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渊彦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0922132
  • 页数:1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1世纪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丛书中的《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分册。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不仅对学历达标有培训作用,更主要对广大在职体育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有“充电”作用。本书适应面较广,即可作为广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体育院校和育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参考书,又可供学校体育教研员管理干部业务学习阅读。

目录 1

第一章 约束力与灵活性的文化审视 1

第一节 中西体育的文化思考 1

一、权威化的价值取向 2

二、功名化的价值取向 3

三、崇尚正统的价值取向 4

四、礼仪化的价值取向 5

五、单一化的价值取向 5

第二节 约束力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立论基础 7

一、统一性与约束力的区别 7

二、“统一性”的歧义及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9

三、约束力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 11

四、约束力与灵活性的表现形式 12

一、体育院系专业课程的学科性质 16

第二章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第一节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 16

二、基础教育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 18

三、明确学科性质的现实意义 21

第二节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 23

一、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24

二、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7

三、反映“科学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28

四、反映“人文性”的特点——身体、心理、社会协同发展 28

第三章 约束力与灵活性的思想基础 32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价值定位 32

一、两种不同体育观的区别 32

二、两种不同体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34

第二节 体育课程理论与发展趋势 35

一、课程理论的两次世界性变革 35

二、体育课程论的历史回顾 39

二、体育课程实践的三维结构 42

一、课程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42

第三节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程结构 42

第四节 约束力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论依据 44

一、价值取向的重点 44

二、行为主体的地位 46

三、个体发展的领域 46

四、体育内容的结构 47

五、课程实施的途径 48

第四章 法定约束力的主要根据——课程标准第一节 中国的体育课程标准 49

一、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49

二、中国中学体育课程的演变 51

三、《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大纲》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52

第二节 日本的体育课程标准 54

一、日本体育课程的历史分期 54

二、引人关注的日本第三次课程改革 61

三、日本现行体育大纲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64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体育课程标准 70

一、联邦德国学校体育的特点 70

二、联邦德国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演变 73

三、联邦德国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76

第四节 美国的体育课程 78

一、美国学校体育的特点 79

二、美国体育课程的模式 81

三、美国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85

第五节 俄罗斯的体育课程标准   88

一、综合体育大纲 89

二、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大纲 90

三、形成性体育大纲 92

四、竞技性体育大纲 93

五、农村小学健身大纲 94

第六节 世界各国体育课程灵活性的不同形式 96

一、课程模式的选择 96

六、俄罗斯体育大纲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96

二、大纲模式的选择 97

三、教学时数的选择 97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98

五、教材顺序的选择 98

六、教材组合的选择 99

第五章 竞技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 101

第一节 对竞技概念的重新认识 101

一、竞技概念的形成与体育教师的困惑 102

二、对竞技概念的再认识 104

三、对体育社会结构的再认识 105

四、扩大外延后的竞技结构 107

第二节 竞技技术与规则的规范化 108

一、游戏向正规竞技的演进 108

二、正规竞技与大众竞技的区别 110

三、竞技的结构 111

第三节 体育课程中的竞技教材 113

一、竞技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113

二、竞技对体育课程的适应 115

第六章 课程内容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118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特色与国家标准 118

一、改变基本类同,使之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119

二、改变全国统一,使之适应各地区的特征 120

三、改变“一刀切”,使之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 122

第二节 体育教材的分类 123

一、我国体育教材的分类及演变 123

二、体育教材分类的适应性 126

第三节 体育教材构建论 128

一、日本对教材构建论的研究 128

二、教材构建论在中国的应用 133

第一节 教学分组的理论与实践 136

第七章 教学分组与单元教学 136

一、教学分组的基本原理 137

二、教学分组的应用 142

三、小组活动的交替与轮换的形式 146

第二节 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47

一、单元教学的基本原理 148

二、单元教学的应用 149

第三节 以单元为基础的教学计划 152

一、单一教材单元构成的教学计划 152

二、复合教材单元构成的教学计划 156

三、不同类型教学计划的比较 156

第八章 学习评价 159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 159

一、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160

二、评价的内容与过程 162

一、教学大纲的变化与评价的完善 164

第二节 日本的体育课成绩考核及启示 164

二、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移 166

三、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167

四、从日本的经验中求得启示 168

第三节 对学生运动能力的评价 171

一、日本现行的体力测定标准 172

二、日本新世纪的体力测定标准 173

三、从日本改革中接受启示 175

第四节 重新界定有氧锻炼的负荷标准 176

一、一种新的测定标准 176

二、与传统测定标准的比较 179

第五节 运动负荷评价 181

一、健身运动负荷分类 182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 184

三、运动负荷的规律性约束力与灵活性 188

主要参考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