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哲夫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928055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

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节《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节关于本书写作若干问题的说明 3

第二节关于本书写作若干问题的说明 3

第二章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思想政治斗争 5

第二章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思想政治斗争 5

第二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15

一、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 15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15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15

三、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 15

四、对胡适为帝国主义辩护的斗争 15

一、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 15

第二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15

四、对胡适为帝国主义辩护的斗争 15

三、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 15

一、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23

二、同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23

第三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23

三、同胡适和章士钊等的思想斗争 23

第三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23

二、同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23

三、同胡适和章士钊等的思想斗争 23

一、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23

第四节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41

四、同“人权派”的斗争 41

三、同乡村建设派的斗争 41

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论战 41

六、同第三党的争论 41

第四节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41

五、同国民党改组派的斗争 41

一、同陈独秀取消主义的斗争 41

六、同第三党的争论 41

五、同国民党改组派的斗争 41

四、同“人权派”的斗争 41

三、同乡村建设派的斗争 41

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论战 41

一、同陈独秀取消主义的斗争 41

二、同张君劢、叶青反共言论的斗争 50

一、同形形色色的汉奸理论的斗争 50

三、同“战国策”派思想的斗争 50

四、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第三种势力的出现第五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50

四、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第三种势力的出现第五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斗争 50

三、同“战国策”派思想的斗争 50

二、同张君劢、叶青反共言论的斗争 50

一、同形形色色的汉奸理论的斗争 50

五、关于土地改革问题 64

五、关于土地改革问题 64

四、关于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的争论 64

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争论 64

六、关于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 64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概说 64

第三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64

六、关于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 64

四、关于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的争论 64

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争论 64

二、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 64

一、关于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问题 64

二、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 64

第三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64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概说 64

一、关于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问题 64

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与成熟四、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第二节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79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9

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与成熟四、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第二节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79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9

二、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 102

七、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 102

六、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思想 102

五、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揭露 102

四、对胡适改良主义的批判 102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阐释 102

二、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 102

一、生平简介 102

一、生平简介 102

第三节毛泽东的政治思想 102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阐释 102

四、对胡适改良主义的批判 102

五、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揭露 102

六、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思想 102

七、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 102

第三节毛泽东的政治思想 102

八、关于建军理论 167

七、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67

八、关于建军理论 167

九、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十、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十一、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十二、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周恩来的政治思想 167

九、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十、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十一、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十二、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周恩来的政治思想 167

四、完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67

一、生平简介 167

二、青年时代的政治主张 167

三、在农民问题上的重大理论贡献 167

四、完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67

五、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167

六、关于武装斗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167

七、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67

六、关于武装斗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167

五、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167

一、生平简介 167

二、青年时代的政治主张 167

三、在农民问题上的重大理论贡献 167

六、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思想七、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的原则立场与主张第五节刘少奇的政治思想 191

一、生平简介 191

二、宣传共产主义与批判国家主义 191

三、关于军队建设理论 191

四、关于白区工作理论 191

五、关于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 191

六、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思想七、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的原则立场与主张第五节刘少奇的政治思想 191

五、关于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 191

四、关于白区工作理论 191

三、关于军队建设理论 191

二、宣传共产主义与批判国家主义 191

一、生平简介 191

一、生平简介 211

三、关于白区工作的理论与策略 211

二、关于职工运动的理论 211

四、对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 211

五、关于中国经济建设方针和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主张第六节蔡和森的政治思想 211

二、关于职工运动的理论 211

三、关于白区工作的理论与策略 211

五、关于中国经济建设方针和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主张第六节蔡和森的政治思想 211

四、对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 211

一、生平简介 211

一、生平简介 231

二、建党主张 231

三、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231

四、在农民问题上的理论贡献 231

五、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和批判 231

第七节瞿秋白的政治思想 231

二、建党主张 231

一、生平简介 231

三、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231

四、在农民问题上的理论贡献 231

五、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和批判 231

第七节瞿秋白的政治思想 231

一、生平简介 254

二、批判戴季陶主义 254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 254

第八节恽代英的政治思想 254

五、战斗的无产阶级文艺观 254

四、批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与支持农民运动 254

四、批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与支持农民运动 254

第八节恽代英的政治思想 254

五、战斗的无产阶级文艺观 254

一、生平简介 254

二、批判戴季陶主义 254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 254

六、军事思想 271

五、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讨 271

四、批判戴季陶主义 271

第一节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概说 271

三、批判国家主义 271

二、以革命手段改造中国的思想 271

一、生平简介 271

第四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271

第一节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概说 271

第四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271

六、军事思想 271

五、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讨 271

四、批判戴季陶主义 271

三、批判国家主义 271

二、以革命手段改造中国的思想 271

一、生平简介 271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特点 274

第二节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274

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由来 274

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由来 274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特点 274

第二节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274

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15

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平等的新民族主义四、“以民为主”的新民权主义五、以防止资本主义、实现贫富平等为目的的新民生主义六、实行对外开放、发展中国实业的建设思想七、自然观、认识论和民生史观第三节廖仲恺的政治思想 315

一、生平简介 315

一、生平简介 315

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15

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平等的新民族主义四、“以民为主”的新民权主义五、以防止资本主义、实现贫富平等为目的的新民生主义六、实行对外开放、发展中国实业的建设思想七、自然观、认识论和民生史观第三节廖仲恺的政治思想 315

一、生平简介 334

六、军事政治并重的革命手段 334

第四节朱执信的政治思想 334

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34

三、“帝国资本主义之侵略实为万恶之源” 334

第四节朱执信的政治思想 334

六、军事政治并重的革命手段 334

五、社会主义是中国将来之光 334

四、一人管理国家是危险的 334

三、“帝国资本主义之侵略实为万恶之源” 334

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34

一、生平简介 334

四、一人管理国家是危险的 334

五、社会主义是中国将来之光 334

六、十月革命后的朦胧共产主义思想因素 359

一、生平简介 359

二、发展变化的历史观 359

三、民族平等思想 359

四、从主张间接民权到提倡直接民权 359

五、早期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 359

第五节邓演达的政治思想 359

第五节邓演达的政治思想 359

六、十月革命后的朦胧共产主义思想因素 359

五、早期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 359

四、从主张间接民权到提倡直接民权 359

三、民族平等思想 359

二、发展变化的历史观 359

一、生平简介 359

一、生平简介 394

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 394

三、关于中国革命动力的思想 394

五、关于中国革命前途的思想 394

四、关于武装斗争的主张 394

六、关于平民政权的思想 394

五、关于中国革命前途的思想 394

四、关于武装斗争的主张 394

三、关于中国革命动力的思想 394

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 394

一、生平简介 394

七、对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的正确批判与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批评八、结束语第六节蔡元培的政治思想 394

七、对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的正确批判与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批评八、结束语第六节蔡元培的政治思想 394

六、关于平民政权的思想 394

二、民族独立、人类平等、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三、民族平等和民主大同思想四、对中庸之道的误解及其后果第七节马叙伦的政治思想 415

一、生平简介 415

二、民族独立、人类平等、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三、民族平等和民主大同思想四、对中庸之道的误解及其后果第七节马叙伦的政治思想 415

一、生平简介 415

二、提倡思想解放、反对思想禁锢 431

第八节张奚若的政治思想 431

六、谴责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 431

五、拥护与宣传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策 431

四、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 431

一、生平简介 431

三、呼唤民主政治、抨击专制独裁 431

第八节张奚若的政治思想 431

六、谴责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 431

五、拥护与宣传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策 431

四、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 431

三、呼唤民主政治、抨击专制独裁 431

二、提倡思想解放、反对思想禁锢 431

一、生平简介 431

第一节国民党右派概说 446

五、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揭露和批判 446

一、生平简介 446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446

三、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 446

四、限制最高权力的民主思想 446

第五章 国民党右派的政治思想 446

第五章 国民党右派的政治思想 446

五、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揭露和批判 446

四、限制最高权力的民主思想 446

三、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 446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446

一、生平简介 446

第一节国民党右派概说 446

一、国民党右派的产生及其特征 453

三、国民党右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453

第二节蒋介石的政治思想 453

一、国民党右派的产生及其特征 453

二、国民党右派的基本活动 453

三、国民党右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453

第二节蒋介石的政治思想 453

二、国民党右派的基本活动 453

三、鼓吹封建伦理道德 472

第三节邹鲁的政治思想 472

一、生平简介 472

二、反对共产主义思想学说 472

五、蒋介石评说 472

四、提倡与实行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472

第三节邹鲁的政治思想 472

五、蒋介石评说 472

四、提倡与实行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472

三、鼓吹封建伦理道德 472

二、反对共产主义思想学说 472

一、生平简介 472

一、生平简介 494

三、反俄与反共 494

第四节戴季陶的政治思想 494

四、反蒋与抗日 494

二、反对袁世凯 494

第四节戴季陶的政治思想 494

四、反蒋与抗日 494

三、反俄与反共 494

二、反对袁世凯 494

一、生平简介 494

一、生平简介 516

三、拥护民国与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 516

二、反对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516

四、反对共产党 516

第五节陶希圣的政治思想 516

第五节陶希圣的政治思想 516

四、反对共产党 516

三、拥护民国与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 516

二、反对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516

一、生平简介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