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193.7—1938.12) 1
1.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
国民政府议决迁驻重庆 1
组织工业大内迁 7
教育、文化机关的大迁徙 12
国民政府中枢迁渝办公 14
军委会移驻重庆 20
2.重庆国民政府统率抗战 24
坚持抗战自卫决策 24
战时中枢决策机构的建立 28
添设战时“民意”机构 31
抗日外交与争取外援 37
军委会统筹抗战 42
第二章重庆国民政府策略转向(1939.1—1941.11) 47
3.国民政府政策转变 47
汪逆叛国投敌 47
重庆国民政府限共反共 55
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 61
4.国民政府倒行逆施 65
国民政府军袭击新四军 65
军委会自损国力之举措 69
海内外人士的斥责 72
二届一次参政会上的斗争 77
5.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82
1939年的“反攻”作战 82
1940年的“防守”作战 85
1941年的“攻守”作战 86
重庆反轰炸 92
6.确立长期抗战体制 95
中枢机构迁往郊区 95
明定重庆为陪都 97
经济战略的大调整 100
战时税制的确立 106
7.力求国际同情与支持 109
争取苏联援华 109
打破远东“慕尼黑”阴谋 111
开展对英外交 114
寻求美国援助 120
蒋日密谈迟滞日组汪伪政权 127
8.阻挠汪伪立“国” 127
通缉汪逆人员 133
照会友邦,拒认汪伪政权 137
第三章重庆国民政府升居“四强”(1941.12—1943.12) 143
9.中国战区建立 143
国民政府对日、德意宣战 143
中英美商拟军事合作 149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统帅 153
中国远径军出战滇缅 157
10.中国名列“四强” 162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62
“四强宣言”发表 168
中英美首脑开罗会议 176
蒋介石出访印度 182
11.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182
宋美龄游说美国 187
中美、中央新约签订 192
中美、中英“合作所”成立 199
中、美空军合作 203
12.重庆国民政府新举措 207
“活塞式”抗战 207
《国家总动员法》的颁行 212
厉行增收政策 217
调整金融物价 220
发展交通电讯 225
13.国民政府强化专制 232
《国民政府组织法》的修改 232
“全国党化”与“全党特务化” 235
推行“地方自治” 239
加强文化专制 244
第四章重庆国民政府日趋腐败 249
(1944.1—1945.3) 249
14.中枢秉政腐败 249
吏治腐朽 249
军事溃败 254
经济衰落 261
民变四起 267
15.时局呼唤改组国民政府 269
民主建国热潮兴起 269
罗斯福“联合政府”构想 272
中共提出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274
赫尔利和毛泽东签订五条协议 280
周恩来两赴重庆谈判组织民主联合政府 286
16.国民政府“解禁”陕甘宁边区 294
中外记者组团访延 294
迪克西使团派驻红都 296
六参政员飞赴延安会商 300
17.国民政府谋拒改革 303
寻求美国政治新合作 303
“统一”与“还政于民” 308
新置垄断机构 315
编组“青年军” 324
18.军委会实施反攻作战 334
滇西缅北取胜 334
(1945.4—1945.9) 334
第五章重庆国民政府与抗战胜利 334
湘西反攻 341
桂柳反击 345
会攻广东计划 347
19.共谋国际“新秩序”实现 352
联合国宪章的确立 352
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 359
20.国民政府接受日寇投降 367
中美英波茨坦公告 367
日本无条件投降 369
限制八路军对日受降 376
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各省市 381
尾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388
后记 392