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常用符号表 1
第1章 概述 1
1 铸铁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1
2 铁碳二元相图和铸铁的组织组成 2
2·1 Fe—Fe3C和Fe—C(石墨)双重相图 2
2·2 铸铁的组织组成 4
3 铸铁的性能比较 4
3·1 各种铸铁性能的比较 4
3·2 各种铸铁和其他金属性能的比较 7
第2章 灰铸铁 7
1 灰铸铁的分类和应用 7
1·1 牌号 7
1·2 应用 8
2 灰铸铁的化学成分 9
2·1 碳当量和共晶度 9
2·2 合金元素的作用 9
3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 11
3·1 石墨 11
3·2 基体 12
3·3 共晶团 12
4 灰铸铁的机械性能 12
4·1 应力应变曲线 12
4·2 抗拉强度和铸件壁厚的关系 12
4·3 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关系 13
4·4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 13
4·5 硬度和断面均匀性 13
4·7 减振性 14
4·6 缺口敏感性 14
4·8 高温和低温下的机械性能 15
5 灰铸铁的物理性能 16
6 灰铸铁的工艺性能 16
6·1 流动性 16
6·2 收缩 17
6·3 铸造应力 17
6·4 被切削性 18
7 灰铸铁的选用 18
7·1 受力件 18
7·2 受磨件 20
第3章 球墨铸铁 25
1 球铁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25
1·1 球铁的分类和应用 25
1·2 试块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6
2 球铁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 27
2·1 石墨 27
2·2 基体组织 27
2·3 化学成分 27
3 球铁的常温机械性能 27
3·1 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和弹性模量 27
3·2 球铁与对应材料性能的比较 28
3·3 冲击性能 29
3·4 疲劳极限 31
3·5 断裂韧性 32
4 球铁的高温和低温机械性能 34
4·1 高温机械性能 34
4·2 低温机械性能 35
5·4 比热 37
5·3 导热系数 37
5·2 线胀系数 37
5·1 密度 37
5 球铁的物理性能 37
5·5 电阻率 38
5·6 磁性 38
6 球铁的工艺性能 38
6·1 铸造性能 38
6·2 热处理的特点和规范 38
6·3 焊接性能 41
6·4 被切削性 41
7 球铁的使用性能 41
7·1 耐热性 41
7·2 耐磨性 41
7·3 减振性 42
7·4 耐蚀性 43
8 球铁的选用 43
8·1 零件的工作条件对机械性能的要求 44
8·2 零件结构特点和机械性能的关系 44
8·3 生产工艺和机械性能的关系 45
8·4 经济性 46
第4章 可锻铸铁 47
1 可锻铸铁的分类和应用 47
1·1 分类 47
1·2 应用 47
2 可锻铸铁的化学成分 48
2·1 碳和硅 48
3 可锻铸铁的显微组织 49
2·4 铬 49
3·1 显微组织和热处理 49
2·3 硫和锰 49
2·2 磷 49
3·2 石墨 51
3·3 基体 51
3·4 表皮层 51
4 可锻铸铁的机械性能 52
4·1 抗拉性能 52
4·2 弯曲性能 53
4·3 疲劳强度 53
4·4 高温和低温下的性能 53
5 可锻铸铁的物理性能 54
6 可锻铸铁的工艺性能 54
7 可锻铸铁的使用性能 55
1·2 铸铁的耐热性和其评定方法 56
1·1 耐热铸铁的分类和选用 56
1 耐热铸铁 56
第5章 特殊性能铸铁 56
1·3 硅系耐热铸铁 58
1·4 铝系耐热铸铁 60
1·5 铝硅系耐热铸铁 62
1·6 铬系耐热铸铁 62
2 耐蚀铸铁 63
2·1 耐蚀铸铁的分类和选用 63
2·2 铸铁的腐蚀和其评定方法 63
2·3 高硅耐蚀铸铁 65
2·4 铝耐蚀铸铁和铝硅耐蚀铸铁 67
3 耐磨铸铁 68
3·1 冷硬铸铁 68
3·2 白口铸铁 71
3·3 中锰球墨铸铁 72
参考文献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