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1在血泊中奋起:中国革命者的新探索(1927年8月—9月) 1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 15
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独裁统治 17
腥风血雨的大屠杀 18
形势的逆转与中共的对策 20
二、震惊时局的南昌起义及起义军走向南昌起义的酝酿与决定 23
“八一”南昌起义的爆发 25
南下广东 26
潮汕之败 28
朱德撤守三河坝 30
赣南三整 31
三、中共“八七”会议的重大举措“八七”会议的召开 34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的提出 35
中共中央关于发动四省农民秋收起义的决策 37
“八七”会议后第一个上山下乡的中央委员 38
四、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爆发湖南省委沈家大屋会议的争论 40
秋收起义武装力量的成分与来源 43
安源军事会议的部署 44
就任前委书记 47
——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开始 47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爆发与失利 49
五、文家市的退兵之举上坪会议的决定 51
文家市会合 53
前委会议上的分歧 55
“向萍乡退却” 59
——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 59
芦溪折将 60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的形成“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63
2引兵井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9月—10月) 63
“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 65
“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67
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 68
“上山”思想的实质与意义 69
二、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湘赣边界的优越地势与丰富物产 71
坚实的党群基础 73
袁文才、王佐的绿林武装及其演变 75
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78
三、三湾改编军至莲花 81
中共江西省委的信嘱 82
三湾改编及其重大意义 84
会见宁冈代表 89
四、古城决策古城会议的召开 91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确定 92
——袁文才的“鸿门宴” 94
大苍会见 94
五、茅坪“安家”进驻茅坪 97
茅坪医院的建立 99
后方留守处的设置 100
八角楼的温馨 102
茅坪“安家” 103
3割据创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1928年3月) 106
一、进驻茨坪分兵游击及其目的 106
师长不告而别 110
水口建党 111
大汾劫难 113
“三大纪律”的首次颁布 114
会见王佐 115
进驻茨坪 117
象山庵联席会议 118
二、攻克茶陵攻打茶陵 119
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 121
湖口风波和“三大任务”的制订 122
创办军官教导队 126
三、攻占遂川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29
“六项注意”的首次颁布 132
草林圩的复活 133
“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业政策 136
创办桃寮被服厂 138
四、改造袁、王部队袁、王部队的特性 139
改造袁、王部队的方针 142
步云山练兵 143
何长工受命 146
大陇升编 148
——袁、王部队的新生 148
五、新城大捷新城大捷 149
——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 149
俘虏政策的产生与威力 152
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54
新遂边陲政府的成立 155
毛泽东宁冈、永新两县调查 156
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山脉中段割据局面的形成 158
六、边界“三月失败”湘南特委代表的指令 163
毛泽东当师长 165
中村授课 167
酃县插牌分田 169
“还乡团”的暴行 170
边界“三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72
4雄踞罗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鼎盛时期(1928年4月—7月) 176
一、湘南暴动朱德部转战湘南 176
朱毛两部的相互联系 178
智取宜章 180
湘南总暴动及其结局 182
奔上井冈山 185
二、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在沙田 186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颁布 188
“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肖克” 189
朱毛相聚 191
井冈山会师与红四军的成立 194
有关井冈山会师几个问题的考析 197
三、会师后的拓展首战五斗江 205
——击破赣敌第二次“进剿” 205
塘边试点 207
永新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209
草?战斗 210
——击破赣敌第三次“进剿” 210
边界党的“一大” 212
毛泽东与贺子珍 216
四、土地革命风暴的兴起“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提出 219
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221
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开展 223
井冈山土地斗争的历史经验 225
五、龙源口大捷湘南农军的遣返 229
赣敌第四次“进剿”与红军迎敌策略 231
新七溪岭战斗 233
老七溪岭战斗 234
打败江西“两只羊” 236
大力经营永新 237
六、红四军的游击战术与政治工作“十六字诀”的形成与提出 239
红四军的一套游击战术 243
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条令 245
——《党代表工作大纲》的制定 245
红军的政治工作 247
红军的军事训练 249
七、边界进入全盛时期酃县、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250
边界党组织的壮大 252
各县地方武装的发展 253
红军军械处的创办 255
大陇圩场的开辟 257
安源工人上井冈山 259
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的成立 260
边界特委与红四军军委一整套正确政策的形成 262
5兵败湘南:井冈山斗争中的重大挫折(1928年8月) 264
一、永新联席会议湖南省委“三变其主张” 264
永新联席会议上的抗争 266
毛泽东上书陈言 268
二、红军主力冒进湘南红二十九团的盲动 271
红二十八团的困惑 274
向郴州进发 276
兵败湘南 277
八月边界的白色恐怖 279
“上下错误倾向的合流”及其主角人物 281
“军委亦未能加以阻止”的评析 283
“八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86
三、出迎红军大队永新困敌 288
——第一次反“会剿”奇观 288
九陂紧急会议 290
出迎红军大队 291
桂东唐家大屋会议 293
回师井冈山 294
王尔琢遇难 295
四、黄洋界保卫战敌我态势 297
黄洋界上“空山计” 299
——第二次反“会剿”奇观 299
“报道敌军宵遁” 300
一、 三战三捷回宁冈遂川之战 303
——击毙叛徒袁崇全 303
6重回边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1928年9月—12月) 303
八十个万安农民上井冈 305
?头垅之战 307
——收复宁冈全县 307
新城之战 309
——红军四占永新 309
毕占云、张威部投奔红军 311
二、边界党的整顿与建设九月“洗党” 31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整党运动 313
边界党的“二大” 315
党团训练班的开办 317
讨论中央六月来信 319
重组红四军前委及其称谓考 321
红四军党的“六大” 323
边界特委的改组与建设 326
“‘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328
“土籍的党,客籍的枪” 330
三、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苏维埃政权口号的由来 332
湘赣边红色政权的政纲和组织机构 335
边界红色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 339
确保土地革命成果的政权保障 343
《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 345
四、边界的经济斗争“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 348
“吃饭大难” 350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 352
“好在苦惯了” 353
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355
创办上井造币厂 356
“士兵委员会”的重大作用 359
五、军事根据地的建设红四军冬季整训 361
小井红军医院的兴建 363
边界防务委员会的成立 366
红军挑粮上山 367
朱德的扁担 369
两个军事根据地 370
六、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 372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374
红色政权理论 375
——毛泽东独特的理论创造及其重大意义 375
红色政权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380
七、红五军上山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成立 383
游击修、铜边 385
幽居联席会议 386
以井冈山为“旗帜” 388
彭德怀率部上井冈 390
新城会师 391
关于红五军上山两个问题的考析 393
一、下山破围湘赣敌军的第三次“会剿” 396
7红旗不倒: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年1月—1930年10月) 396
柏路会议的决策 398
红四军出击赣南 401
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402
二、井冈山突围严峻的局势与党的决定 404
浴血三昼夜 405
井冈山、九陇山军事根据地的失守 407
小井之难 409
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原因 410
三、红四军、红五军在赣南此是“东井冈” 411
赣南会合 414
瑞金前委会议 415
毛泽东答林彪 417
四、边界党与人民的艰苦拼搏临时特委的组建 421
割据区域的恢复 423
红五军重返井冈山与边特第四次执委会 425
六月受挫与安福之战 428
边界武装斗争的持续开展 431
五、袁、王之死袁文才的私自离队与复出 432
土、客籍矛盾的加剧 434
“六大”的政策与边特的态度 435
于田联席会议的决定 437
“罗克绍事件” 438
袁、王永新罹难 440
沉痛的教训 442
六、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二七”陂头会议 444
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447
红二十军的成立 448
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449
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451
红军攻克吉安 452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455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 457
8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457
井冈山斗争经验在毗邻根据地的广泛传播与推广 463
井冈山斗争对全国边远根据地的影响 465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 467
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470
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奠基石 476
三、井冈山精神 482
——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482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 488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谈井冈山精神 489
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9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 50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 524
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追踪 567
后记 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