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放射化学的内容 1
目录 1
第二节 放射化学的特点 3
第三节 放射化学的发展简史 5
第四节 放射化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3
第二章 同位素交换 15
第一节 同位素效应 15
第二节 同位素交换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17
第三节 均相同位素交换反应的指数定律和动力学特性 18
第四节 均相同位素交换的机理 22
一、解离机理 23
三、其它可逆化学反应的同位素交换机理 24
二、缔合机理 24
四、电子转移机理 25
第五节 非均相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 25
第六节 生物化学体系中的同位素交换 28
第三章 放射性物质在低浓时的状态和行为 32
第一节 放射性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 32
一、共结晶共沉淀 33
二、放射性核素的吸附 39
三、放射性核素的电化学 49
四、放射性胶体 53
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在气相中的状态和行为 57
第三节 放射性物质在固相中的状态 58
第一节 共沉淀法 66
一、载体的使用 66
第四章 放射性物质的分离方法 66
二、改善共沉淀分离的措施 69
第二节 溶剂萃取法 69
一、萃取过程中的分配关系 69
二、简单分子萃取体系 72
三、中性络合萃取 74
四、酸性络合萃取 80
五、离子缔合萃取 90
六、协同萃取 96
七、萃取方法 99
第三节 离子交换法 102
一、离子交换树脂 102
二、离子交换平衡 106
三、离子交换分离方法 112
四、洗脱色层的基本原理 114
五、多组分色层分离 120
六、高效离子交换色层 130
七、无机离子交换剂 132
第四节 液-液色层 135
一、液-液色层的原理 136
二、液-液色层技术 136
三、液-液色层的应用 137
第五节 纸色层和薄层色层 139
一、纸色层 139
二、薄层色层 141
第六节 电化学分离 142
一、电沉积法 142
三、电化学置换法 143
二、汞阴极电解法 143
四、区域电泳法 144
第七节 其它分离方法 145
一、挥发法 145
二、同位素交换法 146
三、放射性胶体分离法 147
四、核反冲法 147
第八节 快速化学分离 149
一、间歇快速分离法 149
二、连续快速分离法 151
第五章 天然放射性元素 154
第一节 天然放射系 154
第二节 铀(U) 167
一、铀的重要同位素 167
二、金属铀 168
三、铀的重要化合物 170
四、铀的水溶液化学 177
五、铀的制备和分析 182
第三节 钍(Th) 184
一、钍的重要同位素 185
二、金属钍 185
三、钍的重要化合物 186
四、钍的水溶液化学 187
五、钍的制备 188
第四节 镭(Ra)和氡(Rn) 189
一、镭 189
二、氡 191
一、钋 192
第五节 钋(Po)、钫(Fr)、锕(Ac)和镤(Pa) 192
二、钫 196
三、锕 198
四、镤 200
第六节 自然界中其它的放射性核素 203
一、自然界残存的放射性核素 203
二、自然界中核过程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04
第六章 人工放射性元素 206
第一节 锝(Tc)、钷(Pm)和砹(At) 207
一、锝 207
二、钷 210
三、砹 211
第二节 超铀元素的发现和制备 212
一、中子俘获法 214
二、带电粒子核反应法 217
第三节 锕系元素的通性 217
一、锕系元素的电子结构 218
二、价态、离子半径和配位数 221
三、锕系元素金属 222
四、锕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23
五、锕系元素的水溶液化学 228
第四节 镎(Np) 236
一、镎的重要同位素和核性质 237
二、镎和镎的化合物 237
三、镎的水溶液化学 238
四、镎的制取和分析 241
第五节 钚(Pu) 242
一、钚的重要同位素和核性质 243
二、钚和钚的化合物 244
三、钚的水溶液化学 246
四、钚的制备和分析 252
第六节 超钚元素 254
一、镅(Am) 254
二、锔(Cm) 257
三、锫(Bk) 258
四、锎(Cf) 260
五、锿(Es) 261
六、镄(Fm) 262
七、钔(Md) 263
八、锘(No) 264
九、铹(Lr) 265
一、α衰变的化学效应 266
十、104号、105号、106号、107号和109号元素 266
第七节 超重元素 270
一、从自然界中寻找超重元素 271
二、超重元素的人工合成 272
三、超重元素化学性质的预测 275
第七章 放射性核素的制备和提取 277
第一节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 277
一、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提取 277
二、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提取 278
第二节 用中子核反应制备放射性核素 279
一、反应堆生产放射性核素的核反应 279
二、产额计算 281
三、生产方法 288
一、快速带电粒子的核反应 295
第三节 用带电粒子核反应制备放射性核素 295
二、产额计算 297
三、生产方法 298
第四节 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 302
一、产额计算 302
二、裂变产物的分离 304
第一节 辐射化学效应与放射性核素的状态、行为的关系 308
第八章 辐射化学 308
第二节 辐射化学的基本过程 309
第三节 水和水溶液的辐射化学 315
一、水的辐射化学 316
二、水溶液的辐射化学 318
第四节 萃取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辐射效应 323
一、辐射对萃取剂的影响 323
二、辐射对离子交换树脂的影响 324
第五节 辐射工艺进展概况 325
第九章 热原子化学 328
一、原子的反冲 329
第一节 核过程中热原子的形成 329
二、空穴串级(vacancycascade)引起的激发 333
三、电子震脱(electronshake-off)引起的激发电离 333
第二节 反冲粒子的次级反应 335
一、反冲粒子的能量耗散过程 335
二、次级反应及保留值 336
三、次级反应的机理 338
四、反冲原子次级反应能区的划分 340
第三节 热反应的动力学理论 342
一、反冲氚反应的基本类型 346
第四节 氚的反冲化学 346
二、氚反应的模型和机理 349
第五节 碳的反冲化学 351
一、碳-14的反冲化学 351
二、碳-11的反冲化学 352
第六节 卤素的反冲化学 354
一、氟的反冲化学 355
二、氯的反冲化学 356
三、溴的反冲化学 358
四、碘的反冲化学 360
第七节 无机含氧酸盐和络合物的热原子化学 363
第八节 核衰变过程的化学效应 366
二、β衰变的化学效应 367
三、同质异能跃迁的化学效应 369
第九节 退火效应 371
第十节 热原子化学的应用 372
第十章 放射性核素在化学中的应用 375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375
一、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的类型 375
二、放射性示踪剂的选择 377
三、放射性示踪法的优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379
第二节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380
一、化学合成法 380
二、同位素交换法 384
三、生物合成法 385
第三节 放射性示踪原子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386
一、在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386
四、反冲标记法 386
二、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389
三、在催化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397
四、在测定物理化学数据中的应用 399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计时 403
一、利用14C测定年代 403
二、利用放射性衰变的母子体关系测定年代 405
三、热释光法测定年代 408
第五节 同位素稀释法 409
一、直接稀释法 409
二、反稀释法 411
三、亚化学计量稀释法 411
四、饱和分析法 414
第六节 活化分析 416
五、衍生物同位素稀释法 416
一、中子活化分析 417
二、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422
三、光子活化分析 426
第七节 正电子素Ps及其应用 427
一、Ps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428
二、Ps的两个基态及其湮没特性 430
三、Ps自湮没和e+湮没方式的比较 431
四、o-Ps的猝熄 433
五、Ps形成的机制 435
六、测量e+和Ps湮没特性的实验方法 437
七、Ps微探针在化学中的应用 443
附录 448
参考书目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