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树国编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900150X
  • 页数:744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环境分析化学的产生 1

第二节环境分析化学的作用与任务 2

第三节环境分析化学的工作对象与特点 5

一、工作对象 5

二、工作特点 5

第四节环境分析的性质与原则 8

一、环境分析的性质 8

二、环境分析的选择原则 9

第五节环境分析方法 11

一、结构分析与定性定量分析 11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12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2

四、生物指示分析与酶法分析 13

五、仲裁分析 14

第六节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14

一、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15

二、污染物的状态与价态分析方法的研究 15

三、分析方法标准化 16

四、分析方法连续自动化 16

五、多种方法和仪器的联合使用 17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20

第一节环境 20

一、环境概念 20

二、环境的分类 21

三、人与环境 23

第二节环境污染 24

一、环境污染概念 24

三、环境污染的特点 25

二、环境污染的类型 25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影响 27

一、环境生物效应 27

二、环境化学效应 28

三、环境物理效应 28

第四节环境污染源 29

一、污染源的概念 29

二、污染源的种类 29

第五节环境污染物 33

一、大气中的污染物 33

二、水体中的污染物 38

三、土壤中的污染物 40

四、生物体中的污染物 41

一、自然性 42

二、扩散性 42

第六节环境污染物的性质 42

三、毒性 43

四、活性和持久性 43

五、可积累性 43

六、生物可分解性 44

第七节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44

一、污染物的迁移 44

二、污染物的转化 45

三、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的关系 46

第三章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7

第一节大气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7

一、采样位置的选择 47

二、采样方法及其原理 48

三、采样仪器 56

四、最小采样量 68

五、采样效率 69

六、降尘的采集 71

七、样品的前处理 72

一、采样点的选择 75

第二节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75

二、采样方法 78

三、采样仪器 80

四、采样频率的确定 84

五、采样体积 85

六、水样的保存 85

七、水样的预处理 90

八、底泥的采集与处理 91

第三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93

一、采样点的选择 93

二、采样深度 95

三、采样时间 95

四、采样量 95

六、土样的制备与保存 96

五、采样仪器 96

七、土样的预处理 98

第四节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98

一、采样原则 98

二、采样方法 99

三、采样量 101

四、植物样品的制备 101

第五节动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02

一、水产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02

二、动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02

第六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104

一、干灰法 104

二、湿法分解法 107

三、有机溶剂提取法 107

一、基本概念 110

第一节概述 110

第四章 分离富集方法 110

二、分离富集的任务 111

三、分离富集方法 112

四、分离效率与分离系数 113

第二节蒸馏与挥发分离法 114

一、挥发分离法 114

二、蒸馏分离法 116

第三节沉淀分离法 117

一、沉淀分离法 117

二、共沉淀分离富集痕量组分 127

三、共结晶法 135

第四节泡沫分离法 136

一、基本原理 136

二、泡沫分离方法 137

三、泡沫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 139

四、泡沫分离的装置与操作 143

第五节溶剂萃取分离法 144

一、概述 144

二、萃取法的基本原理 145

三、萃取剂、萃取溶剂和助萃剂 151

四、萃取体系 153

五、影响萃取速度的因素 162

六、萃取方法与操作技术 163

七、萃取分离法的应用 164

第六节色谱分离法 167

一、概述 167

二、色谱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171

三、吸附柱色谱分离法 174

四、分配柱色谱法 182

五、纸色谱分离法 184

六、薄层色谱法 195

七、反相分配色谱法简介 218

一、离子交换树脂 220

第七节离子交换分离法 220

二、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 229

三、离子交换分离方法 236

四、应用实例 248

第八节选择溶解“相”分离法 249

一、概述 249

二、选择溶剂的基本原理 250

三、常用的选择溶剂与抑制剂 255

四、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 257

五、操作方法 259

六、应用实例 259

第一节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61

一、概述 261

第五章 环境分析方法 261

二、基本原理 263

三、光谱分析的仪器 264

四、试样配制 287

五、光谱定性分析 288

六、光谱定量分析 289

七、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实例 297

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03

一、概述 303

二、基本原理 305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07

四、分析方法 319

五、方法灵敏度与精密度 320

六、工作条件的选择 322

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干扰及其消除 328

八、操作方法 331

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 332

第三节 X射线荧光分析法 341

一、概述 341

二、基本原理 342

三、X射线荧光光谱仪 349

四、定性分析 362

五、定量分析 363

六、应用实例 367

第四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71

一、概述 371

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372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381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85

五、显色反应的选择原则 395

六、测量技术与测量条件的选择 418

分析方法 420

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一般常用 420

八、提高分光光度法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途径 424

九、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426

十、导数分光光度法 430

十一、催化分光光度法 432

十二、应用实例 444

第五节荧光分光光度法 506

一、概述 506

二、荧光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508

三、荧光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511

四、荧光强度测量仪器 516

五、分析方法 521

六、应用实例 523

第六节红外分光光度法 531

一、概述 531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534

三、红外光谱仪 561

四、试样的制备 567

五、定性分析 569

六、定量分析 573

七、应用实例 577

第七节气相色谱法 579

一、概述 579

二、基本原理 581

三、气相色谱仪 590

四、气相色谱固定相 597

五、操作条件的选择 604

六、分析方法 607

七、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618

第八节高效液相色谱法 627

一、概述 627

二、液相色谱的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629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 634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 637

五、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技术 642

六、定性、定量分析 648

七、应用实例 649

第九节离子选择电极法 654

一、概述 654

二、基本原理 655

三、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和电极电位仪 657

四、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特性 664

五、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注意事项 667

六、测定方法 668

七、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实例 671

第十节溶出伏安法 675

一、概述 675

二、基本原理 677

三、仪器与电极 687

四、测定方法 692

五、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694

第十一节流动注射法 698

一、概述 698

二、分析过程及其原理 700

三、仪器设备 703

四、分析技术 708

五、应用实例 713

附 录 717

附录一 环境分析中的常用单位 717

(一)绝对含量单位 717

(二)相对含量单位 717

(三)常用浓度的换算 718

(五)各种温度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719

(四)气体或蒸气浓度的换算 719

附录二国内标准 720

(一)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720

(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721

(三)十三类有富物质的排放大气标准 726

(四)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 730

(五)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730

(六)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732

(七)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733

(八)自来水的水质标准 734

(九)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735

(十)工业“废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736

(十一)粮食中化学毒物残留量标准 737

(十二)粮食中(指原粮)有关毒物最高残留允许含量 737

(十三)几种主要食品中黄曲霉素B1最高允许含量暂定标准 737

主要参考文献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