除党籍 279
清除出党 279
改组或解散党组织 279
免于处分 279
取消处分 279
通报批评 280
批评教育 280
严肃处理 280
复查 280
从轻处分 280
从严处理 280
从重处分 280
改变处分 280
从宽处理 280
结案 281
销案 281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82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政治审查 282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82
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282
预备党员 282
正式党员 282
(一)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282
七、党员与干部 282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283
先锋模范作用 283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283
党员义务 283
不定期的思想汇报 283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培养 283
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284
对党忠诚老实 284
密切联系群众 284
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纪律 284
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84
党员权利 284
申辩和辩护权 285
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285
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285
揭发检举权 285
控告权 285
选举权 285
申诉权 285
请求权 285
被选举权 285
表决权 285
不合格党员 286
特殊党员 286
合格党员 286
党员资格 286
参加党的会议、阅读党的文件 286
党员义务和权利的特点 286
党员义务和权利的关系 286
参加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286
党籍 287
思想入党 287
党员个人 287
党员个性 287
党员个人利益 287
党员素质 287
(二)党性修养 287
党性 287
党性修养 287
政治修养 287
理论修养 287
组织观念 288
纪律观念 288
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 288
全局观念 288
政治觉悟 288
道德修养 288
组织性纪律性修养 288
文化修养 288
作风修养 288
思想意识修养 288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88
正确处理商品经济原则与党性 289
党性修养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289
团结——批评——团结 289
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289
永远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 289
原则的关系 289
共产主义理想 289
共产主义人生观 289
共产主义风格 289
共产主义世界观 289
世界观 289
思想境界 289
思想觉悟 289
克服自由主义 290
克服派性 290
克服个人主义 290
党性修养贵在坚持和自觉 290
克服官僚主义 290
做坚持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模范 291
共产党员面临的两个考验 291
共产党员要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 291
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291
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91
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91
(三)新时期党员行为规范 291
共产党员要支持好人好事, 292
反对坏人坏事 292
坚持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92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92
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区别 292
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 292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292
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292
共产党员要勇于排除干扰、克服困难 293
满怀信心地前进 293
正确认识形势 293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293
自觉做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293
共产党员要振奋精神、 293
马克思主义观察判断形势的立场 294
观点和方法 294
带头遵纪守法 294
(四)党员管理和教育 294
党员管理 294
党员鉴定 294
党员统计 294
党员登记 294
予以登记 294
缓期登记 294
不予登记 294
劝退 294
对受刑事处罚党员党籍的处理 295
对党员参加宗教活动的处理 295
党员奖励制度 295
党员教育 295
党员教育的主要方式 295
被迫脱党 295
定期汇报制度 295
清除出党 295
自行脱党 295
退党 295
除名 295
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 296
(五)党的干部 296
干部 296
干部分类 296
干部的身份 296
党的干部 296
国家干部 296
非共党员干部 297
妇女干部 297
民族干部 297
军队干部 297
行政干部 297
党员干部 297
知识分子干部 297
后备干部 298
在职干部 298
高级干部 298
中级干部 298
基层干部 298
工农干部 298
(六)党的干部政策与干部路线 298
党的组织路线干部队伍建设 298
党的干部路线 298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298
执行者 299
干部素质 299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299
干部是革命和建设的骨干 299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主要特征 299
干部政策 299
干部是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制定者和 299
干部队伍建设总方针 300
干部队伍年轻化 300
干部队伍革命化 300
干部队伍知识化 300
又红又专 300
德才兼备 300
干部资历 300
干部队伍专业化 301
革命化是第一位的 301
干部队伍结构 301
干部队伍的梯队结构 301
干部工作 301
干部工作的原则 301
必须正确的考察和识别干部 302
要坚持“五湖四海” 302
毛遂自荐 302
荐贤举能 302
知人善任 302
任人唯亲 302
任人唯贤 302
伯乐 302
党管干部 303
传、帮、带 303
关心爱护干部 303
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 303
具体深入地考察了解干部 303
用发展的观点看干部 303
用全面的观点看干部 303
团结各方面的干部 304
选拔干部必须党委集体讨论决定 304
能官能民、能上能下 304
台阶论 304
干部预测 304
自谋职业 305
干部鉴定 305
离职 305
(七)党的干部队伍管理 305
干部管理体制 305
辞职 305
退职 305
落实干部政策 305
干部规划 305
辞退 305
干部分部分级管理 306
干部管理类型 306
干部岗位责任制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