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汉再建帝业的道路--儒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1
第一节 取守异术与亡秦必楚 2
引言 3
一、说“取与守不同术” 3
二、“天下苦秦”辨 10
三、秦法与楚俗 25
第二节 论“承秦立汉” 35
一、刘邦集团的形成 36
二、据秦之地 42
三、用秦之人 49
四、承秦之制 56
第三节 郡国并行及其意义 66
一、郡国并行制的形成 67
二、王国与汉法 80
三、汉初郡国“自拊循其民” 91
第四节 从清静无为到复古更化 98
一、汉初的无为之术 99
二、文景二帝对诸侯王权力的收夺和东方政策的变化 103
三、儒术的兴起 116
第二章 “以礼为治”和“以德化民”--汉儒的两种政治学说 120
第一节 荀子后学的政治学说 122
一、“以礼义治之”--贾谊的政治学说 125
二、申公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142
第二节 “以德善化民”--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149
一、“《春秋》为汉制法” 151
二、《春秋》之义与权变 159
三、拨乱反正的步骤与策略 164
四、礼乐教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 172
五、仁义法 176
六、汉道与王道 182
第三节 两种“德教” 192
第三章 “霸王道杂之”--《公羊》学对西汉中期政治的影响 195
第一节 汉武尊儒始末 195
一、从“长者”到“儒生” 196
二、申公师徒的改制与失败 204
三、《公羊》家的兴起 212
第二节 《公羊》学对武帝内外政策的影响 222
一、从“升平”到“太平” 223
二、“不外夷狄”与“出师征伐” 235
三、“《春秋》决狱”与“变更制度” 246
四、“必世而后仁”与封禅告成 264
五、“致殊俗”与“通西域” 273
第三节 昭宣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284
一、武帝晚年的政策和对身后的安排 284
二、霍光、宣帝之治--武帝事业的继续 293
三、循吏及其意义 303
四、“瑞应”与“苛政” 310
第四章 “纯任德教,用周政”--西汉后期和王莽的改制运动 315
第一节 从“盐铁议”到“石渠论” 315
一、《公羊》家与“盐铁议” 316
二、“《榖梁》大盛”及其背景 322
三、“《榖梁》大盛”的政治文化意义 330
第二节 西汉后期的改制运动 341
一、元帝改制及其幕后的政治斗争 342
二、外戚专权与王莽崛起 352
三、古代经学的兴起和刘歆的《左氏》义理 365
第三节 王莽改制与篡汉 377
一、“致太平” 377
二、制礼作乐与代汉称帝 380
三、制作失败及其原因 389
第五章 汉室复兴的政治文化意义 399
一、汉德复兴与迁都洛阳 400
二、追踪宣帝与独尊《公羊》 410
三、偃干戈、废盐铁,未太平 418
四、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和循吏政治的发展 427
五、“义教”与“义学” 435
结语 446
后记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