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考古发现的简单回顾 2
(二) 当前秦文化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3
1. 秦文化的概念 3
2. 秦文化的分期 4
3. 秦文化的渊源和流向 6
4. 关于秦都邑、陵墓的研究 8
(三) 考古学思潮的变化和秦文化研究的前景 11
一 秦文化的初步探索(20世纪30年代以前) 16
(一) 历代对秦文化遗存的著录与考释 17
(二) 20世纪初中外学者对秦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 21
(三) 30年代斗鸡台沟东区墓葬的发掘 23
一 斗鸡台沟东区屈肢葬墓墓葬器物分期图 25
二 秦文化考古资料的积累时期(50年代~60年代) 29
(一) 秦本土及周边地区墓葬显示的秦文化特征 30
二 西安半坡的洞室墓 31
三 郑州岗杜的空心砖墓 35
四 侯马乔村殉人墓 37
(二) 故都的调查和发掘 38
1. 咸阳 38
2. 栎阳 41
3. 雍城 42
五 栎阳城60年代钻探复原图 43
(三) 秦始皇陵的初步调查 44
六 秦始皇陵园60年代钻探平面图 46
三 田野考古工作的蓬勃开展(70年代~80年代初) 49
(一) 三大发现 50
1. 秦兵马俑 50
七 秦兵马俑抗平面分布示意图 51
2. 云梦秦简 56
3. 雍城秦公陵园 65
八 凤翔南指挥Ⅻ号秦公陵园M37钻探平面图 67
九 凤翔南指挥Ⅲ号秦公陵园平面图 68
一一 凤翔南指挥Ⅷ、Ⅻ、ⅩⅢ号陵园钻探平面图 69
一○ 凤翔南指挥Ⅰ号陵园平面图 69
1. 咸阳 70
(二) 秦遗址和墓葬的多头调查和发掘 70
一二 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平面图 72
一三 咸阳宫城与北阪宫殿遗址探测图 73
2. 雍城 75
一四 秦咸阳宫遗址范围推测图 76
一五 秦国凌阴遗址平面图 77
一六 凤翔姚家岗出土的金釭花纹图 78
3. 秦始皇陵园 79
一七 始皇陵东侧上焦村陪葬墓群平面图 80
一八 丽山食官遗址(东段)建筑群坐落及高程示意图 82
一九 秦陵铜车马坑位图 86
4. 中小型墓葬 89
(三) 秦文化研究热的兴起 100
四 秦文化研究的深入(80年代~90年代初) 113
(一) 秦人早期活动的探索:都邑和墓葬 114
1. 秦人早期都邑 114
二○ 秦人都城迁徙路线示意图 115
二一 秦公壶 117
二二 边家庄墓地与附近古城址位置图 120
2. 秦人族属及秦文化渊源问题的大讨论 122
3. 甘谷毛家坪秦文化遗址的发现和意义 126
二三 毛家坪西周居址与墓葬遗存 127
二四 毛家坪B组陶器 128
1. 雍城、栎阳和咸阳 131
(二) 三大都城和三大茔域的发现与研究 131
二五 秦都雍城平面示意图 132
二六 马家庄宗庙建筑遗址平面图 134
二七 秦都雍城朝寝建筑遗址钻探平面图 138
二九 秦咸阳城区示意图 147
三○ 阿房宫遗址平面图 151
2. 雍城秦公陵园、芷阳东陵、秦始皇陵园 152
三一 凤翔南指挥村Ⅰ号秦公陵园M1平面图 153
三二 雍城陵园排序设想图 156
三三 芷阳陵区平面示意图 158
三四 芷阳一号陵园两座主墓形制图 159
三五 秦始皇陵园平面示意图 174
(三) 中小型秦墓分期、分区、分类的研究 175
1. 分期 175
三七 关中秦墓陶礼器分期图 181
三八 关中秦墓日用陶器分期图 184
2. 分区 185
3. 分类 188
(四) 秦墓丧葬习俗略论 191
三九 侯马乔村和三门峡市火电厂的秦围沟墓 196
1. 秦文字材料的发现 198
(五) 秦系文字研究 198
四○ 秦公钟铭文拓片 201
四一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文 209
四二 秦陶文(秦咸阳遗址出土) 211
四三 秦石鼓文字选 218
2. 关于秦系文字发展规律的认识 220
五 秦文化的再探讨(90年代) 234
(一) 陇县店子村、宝鸡益门村、咸阳塔儿坡秦墓的发掘 235
四四 战国秦骑马俑 239
四五 秦带钩形制演变图 243
(二) 秦国兵器研究 244
四六 秦图兵器形制演变图 248
四七 秦式短剑形制图 250
(三) 秦美术考古概述 253
1. 绘画 253
2. 雕塑 256
3. 工艺美术 264
四八 秦宫殿遗址出土的瓦当图案 265
四九 秦宫殿遗址出土的动物纹瓦当图案 265
五○ 秦檩当 266
五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出土丝织品图案 267
(四) 多学科合作与秦文化研究的整体趋势 267
1. 多学科的参与及其成果 267
五二 秦咸阳冀阙宫廷建筑遗址复原图 271
2. 秦文化研究的整体趋势 274
参考书目 279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