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村大革命的洗礼 1
金江高小——革命的摇篮 5
陈昌、夏明翰——启蒙的老师 5
中共浏阳县委成立 10
相继成立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和共青团委 10
加入C、Y和转入中国共产党 11
积极参加农村大革命 13
减租减息退押,分田分地真忙 13
自卫队员“反水” 18
侥幸脱险,告别家人去部队 18
以枪杆子对枪杆子 20
参加浏阳工农义勇队 20
第二章 风展红旗上井冈 23
第一次见毛泽东 25
毛委员率部向湘赣边界转移 25
兵败芦溪,三湾改编 27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27
随毛泽东上冈山 30
在袁文才、王佐部任连党代表 30
第三章 下井冈,风雪山路长 37
毛泽东、朱德、陈毅率主力转移闽赣边区 37
彭德怀、滕代远领兵下井冈 37
战斗中与队伍失散 40
失战友,历经磨难 40
反动势力猖獗 44
一年之间连失三位亲人 44
重新找到红军找到党 49
老战友再度重逢 49
毛泽东天才的军事指挥艺术 52
粉碎蒋介石的三次“围剿” 52
博古、李德排斥毛泽东 55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55
第四章 二万五千里长征 57
长征开始,成立红军干部团 57
突破四道封锁线 57
架浮桥,强渡乌江 60
遵义会议——历史的里程碑 60
激战土城 62
再克遵义 62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 65
急行40里,重架乌江浮桥 65
甩敌人,强渡金沙江 67
巧伪装,抢占皎平渡 67
皎平渡口七条船 73
渡过红军数万兵 73
扼守安顺场,抢夺沪定桥 77
大部队强渡大渡河 77
六月翻越夹金山 78
踏出雪山一条路 78
两大红军主力会师懋功 80
一、四方面军亲密如兄弟 80
友情暖心克服艰难 84
七天七夜穿过大草地 84
粉碎张国焘阴谋 87
继续北上,红军胜利到达陕甘宁 87
陕北窑洞做新房 92
新婚数日上前方 92
第五章 东征西战的红二十八军 95
纠正错误肃反,直罗镇战役胜利 95
挽救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 95
陕北红军组成红28军 98
反“围剿”临时组建北路军 98
配合红军主力东征 99
打通陕北苏区和神府苏区 99
东渡黄河,占领罗峪口 103
配合主力,牵制调动敌人 103
刘志丹阵亡三交镇 105
陕北赤子魂归故里 105
挺进三边,右路军挥戈西征 110
巩固发展西北抗日根据地 110
援西军进驻镇原 114
失散西路军纷纷归队 114
第六章 出师抗日 118
顾大局,红军改编 118
换军帽,人民军队本质不变 118
为民族,为国家誓师出征 121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21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25
群众热烈欢迎八路军 125
第七章 开辟冀南 132
八路军挺进冀南平原 32
冀南根据地不断扩大 132
徐向前副师长抵南宫 139
统帅冀南党政军民 139
正确执行政策 141
收编各类武装 141
陪同邓小平、徐向前 148
会见卡尔逊 148
建立抗日政权 50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 150
创造“人山” 158
开展平原游击战争 158
刘、邓、徐亲自领导反“扫荡” 62
推动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162
第八章 反磨擦斗争 168
鹿钟麟主政河北搞磨擦 168
坚持独记自主 ,进行反磨擦斗争 168
石友三顽固反共降日 175
冀中冀南联合讨逆 175
冀南反顽战役 181
将石友三部逐出冀南 181
卫东战役,将石友三部 183
赶到我根据地边沿 183
直南讨顽战役重创石部 187
讨逆战役胜利结束 187
第九章 百折不挠 190
参加百团大战 190
粉碎“铁壁合围” 190
从太行回冀南 193
痛失良将肖永智 193
党政军民齐努力 200
生产自救,战胜大灾荒 200
依靠群众,扎根群众 208
咬紧牙渡难关 208
争取瓦解敌伪军 216
成功抢救刘志坚 216
第十章 抗战胜利 224
渡过困难时期 224
转入局部反攻 224
全面大反攻 228
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228
日本无条件投降 231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231
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 235
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235
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 238
军区第二纵队政委 238
第十一章 从北方到南方 244
在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 244
办党校,培训地、县领导干部 244
从晋冀鲁豫到豫皖苏 247
任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 247
执行中央的新区政策 248
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 248
恢复发展工商业 251
整顿金融秩序 251
减轻群众负担 253
组织人民支援前线 253
组建安徽省委 256
出任省委书记 256
第十二章 接管南京前后 259
南京解放 259
军管会宣告成立 259
加强团结 262
南下干部与地下党大会师 262
坚决惩治破坏分子 264
一个月完成接收工作 264
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 266
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266
整顿文化阵地 274
积极进行宣传文教战线的工作 274
英国挑起紫石英号军舰事件同帝国主义展开外交斗争 274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 277
挺进大西南 277
第十三章 入滇前后 281
卢汉起义 282
云南和平解放 282
搞好内部“会师” 284
准备接管云南 284
成立云南省委 287
增进党内团结 287
待之以诚 289
改造起义部队 289
加强民族团结 291
稳定土司头人 291
尊重宗教信仰 296
围剿土匪骚扰 296
克服困难 298
支持援越抗法斗争 298
第十四章 在中共中央西南局 300
积极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 301
贺龙同志言传身教 301
大抓经济建设 304
各级党委集中力量做好经济工作 304
毛主席在中南海主持会议 307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07
提高官兵的政治、军事素质 308
组织部队支援经济建设 308
贯彻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312
执行中央关于撤销大区的决定 312
贯彻“谨慎稳进”的方针 315
做好少数民族工作 315
第十五章 在总干部部 318
罗荣桓主持工作 318
干部来自五湖四海 318
建立军衔制度 320
颁发勋章奖章 320
毛主席坚决不要大元帅军衔 323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谢授元帅衔 323
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326
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326
上下一致,团结一心 331
罗荣桓同志带出好作风 331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 333
关怀总干部部的建设 333
第十六章 二机部的艰苦创业 337
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 337
中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 337
坚持自力更生 340
争取外国援助 340
随聂荣臻访问苏联 341
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341
各方援助,“移花接木” 343
迅速建立自己的科技队伍 343
先学正楷,再学行书 346
严肃的科学来不得半点盲目 346
宣传党的正确路线 348
说服苏联专家 348
与苏联关系恶化 349
赫鲁晓夫单方撕毁协议 349
上庐山汇报情况 350
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350
平稳有序地掌握生产技术 352
全面转移到自力更生的轨道 352
自力更生方针的伟大胜利 355
1964年10月核实验成功 355
出色的领导者和群众共同奋斗 357
是我国核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357
第十七章 在中共中央东北局 361
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 362
恢复农业生产 367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76
传达贯彻“七千人大会” 383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90
审大庆油田经验 402
在辽宁首先兴起学习雷锋运动 406
推动“双改”、“双革”运动 410
推广锦州发展新兴工业的经验 414
支援国家三线建设 418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北的视察 421
附 录 429
后 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