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 资料选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资料室
  • 出 版 社: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616 页
图书介绍:

前 言 1

一、文献资料 1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及侵占平津的经过 1

1.日本帝国主义对全面侵华战争及卢沟桥事变的策划 1

国策的原则(一九三六年八月七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决定) 1

目 录 1

日本制定的一九三七年度用兵纲领(一九三六年八月) 3

日本制定的《昭和十二年度(一九三七年)作战计划要领》 4

一九三七年七月初日本陆军兵力配备情况 5

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武官等三人向日军参谋本部作的中国形势汇报(一九三七年三月) 8

日本外务、陆军、海军、大藏四相决定的《对华实施的策略》和《指导华北的方针》(即第三次处理华北纲要)(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六日) 9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第十战队司令官下村正助少将向日海军省次长提出的报告(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日) 12

一九三七年五、六月间,有关中国,特别是华北形势的资料介绍 12

关东军关于对苏对华战略的意见书(摘录)(一九三七年六月九日) 16

日本《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战斗详报》中关于卢沟桥事件的记述 17

2.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及日本政府、军部决定的处理方针 17

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20

日本陆军中央部接到的中国驻屯军参谋长发来的电报(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20

日本陆军中央部内部对卢沟桥事件的不同意见 21

日军参谋本部、陆军、海军中央部对卢沟桥事件的态度和安排 21

日军参谋本部第三课作成的《处理华北时局要领》的方案(一九三七年七月九日) 22

日本政府召开四相会议决定的中国事变处理方针(一九三七年七月九日上午十一时) 23

日本内阁会议关于处理卢沟桥事件的决定(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23

附一:天津驻屯军(华北驻屯军) 24

附二:卢沟桥位置图 25

3.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日双方的现地谈判 26

松井大佐和秦德纯达成的协议(一九三七年七月九日二时) 26

日本参谋次长给日中国驻电军参谋长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对 26

华交涉方针的电报(一九三七年七月九日夜) 26

日方委员松井太久郎、和知鹰二,和中方委员张自忠、张允荣 27

签定的卢沟桥事件现地协定(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27

日本中国驻屯军向二十九军代表张自忠提出的要求(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 27

日本中国驻屯军代表和二十九军代表谈判的情况(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至十九日) 28

4.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形势的估计及军事部署 32

日军参谋本部第三课和第二部对形势作出的估计(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午前) 32

日本中国驻屯军幕僚会议决定的行动方针(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33

日本五相会议情况(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33

日本内阁会议情况(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34

日本政府《派兵华北的声明》(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35

日军参谋本部和军令部之间作出陆、海军协定(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夜) 36

经日本天皇批准日军参谋总长于十八时三十五分对关东军司令官发出临参命第五十六号命令(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38

经日本天皇批准日军参谋总长于二十一时四十分,以《应第一号》给第二十师团下达紧急动员令(动员管理官为第二十师团长)(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39

日本陆相参谋总长对新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指示(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40

日军参谋本部第二部关于紧急措施意见(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40

香月清司对中国驻屯军下达的命令(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 41

日本海军军令部制定的关于对华作战用兵秘密指示(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 42

香月清司召集全体军参谋举行幕僚会议关于对中国驻屯军情况判断(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 43

日本陆军中央部制定的处理华北事变方针(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 45

日本临时航空兵团的编成及派遣(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46

日本向中国驻屯军增派的部队(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47

日本中国驻屯军作战计划(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47

日军参谋本部第二部作出的形势判断(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48

日军参谋本部第一部作出的形势判断(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 49

卢沟桥事件发生以来日军行动节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送外交部稿) 51

日军参谋本部作战课关于第二次动员准备的说明(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八日) 54

日本派往华北各兵团的状况(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至十九日) 55

日军参谋本部召开部长会议对形势作出的判断(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56

日本内阁会议关于派遣国内师团的决定(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57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关于国内动员师团运用的意见(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57

日本派遣到华北去的参谋本部总务部长中岛铁藏少将和陆军省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大佐作的现地形势报告(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58

5.日军侵占平津的经过 60

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外交当局声明(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60

日本陆军中央部对廊坊事件发出的命令和指示(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61

廊坊事件发生后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向日本陆军中央部发出积极行使兵力的申请) 61

廊坊事件概况 62

日本中国驻屯军对宋哲元发出最后通告的主要内容(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六日午后) 63

广安门事件概况 64

广安门事件发生后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六日二十二时二十分) 64

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发出的部分变更命令(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四时三十分) 65

廊坊事件、广安门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军队作出的决定(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65

日本陆军动员国内师团的要领和计划(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66

日军参谋本部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下达的正式作战任务(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67

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对日第五第六、第十师团下达的去华北作战的命令(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68

日军参谋总长关于在华北作战事给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指示(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69

日军参谋本部制定的对华作战计划大纲(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69

日本海军省部关于处理时局及准备的协议(要点)(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70

日军陆军省部发出大海令第一号命令(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71

日军占领北平经过 72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对宋哲元的电话通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二时) 72

日军占领天津经过 73

6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侵华的方针 76

日本政府确定的日华国交全面调整案要纲(一九三七年八月六日) 76

日华停战条件(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 77

日本国会特别议会通过的关于华北事件的经费(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 79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的放弃不扩大方针(节录)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 79

(二)、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对卢沟桥事变及平津抗战的态度和军事部署 80

1.蒋介石和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的态度及主张 80

孔祥熙:惟有自卫始能保障领土(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在纽约与新闻记者谈话) 80

顾祝同向蒋介石报告川军刘湘潘文华等表示出兵参战态度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 81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七日) 82

蒋介石日记中表示的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至七月二十四日) 85

冯玉祥:对于日军行动之观察(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一日与中央社记者谈话) 86

傅作义:用鲜血争取民族复兴(一九三七年) 87

徐永昌对卢沟桥事件主张屈辱求和致何应钦函(一九三七年七月) 88

蒋中正:今后对日方针(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对新闻记者之谈话) 89

孙科:全民抗战(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与新声社记者谈话) 91

汪兆铭:最后关头(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92

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词(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 97

林森:对当前时局应有的认识(一九三七年八月二日国府纪念周演讲) 98

汪兆铭: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一九三七年八月三日) 100

孔祥熙:中国已准备为生存而奋斗(一九三七年八月四日向哈瓦斯社记者发表谈话) 104

孔祥熙:向报界发表谈话(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 105

冯玉祥:我们应如何抗敌救国(一九三七年八月六日在中央广播电台演讲) 106

刘湘的书面谈话(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 112

蒋介石:告抗战全体将士(一九三七年八月八日) 113

蔡廷楷答华美晚报记者问(一九三七年八月八日) 116

邹鲁发表书面谈话(一九三七年八月八日) 116

蒋中正:我国抗敌之重要谈话(对路透社记者) 117

蒋介石:敌人战略政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八日) 118

卢沟桥事件后何应钦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记录(节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123

2.国民政府的军事部署及有关平津抗战的来往电报 123

卢沟桥事件后何应钦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记录(节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 124

卢沟桥事件后何应钦召开的第四次会议记录(节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 125

卢沟桥事件后何应钦召开的第七次会议记录(节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七日) 126

卢沟桥事件后何应钦召开的第十六次会议记录(节录)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127

军事征用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 129

何应钦报告中共表示共同抗日意旨电(一九三七年七月) 139

何应钦关于红军抗日部队运用问题的建议(一九三七年七月) 140

蒋介石及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有关卢沟桥事变及平津抗战的来往电报 141

8.二十九军将士对平津抗战的态度及冀东伪保安队的反正吉星文团长访问记 194

保卫国疆分所当然(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二十九军全体官兵电复沪各团体) 195

宋哲元复全国各报馆、各界同胞、海外侨胞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196

宋哲元:国之大事静听国家解决(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向中央社记者发表谈话) 196

吉星文致何应钦快邮代电(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197

宋哲元发表通电(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197

宋哲元:我军抗敌经过(一九三七年八月三日) 199

在卢沟桥英勇抗战的二十九军光荣传统 200

赵登禹佟麟阁冯洪国等烈士英勇殉国 202

驻通县保安队张庆余等反正通电(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日) 203

通州冀东保安队反正 204

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中的二十九军 205

附:平津地区作战参战部队序列暨主官姓名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213

4.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 214

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声明(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 214

外次〔长〕陈介报告中日外交情势(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 215

名法学家对日军在卢沟桥演习有法律根据的驳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 216

政府要人驳斥日陆军当局谬论(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217

中国政府声明之节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 218

国民政府致九国公约签字国备忘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 219

致日备忘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九日中国外交部派科长董道宁赴日本驻华大使馆,会晤日高参事,面致备忘录) 220

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对日记者发表谈话(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九日) 221

中国外长王宠惠会晤日大使参赞日高(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222

何应钦答日武官喜多(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九日) 22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重要谈话(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223

顾维钧:日本侵略无已危害世界和平(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一日与美联社记者谈话) 224

顾维钧:中日冲突无可避免(一九三七年八月四日向法国“强硬报”记者发表谈话) 224

南京外交部发表声明(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二日) 225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226

中国政府致国联照会(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日) 229

国民政府向国联声明书(一九三七年九月十日) 230

中国出席国联代表团:国联正式申诉书 233

(三)、中国共产党对卢沟桥事变及平津抗战的态度 235

中共中央通电、指示、宣言 235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235

中央关于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工作方针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236

毛泽东关于粤、桂、川各地当局对全国抗战应采取的方针问题致张云逸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 237

军委主席团命令——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及加强抗日教育问题(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 238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240

中央关于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给各地党部的指示(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242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243

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245

中央关于抗战中地方工作的原则指示(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二日) 248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51

2.中共中央领导人及红军将领的电报、讲演、文章 251

红军将领为日寇进攻华北致蒋委员长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251

红军将领为日寇进攻华北致林森等电(一九三七年七月九日) 251

红军将领为日寇进攻华北致宋哲元等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252

红军将领为日寇进攻华北致宋哲元等电(一九三七年七月九日) 253

朱德:《实行对日抗战》(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254

毛泽东: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见《毛泽压选集》第二卷)毛泽东在“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上的演词(一九三七年八月二日) 263

洛甫对“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的训词(一九三七年八月一二日) 265

洛甫:《论平津失守后的形势》(一九三七年八月二日) 266

李富春:《怎样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 272

全国奋起抵御日寇之新进攻(巴黎《救国时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社论) 280

3.社论和文章 280

为日寇进攻致国民政府及全国同胞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 280

卢沟桥事件(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 284

从军事观点上来观察卢沟桥事〔件〕(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 285

矢钺:坚决保卫平津、华北!坚决抗战到底!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 286

我们的主张(巴黎《救国时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社论) 291

卢沟桥的抗战(《解放周刊》时事短评) 295

卢沟桥事件的现状(《新中华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九日社论) 297

要求制止丧权辱国的谈判! (巴黎《救国时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社论) 299

北平在军事上的地位(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 301

我们所希望于冀察当局(《新中华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社论) 305

否认卖国协定继续坚持抗战(巴黎《救国时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社论) 306

我们的出路唯有抗战(《新中华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309

黎平:日本的进攻与中国所应取的对外政策(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311

钱俊瑞:华北事件的国际反响 320

唯有坚决抗战到底才是中国的出路!(《解放周刊》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时事短评) 328

廊房〔坊〕抗战的发动(《解放周刊》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时事短评) 330

勖二十九军(《解放周刊》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时事短评) 332

要求全国一致坚持抗战(《巴黎《救国时报》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社论) 335

迎接大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新中华报》一九三七年八月三日社仑) 337

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和(《解放周刊》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时事短评) 339

要求立即实行总动员(巴黎《救国时报》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社论) 341

悼抗日战争中的阵亡将士(《解放周刊》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二日时事短评) 343

拥护中共八大纲领(《《新中华报》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社论) 345

(四)、全国各地区、社会各阶层和海外侨胞对平津抗战的声援和支持 348

1.陕北及延安各界 348

2.北平 359

3.天津 363

4.南京 364

5.上海 368

6.山西 371

7.陕西 373

8.河南 375

9.四川 376

10.湖北 377

11.甘肃 379

12.安徽 380

13.贵州 381

14.福建 382

15.广东 383

16.绥远 384

17.湖南 385

18.云南 386

19.河北 387

20.浙江 388

21.西康 389

22.社会团林及各界人士 390

23.国内报纸舆论 397

24.海外侨胞 406

(五)、国际反应 412

1.苏联 412

2.美国 426

3.英国 428

4.法国 432

5.德国 433

6.澳洲 435

二、回忆录 436

董升堂:七七事变前夕的“新鸿门宴” 436

刘汝明:七七抗战与二十九军(节录)——纪念卢沟桥事变二十七周年兼悼二十九军诸老友 438

秦德纯: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 454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463

何基沣、邓哲熙、戈定远、王式九、吴锡祺: “七七”事变纪实 465

何基津:回忆二十年前的今天 490

张樾亭:七七事变前后我在宋哲元部的经历和见闻(节录) 493

金振中: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499

王培文:我在“七七”事变中的所历所闻 503

随向功:回忆卢沟桥事变 505

王冷斋:七七回忆录(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 507

陆诒:卢沟桥前线采访追忆 517

李士明:卢沟桥事变见闻记录 525

张自明:张自忠由北平脱险经过 528

李致远:和张自忠将军的一席谈话 533

今井武夫:不可思议的予告 540

三.台湾史学工作者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论文选 545

李云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545

陈在俊:日本发动卢沟桥事件的真相与背景 569

四.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大事记 582

五.有关研究卢沟桥事变及平津抗战的目录 612

索引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