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尉天骄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40289275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我社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以理论引导和写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以利于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各章侧重写作基础理论的阐述,下编各章分类讲述有关文体的写作规律和写作要求。每章都有对于写作训练的设计。本书主要作为普通高校文、史、经、法、理、工、农、医各专业大学生基础写作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基础写作的有益读物。修订版针对当前大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结合例文剖析,增加了写作训练的环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 绪论 1

本章导引 1

第一节 写作内涵辨析 1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 1

二、写作与工具(媒介)的关系 2

三、“写”与“说”的关系 3

四、“写”与“思”的关系 4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 5

第二节 写作活动的特点 5

一、人文性 5

二、综合性 6

三、个体性 7

四、创造性 8

五、实践性 9

第三节 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 10

一、“电脑写作”、“网络写作”简析 10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 13

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18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 18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 20

本章结语 24

思考与训练 24

课后阅读 36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37

本章导引 37

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 37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37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 41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46

第二节 网络时代的写作主体特征与要求 47

一、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基本特征 48

二、网络时代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49

第三节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60

一、情感与情绪 60

二、责任与道义 62

三、素质与人格 64

四、经验与体验 65

本章结语 67

思考与训练 67

课后阅读 68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69

本章导引 69

第一节 多方位认识写作客体 69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69

二、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 73

三、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74

第二节 多层面把握写作客体 76

一、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76

二、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77

三、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80

第三节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88

一、“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89

二、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92

本章结语 93

思考与训练 94

课后阅读 96

第四章 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97

本章导引 97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 97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97

二、“受体意识”表现之一: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99

三、“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 102

四、“受体意识”表现之三: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 105

第二节 受体的心理特征 108

一、求知受益心理 109

二、猎奇探秘心理 113

三、平等对话心理 114

四、介入互动心理 115

第三节 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117

一、媒介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 117

二、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120

本章结语 124

思考与训练 124

课后阅读 126

第五章 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127

本章导引 127

第一节 文章体式 127

一、文章体式的含义 127

二、文章体式的特点 129

三、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 131

第二节 表达方式 138

一、叙述 138

二、描写 146

三、说明 151

四、议论 155

五、抒情 159

第三节 修辞与语体 160

一、修辞 160

二、语体 162

本章结语 166

思考与训练 167

课后阅读 169

第六章 写作过程(上) 171

本章导引 171

第一节 采撷、积累 171

一、观察 171

二、调查 179

三、阅读 185

第二节 回忆、体验 190

一、回忆 190

二、体验 193

第三节 想象、整合 197

一、想象 197

二、整合 199

本章结语 202

思考与训练 203

课后阅读 205

第七章 写作过程(下) 206

本章导引 206

第一节 立意、选材 206

一、立意 206

二、选材 209

第二节 构思、赋形 212

一、构思 212

二、赋形 218

第三节 表达、修改 219

一、表达 219

二、修改 227

第四节 反馈、吸收 230

一、反馈 230

二、吸收 232

第五节 “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233

一、“三个链环”的不同内涵 234

二、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 235

本章结语 236

思考与训练 236

课后阅读 239

第八章 散文 241

本章导引 241

第一节 散文的内涵和类型 241

一、散文的内涵 241

二、散文的类型 242

第二节 散文的特征 245

一、自我的写真性 246

二、对象的广泛性 247

三、表达的自由性 248

第三节 散文的写作(上) 250

一、以“慧眼”取材 250

二、用“真心”立意 252

三、在“虚静”中构思 254

第四节 散文的写作(下) 256

一、赋形:宜定大体 256

二、用辞:以达为先 260

三、选技:执术有法 262

本章结语 264

思考与训练 265

课后阅读 270

第九章 科普文 272

本章导引 272

第一节 科普文的含义和作用 272

一、科普的含义 272

二、科普文的作用 273

第二节 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与不同境界 274

一、科普文与科学小品的区别 274

二、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 277

三、科普文写作的初级境界与高级境界 278

第三节 科普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语言特点 282

一、科普文写作的五项基本要求 282

二、科普文语言的功能性特点 288

本章结语 293

思考与训练 294

课后阅读 297

第十章 评论文 299

本章导引 299

第一节 社会短评 299

一、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 299

二、获取社会短评的评论对象 303

三、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 306

第二节 文艺短评 309

一、与文艺短评相关的几个概念 309

二、文艺短评的作用 310

三、文艺短评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10

四、写作文艺短评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318

第三节 学术短评 319

一、学术短评的性质和特点 319

二、学术短评的选题 322

三、学术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 325

本章结语 328

思考与训练 328

课后阅读 331

后记 332

第二版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