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国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 1
二、生产力的发展 4
三、各地区的特点 4
1.关中地区 4
5.齐鲁地区 5
4.燕国地区 5
3.楚国地区 5
2.中原地区 5
第二节 农业 6
一、铁器在农业中的使用 6
二、农业技术的发展 8
牛耕 8
水井 9
水渠 9
谷物储存 10
谷物加工 10
施肥 10
耕作制度 10
三、养蚕取丝 11
第三节 手工业 12
一、冶铁业 12
战国冶铁业的发展和成就 12
二、冶铜业 16
战国时期铜矿的开采 16
铜器制造业 19
铜镜的分期 24
战国铜镜分区 28
金属细工技术 28
三、金银器的制作 30
四、纺织业 31
各地出土的战国丝麻织品 31
战国时期的纺织工具 34
五、漆器制造业 35
战国漆器的发现地点和种类 35
漆器的分期 37
漆器的装饰工艺 39
漆器生产经营性质 40
六、制陶业 41
战国的陶瓷窑址和原始青瓷 44
七、玉石器 46
八、玻璃器 49
第四节 商业货币 51
一、三晋两周货币 52
各诸侯国的货币及其变化规律 52
二、齐国货币 60
三、燕国货币 63
四、楚国货币 66
五、秦国货币 70
六、中山国货币 72
第五节 度量衡和交通 74
一、度量衡器的产生 74
二、秦国的度量衡 75
三、齐国的量制 76
四、两周的度量衡 79
五、魏国的度量衡 80
六、赵国的度量衡 82
七、韩国的度量衡 83
八、楚国的度量衡 83
九、中山国的度量衡 85
十、燕国的衡制 86
十一、战国的交通 87
一、激烈的阶级斗争推动战国军事学的发展 90
第六节 军事 90
二、武器制造手工业的管理 92
三、兵种、兵器和作战方式的发展 94
四、战国的长城 97
第七节 战国的城市 99
一、齐都临淄城 100
二、赵都邯郸 101
三、燕下都 101
四、秦旧都栎阳 102
六、郑韩故城 104
五、魏故都安邑 104
七、楚纪南城 105
八、曲阜鲁国故城 106
第八节 墓葬 109
一、“族坟葬”制度 109
二、棺椁和随葬品制度 110
三、残酷的殉人制度 113
四、三晋两周墓葬 114
五、江淮流域的楚墓 119
六、渭河流域的秦墓 126
七、燕国的墓葬 130
八、中山国的墓葬 133
九、齐国墓葬 137
十、鲁国的墓葬 140
第九节 文化 科学 艺术 141
一、文字和书写工具 141
二、科学技术 142
三、雕塑与绘画艺术 143
一、咸阳城 147
第二章 秦代 147
第一节 都城 宫苑 147
二、阿房宫 148
第二节 始皇陵 149
第三节 兵马俑 151
第四节 各地所见秦代文物 152
一、秦代文物概貌 152
二、秦文物、遗迹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力 154
二、度量衡的统一 158
一、文字的统一 158
第五节 文字、度量衡及货币的统一 158
三、货币的统一 160
第六节 直道遗址 161
第七节 秦代艺术 162
第三章 西汉 164
第一节 概述 164
一、生产力发展情况 164
二、生产关系在西汉考古上的反映 164
3.江淮流域 166
2.原来的三晋地区 166
三、各地区的特点 166
1、关中地区 166
4.原燕国及晋北地区 167
5.山东徐海地区 167
6.岭南地区 167
7.江浙地区 167
第二节 农业 168
一、铁农具 168
步犁结构与耕地操作 169
耧播 170
二、水利 172
三、农作物 173
四、积肥 173
五、谷物加工 173
六、桑蚕 174
七、边疆农业 174
第三节 手工业 176
一、冶铁业 176
巩县铁生沟冶铁遗址 178
荥阳冶铁遗址 183
南阳瓦房庄铁器作坊 183
二、冶铜业 185
西汉开采铜矿技术的进步 185
铜器制造业中的生产关系 187
铜镜的分类和分期 188
三、金银细工技术 191
马王堆、满城和武威出土的纺织物 193
四、纺织业 193
织机和纺车 195
五、漆器制造业 196
西汉漆器的考古发现和分期 196
六、制陶业 201
西汉制陶业的发展和釉陶 201
七、玉石器和玻璃器 204
玉石器 204
西汉统治阶级的丧服——玉衣 206
玻璃器 207
第四节 商业货币交通 209
西汉初期货币的混乱和汉武帝统铸五铢钱 209
西汉中期商业的发达和宣帝时期的五铢钱 211
西铢汉晚期和新莽时期货币的贬值及混乱 214
交通 214
第五节 度量衡 218
西汉尺度 218
西汉量器 219
西汉衡器 222
第六节 军事 225
武器装备的发展 225
西汉长城 229
第七节 城市 233
一、长安城 233
长安城的修建 233
平面布局 235
修建特点 238
二、王莽时期的明堂辟雍 239
平面布局和建筑技法 240
三、临淄西汉宫殿遗址 241
第八节 墓葬 243
“族坟制”的破坏和家族墓的兴起 243
西汉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墓葬分类 245
关中墓葬的特点和分期 247
西汉阳陵刑徒墓地 250
原三晋地区的墓葬 250
江淮流域墓葬 262
原燕国地区墓葬 276
山东徐海地区墓葬 278
江浙地区墓葬 288
岭南地区的墓葬 291
第九节 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 300
一、文化 300
纸的发明 300
文书工具 301
竹木简牍和帛书的考古发现 303
文字的发展 306
二、艺术 307
三、科学技术 312
天文学 312
数量运算的重要工具——算筹 314
透光镜反映的西汉冶金技术 314
西汉制图学的成就 315
医药学的成就 315
建筑技术 318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20
第一节 概述 320
第四章 东汉 320
二、社会生产关系 321
三、考古材料的分区、分期 322
1.中原地区 323
2.关中和陕北地区 323
3.山东徐海地区 324
4.河北及蒙南晋北地区 324
6.广州地区 325
7.长江中游地区 325
5.河西走廊地区 325
8.四川地区 326
9.江浙地区 326
第二节 农业 327
庄园经济 327
中耕 327
铁犁铧 329
木犁的结构 329
耙耢的出现 329
践碓和石磨 330
其他铁农具 330
打井技术 331
水利工程和水田模型 332
积肥 334
粮食的储藏 334
第三节 手工业 336
一、冶铁业 336
炼铁作坊图像 336
铸铁技术 338
鼓风装置的进步 338
百炼钢 339
铁器的分布 341
边疆铁器 342
二、冶铜业 343
运城洞沟铜矿 343
官私冶铜业的矛盾 344
南方铜器制造 346
洛阳工官 346
北方的铜器 347
铜镜 348
三、金属细工技术 351
四、纺织业 353
纺织业的进步和发展 353
东汉丝绸的发现 354
东汉织机铲 355
调丝技术 355
摇纬技术 356
漆器种类、器形和装饰 357
五、漆器制作业 357
东汉初年的官办漆器业 357
六、陶瓷业 359
制陶业中的生产关系 359
烧沟的东汉陶器 360
关中软釉陶 362
瓷器及其烧造 362
第四节 商业、货币、交通、度量衡 367
商业及货币的概况 367
交通工具 369
度量衡 370
第五节 军事 371
汉匈关系 371
养马和攻防兵器 372
铬刻中的农民起义材料 372
第六节 城市和乡村 374
洛阳城 374
乡村地主庄园 375
汉河南县城 375
第七节 墓葬 378
一、东汉墓葬的特点 378
大家族墓地 378
发达的模型明器 378
买地券和镇墓文 379
壁画墓、画像石墓和画像砖墓的流行 381
石祠、石阙、列兽和墓碑的流行 384
墓葬类别 386
二、东汉墓葬的分类、分区、分期和典型墓举例 386
中原地区 387
关中地区 395
山东和徐海地区 398
河北及蒙南晋北地区 406
四川地区 411
河西走廊地区 414
广州地区 416
江浙地区 419
长江中游地区 425
第八节 文化、艺术、科学技术 429
一、文化 429
纸 429
毛笔 429
砚 430
石经 431
二、雕塑绘画艺术 431
画像石 431
壁画 434
画像砖 435
雕塑艺术 436
碑刻 437
三、科学技术 438
建筑 438
天文学 438
医学 439
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 439
光学工具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