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总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编 政区沿革 1
第一章 境域 1
第二章 沿革 2
第一节 州郡时代 2
图1:秦代郡安阳邑示意图 2
第二章 道、路时代 3
图2:西汉代郡桑干、东安阳、阳原县示意图 3
图3:燕云十六州示意图 4
图4:辽西京道大同府弘州示意图 4
第三节 行省时代 5
图5:明京师宣府顺圣川东城、西城示意图 7
图6:清直隶省宣化府西宁县示意图 7
图7:1945年2月阳原分属抗日民主联合县示意图 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1
第一节 清代 11
第三章 基层政区 11
第四章 县城 12
第一节 沿革 12
第二节 现状 13
第三节 古郡县治 13
安阳邑 安阳县 13
昌平郡 14
昌平县 14
桑干县 14
安边县 15
顺圣县 15
第五章 乡镇村 16
第一节 镇 16
西城镇 16
化稍营镇 16
东城镇 17
东井集镇 19
揣骨疃镇 21
第二节 乡 22
金家庄乡 22
高墙乡 23
石匣里乡 24
三马坊乡 25
大田洼乡 26
辛堡乡 27
井儿沟乡 28
马圈堡乡 29
黄粮坡乡 31
东坊城堡乡 32
南辛庄乡 34
浮图讲乡 35
要家庄乡 36
东白家泉乡 38
第二编 自然环境 40
第一章 地质 40
第一节 地层 40
第二节 构造 41
第一节 山地 42
第二章 地貌 42
第二节 山前倾斜平原 43
第三节 河川 43
第二节 气候要素 44
日照 44
气温 44
第一节 气候特征 44
第三章 气候 44
降水 45
霜 46
风 46
蒸发量 46
第四章 水文 47
第一节 地表水 47
常年河 47
季节河 48
地热 49
水质 49
水质 49
分布 49
第二节 地下水 49
分区 51
第五章 土壤 52
第一节 土壤分类 52
第二节 地力 53
第六章 植被 54
第一节 植被类型 54
第二节 森林分布 55
第三节 草场类型 55
第七章 自然资源 5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6
第二节 水资源 56
野生植物 57
第三节 生物资源 57
观赏植物(花卉) 58
动物 58
第四节 矿产资源 59
煤炭 59
铁矿 59
锰矿 59
铜矿 60
铝土矿 60
磷矿 60
石墨矿 60
凹凸棒石 60
硅藻土 60
玛瑙 60
石灰石 60
河卵石 61
?石 61
第八章 环境变迁 61
第一节 水土流失 61
石膏 61
浮石矿 61
砩石 61
玄武岩 61
大理石 61
类型 62
原因 62
危害 62
第一节 气象灾害 63
旱灾 63
第九章 自然灾害 63
第二节 土壤盐碱化 63
水灾 64
风灾 66
雹灾 66
霜冻 67
第二节 生物灾害 67
第三节 地质构造灾害 68
第一节 “三废”污染 72
第十章 环境保护 72
第二节 治理 73
第三节 预防 73
第三编 人口 7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75
第一节 人口变动 7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80
第一节 性别构成 80
年龄段构成情况 81
第二节 年龄构成 81
各年龄组人口比例 81
平均寿命 82
第三节 文化构成 82
第四节 经济构成 83
第五节 民族构成 83
第三章 人口生育 85
第一节 自然生育 85
第二节 计划生育 85
节育 85
晚婚晚育 86
第四章 人口姓氏 89
第一节 姓氏种类 89
第二节 姓氏分布 90
各乡镇姓氏分布 90
8000人以上姓氏分布 91
大姓大户分布 91
第四编 农业 94
第一章 体制变革 94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9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95
第三节 互助合作 96
互助组 96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7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7
第四节 人民公社 9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9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99
经济联合服务社 100
合作基金会 100
第二章 农业资源 102
第一节 耕地 102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 103
第三节 畜力资源 103
第一节 种类与分布 108
第三章 农作物 108
粮食作物品种 109
经济作物品种 110
第二节 面积与产量 110
第三节 鹦哥绿豆 118
第四节 阳原青椒 118
第四章 农事活动 119
第一节 改土施肥 119
第二节 耕耘 119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20
第六节 收打 120
第四节 新技术推广 120
第三节 田间管理 120
第五章 农业机具 121
第一节 农具 121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23
第六章 管理服务机构 125
林业用地 126
第二节 森林状况 126
第一节 森林演变 126
第一章 森林 126
第五编 林业 126
畜积 127
四旁树 127
森林覆被率 127
第三节 树种与分布 128
野生树种 128
栽培树种 129
第一节 采种 131
第二节 育苗 131
第二章 营造采伐 131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32
第四节 抚育 133
第五节 采伐 134
第三章 林木种类 135
第一节 用材林 135
用材(防护)林 135
农田防护林 135
第二节 经济林 1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37
第四章 林政管理 137
第二节 森林权属 138
第三节 护林防火 138
第四节 封山 138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139
第六编 水利 140
第一章 地上水工程 140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40
水库 140
洪灌 142
第二节 引洪灌溉 142
坑塘 142
灌区 143
第三节 扬水站点 144
第四节 喷灌 145
第五节 除涝治滩 145
第六节 水土保持 147
第二章 地下水工程 149
第一节 打井提灌 149
土石井 149
机电井 149
大口井 149
第二节 饮水工程 151
县城饮水 151
山区饮水 151
第一节 农业用水 152
第三节 生活用水 152
第二节 工业用水 152
氟改水 152
第三章 水资源利用 152
第四章 水政管理 153
第一节 行政管理 153
第二节 工程管理 154
第三节 技术管理 154
第四节 财务管理 154
第七编 畜牧水产 155
第二节 饲养量 156
大牲畜饲养量 156
第一节 品种 156
第一章 畜禽 156
猪羊禽兔饲养量 157
第三节 繁殖 159
第四节 饲养 161
种母驴饲养 161
种公马饲养 161
幼驹饲养 161
第五节 疫病防治 162
饲料加工 162
“四良”配套饲养 162
第二章 阳原驴、骡 163
第一节 阳原驴 163
第二节 阳原骡 164
分布、售价与特点 164
选种选配 165
第二节 人工种草 166
第四章 水产 166
第一节 草资源 166
第三章 草场建设 166
第五章 管理 167
第一节 体制 167
第二节 机构 169
第八编 工业 170
第一章 工业结构 170
第一节 企业结构 170
第二节 行业结构 172
技术结构 173
文化结构 173
年龄结构 173
第三节 职工队伍结构 173
第四节 投资结构 174
第五节 产品结构 175
第六节 经济效益结构 176
投资效益 176
经济效益 177
第二章 工业企业 178
第一节 煤炭业 178
第二节 陶瓷业 180
第三节 皮毛皮革业 182
皮毛业 182
皮革业 185
第四节 地毯业 185
第五节 雕刻业 188
第六节 机械铸造业 189
金属制品业 189
农机修造业 191
机械铸造业 192
第七节 建材业 195
第八节 化工业 198
熬盐 198
制碱 198
火药 198
活性炭 199
煤肥 化肥 199
磷肥 199
第九节 食品业 201
生物活化剂 201
第十节 造纸印刷业 203
造纸业 203
印刷业 204
第十一节 纺织服装业 205
纺织业 205
服装业 206
科技管理 207
计划管理 20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07
经营体制 207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07
生产管理 208
质量管理 208
物资管理 208
财务管理 209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09
第九编 电力 210
第一章 发电 210
第一节 小水电 210
第二节 小火电 210
第二章 输变电 211
第一节 输电线路 211
第二节 配电线路 212
第三节 变电站 213
第一节 供电指标 214
第二节 供电所 214
第三章 供电 214
第四章 用电 217
第一节 工业用电 217
第二节 农业用电 217
第三节 电价 218
第五章 管理 2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9
第二节 生产管理 21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19
附:触电死亡事故简介 220
第十编 乡镇企业 221
第一章 企业 221
第一节 采掘业 222
第二节 机械铸造加工业 223
第三节 皮毛皮革业 226
第四节 工艺美术制品业 227
第五节 建筑业 227
第六节 建材业 227
第八节 食品加工业 228
第七节 运输业 228
第十节 缝纫业 229
第十一节 印刷造纸业 229
第十二节 商业 饮食 服务 229
第九节 化学工业 229
第十三节 农业企业 231
管理机构 232
管理体制 232
第一节 管理机制 232
第二章 管理 232
第二节 经营机制 233
第三节 产供销 233
第四节 激励机制 234
第五节 项目管理 236
第六节 行政管理收费 236
第十一编 交通 237
第一章 公路建设 237
第一节 古道 237
化同公路阳原段 238
第三节 省道 238
宣涞公路阳原段 238
第二节 国道 238
207(冀)线阳原段 238
109(冀)线阳原段 238
大秦公路阳原段 240
天走公路阳原段 240
第四节 县道 240
阳蔚公路揣骨疃至柳涧沟段 240
阳天公路阳原段 241
怀化公路阳原段 241
第五节 乡村道 241
芦南公路 241
籍西公路 242
浮马专用公路 242
第二章 桥梁 242
第一节 大型桥梁 242
揣骨疃桑干河电柱板桥 242
揣骨疃桑干河大桥 243
东井集西河板梁大桥 243
渡口桑干河温水大桥 243
大黑沟大桥 244
钱家沙洼壶流河漫水大桥 244
西城西门外空腹式石拱桥 245
第三节 小桥 245
旧有桥梁 245
东红寺扁壳拱桥 245
二黑沟双曲拱桥 245
第二节 中型桥梁 245
新建小桥及涵洞 246
第三章 公路运输 249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49
第二节 客运 249
第三节 货运 250
第四章 公路管理 252
第一节 机构 252
第二节 养护 253
第四节 养路费征用 254
第三节 公路绿化 254
第五节 交通量调查 255
第六节 交通监理 255
第五章 铁路 256
第十二编 邮电 258
第一章 邮政 258
第一节 邮路 258
第二节 邮政业务 260
第二节 电话 262
长途电话 262
第二章 电信 262
第一节 电报 262
市内电话 263
农村电话 263
第三章 邮电管理 2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5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66
第三节 质量管理 267
第一章 私营商业 268
第十三编 商业 268
第二章 国营商业 2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1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73
第三节 国营商业公司 274
百货公司 274
综合服务公司 275
食品公司 275
石油公司 275
五金交电公司 275
糖业烟酒公司 279
国营贸易公司 279
饮食服务公司 282
第三章 供销商业 2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3
副食品公司 285
土产杂品公司 285
日杂棉麻公司 285
生产资料公司 285
第二节 供销企业 285
副食品加工厂 286
益民食品厂 286
饮食服务业 286
汽车修理厂 286
第二副食品公司 286
第三节 集体商业 286
第四节 供销业务 288
第四章 粮油 298
第一节 收购 298
收购 298
统购 298
定购 299
议价收购 300
委托代购 300
第二节 销售 302
自销 302
折率规定 302
统销 305
农村粮油返销 306
议价销售 306
第三节 管理 306
管理机构 306
储藏 309
调运 310
加工 311
第一节 机构 312
第五章 对外贸易 312
第二节 出口商品 313
第六章 物资 314
第十四编 财政金融 317
第一章 财政 318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318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19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22
第二节 税制 325
第二章 税收 325
第一节 机构 325
第三节 税收减免 334
第四节 农业税 337
第五节 稽征管理 338
第三章 金融 341
第一节 机构 341
第二节 币制 342
城乡储蓄 343
第三节 存款 343
单位存款 347
第四节 信贷 347
民间借贷 347
基建贷款 347
农业信贷 348
工商信贷 348
第五节 结算 349
现金结算 349
债券 352
豁免 352
转帐结算 352
清收欠款 352
第六节 清欠 豁免 债券 352
第七节 保险 353
第四章 审计 354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 356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356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3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58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 36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366
第五节 经济监督 367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368
第七节 集市贸易管理 368
第三章 物价管理 376
第五章 劳动管理 382
第一节 劳动就业 382
第四章 计量管理 382
第二节 劳动工资 383
第三节 劳动保护 384
第十六编 城乡建设 385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86
第一节 西城 386
第二节 化稍营 395
第三节 东井集 396
第四节 东城 397
第五节 揣骨疃 398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99
第三章 建设队伍 401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03
第一节 房产管理 403
房屋普查 403
房屋管理 403
清退私房 404
占地清查 405
宅基地审批 405
第二节 地产管理 405
房产改革 405
第五章 土地征用 406
第一节 铁路征地 406
第二节 公路征地 409
第三节 其他征地 409
第十七编 政党社团 41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11
县委 4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11
县委直属机构 413
基层组织 414
第二节 代表大会 418
中国共产党阳原县代表会议 418
中国共产党阳原县代表大会 418
第三节 党员教育与干部培训 419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20
第五节 信访 422
第七节 重大决策 423
第六节 统一战线 423
“三反”“五反” 426
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 426
第八节 重要活动 426
整风反右 427
反右倾 428
“四清”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28
“文化大革命” 429
纠正行业不正风 431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43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3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3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433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33
工会 433
共青团 少先队 435
妇联会 440
工商业联合会 442
个体劳动者协会 442
归国华侨联合会 443
科学技术协会 443
农民体育协会 444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 445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46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46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47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49
第四节 人民代表 452
第一节 县署 453
机构设置 453
第二章 行政机构 453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53
官员更迭 454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455
机构设置 455
领导人更迭 456
政绩 460
第一节 干部状况 462
第三章 人事 462
第三节 基层政权 462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63
任免 463
奖惩 465
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 465
乡镇管理体制 466
离退休 466
第一届 467
第二届 467
第一节 历届全会 467
第四章 政治协商 467
第三届 468
第四届 468
第五届 469
第二节 参政议政 470
第十九编 民政 472
第一章 机构 472
第二节 群众优待 474
第二章 优待抚恤 474
第一节 优抚对象普查 474
第三节 抚恤 475
第四节 定量补助 476
第五节 拥军优属 478
第六节 烈士褒扬 478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79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 479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479
第四章 社会救济 480
第一节 定期定量救济 480
第二节 临时救济 480
第三节 40%救济 480
第四节 救灾 481
第五节 扶贫 483
第五章 社会福利 484
第一节 敬老院 484
第二节 五保户 485
第四节 收容遣送 486
第三节 社会福利生产 486
第六章 婚葬 487
第一节 结婚登记 487
第二节 殡葬改革 487
第二十编 公安司法 488
第一章 公安 488
第一节 机构 488
第二节 清查登记 489
第三节 取缔反动道会门 489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490
第五节 禁烟 禁赌 禁娼 491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 492
第七节 治安管理 492
五类分子管制 492
特种行业管理 493
第八节 消防 493
户籍管理 493
第二章 检察 494
第一节 机构 49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9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9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9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499
第六节 监所检察 499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00
第一节 机构 500
第三章 法院 500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02
婚姻案件 502
“三养 ”案件 503
继承案件 503
财产权益案件 504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04
第五节 复查甄别 504
第一节 机构 505
第二节 律师工作 505
第四章 司法 505
第三节 公证 506
第四节 民事调解 506
第五节 普及法律常识 506
第二十一篇 军事 508
第一章 兵役制 508
第一节 募兵制 征兵制 508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509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509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10
第一节 地主武装 510
第二节 人民武装 511
蔚涿宣北山支队和桑干河武工队 511
县大队和公安警卫队 511
天阳怀支队 511
第三节 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 512
区小队 512
人民武装部 512
第三章 民兵 513
第一节 组织 513
第二节 武器装备 514
第三节 民兵活动 514
石鲔、闵堪起兵 516
征讨石勒 516
征讨乌桓 516
霍去病出代 516
第四章 重要兵事 516
王忠嗣北代 517
辽帝遗传国玺 517
田琢魏用之战 517
顺圣川之战 517
千家营之战 517
俺答劫掠顺圣川 517
小石庄遭遇战 518
化稍营袭击战 518
军阀过境 518
火石岭阻击战 518
东城袭击战 519
朝阳堡战斗 519
鳌鱼口伏击战 519
西辛庄诱敌战 520
曲长城歼灭战 520
榆林关、贺家寨突围战 520
第一次解放西城 520
保辛庄歼灭战 521
解放揣骨疃之战 521
第二次解放西城 521
解放化稍营之战 522
第五章 惨案 522
化稍营惨案 522
圪塔头惨案 523
下卜庄惨案 523
上卜庄惨案 524
窑儿沟惨案 524
东白家泉惨案 524
要家庄--青圪塔惨案 525
东六马坊惨案 526
第六章 匪患 526
第二十二编 教育 528
第一章 教育制度 529
第一节 教育方针 529
第二节 学制 530
县直机关幼儿园 531
农村幼儿园 531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31
第二章 学校教育 531
学前班 532
第二节 私塾 书院 学堂 532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33
附:阳原县实验小学 537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42
国办普通中学 542
附:阳原县第一中学 543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545
农业中学 545
乡镇办普通中学 545
职业中学 546
附:阳原县职业技术学校 546
师范学校 547
第六节 高等教育 548
第七节 成人教育 550
农民教育 550
附:曲长城农民文化技术业余学校 552
附:小石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552
职工教育 553
干部教育 554
第三章 教师队伍 555
第一节 基本状况 555
第二节 待遇 555
政治待遇 555
经济待遇 556
在职函授 558
短期培训 558
假期培训 558
第三节 业务培训 558
离职进修 559
第四节 教学研究 559
附:李彩复式教学基本经验 561
第四章 教育管理 566
第一节 机构 566
第二节 体制 566
经费来源 567
第三节 教育经费 567
管理与使用 570
第四节 学校设备 573
第二十三编 科学技术 575
第一章 科技组织与管理 575
第一节 机构 575
第二节 队伍 576
第三节 科技管理 579
第四节 科技引进 582
第二章 科技成果 583
附:青椒室外沟贮法简介 584
第三章 科技普及与推广 585
第一节 科技普及 585
第二节 科技推广和应用 586
第二十四编 文化 587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587
文化局 587
新华书店 588
图书馆 588
文化馆、站 588
人民礼堂 589
电影公司 影院 590
晋剧团 592
戏校 592
文物保护管理所 592
档案馆 592
第二章 群众文化 593
第一节 文学 593
第二节 歌谣与传说 594
猪浚河的传说 602
大蟒沟的传说(一) 603
大蟒沟的传说(二) 604
八角琉璃井的传说 605
马坊的传说 605
第三节 戏剧与曲艺 606
晋剧 606
阳原秧歌 608
二人台 608
曲长城木偶戏 609
东白家泉皮影戏 610
京东大鼓 610
第四节 音乐与舞蹈 610
音乐 610
舞蹈 613
第五节 美术与剪纸 613
第六节 书法与摄影 613
修志 615
地名 615
第七节 地名与修志 615
第三章 文物 619
第一节 古遗址 619
周家山遗址 619
益堵泉遗址 619
九马坊西坡遗址 619
龙凤坡遗址 619
刘家小堡遗址 619
杨家窑遗址 619
九马坊西南遗址 619
丁家堡遗址 620
泥泉堡遗址 620
岳家庄遗址 620
槽村西遗址 620
宋家庄西遗址 620
榆条沟遗址 620
槽村东偏北遗址 620
宋家庄南遗址 620
第二节 古墓葬 621
九沟古墓 621
板井子古墓 621
西三分沟古墓 621
西城八龙山古墓群 622
东打鱼湾古墓群 622
开阳古墓群 622
西城南关古墓群 622
侯家窑古墓群 622
东马圈古墓 622
揣骨疃古墓群 622
头马坊古墓群 622
三马坊古墓 623
南洼古墓 623
平顶村古墓 623
泥泉堡古墓 623
西白马营古墓 623
平顶村东古墓 623
淤泥河古墓 623
马圈堡古墓 623
井儿沟古墓 623
石盆古墓 623
西城北关古墓 623
东城玉皇阁 624
水峪口竹林寺 624
第三节 寺庙 名胜 624
金家庄古墓 624
开阳西北古墓 624
井儿洼古墓 624
东水地古墓 624
东白家泉鹫峰寺 625
西城大觉寺 625
东坊城堡华严寺 625
西城四相国坊 626
东城清虚观 626
虎头梁青龙寺 626
双塔金山寺 626
马主部太佛寺龙华寺 626
凤凰山梧桐寺 626
白沙串雷音寺 626
西城海子堰 627
澡洗塘温泉 627
第四节 文物管理 627
第二十五编 泥河湾文化 629
第一章 泥河湾湖盆 630
第一节 层位分布与研究概况 632
第二章 泥河湾层 632
第二节 典型剖面 633
下沙沟剖面 633
红崖扬水站剖面 634
许家窑至侯家窑剖面 635
小长梁剖面 635
第三章 泥河湾动植物群 636
似锯齿似剑齿虎 636
古中华野牛 636
翁氏转角羚羊 636
三门马 637
布氏真枝角鹿 637
双叉四不象鹿 637
华丽黑鹿 637
纳玛象 638
第四章 泥河湾期文化遗址 641
岑家湾遗址 642
小长梁遗址 642
东谷坨遗址 643
二排梁遗址 643
马梁遗址 643
许家窑至侯家窑遗址 643
新庙庄遗址 644
漫流堡遗址 644
板井子遗址 644
益堵泉遗址 645
九女池遗址 645
虎头梁遗址 645
泥河湾遗址 645
西白马营遗址 645
槽村遗址 646
籍箕滩遗址 646
响水沟遗址 646
保伸观遗址 646
油房遗址 646
头马坊遗址 646
县广播站 648
第三节 电视 648
乡镇广播站 648
第一章 事业建设 648
第二节 有线广播 648
第一节 无线广播 648
第二十六篇 新闻 648
第二章 宣传 651
第一节 播音时间 651
第二节 收转节目 651
第三节 自办节目 652
自办固定节目 652
自办不固定节目 653
第三章 技术管理 655
第一节 技术管理 655
第四节 《阳原报》 655
第二节 技术服务 656
第四章 机构 队伍 经费 656
第一节 机构 656
第二节 队伍 657
第三节 经费 657
第一节 共同特点 658
第二十七编 方言 658
第一章 语音 658
图8:阳原音四声调值语图 666
第二节 不同特点 667
第二章 词汇 668
第一节 词例 668
名词 670
动词 671
第二节 构词 672
量词 672
“圪”字词 672
形容词 672
副词 672
代词 672
“乎”字后缀 673
“子”字后缀 673
分音字 673
合音字 673
第三章 语法 673
第二十八编 体育 674
第一章 群众体育 674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67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75
第三节 职工体育 675
第四节 农村体育 677
第五节 幼儿体育 678
第二章 竞技体育 678
第一节 田径 678
第二节 球类 681
第四节 竞技体操 682
第三节 棋类 682
第三章 体育人材培养与输送 683
第一节 业余训练 683
第二节 人才输送 6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84
第二节 场地与设施 684
第四章 体育管理 684
第三节 体育技术等级 684
第三节 体育经费 685
第二十九编 卫生 686
第一章 机构设施 687
卫生局(科) 687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 687
卫生防疫站 687
妇幼保健所 687
县人民医院 687
第二人民医院 688
县中医院 688
东城分院 689
东井集分院 689
揣骨疃分院 689
辛堡分院 689
乡卫生院 690
村卫生点 690
厂矿、学校卫生室 690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91
第一节 新法接生 691
第二章 妇幼保健 691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92
第四节 婚前检查 692
第五章 项目县工作 692
第三章 卫生防疫 693
第一节 管理 693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693
流行性感冒 69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94
脊髓灰质炎 694
伤寒 副伤寒 694
麻疹 694
百日咳 695
病毒性肝炎 695
猩红热 695
细菌性痢疾 695
狂犬病 695
斑疹伤寒 695
皮肤炭疽 696
第三节 结核病防治 697
第四节 计划免疫 697
第五节 爱国卫生 698
第六节 食品卫生 699
第七节 劳动卫生 700
第八节 学校卫生 700
第九节 三年死因调查 700
第四章 地方病防治 701
第一节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701
第二节 碘缺乏病防治 706
第五章 医疗 708
第一节 中医 708
第二节 西医 70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11
第四节 护理 711
第五节 医疗制度 712
公费医疗 712
合作医疗 713
第六节 医疗事故 714
第六章 药政 715
第三十编 生活 717
第一章 特质生活 717
第一节 农民生活 717
桥梁水村典型调查 718
第二节 职工生活 724
第二章 民情习俗 728
第一节 衣食住行 728
饮食 728
居住 729
衣着 730
发型首饰 730
运行 730
第二节 婚姻 730
第三节 喜庆 节日 732
喜庆 732
节日 732
第五节 丧葬 733
第四节 分家 733
第六节 陋俗 734
第七节 忌讳 734
第三章 习性美德 735
第一节 民众习性 735
第二节 传统美德 735
第四章 传统职业 736
第五章 宗教信仰 738
第一节 佛教 738
天主教 739
第三节 基督教 739
第二节 道教 739
耶稣教 740
第三十一编 人物 741
第一章 人物传 741
魏子平 741
杨伯通 742
王元节 王元德 王国纲 王元甫 742
李纯甫 743
杨惟中 744
魏璠 魏初 744
崔彧 745
王沂 745
刘伏玘 746
何芬 张充国 746
王作霖 747
王国彦 747
王勉之 748
傅汝尧 傅守彝 傅道彝 749
毛凤书 749
刘澍渊 750
张志美 750
马登魁 750
李志熙 751
王玉璇 751
王振钧 751
王仲一 752
李了清 754
张智勇 755
刘焕 756
孙守莲 756
李成 756
刘志斌 757
季林 757
李域 757
宋凤岐 758
杨恒 758
刘汉 759
梁兴汉 759
杨珍 760
阎汝梅 760
井冷 760
张子善 761
马莹 761
刘应铭 762
李泰棻 763
郭振纲 764
武德兴 764
杨进业 764
童冠贤 765
李树藻 766
宋公卿 766
高成源 766
高德成 767
王大美 王二美 767
宋贵新 769
李三泉 769
第二章 烈士录 770
第三章 名人表 798
仕宦 798
进士 800
举人 801
学者 专家 803
阳原籍在外地任县团级以上领导人 805
附录 808
一、布告 决定 808
1. 阳原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种植、贩卖与吸食鸦片的布告 808
2.中共阳原县委关于保护文物古迹与禁止破坏寺院庙宇的指示 808
3. 中共阳原县委关于对常庚、张治平、张万升、赵廷儒等同志的平反决定 808
4. 中共阳原县委关于常、张、武、赵冤案问题的平反决定 809
5. 中共阳原县委关于否定“文革”期间所造成的重大事件和制造的一切冤假错案的平反决定 811
二、报纸文章 813
1. 1964年6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阳原县普及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813
2. 1964年6月2日《人民日报》《阳原县是怎样普及小学教育的?》 815
3. 1978年5月28日《光明日报》《抹不黑的红旗》 820
4. 1978年9月30日《河北日报》《省革委隆重举行大会命名阳原为“普及教育的模范县”》 823
5. 1979年8月12日《人民日报》社论《抓好普及小学教育这项大政》 82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为河北省阳原县普及小学教育平反的决定》 825
7. 1979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普及小学教育的模范县--阳原》 826
8. 1991年3月7日《张家口日报》《破坏选举 错误严重 杨钦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留用察看处分》 829
三、著作提要 830
《西宁县志》 830
《西宁县新志》 830
《阳原县志》 831
《西洋近百年史》 831
《方志学》 831
《中国近百年史》 831
《新著世界史》 831
《世界妇女运动概述》 831
《中国史纲》 831
《西洋大历史》 831
《西周史征》 831
《今文尚书正伪》 831
《国民军史稿》 831
《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 832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周期和危机》 832
《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 832
《世界经济思想文库》 832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预测》 832
《资本论词典》 832
《中国如何登上世界经济舞台》 832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浅说和注解》 832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832
《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 832
《经济危机问题讲话》 832
《野战分类记》 832
《吴子注解》 832
《孙子注解》 832
《怎样进行复式教学》 833
《开拓之歌》 833
《月亮照在桑干河上》 833
《泥河湾文化志》 833
《蓝天的蒲公英》 833
《河北省阳原县普及教育资料选编》 833
《笛子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 833
《算术补习指导》 833
《陆金山笛子曲》 833
《竖笛教程》 833
《笛子自修教程》 833
《冯子存笛子曲集》 833
《阳原县地名资料汇编》 833
1.《代郡辨》 834
2.《顺圣川辨》 834
四、考辨 834
3.《弘州之“弘”字的考辨》 835
五、碑记 836
1. 顺圣川新城碑记 836
2. 东城建玉皇阁记 836
3. 弘州书院碑记 837
4. 南辛庄戒赌碑记 837
5. 坡寨子村戒赌碑记 838
本志编修始末 刘志河 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