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明代理学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明代的文教政策 1
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概述 1
对人才的前恭后倨 3
残酷的文字狱 4
扶植程朱理学 6
卧碑的镌刻 7
明代理学发展大要 9
理学的官学化及其式微 11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论 14
(一)以“体—用”之辨为基础的“本体—工夫”之辨 15
(二)“本体—工夫”之辨使传统的性和习由分离走向合一 17
(三)“本体—工夫”之辨是从先验人性论到实践创生论的过渡环节 19
(四)明末清初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中的实践创生论 20
明代理学教育思想的特点 24
(一)程朱理学教育思想取得独尊的统治地位 24
(二)明初理学教育思想在注重躬行实践方面体现出理论特色 27
(三)明初理学教育思想也蕴含着心学的倾向 31
明代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 33
(一)儒、佛、道趋于合流 35
(二)佛、道的世俗化 43
(三)儒学的通俗化 47
下篇 明代主流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薛瑄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53
“复性”的教育宗旨 53
“知性”的教学内容 57
教学法和读书法思想 59
薛瑄教育文论选 64
论取友为学答周秉忠书 64
戒子书 66
赠王给事中序 67
送国子生黄勉序 68
赠司训王秉节之任序 69
送李廷贤之广昌序 70
送孔节文分教徐州序 71
送归州尚司训序 72
会试录序 73
蒲州庙学重修碑 74
论学 76
教人 80
吴与弼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 82
“学为圣贤”的教育目的 84
为学工夫之一:读书 86
为学工夫之二:静观 89
吴与弼与明代心学教育思潮 91
吴与弼教育文论选读 94
陈言十事(节选) 94
与徐希仁训导书 95
与傅秉彝书 96
与友人书 97
丽泽堂记 97
尚友轩记 98
坦齐记 99
厉志齐记 99
唐山书阁记 100
跋伊洛渊源录 101
观湖说 102
学规 102
吴廷翰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103
关于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04
关于教学思想 107
关于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111
吴廷翰教育文论选读 114
吉斋漫录卷上(节选) 114
赠勿斋廖先生迁任武昌序 132
牧民条约序 134
考德编序 135
教问 137
跋东莱吕先生日程 137
张居正教育思想选读 138
辛未会试录序 147
学农园记 148
宜都县重修儒学记 150
示季子郁修 151
请皇太子出阁讲学疏 153
答宪长周友山明讲学 154
答宪长周友山讲学 154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154
宋濂教育文论选读 161
送张编修赴南阳教授序 161
文说 162
六经论 164
赠会稽韩伯时序 166
送翁好古教授广州序 167
送东阳马生序 169
附:《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170
长洲练氏义塾记 172
傅幼学字说 173
秦士录 174
大言 176
阅江楼记 177
送天台陈庭学序 179
宋濂《诸子辩(一名龙门子)》选读 180
目录 180
序&顾颉刚 181
再版弁言&顾颉刚 184
序&宋濂 184
正文 184
跋&宋濂 207
宋讷教育论著选读 207
观德亭记 208
思诚斋记 209
滑县重修庙学记 210
清丰县重修庙学记 212
慎独斋记 213
送国子生刘士能还京序 214
送太学生郑允文还京序 215
送国子祭酒陈邦达还京序 216
大明敕建太学碑 217
阳城县重修县学碑 219
刘基教育论著选读 221
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 221
慎独斋记 222
学古斋记 223
耕学斋记 224
朱元璋教育论著选读 225
谕国学师徒敕 225
授祭酒乐韶凤敕 226
谕太学生敕 227
国子监助教敕 228
语录(节选) 228
卧碑(节选) 231
方孝孺教育论著选读 233
方孝儒之死和中国社会的道德取向 238
明教 243
学辨 246
溪喻 247
赠金溪吴仲实序 249
尊闻斋记 250
学箴(节选) 252
家人箴(节选) 253
蚊对 254
指喻 256
吳士 257
朱棣教育论著选读 258
圣学心法序(节选) 259
胡居仁教育论著选读 266
上邑宰 267
进学铭 269
白鹿洞讲义 270
奉罗一峰书 270
寄潘友书 272
奉夏宪副书 273
与陈大中书 274
寄张廷祥书 275
论穷理 275
学问篇(节选)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