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郁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8020577
  • 页数:959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49

简述 49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9

第一节 建置前 49

第二节 建置后 5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5

第一节 明清时期 5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56

第三节 建国后 60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65

第一节 县城 65

第二节 乡镇 66

第二篇 自然环境 81

第一章 地质 81

第一节 地层 81

第二节 岩石 83

第三节 地质构造 84

第二章 地貌 85

第一节 地貌特征 85

第二节 地貌类型 86

第三节 地貌分区 89

第三章 土地 土壤 植被 92

第一节 土地 92

第二节 土壤 94

第三节 植被 95

第四章 水文 97

第一节 地表水 97

第一节 四季特征 101

第二节 日照 101

第五章 气候 物候 101

第二节 地下水 101

第三节 温度 102

第四节 风 104

第五节 雨霜 104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107

第七节 物候 108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08

第一节 矿藏资源 108

第二节 水资源 112

第三节 植物资源 113

第四节 动物资源 115

第一节 水灾 116

第七章 灾害 116

第二节 旱灾 118

第三节 疫灾 地震 雷击 119

第三篇 人口 120

简述 120

第一章 人口变迁 121

第一节 明清时期人口 1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人口 121

第三节 建国以来人口 122

第一节 民族结构 125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25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126

第三节 家庭结构 127

第四节 城乡结构 127

第五节 性别结构 128

第六节 年龄结构 128

附:百岁老人 129

第七节 文化结构 130

第八节 职业结构 131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33

第一节 晚婚晚育 133

第三节 奖励独生子女 134

第二节 节制生育 134

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 135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 135

第二节 人口与生活资料 136

第四篇 经济综述 138

第一章 民国时期经济简况 138

第二章 建国后经济发展 13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39

第二节 经济结构 142

第三节 速度 效益 148

第一节 农民收入 职工收入 156

第三章 居民生活 156

第二节 居民购买力与消费 157

第三节 居民储蓄存款 157

第四章 经济综合管理 15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5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160

第三节 物资管理 164

第四节 物价管理 165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174

第六节 计量管理 177

第七节 国土管理 179

第八节 审计管理 180

第九节 统计管理 181

第五篇 农业 186

简述 186

第一章 经营体制 187

第一节 封建地主经营 187

第二节 个体农民经营 188

第三节 合作社经营 189

第四节 人民公社集体经营 191

第五节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192

第一节 耕地 197

第二章 生产条件 197

第二节 劳动力 201

第三节 役畜 202

第四节 农业机具 204

第三章 农作物 209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09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10

第三节 园艺作物 218

第四章 农技 农艺 224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24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25

第二节 改良土壤 225

第四节 栽培技术 228

第五节 植物保护 230

第五章 农业服务 231

第一节 投资服务 231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服务 232

第三节 生产技术服务 232

第四节 农机服务 234

第五节 气象服务 234

简述 235

第六篇 林业 235

第一章 林业资源 236

第一节 森林资源 236

第二节 原始次生林 238

第三节 珍稀古树 239

第二章 山林权属 240

第一节 私有(营)山林 241

第二节 集体山林 241

第三节 国有山林 242

第三章 营林生产 242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242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44

第三节 抚育间伐 246

第五节 营林投资 247

第四节 改造低产林 247

第四章 山林管护 250

第一节 封山育林 250

第二节 森林防火 250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52

第四节 林政 254

第五章 森林开发利用 256

第一节 木材经营 256

第二节 林特产品开发 257

第一节 国营林场 261

第六章 林场 261

第二节 国合林场 263

第三节 集体林场 264

第四节 个体林场 265

第七篇 畜牧 水产 267

简述 267

第一章 畜牧业 268

第一节 畜禽饲养概况 268

第二节 经营形式 273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75

第四节 饲料 277

第五节 饲养技术 278

第六节 病疫防治 279

第二章 水产业 280

第一节 江河捕捞 280

第二节 人工养殖 285

第八篇 水利 290

简述 290

第一章 灌溉工程 291

第一节 蓄水 291

第二节 引水 295

第三节 提水 298

第二章 江河堤围 300

第一节 西江堤圈 300

第二节 南江河堤围 305

第三节 捧涝设施 309

第三章 河道整治 310

第一节 建城——罗旁改河 311

第二节 宝珠改河 311

第三节 宋桂改河 311

第四节 千官改河 312

第五节 平台改河 312

第七节 东坝改河 313

第六节 桂圩—罗顺改河 313

第四章 水土保持 314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14

第二节 水土治理 314

第五章 食水建设 317

第一节 县城居民食水 317

第二节 农村居民食水 317

第六章 防汛 抗旱 318

第一节 防汛抗洪 318

第二节 防旱抗旱 32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21

第七章 水利管理 321

第二节 用水管理 323

第三节 工程管理 324

第四节 综合经营管理 325

第九篇 工业 326

简述 326

第一章 行业 329

第一节 化学工业 329

第二节 食品(含饮料)制造业 330

第三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32

第四节 机械工业 333

第六节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334

第五节 医药工业 334

第七节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制品业 335

第八节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6

第九节 缝纫业 336

第十节 塑料制品业 337

第十一节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337

第十二节 金属制品业 338

第十三节 纺织工业 338

第十四节 电力工业 339

第十五节 其他工业 339

第一节 轻工业产品 344

第二章 产品 344

第二节 重工业产品 350

第三章 所有制类型 355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355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356

第三节 联合体工业 358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 359

第五节 中外合营工业 359

第四章 工业管理 361

第一节 领导体制 361

第二节 发展决策 362

第三节 生产经营 365

第四节 收益分配 366

第十篇 能源 372

简述 372

第一章 电力 372

第一节 火力发电 372

第二节 水力发电 374

第三节 电网建设 376

第四节 电力管理 378

第二节 石油购销 381

第一节 煤炭 381

第二章 煤炭 石油 381

第三章 其他能源 384

第一节 柴炭草 384

第二节 沼气利用 386

第十一篇 交通 387

简述 387

第一章 陆路交通 388

第一节 古道路 388

第二节 乡村道路 388

第三节 公路 390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隧道 393

第五节 公路养护 399

第二章 水路交通 400

第一节 航道与整治 400

第二节 码头 港口 401

第三节 横水渡口 403

第三章 客货运输 404

第一节 运输工具 404

第二节 陆路运输 406

第三节 水上运输 408

第四节 装卸搬运 409

第一节 公路交通管理 413

第四章 交通管理 413

第二节 水路交通管理 415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 415

第十二篇 邮电 416

简述 416

第一章 邮电机构 416

第二章 邮政 417

第一节 邮路 417

第二节 设备 418

第三节 业务 419

第一节 电话 421

第三章 电信 421

第二节 电报 424

第十三篇 科技 426

简述 426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27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427

第二节 学术团体 427

第三节 科研机构 427

第一节 队伍构成 429

第二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429

第二章 科技队伍 429

第三节 科技人员培训 430

第四节 职称评定 430

第三章 科普活动 431

第一节 科普宣传 431

第二节 科普服务 432

第三节 科学实验 433

第四章 科研成果 434

第一节 工业科研成果 435

第二节 农业科研成果 438

第三节 畜牧水产科研成果 440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研成果 441

简述 443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44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44

第一节 建设规划 444

第二节 道路交通 444

第三节 水电设施 447

第四节 居民住宅 449

第五节 主要公共建筑 450

第六节 防洪设施 450

第七节 园林绿化与环境卫生 451

第一节 古城与主要集镇 452

第二章 圩镇和乡村建设 452

第二节 村镇建设规划 454

第三节 住房 454

第四节 乡村道路与公共设施 455

第三章 建筑业 456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设备 456

第二节 设计 施工 458

第三节 建筑材料 459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60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60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462

第二节 私房改造 46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63

第一节 生态环境回顾 463

第二节 工业污染 464

第三节 污染治理 465

第十五篇 商业 466

简述 466

第一章 经营体制 467

第一节 私营 467

第二节 国营 468

第四节 公私合营 469

第三节 集体经营 469

第二章 粮油购销 471

第一节 粮食 471

第二节 食油 477

第三节 饲料 478

第三章 食品 副食品购销 479

第一节 肉类 479

第二节 果菜 481

第三节 糖烟酒 482

第二节 鞋 484

第一节 衣料 服装 484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484

第三节 洗涤用品 485

第四节 自行车 485

第五节 缝纫机 485

第六节 手表 486

第七节 家用电器 486

第八节 化妆品 486

第五章 土特产品购销 488

第一节 木薯干片 488

第二节 桂皮 488

第五节 黄(红)烟 489

第三节 黄麻 489

第四节 蚕茧 489

第六节 原竹 490

第七节 木柴 490

第八节 草席 490

第六章 生产资料购销 491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491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492

第七章 药品购销 494

第一节 中药材 494

第一节 出口贸易 495

第二节 西药 495

第八章 对外贸易 495

第二节 进口贸易 496

第九章 服务业 497

第一节 饮食业 497

第二节 旅业 498

第三节 理发业 498

第四节 照相业 498

第十章 圩市 499

第一节 集市贸易 499

第五节 修理业 499

第二节 牛圩 500

第十一章 经营管理 500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00

第二节 企业管理 501

第十六篇 财政 税务 504

简述 504

第一章 财政税务体制 505

第一节 财政体制 505

第二节 税务体制 507

第一节 财政收入 508

第二章 财政收支 508

第二节 财政支出 510

第三章 各项税收 516

第一节 农业税 516

第二节 工商各税 521

第三节 其他各税 523

第四章 税收减免 529

第一节 农业税 529

第二节 工商各税 530

第一节 债券发行 531

第五章 债券 531

第二节 债券兑付 532

第六章 扶持生产 534

第一节 扶持工业 534

第二节 扶持农业 535

第三节 扶持林业 535

第七章 财税监督 537

第一节 预算监督 537

第二节 税务监督 537

第三节 财务监督 538

第十七篇 金融 保险 540

简述 540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机构 542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42

第二节 建国后金融机构 544

第二章 货币 547

第一节 货币流通 548

第二节 现金管理 553

第三节 金银管理 554

第三章 存款 555

第一节 单位存款 555

第二节 个人储蓄 557

第三节 侨汇 561

第四章 信贷 562

第一节 固定资产贷款 562

第二节 流动资产贷款 563

第三节 民间信贷 567

第四节 同业拆借 568

第五章 保险 569

第一节 保险种类 569

第二节 保险费收入 570

第三节 灾后理赔 570

第一章 建国前 572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 572

第十八篇 政事纪要 57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573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574

第二章 建国后 575

第一节 肃清土匪 镇压反革命 575

第二节 农村土地改革与城镇民主改革 575

第三节 “三反” “五反” 57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577

第五节 整风反右 579

第六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580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 581

第八节 拨乱反正 工作重点转移 583

第九节 改革开放 584

第十九篇 政党 社团 58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郁南县地方组织 586

第一节 党的建立和发展 586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588

第三节 党务工作 59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民社党郁南县地方组织 60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郁南县党部 603

第二节 中国民社党郁南县党部 604

第三章 社会团体 605

第一节 工人团体 605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607

第三节 妇女团体 610

第四节 农民团体 613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 614

第二十篇 政权 政协 615

简述 615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616

第一节 代表产生 616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 618

第三节 常委会 622

第一节 县行政机构 630

第二章 政府 630

第二节 县直属工作部门 638

第三节 县基层行政机构 644

第四节 侨务及台港澳同胞 650

第五节 信访 651

第三章 政协 653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65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57

第三节 文史资料征集出版 659

第二十一篇 干部人事 660

简述 660

第一节 编制 661

第一章 干部队伍 661

第二节 结构 662

第二章 干部管理 667

第一节 吸收录用 667

第二节 调配 选拔 任免 668

第三节 考核奖惩 670

第四节 培训教育 671

第五节 人才交流 672

第六节 复查甄别 672

第一节 工资 673

第三章 干部待遇 673

第二节 福利 677

第四章 干部离休 退休 退职 679

第一节 离休 退休 退职制度 679

第二节 离休 退休 退职待遇 680

第二十二篇 民政 682

简述 682

第一章 社会福利 683

第一节 供养 683

第二节 收容 686

第一节 受灾救济 687

第二章 社会救济 687

第三节 殡葬改革 687

第二节 困难救济 689

第三节 扶持贫困 689

第三章 拥军优属 690

第一节 拥军支前 690

第二节 优待军烈属 690

第三节 抚恤 691

第四节 老区建设 693

第四章 安置 69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93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95

第三节 移民安置 696

第五章 婚姻管理 697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97

第二节 涉外婚姻 698

第二十三篇 公安 司法 699

简述 699

第一章 公安 700

第一节 机构 700

第二节 清匪 镇反 702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703

第四节 治安管理 704

第五节 消防 707

第二章 检察 709

第一节 机构 70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709

第三节 法纪检察 710

第四节 经济检察 710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11

第六节 控告检察 申诉检察 711

第三章 审判 713

第一节 机构 71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71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714

第四节 经济审判 715

第五节 申诉复查 71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16

第一节 机构 716

第二节 律师事务 716

第三节 公证业务 716

第四节 人民调解 717

第五节 法制宣传教育 717

第一节 明清时期 718

第一章 军事机构 718

简述 718

第二十四篇 军事 7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19

第三节 建国后 719

第二章 兵役 721

第一节 明清时期 7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21

第三节 建国后 722

第三章 驻军 地方武装 724

第一节 驻军 724

第二节 地方武装 725

第四章 民兵 727

第一节 组织建设 727

第二节 民兵武器 728

第三节 思想教育 728

第四节 军事训练 728

第五节 重要活动 729

第五章 兵事 730

第一节 明代兵事 730

第二节 清代兵事 731

第三节 民国时期兵事 731

第四节 建国后兵事 736

简述 738

第二十五篇 教育 738

第一章 县学 私塾 书院 739

第一节 县学 739

第二节 私塾 740

第三节 书院 74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740

第一节 幼儿园 740

第二节 小学 743

第三节 中学 747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751

第三章 职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751

第一节 职业中学 751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53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753

第二节 工人业余教育 754

第三节 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教育 755

第四节 函授专业教育 755

第五章 中小学教育实施与改革 755

第一节 德育 755

第二节 智育 756

第三节 体育 758

第四节 劳动教育 759

第六章 教师 761

第一节 队伍 761

第二节 师资培训 762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63

第七章 机构 经费 设施 766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 766

第二节 教育经费 767

第三节 教育设施 769

简述 772

第二十六篇 文化 772

第一章 群众文化 773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773

第二节 文艺团体 776

第三节 文艺创作与活动 777

第四节 文化工作管理 787

第二章 图书 报刊 787

第一节 图书馆 787

第二节 书店 788

第三节 报刊 789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792

第三章 档案 792

第二节 收集归档 793

第三节 整理利用 793

第四章 电影 794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794

第二节 电影放映 795

第五章 广播电视 796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796

第二节 广播 797

第三节 电视 799

第一节 文物 801

第六章 文物 名胜 古迹 801

第二节 名胜 802

第三节 古迹 803

第四节 古建筑 805

第五节 碑刻 806

第六节 革命旧址 建筑物 806

第七节 文物保护 807

第二十七篇 体育 808

简述 808

举重训练馆 809

篮球场 809

游泳池 809

田径场 809

第一章 体育设施 809

第二章 举重运动 810

第一节 举重历程 810

第二节 举重英杰 811

第三节 举重基金会 812

第三章 学校体育 812

第一节 体育教学 812

第三节 竞赛活动 813

第二节 业余体校 813

第四节 输送体育人才 814

第四章 群众体育 815

第一节 职工体育 815

第二节 农民体育 816

第三节 民间传统体育 816

第四节 社会办体育 818

第五章 体育比赛 819

第一节 县办体育比赛 819

第二节 县际体育比赛 820

第三节 参加地区(市)以上体育比赛 821

简述 826

第二十八篇 卫生 826

第一章 机构 82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827

第二节 医疗机构 827

第三节 预防保健机构 830

第四节 其他医疗机构 831

第二章 医疗 831

第一节 中医 831

第二节 西医 832

第三章 预防与保健 838

第一节 防治疾病 83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838

第二节 公共卫生 844

第三节 妇幼保健 847

第四章 医学教育 849

第一节 培训 849

第二节 进修 851

第三节 带徒 851

第五章 管理与改革 852

第一节 药政 852

第二节 医疗保健制度 853

第三节 管理制度的改革 855

第一节 姓氏分布 858

第二十九篇 风土民情 858

第一章 姓氏 858

第二节 部分姓氏来历 866

第二章 习俗 86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867

第二节 节日习俗 871

第三节 礼仪习俗 874

第四节 称谓习俗 878

第三章 宗教 880

第一节 佛教 880

第二节 道教 881

第四节 基督教 882

第三节 天主教 882

第四章 方言 883

第一节 语言种属 883

第二节 语音 885

第三节 词汇 短语 890

第四节 句法特点 893

第五节 谚语 897

第六节 歇后语 898

第三十篇 人物 900

一、传 900

1.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914

二、英烈表 914

2.抗日战争时期 917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17

4.建国后—1980年 919

三、名录 926

1.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本县籍团级干部名录 926

2.建国后获省、国家授予的英模人物名录 927

附录 934

第一章 文告 讲话选录 934

第一节 文告 934

第二节 纪念会讲话 938

第二章 地方志文存 939

第一节 西宁县志序选 939

第二节 碑文 946

第三章 诗 歌谣 对联 传说轶事选 950

一、诗 950

二、歌谣 954

三、对联 955

四、传说 955

五、轶事 956

编后记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