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
学术理路 3
博览·庭训·抉择 3
义理·考据·词章 9
贯穿古今与打通中西 14
历史记载与历史诠释的尊严性 17
回复与前进 23
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的选择 27
厘清概念--以“封建”和“形而上学”为例 31
“学术服务人类”与“为学问而学问” 39
临文必敬 论古必恕 42
大学的天职 45
序文与短论 51
《转型间的中国学人》丛书序 51
《中华地域文化大系》总序 60
《治国三鉴》序 65
《外国文化史》序 68
《中外兴利除弊百例》序 71
《画说近代中国》序 74
艰难玉成(《灵光--了明之路》序) 76
《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审读报告 78
《张之洞评传》书后 80
《中华元典精神》写作缘起 82
中国古典实学的近代转换 84
戊戌变法成败论 87
哲学史是发展中的系统--萧?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读后 89
中国文化史分期刍议 94
两种文化协调发展随想 113
走向开放的历程 129
“开放”释义 129
“胡服骑射”与《谏逐客书》的内蕴 132
筑城“自守”与“勤远略” 137
从军事外交到商路开辟 144
汉胡交融的积极效应 149
宗教职业者与文化传播 152
纳佛·斥佛·儒佛交融 155
郑和下西洋:卓越成就与历史遗憾 159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 162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聋子间的对话 166
从闭关锁国到门户被动开启 169
睁眼看世界 17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与驻外使节派遣 175
向西方求真理·以俄为师 179
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1
全方位自主开放 183
域外观察 189
新加坡的成就与忧患意识 189
立法明 执法严 192
绿意遍东瀛 195
日本儿童教育一瞥 198
敬业二字好生了得 201
勤劳感谢日 203
中国制造 205
参罢神社拜佛祖 208
参论东亚同文书院的中国旅行调查 210
扶桑“三国热” 215
日本幕末的中国观察 221
小引 221
日本幕末的“对清策论”与四次遣使上海 224
幕府贸易船“千岁丸” 227
高杉晋作与五代友厚 230
上海第一印象 234
与中国士人笔语 237
社情、风俗及典章制度 240
市场商情及日中贸易 244
清军与太平军交战形势 247
西方列强入侵情状及中国的反应 252
结语 255
东亚智慧与可持续发展 263
凡尔纳的预言与20世纪的现实 263
前景估量:悲观的与乐观的 268
“居安思危” 274
现代化:一柄善恶并举,苦乐同行的“双刃剑” 278
现代病之一: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281
现代病之二:人的异化与社会的失衡 291
疗治现代病有赖东西方智慧的联合会诊 298
东亚智慧的历史命运 305
东亚智慧的现代意义(之一):整体观的螺旋演进 313
东亚智慧的现代意义(之二):文明悖论的揭示及其克服设计 317
东亚智慧的现代意义(之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321
对东亚智慧的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 325
“和谐”与“中道”--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一) 335
“绿色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二) 339
互动共济的人伦观--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三) 343
太极图启示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